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43片)_第1页
(10)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43片)_第2页
(10)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43片)_第3页
(10)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43片)_第4页
(10)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43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需认识的问题-并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特征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任务一、典型生态系统的表现特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是生态系统,即评价生态系统在外来作用下的动态变化。1、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是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个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其他联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2、生态系统类型按形成和影响----按环境中水法状况----3、典型生态系统表现的特征淡水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流水生态系统静水生态系统(

江河、集流

)(湖泊、水库、池塘

)淡水生态系统是目前受到人类强烈干扰和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河流筑坝、建闸、引水输入污染物过度捕捞引入外来物种占据或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或繁殖地(1)淡水生态系统沿岸带外海带(浅海带)(深海带)(2)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十分有限。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输入污染物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破坏海岸带生境臭氧层破坏无所不在化学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从全局讲从局部讲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浅海生态系统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浅海因有港湾、盐沼、红树林、珊瑚礁、以及河口、浅滩等多样性生境……亚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雨量在250mm以下。日照强烈、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干旱多风;土壤贫瘠、盐碱土和风沙土广泛分布;植被稀疏、矮小、生物多样性不高。我国西北三大盆地(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高原以及鄂尔多斯高原、宁夏部分地区等,为此类生态系统※

流域截流工程

不断缩小野生生物生境※

剥夺自然生态用水※

高山地带破坏森林和水源林※

过度放牧、樵采人类开发影响正处剧烈变化其水分不足于支持建立一层完整形成以草木疏落、地表裸露为特征的不稳定生态系统(3)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受水因子的强烈制约。形成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特点;地域分异,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受严酷环境条件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也是脆弱的生态系统。草原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在250-450mm,蒸发量一般都超过降水量。日照充足、干旱多风。易退化,不耐干扰。草原是我国主要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在我国,草原早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它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压力。※超载放牧※草原农垦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生产基地,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起重要生态作用※草原开发矿业或交通※过度采集或掠夺性开发草原生物资源※猎捕草原生物资源(4)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是以草本植物为生物群落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森林面积日趋减少环境服务功能降低自然灾害频繁人类为获得木材、薪材---而砍伐森林人类为获得牧地或耕地---而毁坏森林(5)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以树木或其它木本植物为生物群落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人类在生产、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压力下,大规模进行工业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这些活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正如生态学家George(1964)所说“在世界各处,人类是一种干扰剂,凡是人类插足的地方,自然界都变得不相协和了”。4、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态系统在人类各种冲击因子的影响下引起的生态系统效应是由直接、间接影响交替下的长期积累过程,其危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不为人们所觉察,而一但被觉察,可能已十分严重甚至是不可逆转。一个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补救、恢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耗费很大财力。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需认识的问题并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根据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征和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可能发生的退行性变化。从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时,一般需认识下述问题并遵循如下基本原理。(一)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地域分布的连续性

物种多样性完整性的内涵生物组成的协调性环境条件的匹配性

1.地域分布的连续性

--防止“岛屿化”保持生态系统分布地域的连续性,是使许多动物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2.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

维持物种多样性,是使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保持平衡的重要条件。3.生物组成的协调性

---生物与生物“相生相克”

植物之间、动物之间以及动植物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的平衡。4.环境条件的匹配性

――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

人类动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因子影响最多的主要活是水、土壤及其营养物质。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被列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是人类群体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然而,人类活动正在迅速而大量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消亡。(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有关大自然物种拥有程度的笼统术语,包括在给定的空间内生态系统、物种、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特别关注的方面1.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避免影响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繁殖地3.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保护自然保护区

5.管理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破坏行为避免影响自然保护区、注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属性同时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人工繁殖、引种等措施保护物种多样性、避免濒危和灭绝实质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均化”过程如猎杀稀有野生生物、过度捕捞水生生物、砍伐森林、围垦湿地等(三)保护特殊生态环境目标特殊目标重要生境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区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限于人力、物力和受开发建设活动的强大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有重点实施,或者说重点关注一些必须重视问题。

重要生境――是指生物物种特别丰富或者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生存的生境。以下等均属于此类生境。热带雨林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甚少的荒野地珊瑚礁红树林1.保护重要生境是指那些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十分艰难的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高寒生态系统热带雨林2.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脆弱带脆弱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受到多种外力的作用,就可能变得脆弱,一些边缘地带或交界地带,经常受到两种以上强烈的外力作用,成为生态脆弱带。海陆交界带山地平原过渡带农牧交错带绿洲外围带城乡结合部生态脆弱带--有些生态系统,对广大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防护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常会招致区域性巨大的生态灾难。在我国,起生态安全作用的生态系统主要有:

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3.保护生态安全区

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水源地、井、泉、水源林、集水区各种特有的自然物,如温泉、火山口、溶洞、地质遗迹、分水岭、界域标志物各种民族文化纪念物,如历史纪念地、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寺庙、古墓、古桥、古井、圣地圣物特殊生物保护地,如动物园、植物园、农业特产地、城市菜篮子工程特别人群保护目标,如学校、医院、文化科研基地、集中居民区4.保护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四)区域性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水土流失、沙漠化、自然灾害等。我国多山的地理特征和季风气候作用,加上长久的农业垦耕历史,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不仅面积广,流失的强度大,影响深远,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要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尤其应重视区域植被的建设,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1.水土流失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这也是一种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土地退化过程。我国约有一半国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张之中。

20世纪60-70年代1560km2/a;80年代2100km2/a现在沙化面积则在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以,现有土地沙化面积168.9万km2,90万km2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沙漠化地区气候干旱多风,脆弱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任何引起植被稀疏化、退化或清除、破坏的活动都可以加剧土地的沙化过程。相反,因地制宜地发展植被,扩大植被覆盖率,减少人为干扰,都可以起到防止沙漠化发展的目的。2.土地沙漠化自然灾害是一种生态环境极度退化的结果,也是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表征。防止和避免加剧自然灾害的威胁,对城市建设、工农业经济建设和区域安全都是十分重要。3.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生物灾害现代的污染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常与极度的水土流失相伴随--主要发生于山区地面沉降、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主要是不合理开采地下水、采煤、破坏海岸、挖沙等主要有台风、风暴潮、沙尘暴、洪涝、干旱等其发生和危害程度与大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关,亦与局地环境有关主要有鼠害、虫害等--是生态平衡被打破招致的结果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研究和预防区域自然灾害,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一大任务。(五)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

自然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再生和恢复功能。许多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其资源所造成。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是保持生态系统再生产能力不受损害的主要措施。※对可再生资源、主要生物资源

--应遵循如下的利用原则开发利用规模和强度--应限制在资源再生能力之下。鼓励利用对象多样化--减少对某些资源的开发压力;依靠科技增值生物资源-变猎获野生资源为人工培植与增值。改善培养环境--提高资源的生产能力;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对自然生态系统,

--保持或恢复其再生生产能力应注意保护生物群落的建群种;保护尽可能多样性的生境;保护属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及其生境;创造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需环境条件等。(六)保护生存性资源、防止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性条件。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和土地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