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铬铸铁抗磨材料性能的研究_第1页
高铬铸铁抗磨材料性能的研究_第2页
高铬铸铁抗磨材料性能的研究_第3页
高铬铸铁抗磨材料性能的研究_第4页
高铬铸铁抗磨材料性能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论文

答辩

2012-06-14等离子表面重熔对KmTBCr12耐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汇报人:xx指导老师:xx教授

xx老师汇报内容

一、绪论二、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四、结论五、参考文献1绪论1.1、引言1.2、高铬耐磨铸铁的组织和成分1.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引言

磨损是造成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维持各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业部门经常需要投入大量金属制造易损件,这方面的金属消耗量是相当可观的。金属磨损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材料科学技术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需求,耐磨铸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耐磨铸铁有两种形式,它是根据两种不同的磨损形式划分的。磨损通常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干式磨损,如轧辊、球磨机磨球以及喷丸机叶片等工件的磨损;另一种为润滑磨损,如滑块、轴承以及机床导轨等工件的磨损。用于前一种磨损形式的耐磨铸铁为抗磨铸铁,用于后一种形式的耐磨铸铁为减磨铸铁。铬系白口铸铁就是抗磨铸铁的一种。高铬铸铁属于耐磨铸铁中的抗磨白口铸铁,它是现今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合金铸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其耐磨性渐渐跟不上工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高铬铸铁的耐磨性能,已成为目前耐磨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减少金属磨损,总体上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善零件的服役条件,尽量减少外界对零件的伤害;二是设法提高零件材料本身的抗磨能力。为提高材料的抗磨能力,主要通过热处理工艺、表面技术来实现。本实验采用等离子表面重熔处理工艺,改善高铬耐磨铸铁表层组织,优化其耐磨性能,同时不改变内部基体的组织、成分,探索新工艺对高铬耐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2高铬耐磨铸铁的组织和成分(1)高铬耐磨铸铁的组织

高铬铸铁的w(Cr)为12%~30%,KmTBCr12、KmTBCr15Mo、KmTBCr20Mo、KmTBCr26都是高铬白口铸铁。高铬铸铁的重要组织特点是基体上均匀分布着M7C3型铬碳化物,即(Fe,Cr)7C3型合金渗碳体,这种共晶碳化物为六角形杆状级曲面板条状,呈断网状分布。据北京工业大学子澎教授研究,M7C3型铬碳化物的硬度为1200~1600HV,其韧性和耐磨性也较好,组织形态如下图所示:

图1-1

高铬铸铁组织形态(2)高铬耐磨铸铁的成分及所含主要元素的作用本次实验所用的材料是KmTBCr12,除Fe外,其所含主要元素为C、Si、Mn、S、P、Cr、Ni、Mo、Cu。各元素的作用如下:①碳和铬的作用:碳:碳是影响高铬白口铸铁韧性最大的元素。由于碳与铁、铬、钼等元素形成碳化物为高硬度相,如果它们呈网状分布,更会加剧脆性,因此,高铬抗磨铸铁的韧性主要取决于组织中的碳化物数量、形态、分布、大小。增加碳量,可增加碳化物的数量,但会降低韧性和淬透性,热裂倾向增大。因此碳不能过高,一般认为Cr/C为4~8时,耐磨性较好。铬:当铬量超过10%时,则形成M7C3型碳化物,而不是在低铬所形成的M3C型碳化物。但是,其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在含铬量高时形成M7C3型碳化物被奥氏体或其转变产物所包围。高铬铸铁中的M7C3型碳化物呈断续分布的杆状或块状、颗粒状,而不是呈一般白口铸铁中的连续状基体或网状。因此,高铬铸铁在具有高耐磨性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韧性。另一重要变化则是M7C3型碳化物[即(Cr,Fe)7C3的硬度(1500~1800HV)比M3C型碳化物[即(Cr,Fe)3C]的硬度(1060~1240HV)要高。②合金元素的作用钼:钼可溶于碳化物和基体中,溶入基体的钼能极大地提高淬透性,对厚壁铸件可抑制珠光体的形成。加钼能增加相当数量的M7C3相,并形成高硬度的Mo2C。锰:锰既能进入碳化物又溶解于金属基体中。锰、钼联用能改变钼在碳化物和基体中的分配比,显著提高淬透性。但锰强烈降低Ms点,稳定奥氏体。因此,锰含量不宜过多,一般小于1%。硅:硅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它降低淬透性,有可能出现铁素相,过多的硅将使韧性下降,并且在磨损过程中出现剥落现象。但硅可以提高Ms点,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并起到脱氧作用,故硅一般被控制在03%~08%。铜:铜可提高淬透性。特别是当铜、钼共存时,提高淬透性效果更显著。铜能使碳化物变细和不连续,使基体的被割裂现象减轻,韧性提高。但铜稳定奥氏体,延迟二次碳化物的析出。由于铜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铜的加入量过多时,会在枝晶富集析出,反而对韧性产生不利影响。1.3本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本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研究等离子表面重熔对KmTBCr12耐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期该实验对高铬耐磨铸铁表层组织影响较大,进一步提高高铬耐磨铸铁的耐磨性。(2)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分为组织和性能两部分,组织通过物相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来鉴定,而性能是通过硬度和耐磨性来确定,实验分为显微硬度实验和磨粒磨损实验。2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2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的材料是KmTBCr12,其成分如下表所示表2-1KmTBCr12化学成分2.2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铸铁板100×60120×60重熔60A70A50A基体8×8×856×25.5×7金相观察XRD显微硬度SEM磨粒磨损▲注意:在上图中,基体代表未经等离子重熔处理的KmTBCr12耐磨铸铁,50A、60A、70A分别代表经等离子电流50A、60A和70A重熔处理后的试样。3实验结果及分析3.1基体及重熔层的组织特征3.2性能检测与分析3.1.1物相分析基体70A60A50A3.1.2组织特征

(1)金相组织

基体50A60A70A(2)SEM形貌3.2性能检测与分析

3.2.1熔凝电流对KmTBCr12耐磨铸铁硬度的影响

相对于不用的组织,其维氏硬度不同,以基体(未经等离子表面重熔处理的KmTBCr12高铬耐磨铸铁)为例,如下图所示,马氏体的显微硬度值明显高于奥氏体的显微硬度值。

341.2HV

633.3HV

643.4HV

⑴基体及重熔层显微硬度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性,每组实验做了5次,各组试样显微硬度值由平均值决定,其值大小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等离子表面重熔实验后,KmTBCr12的显微硬度显著提高。原因是因为其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重熔后,组织中先共晶奥氏体相转变成马氏体,强硬度增加。但是,当重熔时等离子电流大小不同,试样的显微硬度大小也不同,从上表可以看出,当等离子电流为60A时,高铬耐磨铸铁的显微硬度最好。其原因是,重熔处理可以使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的硬度大大高于奥氏体,而且马氏体可以为碳化物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阻止碳化物在磨损时断裂和剥落,从而大大改善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⑵试样重熔层热影响区硬度值变化50A70A上面两图分别为50A试样和60A试样热影响区显微硬度值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50A试样,由热影响区向基体其显微硬度值变化成降低趋势,在900μm和1200μm出现两个峰值,原因可能是打点时打在了硬度值较高的合金渗碳体上,其大小并不能反映整个试样热影响区硬度值的整体情况。而对于70A试样,其硬度值变化成起伏上升趋势,原因是电流过大而引起试样热影响区组织过热,晶粒吸收能量长大所致。

3.2.2试样耐磨性能探究——磨粒磨损实验

实验参数:水和砂的比例为1:1.5,重量分别为500g和750g;磨损机器转速250r/min。每1000r称量一次磨损试样重量,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以转数为横坐标,磨损失重为纵坐标,将表二转化成图形4结论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表面重熔技术对KmTBCr12高铬耐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经过等离子表面重熔技术处理后的KmTBCr12高铬耐磨铸铁基体,组织分为两个区域:重熔区和基体。基体的主要组织由莱氏体(奥氏体+渗碳体)和(Cr,Fe)3C组成

;而重熔层组织由马氏体、γ相、(Cr,Fe)3C和(Cr,Fe)7C3组成。⑵由于重熔层发生马氏体转变和先共晶奥氏体组织的变化,导致其性能发生变化,显微硬度相对于基体提高了160—500HV,耐磨性能也得到改善。⑶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当等离子控制电流为60A时,重熔层的性能最优,显微硬度相对于基体提高了近500HV。5参考文献[1]赵宇,杨立松,陈莉.Cr12铸铁淬火+回火工艺的研究.现代铸铁,2005,10,3(5),55~62[2]王玉磊,刘俊友,刘杰,姜锦程.Cr含量对铬硅锰合金耐磨铸铁性能的影响.金属铸锻焊技术,2009,4(5),42~52[3]潘璋,董选普,黄齐文.ZL104铝合金等离子表面重熔处理.铸造,2012,5(2),50~59[4]吉建立,王铁旦,周荣锋,蒋业华,周荣.半固态高铬铸铁重熔过程中初生碳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