第九章胶体化学_第1页
第九章胶体化学_第2页
第九章胶体化学_第3页
第九章胶体化学_第4页
第九章胶体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的分类分散系统:一些物质被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

分散相:

非连续形式存在的被分散的物质分散介质:连续相形式存在的物质分类:分散系统分散相半径/nm均相系统(真溶液)小分子溶液<1大分子溶液1~100多相系统超微分散系统(溶胶)1~100粗分散系统>100胶体:分散度为1~100nm的分散系统9.1分散体系分类及其基本特性9.2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9.3

溶胶的动力性质9.4

胶溶的光学性质9.5溶胶的电学性质9.6胶体的稳定性9.7乳状液、泡沫和气溶胶第一节溶胶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一.溶胶分类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聚集状态分类(列举)分散相的粒径>100nm时,属粗分散系统

本章主要讨论的是液溶胶,特别是液液溶胶和固液溶胶气液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介质:雾烟泡沫牛奶油漆沸石珍珠有色玻璃二.基本特性溶胶是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状态,并非物质的本性,如NaCl有机胶体NaCl溶液水硫磺水溶胶真溶液乙醇这种特殊状态,有三个基本特征1.特定分散度

1~100nm2.相不均匀性(多相性)对介质不溶憎液胶体3.热力学不稳定性

高分散度,巨大表面积和比表面能,有自发聚集倾向,以降低表面能第二节溶胶的制备和净化第二节溶胶制备和净化二种途径:溶胶1~100nm小分子真溶液<1nm粗分散系统>100nm分散凝聚一.分散法(物理法)研磨法(胶体磨)超声粉碎气流粉碎胶溶法二.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如钠的苯溶胶制备

接真空泵液态空气钠苯苯接受管二.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凡能有沉淀析出的化学反应都可能用来制备相应溶胶如水解反应制备Fe(OH)3溶胶

FeCl3+3H2OFe(OH)3+3HCl3.改变溶剂法

使溶解度骤变,如:松香的乙醇溶液加入水中

水溶胶三.溶胶净化

溶胶溶胶化学法制备的溶胶,往往含有过多的电解质一定量电解质是溶胶稳定的必要条件过量电解质使溶胶不稳定1渗析法

普通渗析

半透膜电渗析水+–半透膜水水三.溶胶净化

2超虑法:小分子电解质滤去,再用介质重新分散减压过滤加压过滤真空泵压缩空气半透膜半透膜四.均匀分散胶体

均匀分散胶体是粒子大小基本一致的胶体,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需满足的条件:

(1)暴发性成核,使速率r晶核形成>>r晶体长大

(2)同步长大

应用:

(1)验证基本理论

(2)理想的标准材料

(3)新材料

(4)催化剂性能的改进(5)制造特种陶瓷第三节溶胶的动力性质第三节溶胶的动力性质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重力场重力降沉和平衡离心力场离心降沉和平衡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动力性质溶胶性质一.Browm运动与Einstein方程Browm运动:溶胶粒子在介质中无规则的运动原因:粒子受各个方向介质分子的撞击 撞击的动量不能完全抵消而移动

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Einstein公式:Brown运动平均位移的计算

x其关系:若在时间t内观察布朗运动位移,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由此可求得溶胶粒子半径

二.扩散和渗透扩散:溶质从高浓度(大)向低浓度(小)移动的现象。结果Gibbs能G,熵S,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扩散速度与浓梯关系Fick第一定律mols–1

扩散系数面积浓度梯度1.扩散

扩散系数与Brown运动平均位移关系:如图,设截面为单位面积,为时间t内在水平方向的平均位移。截面间的距离均为。找出距AB面两侧处的两根虚线,其浓度恰好为

和。在t时间内,从两个方向通过AB面的粒子数分别为和,因,则自左向右通过AB面的净粒子数为:二.扩散和渗透设很小,浓度梯度则扩散通过AB面的净粒子数与浓度梯度和扩散时间t成正比,得到这就是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从布朗运动实验测出,就可求出扩散系数D。二.扩散和渗透从上式可以求粒子半径r。已知

r

和粒子密度,可以计算粒子的摩尔质量。二.扩散和渗透二.扩散和渗透用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膜把分散体系(分子溶液或溶胶)与纯溶剂隔开时,溶剂分子会透过半透膜向分散体系扩散,引起分散体系液面生高,这种现象称渗透。渗透现象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2.渗透

渗透压:半透膜两侧的压差=p2–p1

平衡时两侧化学势相等 可导出稀溶液的

=cRT (c:mol/m3)二.扩散和渗透溶剂溶液半透膜(只容许溶剂通过)渗透压p1p2渗透压

=p2–p1反渗透:施加外压,使溶剂分子从溶液一侧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本质上渗透现象是半透膜两边纯溶剂与分散体系中的溶剂的化学势不同引起的。渗透达到平衡时纯溶剂的化学是等于分散体系中溶剂的化学势,即:对于稀溶液二.扩散和渗透例金溶胶浓度为2gdm3,介质粘度为0.00lPas。已知胶粒半径为1.3nm,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计算金溶胶在25C时(1)扩散系数,(2)布朗运动移动0.5mm的时间,(3)渗透压。解

(1)扩散系数(2)二.扩散和渗透例金溶胶浓度为2gdm3,介质粘度为0.00lPas。已知胶粒半径为1.3nm,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计算金溶胶在25C时(1)扩散系数,(2)布朗运动移动0.5mm的时间,(3)渗透压。解

(1)(2)(3)将浓度2gdm3转换为体积摩尔浓度,molm-3=cRT=0.018708.314298.16=46.34Pa三.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溶胶粒子在外力场定向移动称沉降沉降粒子浓集扩散粒子分散粒子小,力场小扩散粒子大或力场大沉降扩散-沉降相当平衡沉降与扩散是两个相对抗的运动两者对抗有三种形态三.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1.重力沉降重力场:粗分散系(>10–4m)可有明显沉降平衡力:F沉

=F阻

F沉

=F重

–F浮=Vg–V0g

F沉

F阻F阻=6rv

6rv

沉降速度沉降分析法,测v求粒径r

(2)落球式粘度计,测v求

应用

半径小于10-7m的粒子,布朗运动十分明显,沉降时要考虑扩散的对抗作用。达到沉降平衡时,粒子随高度分布的情况与气体类似,可以用高度分布定律。如图所示,设容器截面积为A,粒子为球型,半径为r,粒子与介质的密度分别为和,为渗透压,g为重力加速度。在高度为dx的这层溶胶中,使单个粒子下降的重力为:dhC2,h2C1,h12.沉降平衡

三.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平衡浓度:F沉

F扩高度为dh的单位截面积液层中粒子中的扩散力为d=RTdc,单个粒子受到的扩散力为达到沉降平衡时,这两种力相等,F沉

=F扩得三.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平衡浓度:此式表明相同粒度r,h,c2/c1

相同高度h,r,c2/c1

小粒h1h2大粒h1c1h2c2第四节溶胶的光学性质一.溶胶的光散射现象光通过分散系统时基本现象真溶液粗分散溶胶透明有色(补色)混浊乳光透射吸收反射散射吸收:取决于化学组成反射:粒径>波长散射:粒径<波长 小分子粒径太小,散射光不明显一.溶胶的光散射现象Tyndall效应现象:暗室中光线通过溶胶时形成的“光柱”成因:

二次光源散射是溶胶特有的现象入射光电磁场作用光线二.光散射定律Reyleigh公式I

散射光强度I0

入射光强度 波长粒子浓度(粒子数/体积)V单个粒子体积n1,n2

粒子,介质折光率二.光散射定律Reyleigh公式可见光400~700nm

(兰红)从侧面看溶胶,呈兰色(散射)(2)

I

,粒子浓度越大,散射光越强 浊度法测定溶胶的浓度(3)

I

V,粒子体积越大,散射光越强 从乳光强度分布确定粒度分布尘粒测定仪(4)

I与折光率差n

有关,n

越大,散射光越强 因此散射光是由于光学不均匀性引起的 大分子溶液单相,n小,I

就小波长越短,散射光越强(1)

,三.溶胶的颜色吸收,与观察方向无关散射,与观察方向有关若吸收很弱,主要表现为散射,如AgCl,BaSO4溶胶:乳光若吸收较强,主要表现为其补色, 如Au溶胶(红),As2S3溶胶(黄)粒子大小可改变吸收~散射相对比 如Au溶胶 高度分散时,吸收为主:红 放置后粒子增大,散射为主:兰二个因素四.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1.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方法:计数:每mL中粒子数n称重:每mL中粒子重量m计算:m=nV

由此式计算r2.激光散射法3.电镜暗视野,观察散射光,一个粒子一个光点,可计数 (用血球计数器)超显微镜:第五节溶胶的电学性质一.电动现象1.电泳:胶粒在电场中运动泥土+–胶粒带负电介质带正电2.电渗:介质在电场中运动+–泥土半透膜一.电动现象1.电冰:胶粒在电场中运动2.电渗:介质在电场中运动3.流动电势:使介质移动,产生电场4.沉降电势:使胶粒移动,产生电场电动现象说明:溶胶质点与介质分别带电,在电场中发生移动,或移动时产生电场二.带电原因2.电离带电如硅酸溶胶H2SiO3

(不同pH时)

3.同晶置换如晶格中高价离子被低价离子置换而带负电1.吸附带电非选择性吸附:选择性优先吸附Fajans规则:难溶盐晶体的溶胶,优先吸附与其成分相同的离子HSiO3–+H+

HSiO2++OH–吸附介质中H+,OH–或其它一般阳离子水化能力强,不易吸附悬浮固体粒子往往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4.摩擦带电非水介质中无电离,质点与介质摩擦带电三.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1.平板双电层(Helmholtz模型)模型过于简单不能区别表面电势与电动电势三.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反离子排布

形成内多外少的扩散状分布

(符合Boltzman分布)静电吸力,向内集中热运动,向外扩散0电位距离x反离子定位离子2.扩散双电层(Gowy-Chanman模型)

三.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反离子排布

形成内多外少的扩散状分布

(符合Boltzman分布)两者分界面称滑动面电动电势滑动面处电势静电吸力,向内集中热运动,向外扩散胶体粒子移动时近端反离子跟随移动远端反离子不跟随移动0电位距离x反离子定位离子滑动面

滑动面2.扩散双电层(Gowy-Chanman模型)

三.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距离x3.吸附扩散双电层(Stern模型)

是前二种模型的结合定位离子 0

0反离子定位离子滑动面

扩散层dStern面滑动面内离子

滑动面外离子

0stern层平板层反离子 d三.溶胶表面双电层理论电解质对双电层影响

(1)

外加电解质,反离子进入stern层和扩散层 结果:d,,双电层厚度

(2)

过量反离子可使d电势反转(3)

同号大离子(如表面活性剂)吸附,可使d>

x过量反离子x吸附同号大离子Stern模型在数学定量处理上还有困难,一般仍用扩散双电层模型处理,只是用d代替0

0d0d胶团结构式:[(胶核)m

n定位离子(n–x)内反离子]

x外反离子四.胶团结构定位离子按Fajans规则确定定位离子Stern面滑动面胶核吸附层扩散层胶粒胶团四.胶团结构例1Fe(OH)3溶胶

结构式:例2AgI

溶胶制备1:AgNO3+KI(过量)

AgI+KNO3

结构式:[(AgI)m制备2:AgNO3(过量)+KI

AgI+KNO3

结构式:[(AgI)m制备:FeCl3+H2OFe(OH)3+H++Cl–Fe(OH)3(部分)+H+

FeO++H2O[(Fe(OH)3)mnFeO+

(n-x)Cl–]

xCl–K++I–

nI–

(n-x)K+]xK+(负溶胶)Ag++NO3–

nAg+(n-x)NO3–]xNO3–

(正溶胶)五.电泳的测定溶胶电动电势的大小决定其在电场中运动速度,因而可通过测定电泳速度求得平衡力:

F阻=F电

F电=qE

(电量电场强度)F阻=6rv

qE=6rv

F电F阻球形带电体表面电势

与电量q关系:

0真空介电常数=8.8210–12C2m–2N–1

r相对介电常数(无单位),水r=81rq1.电泳速度求算电动电势五.电泳的测定球形带电体表面电势

与电量q关系:

动电位计算式:受粒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球形较大,或平板形,或棒形作校正v:电泳速度(m/s)E:电场强度(V/m)五.电泳的测定2.电泳实验方法界面移动电泳:观测溶胶界面在电场中的移动显微电泳:显微镜下直接对粒子的运动进行测定+–dPt电极溶胶辅助液第六节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一、胶体稳定性稳定溶胶的因素:动力稳定性(扩散力):扩散,Brown运动,有利稳定 粒径越小、介质粘度越大,越使溶胶稳定2.表面带电(静电斥力): 带电后的电性斥力,是溶胶稳定的主要原因3.溶剂化(水化膜斥力

):降低表面能,有利稳定4.添加高分子保护热力学因素:高分散度,比表面能大,有自发聚集倾向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二、溶胶的聚沉电解质影响溶胶电性,溶胶对其十分敏感适量电解质是溶胶稳定必要条件适量定位离子使溶胶荷电而稳定(制备时不可净化过度)过多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聚沉原因:反离子压缩双电层,使d,,=0时最不稳定聚沉值:使溶胶聚沉所加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不同电解质聚沉能力(聚沉值)不同。聚沉:溶胶聚结沉降现象1.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二、溶胶的聚沉不同电解质聚沉能力不同,可用聚沉值来衡量,其规律有(1)反离子:价数:1价:2价:3价=同价:水化半径越小,越易靠近质点,聚沉能力越强(2)同号离子:对溶胶有稳定作用,价数越高作用越强(3)有机化合物的离子:通常有强吸附能力,有很强的聚沉能力(4)不规则聚沉:溶胶对高价反离子强烈吸附的结果

2.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互相混合发生聚沉二、溶胶的聚沉(1)保护作用:有足量的大分子化合物

原因:高分子覆盖溶胶表面可起保护作用应用:如墨汁,油漆,照相乳剂(2)絮凝作用:少量大分子化合物

原因:大分子的搭桥效应、脱水效应、电中和效应应用:如污水处理,选矿,土壤改造,造纸优点:效率高,絮块大,沉降快,具选择性停靠基团稳定基团3.大分子化合物的作用絮凝:疏松的棉絮状沉淀三.溶胶稳定的DLVD理论(1)VanderWalls引力(远程力)(2)

静电斥力(近程力)两者总结果,形成能垒,是溶胶的稳定点H势能VVb1.胶粒之间的作用力和势能曲线三.溶胶稳定的DLVD理论(1)溶胶稳定性原因:需克服势垒(2)表面电势对稳定性影响H势能VVb2.DLVO理论对溶胶稳定性的解释势垒Vb:15~20kJmol1

增加表面电势,斥力势能,势垒高度,有利于稳定(3)电解质对稳定性影响过量电解质压缩双电层,值,斥力势能,不利于稳定(4)反离子价数对稳定性影响总势能V=0时电解质的浓度c与其价数z的关系:热运动:常温下,3.7kJmol1

第七节乳状液、泡沫和气溶胶一、乳状液鉴别类型方法:稀释法:能被水相稀释,为O/W型;能被油相稀释,为W/O型染色法:外相被油性染料染色,为W/O型; 外相被水性染料染色,为O/W型;电导法:电导大,为O/W型;电导小,为W/O型 类型:水包油(O/W)、油包水(W/O)

1.乳状液的类型乳状液:不相溶的液体相互分散形成的系统

内相:被分散相 外相:分散介质水油水油一、乳状液

——稳定乳剂(1)降低界面张力:处于较低能量状态(2)形成界面膜:形成一定机械强度(3)形成双电层:电性斥力(4)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形成良好界面膜 2.乳化剂的作用一、乳状液(1)乳化剂的界面张力:

膜-水大,膜向水相弯曲,易形成W/O型

膜-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