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_第1页
传感器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_第2页
传感器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_第3页
传感器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_第4页
传感器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课程目录物理层相关技术

12信道接入技术IEEE802.15.4标准34ZigBee标准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相关技术前言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物理层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向下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联时必须遵循的底层协议;物理层的设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性能的决定因素。

1物理层相关技术频率分配物理层设计1.11.2

1物理层相关技术频率分配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以将信息加载到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调制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1.1无线电波的定义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全方位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可以很容易产生,也可以穿透建筑物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无线电波的原理

1物理层相关技术频率分配频

率应用范围3~30kHz海岸潜艇通信,远程距离通信,超远程距离导航30~300kHz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0.3~3MHz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3~30MHz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30~300MHz电离层散射,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0.3~3GHz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中容量微波通信3~30G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数字通信,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30~300GHz载入大气层时的通信,波导通讯1.1

1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物理层相关技术频率分配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频段是指特别为工业、科学、医学应用而保留的频率范围。ISM频段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段,发射功率要求在1W以下,无需任何许可证。ISM频段频

率说

明13.553~15.567MHz26.957~27.283MHz40.66~40.70MHz433~464MHz欧洲标准902~928MHz美国标准2.4~2.5GHz全球WPAN/WLAN5.725~5.875GHz全球WPAN/WLAN24~24.25GHz一些常用的ISM波段频率及说明1.1

1物理层相关技术频率分配1.1频段的选择频率的选择直接决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无线尺寸、电感的集成度以及节点功耗。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场合来决定。

1物理层相关技术频率分配物理层设计1.11.2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1.2物理层的设计目标以尽可能少的能量消耗获得较大的链路容量物理层需要考虑的问题编码调制技术通信速率通信频段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编码调制技术1常见的编码调制技术⑴窄带调制技术⑵扩频调制技术⑶超宽带UWB调制技术1.2

1ASKFSKPSK跳频(FHSS)直接序列扩频(DSSS)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在发送端将传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扩频通信的特点:与传统的窄带通信方式相比,具有抗干扰、抗噪声、功率频谱低、具有保密性、隐蔽性和低截获概率等特点。数据超宽带UWB调制技术是一种无需载波的调制技术,其超低的功耗和易于集成的特点非常适合短距离通信的WSN应用,但是UWB需要较长的捕获时间,即需要较长的前导码,这将降低信号的隐蔽性,所以需要MAC层更好的协作。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分类窄带扩频UWB成本343功耗254低传输范围和低速率354抗干扰能力154抗背景噪声能力252同步难易度322频谱利用率245多播能力134编码调制技术13种编码调制技术性能比较1.2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减少数据收发时间,对于节能有一定的好处;但需要同时考虑提高网络速度对误码的影响。通信速率21.2

1一般用单个比特的收发能耗来定义数据传输对能量的效率。比特能耗越小越好。物理层相关技术

物理层设计通信频率的选择31.2考虑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低成本的要求,ISM波段是首要的选择ISM波段在高频和特高频的频率范围上都有分布,但信号在不同的频率上传播特性、功率消耗以及对器件性能和天线的要求却有很大区别。频率的选择是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成本的一个重要参数.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1.2从天线长度的角度在ISM13.5MHz,如果采用λ/4对偶天线,天线长度为5.6m,显然要求这么长的天线很不适合小体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对于ISM2.4GHz,其采用λ/4对偶天线,天线长度为3.1cm,这么高的频率就可以将节点做得很小,也有利于天线的MEMS集成。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1.2从功耗的角度在传输相同的有效距离时,载波频率越高消耗能量越多,这是因为频率载波越高,对频率合成器的要求也越高,而在射频前端发射机中的频率合成器是主要的功耗模块;根据自由空间无线传输损耗理论可以知道,波长越短其传输损耗越大,也就意味着高频率需要更大的发射功率来保证一定的传输距离。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1.2从节点物理层集成化的角度虽然当前的CMOS工艺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对大电感的集成化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随着深亚微米工艺的进展,更高的频率更易于电感的集成化设计,这对于未来节点的完全SOC设计是有利的,所以频段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问题。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1.2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面向应用的网络,所以针对不同的实际应用,应该综合成本、功耗、体积等因素进行最优选择;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为2.4GHz是当前工艺条件下,将功耗需求、成本、体积等折中较好的一个频段,并且是全球的ISM波段;但是,这个频段也是现阶段不同应用设备可能造成相互干扰最严重的频段:蓝牙、WLAN、微波炉设备、无绳电话等都采用该频段的频率。

1物理层相关技术物理层设计1.2目前很多研究机构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物理层基本上都是在现有的器件工业水平上展开的,基本上采用结构简单的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方式,在频段的选择上也都集中在433~464MHz、902~928MHz及2.4~2.5GHz的ISM波段上。

1课程目录物理层相关技术信道接入技术IEEE802.15.4标准ZigBee标准物理层相关技术

1234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面临的挑战2.12.22.32.42.5

2信道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信道的使用方式是由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决定的,为了能够使传感器节点合理分配有限资源,避免众多节点在同一时间发射信号时产生碰撞冲突,对于信道接入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1

2信道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目前,对大多数传感器硬件平台而言,无线通信模块是传感器节点能量的主要消耗者,而MAC子层直接与物理层连接,即MAC协议直接控制着无线射频收发器的活动,决定何时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所以MAC协议节能效率的好坏将严重影响网络的生命周期。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2信道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①能源的有效性②可扩展性⑤可靠性④分布式算法③性能的综合测评2.1

21,无线通信是传感器能量的主要消耗因素;2,由于目前节点的能量供应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传感器节点本身能量不能自动补充或者补充不足,节约能量成为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传感器网络节点众多,并且节点数目分布密度的变化,节点的位置移动、新节点的加入,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性,需要MAC协议具有可扩展性,以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协议的设计需要在多种性能间取得平衡,各项性能包括网络的公平性、实时性、网络吞吐量、带宽利用率等方面。各性能间的平衡往往比单个性能更重要。因为一个不平衡的协议即使在某一环境下表现好,很可能在另一环境下就会表现很差。比如一个协议如果太频繁地关闭无线收发装置来节能,不仅实时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包丢失引起的重传也会反过来影响节能的效果。传感器节点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受限,需要众多节点协同来完成某项应用任务,所以MAC协议运行分布式的算法可以更有效地避免由某些节点的失效造成网络瘫痪等现象发生。可靠性包括无错误链路的仔细选择、对数据包的检测和修复等。在无线网络中,包丢失主要是由缓冲器溢出和信号干扰造成的。避免缓冲器溢出是路由和MAC协议共同担负的责任。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小结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的研究,其关键就是设计出优秀的MAC协议。针对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将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分为3个大类。2.1

2信道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12.1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即节点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竞争机制,随机地使用无线信道。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如果发送的数据发生冲突,采用何种冲突避免策略来重发,直到所有重要的数据都能成功发送出去。

2信道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22.1基于固定分配的MAC协议即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和持续时间是按照协议规定的标准来执行,这样就避免了冲突,不需要担心数据在信道中发生碰撞所造成的丢包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机制是时分复用(TDMA)。

2信道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32.1基于按需分配的MAC协议即根据节点在网络中所承担数据量的大小来决定其占用信道的时间,目前主要有点协调和无线令牌环控制协议两种方式。

2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面临的挑战2.12.22.32.42.5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尝试通过使各传感器节点以最小复杂度、独立地进行运算的策略来保存能量。其基本思想是: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时,以某种竞争机制访问无线信道;如果发送的数据产生了碰撞,就按照某种策略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数据发送成功或放弃发送。最典型的基于竞争的随机访问MAC协议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IEEE802.11MAC协议的分布式协调工作模式,采用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协议,目前大部分基于竞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概述0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IEEE802.11MAC协议

1

IEEE802.11MAC协议有点协调(PCF)和分布式协调(DCF)两种访问控制方式。适用范围:PCF通过访问接入点来协调节点的数据收发,通过设置好的一定间隔时间,查询当前哪些节点有数据发送的请求。

PCF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无竞争访问,显然CSMA/CA协议不会采用此种控制方式;DCF是通过物理载波侦听和虚拟载波侦听来确定无线信道的状态,其中物理载波侦听由物理层提供,而虚拟载波侦听由MAC层提供。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IEEE802.11MAC协议

1图1CSMA/CA中的虚拟载波侦听2.2

2

请求帧,含NAV字段

清除帧,含NAV字段网络分配矢量网络分配矢量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MAC协议

2S-MAC是在IEEE802.11协议的基础上针对传感器网络节省能量的需求设计的。为了降低由于碰撞重传、串音、空闲侦听和控制消息可能造成的能量消耗,S-MAC采用以下机制: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MAC协议

2S-MAC协议采用以下机制:①S-MAC协议引入了周期性侦听/睡眠的低占空比机制,通过控制节点的睡眠降低能量消耗。②S-MAC协议沿用IEEE802.11的RTS/CTS机制降低碰撞几率。

③通过网络分配矢量避免串音现象。④将长消息分割为若干短消息并集中突发传送,减少协议控制消息的开销。⑤S-MAC协议将时间分为若干帧,每帧包括同步阶段、活动阶段和睡眠阶段。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MAC协议

2图2S-MAC协议的基本机制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MAC协议

2优点:实现简单,减少了空闲监听时间,避免了传输碰撞和串音现象,减少了协议控制开销,节省了能量开销。缺点:由于周期性睡眠的原因,S-MAC协议数据的延迟较大,在不同的网络负载下,尤其是负载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算法的效率将降低。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MAC协议

2S-MAC协议实现的关键技术如下:(1)数据包的嵌套结构(2)堆栈结构和功能(3)选择和维护调度表(4)时间同步(5)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6)网络分配矢量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T-MAC协议

3图3T-MAC协议的基本机制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T-MAC协议

3图4T-MAC中基本的数据交换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T-MAC协议

3T-MAC协议提出了两种方法解决早睡问题。第一种称为未来请求发送(FRTS),还有一种解决早睡问题的方法称作满缓冲区优先(FullBufferPriority)。图5T-MAC中早睡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2.2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ift协议

4设计目标对于检测到事件的N个节点,使其中R个节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无冲突成功发送出事件监测消息,而抑制剩余N-R个节点的消息发送。2.2

2信道接入技术

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Sift协议

4工作原理Sift协议使用了CW(竞争窗口长度)值固定的窗口,选择合适的发送概率分布,为不同的时隙在整个竞争节点集中筛选出一个发送节点。节点选择在第r个时隙发送数据的概率Pr为:

r

=

1,……,CW

2.2

2信道接入技术

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2.2基于竞争的MAC协议的显著优点是简明性和可扩展性。简明性:由于无须维护和共享状态,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将消耗更少的处理资源,占用更小的内存空间,减少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报的数量。可扩展性:由于无须获得当前的调度表或者加入其它传感器节点组,通过调遣或移动的方式,新的传感器节点可以更加迅速地添加到一个网络中。

2信道接入技术

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2.2缺点:由于没有像基于预约的MAC协议那样使用某种机制对信道利用情况进行均衡,所以公平性就成为它的一个问题。

2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面临的挑战2.12.22.32.42.5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TDMA技术CDMA技术FDMA技术SDMA技术相比随机竞争接入机制,时分复用方式的优点:更能节省能量,因为省去了竞争机制的碰撞重传问题;缺点:它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并且通常用在拓扑结构不变的网络,它不能很好地处理传感器节点移动和节点失效的情况,因此在网络扩展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3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基于TDMA的传感器网络MAC协议:2.3(1)DEANA协议(2)TRAMA协议(3)DMAC协议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2.3(1)DEANA协议

2分布式能量感知节点活动协议-DistributedEnergy-AwareNodeActivation优缺点:继承了TDMA类协议的优点,如无冲突丢包以及无竞争机制及其额外的开销。通过对节点能源细粒度的控制,节省关键路径上节点的能源,从而延长了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传感器节点只在自己占有时槽且无传输时,才能进入睡眠;额外的区域选举程序就算不增加网络负载,发包与收包也会消耗节点能量。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2.3(2)

TRAMA协议

2流量自适应介质访问协议-TrafficAdaptiveMediumAccess是一种能源高效、无收发冲突的无线传感器基于时槽(slot)的MAC协议特点:根据各个节点的负载情况协商预约时槽,可以适应网络的流量;避免了无消息发送的节点占用时槽;可以保证公平性,接收节点不会碰到收发冲突的情况;节能效果明显、吞吐量更高。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2.3(3)DMAC协议

2Data-gatheringMAC针对S-MAC和T-MAC的数据转发停顿问题而提出。特点:需要节点间严格的时间同步;实现复杂,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

CDMA技术2.3

2基于CDMA方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主要采用了CDMA的伪随机码分配算法,每个无线传感器节点与其所有两跳距离内节点所分配的伪随机码都是两两正交的。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节点之间无线通信的相互干扰。为了实现这种编码分配,需要在网络中建立一个公共的信道,所有节点通过公共信道获取其他节点的伪随机码,调整和发布自己的伪随机码。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

CDMA技术2.3

2传统的无线信道中的CDMA技术,并不是用在能量有限的传感器网络中就都是围绕着将CDMA和其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与CSMA/CA相结合研究发现传感器节点大部分的能量都用于信道侦听,并不是用在数据传输上。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

CDMA技术图9向一个睡眠节点发送数据的信号时序过程2.3

21、唤醒收发模块;2、通过链路侦听模块发送一个唤醒信号唤醒接收者;3、然后再通过数据收发模块传输消息。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FDMA技术为了充分利用信道的带宽,提出了信道的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FDMA)的概念。最大优点:

信道复用率高,容许复用的路数多,分路也很方便。主要缺点:设备生产比较复杂,会因滤波器件特性不够理想和信道内存在非线性而产生路间干扰。2.3

2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SDMA技术空分多址(SpaceDivisionMultipleAccess,SDMA)是一种信道增容的方式,可以实现频率的重复使用,充分利用频率资源。空分多址还可以和其他多址方式相互兼容,从而实现组合的多址技术。在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中就应用了SDMA技术;此外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中也提出应用SDMA。2.3

2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概述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基于固定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面临的挑战2.12.22.32.42.5

2信道接入技术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1.PCF方式图10IEEE802.11MAC层协议结构2.4

2竞DCF为主要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以CSMA/CA为主,以RTS/CTS为辅。PCF方式下,网络中心接入点轮询各个工作站实现挺协调由于在无线信道中难以检测到信号之间的冲突,所以引入了退避机制作为降低错误率的办法。PCF具有较小的延迟,促进网络吞吐量最佳化,更好地支持无竞争的限时业务,如语音、视频或多媒体业务等。信道接入技术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2.WTRP方式2.4

2无线令牌环(WirelessTokenRingProtocol,WTRP),是基于PCF方式,系统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