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考试法律部分第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本体一、法的概念和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非全人类的共同意志)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法的特征: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明确公开性。法是历史范畴(阶级社会特有),法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对行为的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二、法的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种作用。三、法的渊源法的源头、来源,一般指法律的表现形式。1、宪法:全国人大制定、通过和修改;2、法律:全国人大(基本法律)以及常委会(非基本法律);3、行政法规:国务院;4、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等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5、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以
及常委会;6、地方政府规章:省、较大的市和省会城市。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习惯(国家认可)、甚至法理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法的渊源。四、法的效力1、法对人的效力:对中国人有效,外国人、无国籍的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中国人在国外,外国人在国外对中国实施的违法行为,有条件适用中国法律。2、法的空间效力:适应本国主权主权范围内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空、领海(12海里)。延伸意义上的领土也适应,如驻外使馆,在外船舶、飞机等。3、法的时间效力:包括生效时间,终止时间和法是否有溯及力的问题。所谓溯及力是指对法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实体法一般没有溯及力。一般采从旧兼从轻,也既有利追溯原则。五、法律体系、法律关系、法律事实1、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内由部门法组成的现行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包括国际法和失效的法律。由部门法组成,不同的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2、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由三要素组成:(1)主体:自然人、法人、国家、其他组织。(内容所属)(2)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精神利益。(内容所附)(3)内容:主体享有的权利及应当承担的义务。3、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有人的出生、死亡、不可抗力、时间的届满。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如各种法律行为包括合同行为,立遗嘱行为、结婚、行政处罚等。六、法律责任违法者对违法行为所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注意:法律义务、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三者不同。有义务才可能(但不必然)有责任;有责任才可能(但不必然)有制裁。七、法的要素1、法律规则: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以法律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为内容的行为规则。注意和法律原则进行区别:罪刑法定、公平、诚信等是法的原则。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法律规则。其逻辑结构包括:前提(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有教材认为是假定,制裁、处理)。前提条件: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或情况,说明在什么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一社会关系才由法律规范调整。行为模式: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主要分三种: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法律后果:人们作出某种行为方式时,应承担的后果部分。法律原则和规则的区别:1、内容上,规则比原则明确而具体;2、适用范围上,原则的适用比规则的适用要广;3、适用方式上,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而原则否。原则适用条件:1、穷尽法律规则,方适用法律原则;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放弃规则而直接适用原则;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分类(1)按调整的规范内容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又可分为禁止性规则和命令性规则)。(2)按强制性程度分为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3)按确定性程度分为确定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程序没有规定的,按一审程序执行。)和委任性规则。(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程序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决定。物权法第11条)只能是级别高的委任级别低的。2、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他们并非一对一对应关系。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也非一个条文都完整表述一个规范,一个条文也可能表述不同法律规范或要素。第二节法与社会一、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确认经济关系;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活动。)二、法与政治关系1、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法服务于政治。2、法与党的政策关系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指导执法和司法;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形式,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3、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和保障。4、法与道德的关系(略)第三节法的运行一、立法1、立法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规范性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和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废止宪法和法律的活动。2、立法原则法治、民主、科学原则3、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主席团、常委会、国务院、
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法律案的审议(一般不超过三次)、法律草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法律:国家主席,行政法规:总理)。二、法的实施1、法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司法又称为法的适用,一般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守法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2、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合法、及时。3、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三、法律监督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与督导。国家监督: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督。社会监督:政治或社会组织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公民监督。四、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的说明。(1)立法解释: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解释。(2)行政解释:国务院及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所做的解释。一般体现为法律的实施细则。省、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3)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做的解释。学理解释的区别,常理解释没有法律的约束力。1、法的起源不是突变的,其从量变到质变主要取决于(D)07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C.政治基础D.经济基础2、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A)07A.规范性文件
B.领导指导性文件C.呈请性文件D.证明性文件3、某甲因为打架被判处拘役,对受害人给付赔偿费,同时被所在单位开除公职。他所受的法律制裁有(ABD)07A.刑事制裁B.民事制裁C.经济制裁D.行政制裁4、关于法律的效力等级,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07江AA.除特别授权场合外,制定机关的地位越高,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也越高B.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中,制定程序更为严格的规范,其效力等级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规范C.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不限于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D.不同主体就同一领域的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则“后法优于前法”5、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C)07江BA.法律制度B.法律规范C.法律部门
D.法律条文6、下列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是(BD)07江B(普通法系又称为英美法系、判例法系、非成文法系,大多适用说英语国家;相对应的是大陆法系、成文法系)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7、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进行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称为(A)06江AA.委任性规范
B.确定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D.义务性规范8、属于平权性法律关系的是(BCD)06江A(民法、商法是平权法律关系的法,其他是非平权法律关系的法)A.行政许可法律关系B.民事合同法律关系C.婚姻法律关系D.遗产继承法律关系9、不论行为人的国籍与住所,只要行为人损害了某国利益,都适用该国法的法律效力原则是(C)06江B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折衷主义原则10、法律事实有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之分,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AC)06江BA.人的出生
B.行政命令C.地震
D.离婚11、下列属于立法活动的是(B)06I江CA.法律汇编B.法典编纂
C.法的适用D.法的执行12、以下属于狭义上的法律是(ABC)05江AA.民法通则
B.著作权法C.专利法
D.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行政法规)13、法律手段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基本手段之一,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A)。05江BA.规范性
B.普遍性C.广泛性D.灵活性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A)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法律规定的)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律规定的)15、法的适用是指(A)01国A.国家司法机关根据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司法活动)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执法)C.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立法)D.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守法)16、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依照惯例应该是(C)05国A.通过三个月后B.批准之日C.公布之日D.公布三个月后17、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的发生(AD)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没有危害后果)C.冯某经公交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报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挤伤(道德)D.某工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2元18、有关人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06国A.人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B.人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和平等,其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C.享有人权的主体是所有的人,不仅包括单个的人,也包括人的结合D.人权就是“人的权利”,是天赋的,和公民权是一回事19、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A.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关系B.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关系(法律关系是思想关系)C.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0、赵某因打架斗殴,被罚款50元并受到劳动教养处分,这种处罚属于下列哪种措施(B)A.民事制裁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D.行政处分(内部行政行为)21、关于法的溯及力的正确的表述是下列哪项?(C)A.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B.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C.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法生效后,对生效前的行为是否适用)D.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22、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是(C)A.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广义的法律效力还包括共产党的政策的效力B.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C.在我国的法律中,有些法律不仅在国内生效,而且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还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D.法律的时间效力就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的效力的问题23、通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这种法律解释的方法称为(B)。A.文理解释B.系统解释C.目的解释D.语法解释24、关于法的分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D)A.解决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冲突的原则是一般法优于特别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所作的划分(部门法)C.英美法重叠法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D.从一定意义上讲,法的历史类型、法的渊源和法系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法的分类25、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B)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26、下列选项哪些是法典编纂的特点?(BC)A.不改变法的内容B.可以改变法的内容C.是国家立法活动
D.不是国家立法活动27、实现法律监督必须具备以下哪些基本因素?(ABCD)A.法律监督的权力B.法律监督的内容C.法律监督程序D.法律监督的主体28、下列关于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BD)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29、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B)A.法律B.宪法
C.不成法D.习惯法30、下列哪些选项不形成法律关系?(ABC)A.大学生张某和王某租房同居(道德关系)
B.小王欠老张赌债2000元(不受法律保护)C.王某对张某说要去抢银行(没有实施行为)
D.小李违章开车把黄某撞伤31.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08中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华法系是古代法)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32.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A)A.国务院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D.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33.某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07中(省地方法规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如何处理)A.由国务院裁决B.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C.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34.我国对法律溯及力问题,实行的原则是(D)07中A.法在任何情况下均溯及既往B.法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溯及既往C.法在一般情况下均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D.法在一般情况下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35.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划分为(A)08中
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公法和私法(法律关系是否平等,或是否有国家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划分的)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前者属于大陆法系,后者属于英美法系)36.根据法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对法所作的分类,在法学上称之为(D)08中
A.法律体系
B.法的渊源
C.法制体系
D.法的历史类型3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D)08中
A.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是以主体、客体和事实为三要素的社会关系3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09中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39、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有(ABD)09江AA.一国法律体系是由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有机组合而成的B.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准C.法律制度是组成法律部门的最小单位D.行政法是我国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40、关于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履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09江BA.享受权利必须采用合法、正当的手段B.履行义务必须采用作为方式(存在大量不作为义务)C.遵守法律首先应当遵守宪法D.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41、根据《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国家机构的是(D)09年江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乡政府C.军事法院D.村民委员会39、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04司)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40、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为了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甲解释,交警对甲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乙及时送至医院。对此事,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C、05年司)A、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交警主要使用了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B、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行政解释”C、在此事件中的认定中,交警进行了法的价值判断D、此事件所反映出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41、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D、08司)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42、下列关于法对人的效力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CD)A、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B、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C、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D、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的差异43、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办法是正确的?(D、06司)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第二章宪法学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一、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江)、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生态文明(胡)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5、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6、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用名额。7、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过去称为戒严)8、修改乡镇人大代表任期的规定:由三年改为五年二、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特征:内容上(根本);效力上(最高);程序上(最严)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三、宪法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宪法规定对规范性文件采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四、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1975、1978、1982年宪法(现在实行的宪法),1988、1993、1999、2004年对1982年宪法作了四次修改。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一、国体国体即国家的性质,又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向同级人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同级人大负责,人大向人民负责。三、国家结构形式指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采单一制。复合制分为邦联和联邦两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自治的核心自治权。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不包括常委会;自治乡不属于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有解释权,全国人大对基本法有修改权。四、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属于国家专有财产有:矿藏、水流、海域。土地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属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国家可以对集体财产、个人财产进行依法征收、征用。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与国籍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取得国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出生而取得;另一种是因加入而取得,我国采血统与出生地相结合。父母一方具有我国血统,在中国出生的,具有我国国籍;在外国出生的,也具有我国国籍,但加入外国国籍的除外。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监督权)、人身自由(最基本的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义务(略):其中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具有中国国籍、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人们都可自由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任何法律上的或人为的剥夺。
第四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述我国的国家机构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分为:各级人大和各级政府(四级)及各级法院、检察院(三级)。二、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一)全国人大1、性质地位: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2、组成和任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代表组成。人大代表选举由人大常委会主持。任期:五年。期满两个月前完成下届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特殊经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可推迟。人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常委会召集。如常委会或五分之一的代表提议,可召集临时会议。开人大会期间由主席团主持。3、全国人大职权:修宪、监督宪法实施,制定修改法律;选举国家主席(包括副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主席的提名决定总理、中央军委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总理提名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最高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定等。上述人员人大有权罢免。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4、宪法的修改: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并由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可以修改宪法。其他法律过半数代表通过。(二)人大常委会1、性质和地位: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也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2、组成和任期: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任期:五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主持。委员长、副委员长和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3、常委会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制定、修改法律;解释法律;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决定特赦;决定进入紧急状态;决定同外国缔结条约等。不能决定国务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三)人大各委员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等。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四)全国人大代表1、代表权利:提议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开会期间可以对国务院或各部、各委员会、两院即“一府两院”质询);刑事豁免权:(开会期间非经主席团许可,闭会期间非经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言论免责权: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提议案权(30名以上);罢免权(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2、代表义务:原选举单位监督并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三、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副主席。国家主席对外代表国家。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45周岁的国家公民可以当选为主席和副主席。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总理及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代表国家进行外事活动等。补缺: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时由人大补选;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人大补选,补选前由委员长代理主席职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四、国务院1、性质和地位: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的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副部长,委员等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2、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改变或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用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等。地方国家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中应当有本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本民族的公民担任。(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五、法律的位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国各院组成机构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机构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七)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1、我国政府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B)。07江AA.教育权和就业权B.生存权和发展权C.自由权和选择权D.劳动权和财产权2、既具有行政执法权,又具有部门规章制定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是(CD)。07江A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B.证监会(A、B不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C.国家税务总局
D.海关总署3、既有行政执法权又有部门规章制定权的有(A)07江BA.国家税务总局
B.法律规范C.国家中医药管理局D.法律条文4、以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A)05江AA.行政复议法(非基本法律)B.刑法C.国务院组织法D.宪法5、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规定是(D)05江AA.1988年宪法修正案B.1993年宪法修正案C.1999年宪法修正案D.2004年宪法修正案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是(D)05江BA.民主集中制B.分工协调原则C.为人民服务原则D.立法和执法原则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A.联邦制B.邦联制C.复合制D.单一制8、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D)05江BA.国务院副总理B.中央军委副主席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D.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9、城市居民委员会是(C)01中A.人民政协机关B.行政机关C.人民团体
D.政党机关10、我国宪法规定,(A)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01中A.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B.总理、副总理、委员会主任C.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D.副总理、秘书长11、依宪法规定,没有明确限制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位有(ACD)03江A.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B.国家副主席C.国务院秘书长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2、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我国的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ABCD)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13、在我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不包括(D)05中A.秘书长B.审计长C.财政部长D.国务委员14、按照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D)负责。05中A.上级人民法院B.本级人民法院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D.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15、现行宪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审批属于(B)06中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1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行为构成违法的(C)。06中A.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某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单行条例B.全国人大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C.全国人大改变其常委会批准的自治条例(只能撤销不能改变)D.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17、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是(B)A,行政公署B.待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D.信访办公室1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C)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D.国家主席19、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国家机关是(B)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家主席20、在公民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最基础的权利是(B)A.经济社会权利B.人身自由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言论自由2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宪法修正案提议的合格主体的是(A)A.十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B.全国人大常委会C.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22、在不与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BCD)A.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B.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D.省会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23、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ABCD)A,国务委员B.各委员会主任C.审计长D.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领导人有(ACD)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中央军委主席(注意和中共中央军委区别)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25、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BCD)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国务院规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B.全国人大会可以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不适用的决议C.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对最高人民法院的错误判决进行宪法监督,但不能改变或撤销D.全国人大会有权撤销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但不能改变26、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钱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B)A.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度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7、宪法规范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A)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C.立法的原则性D.实现的多层性28、甲县人大代表张某,在他当选为代表一年后,迁入乙县居住,他应(D)。A.享有甲县人大代表的资格到届满B.自然转入乙县人大代表C.按正常工作调动手续转任乙县人大代表D.被终止甲县人大代表资格29、与国家结构形式相比,政权组织形式虽然也属于国家形式的范畴,但其特点主要在于(A)。A.国家对权力的配置
B.国家对权利的配置C.国家对领土的划分D.国家对民族关系的调整30、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对(B)。A.村民负责B.村民会议负责C.村党支部负责D.乡政府负责31、在公民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最基础的权利是(B)A.经注社会权利B.人身自由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言论自由32、我国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该条属于哪种规范?(A)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C.非规范性法律条文D.命令性规范33、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下列哪些?(AB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公安部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提出质询和询问的国家机关是(ACD)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C.国务院各部委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5、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律规则?(ABD)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份有偿、诚实信用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D.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36.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关于我们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07中)。A.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B.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37.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构成违宪或违法的行为是(B)08中A.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B.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自治州的《自治条例》C.国务院某部发布《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通知》D.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38.下列人员中,通常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A.局长、厅长。委员会主任B.副局长、副厅长、委员会副主任C.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D.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答案】D。(08中)39.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A.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
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旗、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旗、首都答案C(08江)40、根据《宪法》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C08江)A.国务院B.全国政协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C4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09江AA.副省长人选应由省长提名,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决定B.选举产生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可以选举汉族公民担任本州州长D.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42、根据《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国家机构的是(D)09江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乡政府C.军事法院D.村民委员会4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与公民享有的劳动权相对应的国家义务有(ABC)09江BA.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B.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C.国家应当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D.国家应当为每个失业的公民提供工作岗位44、下列表述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有(BCD)10江AA土地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B国家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创造民族分裂的行为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40、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司)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行为的约束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4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D、05司)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4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D、05司)A、我国是单一制国家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C、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自治(区域自治)D、民族自治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04司)A、环境权
B、平等权C、出版权D、受教育权44、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下列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中,哪些不属于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国家提出请求诉权利?(BC、07司)A、受教育权B、财产权C、继承权
D、劳动权4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AB、08司)A、非法侵入公民住宅B、非法搜查公民住宅C、非法买卖公民住宅D、非法出租公民住宅46、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准备在一次会议中审议以下事项,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符合该委员会的权限范围?(ABD、07司)A、撤销本市人民政府的一项不适当的决定B、撤销本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C、责成本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一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D、罢免犯受贿罪的陈某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4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决定特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07司)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特赦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特赦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赦D、决定特赦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的专有职权48、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范围调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08司)A、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出,经村民会议同意后,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B、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C、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D、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4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04司)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三章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行政法的特点:形式特点:没有统一的法典;表现形式多样;文件特别多;内容特点:内容非常广泛;行政法规易于变动;实体和程序交织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中。3、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原则;合理原则(因存在行政自由裁量权,要求行政行为公开公正、要考虑相关因素,违法行为与处罚行为大体相当);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特征:主体特定性、不平等;意志单方性;内容法定、不对等;争议解决的特殊性。注意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特点:是组织非个人;有行政职权;代表国家行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诉讼并承担法律后果。被授权组织:社会团体:工、青、妇;企事业单位:学校、救助站、烟草公司、盐业公司等;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行政相对人:包括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注意: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职权行政)和委托行政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前者是行政主体,后者不是。第二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述(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族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具有服务性、从属法律性、单方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分类:抽象的和具体的;羁束(无自由)的与自由;单方的和双方的(行政合同);内部(行政处分、行政指导等)的与外部的;要式的与非要式的;作为的与不作为的;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1、行政行为的内容: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2、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更改,行政相对人不得再提起争议);拘束力(针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公定力(推定为合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尊重);执行力。(三)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主体要件:行政主体作出的;主观方面要件:有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客观方面要件: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2、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主体合格:行政机关且有行政权限;内容合法:内容合法、适当;程序合法:程序符合法定程序,不违反法律规定。(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无效: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职权的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受胁迫的行政行为等相对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无效,无效后从相对人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应赔偿。撤销条件:合法要件缺损;行政行为不适当。后果:撤销后溯及至行为的开始无效;行政主体应赔偿相对人的损失;如果相对人也有过错的,给予相对人的权益要收回,相对人的损失自负,给他人造成损失按过错程度分担。废止:因法律、法规等废止、修改、撤销或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废止,行政主体不负责赔偿相对人的损失。二、抽象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立法行为,也包括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从动态上讲,是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从静态讲,是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规范性文件)等。特征:对象的普遍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准立法性;不可诉性。(二)行政立法行为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行动。行政立法的主体: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其它规范性文件的主体范围比行政立法的主体要广泛,乡、镇政府也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权利。三、具体行政行为第一类:依申请行政行为又称被动性行政行为、消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方能作出,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便不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特征:依申请为前提;是授益性行为;必须依法作出;要式、羁束行为;目的在于抵制公益上的危险。1、行政许可(具有后及性,不具有前溯性)是指行政主体在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资格或权力。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便不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赋予一定的权益。(建筑企业营业执照、驾照、律师执业证、会计执业照、导游执业照、营业执照、出口许可、烟草专卖、黄金经营,水、电、煤气等特许经营)行政许可作用:控制危险、配置资源、提供公信力证明。许可期限:一般20天,特殊情况可延长10天。法律(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较大市及省人大、政府)可以设立行政许可,地方规章可设立临时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2、行政确认(具有前溯性)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要式的;羁束性的;往往以技术鉴定书的形式出现。主要形式有:确定(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商标权、专利权及以后再许可);认可(企业性质、产品质量的认证);证明(学历、居民身份、货物原产地证明、出生证明、意外死亡证明);登记(工商登记、?房屋产权登记、户口登记、婚姻登记等)。工伤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有人认为是鉴定结论,不属于行政确认)、商标证、专利权证、安全事故认定、意外死亡证明等都属于行政确认。3、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过去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形式:抚恤金、救济金、退休金、救灾款、救灾物资、社会救济等。4、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物质、精神、职务方面。形式:奖金或奖品;表扬;记功;授予荣誉称号;晋级或晋职等。5、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非合同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形式:损害赔偿裁决(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权属纠纷裁决(如集体土地、草原、森林等所有权、使用权);侵权纠纷裁决(侵害专利权、商标权等)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不同:前者是行政行为,后者是民间活动;前者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或行政起诉,后者不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形式:劳动仲裁、人事仲裁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09年10月1日生效)行政调解: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居间予以调解,不服的可民事诉讼。合同纠纷仲裁(须合同中有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条款):设区的市都有仲裁委员会,没有上下级之分,是一种纯粹的民间组织。采一裁终局。四、具体行政行为第二类:依职权行政行为又称为主动行政行为或积极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其所具有的法定职权直接作出,而不需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作为前提条件的行政行为。1、行政征收、征用(1)行政征收是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行政行为,相对人需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2)主要内容:税收征收;建设资金征收;资源费征收;排污费征收;管理费征收;滞纳金征收(税费征收)。(3)行政征用:行政主体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用相对人的财产,用后返还、损害赔偿的行政行为。(4)行政征收和没收:前者相对人负有缴纳义务,后者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前者是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前者往往具有连续性,后者大多是一次性。2、行政处罚(1)概念与特征:是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对违法相对人实施;以惩罚违法行为为目的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刑罚、行政强制的区别。(2)行政处罚原则:法定原则(主体、依据、程序合法);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警告、不满18周岁的人从轻、减轻等,未满14周岁不予以处罚);公正、公开原则(表明身份、告知、听取意见、听证制度等);处罚救济原则(陈述权、申辩权、复议权或诉讼权、行政赔偿权等);一事不再罚原则(罚款);过罚相当原则。(3)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形式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行为罚:又称为能力罚或资格罚。形式有: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等。财产罚:罚款、没收财物(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声誉罚:警告、责令悔过、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配置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2)国务院: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3)省级人大及常委会:省会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经济特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4)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授权的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5)省级政府、省会市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政府及经济特区市政府:《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罚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处罚的精神。(4)行政处罚的管辖
违法行为地行政主体管辖。但经与协商也可以由行为人住所地行政主体管辖。
两个以上行政主体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受理的管辖,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处理。
指定管辖:上级行政主体可以管辖下级管辖的行政案件;下一级管辖的案件认为确有必要,可以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5)行政处罚的程序简易程序: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公民50元以下罚款、单位10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用简单易程序。表明身份;说明处罚理由;给予当事人申辩和陈述的权利(不得以申辩加重);制作笔录(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字);执法人员制作处罚决定书(正式规格);执行(罚款的可以到指定机构缴纳,也可以由执法人员代收,处罚没有异议的,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签名并表明没有异议。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申辩与听证;作出处罚决定。听证程序: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罚款数额大、其他情形。当事人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七日前告知时间地点。一、听证范围
1、责令停产停业的;
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
3、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的罚款,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的个人处以6000元以上的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的。二、组织听证的程序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有听证权后3日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向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或办案单位提出;
2、公安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听证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负责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处理;
6、调查人员、当事人经听证主持人许可,可申请证人到会作证。证人不能到会作证的,调查人员、当事人可提交证人的书面证言,书面证言应当场宣读;
7、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的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和质证;
8、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9、全部听证工作应当在当事人要求听证之日起30内结束。公安机关负责组织听证所需的场地、设备以及其他便利条件,当事人不承担公安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6)行政处罚的执行裁执分离制度,即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不得以任何形式返还给行政机关。按简易程序执行的,如果是2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可当场收缴;此外,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可以当场收缴,但应当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逾期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7)时效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三)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不履行行政义务、维护社会程序、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等),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用学生期末品德评语参考(50句)
-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程设计
- 2024年度智能家居指纹锁定制销售与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小班幼儿小汽车课程设计
- 电梯的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 2024年国际游学教育资源共享合同3篇
- 2024年度员工住宿区安全文明创建合同范例3篇
- 投资合作的意向书范本(9篇)
- 房地产公司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 现浇混泥土楼盖课程设计
-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年江苏专转本英语历年真题(含答案)
- 康复评定试题及答案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售后服务保证措施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部编版历史初二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解答参考
-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HOP重大事故预防-人与组织安全绩效手册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