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_第1页
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_第2页
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_第3页
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_第4页
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以“杨武事件”为例浅谈媒体的“二次伤害”——以“深圳杨武事件”为例由于媒体报道犯罪案件的受害人不当而造成对他们的“二次伤害”,这种情形在我国传媒界时有发生。2011年10月发生深圳联防队员杨喜利强奸案,11月,我国各媒体大力渲染受害人的丈夫杨武如何窝囊,引发公众的反感,媒体的二次伤害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的关注。

事件回顾:10月23日,深圳宝安区联防队员杨喜利闯入杨武家开的小店打砸,杨武妻子王娟阻止杨喜利反遭毒打强奸。杨武由于害怕躲在杂物间。1小时后,杨武报警并将妻子送医治疗,因为付不起钱只好返回家中。事后,杨喜利家属威胁杨武要求其撤诉。杨武受访自称是世上最窝囊的男人。在杨武这一事件中,杨喜利本应该是报道的主角,然而现在媒体的报道主角变成了受害者和她的丈夫。事情被报道后,大多数人都在骂杨武,杨武也称自己“软弱、窝囊、没用,是世界上最窝囊和最没用的丈夫”。经过媒体放大作用,可以说全中国都知道了杨武这个人,更多的辱骂、讽刺也涌向了杨武,他不仅要承受良心的折磨,还要应对人们对他的盘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被指责、被压力折磨的没有尊严的人。

在随后的媒体报道中,公众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群手持话筒的人围着一个男子,这名男子跪在地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说:“我忍受的是所有男人不能忍受的耻辱和压力,我不愿意回忆,求求你们了,出去好吗?”

(如下图)

一、案例分析

个别媒体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揭疤式采访”,甚至有记者直接对杨武说“你太懦弱了”

对还没有从被痛苦中走出来的受害人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巨大的伤害。不止一家媒体,直接进入杨武家门,堵住躺在床上几近精神崩溃的被害人杨武妻子,甚至还逼问其感受,要求对方回答隐私问题。照片的背景很杂乱,上面堆满了衣物和床单。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床上堆着话筒,女人穿着睡衣,蜷在床上,身体往后缩,两手抓着床单,盖住自己的脸。话筒凑到女子的头边,话筒上,南方电视、广东卫视“今日关注”栏目、深圳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标识清晰可见。而媒体的这种强行进入私宅已经涉嫌违法。图为媒体采访被害人时的情景更甚者媒体报道说受害者与杨喜利是通奸关系,致使受害者再次割腕自杀,这不实的报道对受害者是一种严重的名誉伤害。而且多家媒体的记者找到杨武家,用摄像机、相机、话筒和录音笔将杨武及王娟团团围住,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逼问事件的经过,一直逼问到王娟用被子捂住脸,杨武痛哭流涕地下跪哀求。这不但直接往受害者伤口上撒盐,还使被害人一遍遍记起那段屈辱的经历。

这些报道对杨喜利的涉案细节有很多描述,同时也具体的点明了被害人及其丈夫的个人信息。配合这些文字报道,个别媒体还刊发了被害人王娟躺在床上的照片及杨武痛哭流涕的正面照片等等。在相关的新闻视频中,前去采访的媒体直接拍摄了当事人的面孔及居住环境,并未使用马赛克遮挡。把他们赤裸裸的、毫无尊严的摊在了人们的面前。(下图)

此案被媒体此般报道后,被害人家属的电话全关,全家也已经搬走,并暂时断绝了外界联系。被害人全家搬走,是远离伤心地,是躲避采访,更是不堪再次受到媒体的伤害。媒体“拷问”式的采访是以另一方式对受害人进行着二次伤害。

杨武的悲剧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杨武的悲剧并不属于他一个人,他的困惑属于每一个人。杨武事件可以说是震惊了全国,对于此案人们充满了疑问。(一)、为什么会有杨喜利这样的人?很多人都在指责联防队员的嚣张正是源于公权力的滥用、不受限制,杨喜利曾长期为非作歹,居然没有得制度的制止,现实中,基层联防队员“伪执法权”泛滥甚至沦为“私人武装”,可见公权力已经被滥用到了何种程度。(二)、杨武事件的发生到底是谁的耻辱?“杨武事件”不是杨武的耻辱,归根结底是我们国家制度的耻辱。我们的制度是庇护凶徒的,从而导致此类事件的不断发生。假如制度不能惩恶扬善,那么善良的人们只能把自己变成凶徒,自己保护自己。二、提出问题(三)、为什么出现媒体云集揭被害人隐私的情况?原因在于,个别媒体将‘丈夫在现场,妻子仍遭强奸’作为一个卖点。”第二个原因反映出个别媒体新闻价值观出现问题,过于追求一些夺人眼球、耸人听闻的信息,为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而不顾及受访者的情绪和状况,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在社会热议杨武事件时,媒体对被害人造成了“二次伤害”。在此事件中,个别媒体涉嫌侵犯了被害人及其丈夫的三项权利。”第一,有媒体未经许可,将镜头对准被害人及其丈夫的面部,涉嫌侵犯肖像权;第二,在一些报道中,详细描述了涉嫌强奸案的细节,涉嫌侵犯被害人的隐私权;第三,个别媒体未经被害人同意,擅自进入其房屋,涉嫌侵犯被害人的主债权。

(四)、杨武到底值不值的同情?一部分人觉得杨武确实值得同情,他的遭遇实在是太不幸了,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杨武不值得同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杨武太窝囊没用,胆小软弱到不敢反抗,才间接导致事件的发生。(五)、如何保护生存在社会底层的弱者的利益?我们应该保护城市里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要寻求法律的手段。对于强奸这类暴力犯罪,法律也早已明确公民可以正当防卫的权利。然而,这种法律认识乃至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人权”意识并没有生根,正如杨武面对威胁选择“忍气吞声”、“自轻自贱”。更可能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所谓的“抗争”,事实是正当防卫,法律赋予公民理应行使的权利。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权力。我们指责杨武,不就是因为他软弱可欺吗?如果他如同杨喜利一般,谁又能欺负的了他呢!(六)、杨武为什么会懦弱至此,他眼见妻子受辱为何不反抗?面对强暴,习惯性隐忍是常见的底层弱势者的心态,很显然杨武就是弱势者中的一员。弱势群体饱尝生活艰辛,他们在城市里受尽了轻贱和白眼。对他们来说,逆来顺受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可能是一种宿命。他们没有反抗强者的能力,面对伤害,他们已经习惯了卑微地活着,面对坏人,他们早就学会了退缩与忍让。从杨武束手待毙、承受极度耻辱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来。而且他们法律知识薄弱,不懂得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杨武的命运只是当前无权无势的普通民众命运的一个悲剧性的缩影罢了。关于某些事件,对于媒体的二次伤害,国内外媒体有不同的看法。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西藏拉萨“3·14”事件时无视事实,虚假报道。他们在报道中刻意歪曲事实甚至炮制虚假新闻。他们或通过篡改新闻图片,或者是对新闻图片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肆意“解读”,或在文字报道中使用“军事镇压”、“武力管制”、“藏人被杀数百人”等不顾事实真相、耸人听闻、蛊惑人心的字眼,虚构藏汉民族对立、欺骗善良的新闻受众。

《柏林晨报》网站将一张西藏公安武警解救被袭汉族人的照片硬说成是在抓捕藏人三、对比在这一系列歪曲报道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长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散布的虚假宣传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部分西方媒体不顾事实真相,欺骗新闻受众,这些歪曲报道所挑战的,是新闻工作者客观、公正的基本职业操守。他们所伤害的,是曾经以为可以信赖他们的公众,是全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声誉。同时,这些歪曲报道更是对遭遇暴力侵害的中国藏区无辜百姓的二次伤害。cnn网站图中没有暴徒向车辆投掷石块中国媒体公正、客观的报道了西藏拉萨“3·14”事件。新华社连夜组织记者深入现场采访,采集第一手素材。通过店铺被焚、无辜群众被打等大量细节的独家报道,及时披露了事件真相,让“和平示威”等谣言不攻自破,令一些一贯偏袒达赖的西方媒体对其“和平使者”形象产生了质疑。

新华社稿件通过及时、客观、生动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以细节取胜,同时又准确把握基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震撼人心的暴力场景,而且客观地反映了政府保持极大克制、全力营救受困群众等事实,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国际舆论产生了积极导向作用。新闻媒体承担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事实的职责。新闻采访可以让新闻记者“铁肩担道义”,但如果用错了地方,揭露个人隐私等,又会对社会或采访对象造成巨大伤害。媒体在承担报道职责的同时,也承担着许多道德义务,要考虑到一些事件细节的负面影响。虽然这只是少数媒体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