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_第1页
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_第2页
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_第3页
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_第4页
地理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例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一、新课导入的要求1、趣味性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如有位教师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他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教师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欠妥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2、针对性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3、新颖性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月24日凌晨2点27分,奥委会主席在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呢?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4、直观性教学时教师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后就拿出三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从而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二、新课导入的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言通常有以下方法。1.谚语导入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所以适当使用谚语导入新课,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农业”一节时,运用谚语提问:“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讲授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提问;学习高山气候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谚语提问;学习“西北地区”时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导入

。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不忙下结论,而是指出,想知道哪位同学解释的最好,我们先来看新课。这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饶有兴趣的跟着老师走,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2.诗词导入诗词往往是字字精炼、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运用诗词导课,尤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词,能使学生情趣盎然,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例如,讲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时,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提出,那如果想“识庐山真面目”该如何去做呢?学生议论纷纷,答案近乎统一,即离开庐山。同样,要想看清楚地球的真面目,我们也应该离开地球,从宇宙中看地球……,顺利导入新课。又如,学到“天气和气候”时,先使用下列诗句导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引导和发展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在复习地球的经纬度时可以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3、故事导入: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无穷的魅力,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作为导言,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会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掌握。例如,讲《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时,讲这样一个故事:1994年10月某天,合肥市电台接到宿县一个农村青年的热线,询问了什么地方能推销已收获的咖啡,电台主持人很热心,特地请教了安徽农科院教授后,通过热线答复道:我们省的气候绝对种不出咖啡,你所说的咖啡实际上是一种廉价的中药材,形似咖啡但不是咖啡。原来农村青年因为缺乏气候知识,买种子是上当受骗。这一故事,使学生对学习气候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强烈的感性认识,确实能深深吸引学生,并能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强烈的认识。如讲“日界线”时,这样导入:“有位日本妇女购买了一张美国花旗银行的彩票,结果中了大奖。但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时,刚刚错过对奖时间,彩票成了废纸。这时一位美国人却愿出半价购买这张废票,这是怎么回事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再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密度流,关闭发动机,借助洋流运动的水力,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成为二次大战的转折点”。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如: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又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滩上寻觅海贝,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又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滩上寻觅海贝,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教师可用这样一个故事导入:很多同学听过一种叫“妃子笑”的荔枝,据说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专人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路,从南方送到北方,杜牧对此很有感触,就作了一首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被送给杨贵妃的荔枝叫做“妃子笑”。这时好多学生都提出,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在北方种植荔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教师就可告诉大家:其实很早以来,人们就尝试过把南方的荔枝拿到北方大面积地栽种,让它在北方开花结果,但一直都难以成功,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此故事而且对于理解南、北方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上的差异很有帮助。学生很容易理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4、漫画导入:例如,在教学“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可展示漫画:《苦难的母亲》、《还是一个好》、《“人”字型新解》等一系列漫画;在讲城市环境问题时可以展示漫画:《写生归来》、《新款迷彩服》、《避暑胜地》等一系列漫画;在讲大气环境问题时以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我的伞破了》等;在教“森林资源”时,教师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教师可以先提问,漫画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漫画贯穿全课内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直通主题,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漫画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它针贬时弊,能形象、逼真地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些地理课,用漫画的形式导入,新颖而独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5.演示导入教师采用演示,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置身于奇妙的地理现象中,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节较为抽象的内容时,教师首先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运行状况,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在进行什么运动,是怎样运动的?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样既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多动脑的好习惯。6.实验导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独立观察、思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生因此会兴趣盎然、情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知识,从而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讲授“降水和干湿地区”时,可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做实验:(1)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2)将试管内盛三分之一的水,倾斜着放在燃烧的酒精灯上加热。(3)观察试管内水滴的分布状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总结,得出结论:离水源近的地方水滴较多,而离水源较远的地方水滴较少,甚至没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根据实验解释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再如: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可以用一个灯笼,下面点上酒精灯,让学生观察,结果灯笼动起来,教师问学生,灯笼为什么会转起来?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难点不攻自破,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7.歌曲导入音乐的旋律,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在地理教学中,若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蕴含地理内容的歌曲导入新课,则能极大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节时,先播放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长江之歌》,激昂的歌词、高亢的旋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动情点,然后老师问:为什么说“她从雪山走来”呢?水到渠成进入学习。又如:在讲季风气候是可以先播放或者找学生演唱歌曲《黄土高坡》,然后老师问,“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为什么黄土高原吹的是西北风和东南风呢?结合中国地形图,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在讲述《我国的人口和民族》时,就让学生高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优美的歌曲,把大家带到了我国民族大团结的浓厚的意境之中,学生情意盎然,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首先就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知识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歌曲导入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8.儿歌导入儿歌——人人皆知,人人会读、会唱,它通俗易懂,知识丰富。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课文内容与儿歌的对接点,由儿歌通过对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儿歌导入新课的,效果可能很好。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童年时的儿歌吧?‘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9.谜语导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才有问。而谜语是一种变化多端、寓意奥妙的文字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既能活跃气氛,构成悬念,又能为新课做很好的铺垫。例如,讲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先罗列这样几则谜语,猜城市名:船出长江口(上海);银河渡口(天津);圆规画鸡蛋(太原);夸大的嘴(海口);带枪的男人(武汉)……学生都跃跃欲试,专心竞猜,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这些省、市、自治区,导入新课。再如:讲“地图”一节时可用猜谜语方式: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洲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有山不见一棵树,有地没有半分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这样比常用的类似“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地图?”“如果你到了陌生的地方应该怎么办?”等要有趣的多。又如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时,教师用谜语导入:“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江和高山。”其谜底就是“地球仪”,由此引入新的课题。谜语导入,有利于唤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能培养学生思维和推断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10.广告导入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网上,随处可见知识内涵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广告,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把广告巧妙引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水资源”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地球上水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最后见到的一滴水,那将是自己的眼泪”;“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你知道这些宣传的用意吗?根据授课内容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讲到“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上课一开始,可问:“同学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在一年当中,我们都感觉到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为什么呢?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觉得好奇,渴望知道原因所在;从而引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自觉地从课文中探寻出问题的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如:在讲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时,先向学生发问:北冰洋就是北极地区,南极洲就是南极地区,对吗?让学生展开思索和讨论。学生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会急不可耐地打开课本,以学习新的知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能使课堂处于活跃的思维之中,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地理知识,又促进了他们智能的发展。11.设疑导入。12.视频导入实验表明,人的视觉比听觉更具敏锐的感受力,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往往对亲眼所见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做到耳闻目睹。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四大高原前先放一段VCD影碟:内蒙古草原的夏天,像一块美丽的地毯,有蓝色的马兰花,黄色的野樱花,白色的牵牛花,争妍斗丽。远近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啃着青草,天空浮游着白云……好像使人置身于诗画一般的迷人景象里。所有这些都会深深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愉悦和渴求的心情。再如,讲欧洲时可以课前先让学生看一段欧洲风土民情的录像,在学生兴趣高涨地观看、议论后引入新课,这样对组织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如讲述“板块构造学说”时,将海底扩张学说和大陆漂移假说,用多媒体模拟两亿年前起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和“锋面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点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将文字信息通过简便的操作中转换为图像信息,变抽象思维为直观思维,这种连续、动态、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耳目一新。在如此轻松愉快地情境中学习,重点、难点也容易接受消化。13.材料导入。用时事材料导入地理新课,可以使地理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如讲《世界地理》中有关“人口”的章节时,若上网查询引用了以下资料: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为了纪念这个特殊日子,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而中国是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7亿,而且2008年还将增加7300万。随着人口激增,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恶化,如何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信息资料的介绍,准确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唤起学生对我国情的了解,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爱国教育。14.实例导入。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与生活联系十分广泛让地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入手,为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如教学“不同的山体形态”这一内容时,可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我们来找找上面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四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15.情景语言导入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知识,教师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每当散步时,总希望看到一排排优雅别致的楼房,掩映在碧绿的树丛中;楼前,树间镶嵌着各种各样的花圃,草坪;阳台上,各种鲜花姹紫嫣红引人注目;微风摇曳花叶相映,小鸟在树丛中歌唱……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拖者黑尾巴的汽车从光秃秃的街上驶过,工厂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池塘里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一个个问题发人深省,如何解决,请同学们从书上找到答案。再如讲授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樱花吗?你们知道樱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吗?你们知道哪个国家的樱花最多?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国家去旅游,我们就能欣赏到樱花了,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祖国的邻国——日本。”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日本的国家版图,樱花,富士山等幻灯片,吸引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授“台湾省”时,先指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诵“乡愁”,并以音乐图片作烘托,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验内心情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突,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16新闻信息导入国内外新闻信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用新闻信息导入新课,能密切联系实际,不仅对学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比如,在讲“板块的运动”时,可用“轰隆一声海水倒,印度洋沿岸被横扫”作为导入语,结合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地震海啸资料引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抗震减灾教育。如讲石油污染时,选取海上油轮断裂沉没造成近海污染的新闻报道,配上受到污染已经奄奄一息的海鸟图片作为引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形象。讲授交通时,可以用上磁悬浮列车、武汉到广州高速干线、粤海铁路的例子和相关图片;另外讲凌讯时再引用军中雄鹰空中破冰的报道,学生无不兴趣盎然。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发布一些地理新闻,效果颇佳。

17.借助历史,以情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历史,情真意切地讲述,很容易激励和感召学生,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促进他们学习动机的升华。如在介绍“日本“时,可用深情悲痛的语调讲道: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在唐朝时期,漂洋过海到我国学习文化、艺术、技术、生产等。但众所周知,就是这个国家,在满清时期对我国大肆侵略,引发悲壮的中日甲午战争,并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在二战时,又大举侵华,有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为证:死亡34万人,烧杀奸淫不计其数,一个古城变成了尸城!沉默良久,然后在学生震怒未尽之时,再引入主题: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竟敢对我泱泱大国如此冒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8.图像导入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高中地理教材,在课本的封面、封底和扉页上,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的素描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统计图、组合图以及漫画等。这些图象与课文结合紧密,起到了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解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作用,有浓厚的趣味,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象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读“布的生产过程”和“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两幅图,然后以“假如你是工业布局的总策划师,你把这些相关工厂怎样布局?”为题让每个学生参与设计与规划,引入课题。讲授《美国》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美国星条旗的彩图,提出“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颗星和多少道条纹,其含义是什么?”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19.复习导入旧知识的铺垫是学习新知识的阶梯,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让学生借助已学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如:在学习“亚欧大陆地形“时,可采用以旧联新的方法,提问:a、陆地地形可分哪几种基本类型?b、亚洲主要以哪几种地形为主?亚洲地形有何特征?又如在“大河众多的亚洲”部分,新课可直接用读图法引入:读《亚洲地形图》,看看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有哪些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如此,既可培养学生的认图读图的基本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学习处理能力,并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举多得。再如讲“黄河”一节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提问:“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由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通过江口入海的年径流量均为全国首位。以后,又问:“黄河的情况怎么样?”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教师抓住这一机会,指出“错了!(学生大吃一惊,引起注意)为什么呢?请大家把黄河的长度、流域面积和入海径流量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一下。”顺理成章,转入讲授新课。20.节日导入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很多,主要有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利用、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会起到唤起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