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lesofUrbanPlanning(总体规划部分)(TheMasterPlan)DepartmentOfArchitectureAnhuiInstituteofArchitecture&Industry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前言课程名称城市总体规划(Ⅱ)课程性质城市规划专业之主干课程、学位课程、考试课学习目的
从整体上建立起城市规划的概念、过程、思想和方法的体系课程基本要求►树立全面而正确的城市规划概念和思想►培养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正确观点►理解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规划理论和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内容教材前八章内容作业安排1、读书报告1篇(3000~5000字)2、论文1篇(3000~5000字)3、课堂讨论相关课程1、城市发展史、城市建筑史2、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3、城市规划与建设法律法规4、城市道路与交通5、城市绿化6、城市管线综合学习要求与方法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参考书目[英]P.霍尔.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产,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美]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美]利维,著,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美]J.L.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倪文彦,校.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英]P.霍尔,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译.世界大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英]W.鲍尔,倪文彦,译.城市的发展过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2.[英]埃比尼泽-霍华德E,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McLoughlin,J.B著,王凤武译.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郭彦弘.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刷1995.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阮仪三.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各类相关期刊、杂志建筑规划类: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城市问题、规划师、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开发、建筑学报地理类相关杂志: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重点提示1、城市产生与形成、概念2、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3、中外城市的发展4、城市化的涵义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一节城市一、城市的产生(一)城市产生的过程西方:UrbanRevolutionAgriculturalRevolution
IndustrialRevolution从原始聚落的形成到城市的出现(图)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穴居、树居、巢居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的出现城市雏形的出现私有制的出现城、廓、沟、池的出现“市”的出现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出现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奴隶社会没有固定的居民点形成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所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相对稳定、固定→固定居民点畜牧业:流动性的以防御性为主的构筑物,如沟、墙等防卫性,如“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如“日中为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商业: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固定交易场所;手工业者:以奴隶主居住和商业、手工业者居住为主的城市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居住地——农村城市产生过程简图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聚居与原始聚落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二)城市产生的条件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农业生产力创造农产品的能力,除去农业生产者及其家属所需要的份额外,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就是城市存在的必要前提条件历史上第一批城市都是诞生在农业发达的地区2)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剩余劳动力手工业分离物物交换市场镇(雏形)居住方式和社会分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游牧渔猎农业手工业商业
没有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集镇城市农村的推力共同作用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的拉力1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城市的选址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淮南子•原道训》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1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一)早期的城市——城、市分离城市是由我国古代“城”和“市”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城:四周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字的演变:中文甲骨文英文:Urbs:有城墙环绕的城市(伊达拉里亚语)
Polis:(古希腊语)城邦
Metro-polis:首府、大都市
Mega-polis(megalopolis):大城市、都会区
Ecumeno-polis:世界城市
City:城市的总称二、城市的定义1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文论:《周礼·地官》:“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
《管子·度地》:“城、廓、沟、池以为固”“内之为城,城外之为廓”
《古今注》:“城者,所以自守也”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治野兽侵袭,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防御敌方侵略。所谓
“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
1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1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江苏丰县古城图1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1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市——交易场所,人口集聚之地。《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礼·地官》:“五十里有市”,“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古代常将“市”与“井”连在一起称“市井”《史记·平淮书》注:“师古曰,古末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买卖,曰市井。”
古代城市=城+市≠城+市
(二)现代城市城市职能和组成部分发生变化城市的概念变得复杂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的多样性产生的原因1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关于城市的定义1、各学科关于城市的定义[城市地理学]━━城市是地处交通方便的环境、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城市社会学]━━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况),是各种社会礼俗和传统所构成的集合体,是在这些礼俗中所包含的并随着传统而流传的那种思想和情感的集中体现[城市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集中,是集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结构利用为特点、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参考《注册规划师考试参考书》(P227)1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城市集聚了一定的数量的人口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别于农村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定义:依据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国大百科全书》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人们为了生活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集聚在城市。”
——亚里斯多德1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四)城市的范围界定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的大型居民点。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周一星):1)城市实体地域(physicalarea):即城市的建成区,在美国为urbanizedarea,这是反映城市基本特征并区别于乡村的地域概念2)城市行政地域(administrativearea),即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地域,在西方即为cityproper3)城市的功能地域(functionalarea),即城市人口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在国际上通称为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2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五)城市不同于农村的本质特征1)职业上的不同
城市是一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第二、三产业)2)规模上的不同城市一般聚集有较多的人口3)分布密度上的不同城市有比乡村多得多的人口与建筑密度4)物质构成上的不同城市有较齐全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5)职能上的不同城市是工业、商业和市场、交通、文教等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中心2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六)关于城市的标准城市的定义——城市“质”的概念(内涵)城市的标准——城市“量”的概念(外延)1、人类聚居体的分类小村——Hamlet(乡村的一片房屋,国外小村尤其指教堂者)自然村——Village(比镇小的地方,有房屋、教堂、学校等)集镇——MarketTown镇——Town(比村庄大、比城市小,集中了一定的人口)城市——City大城市——Metropolis大都市——Megalopolis巨大城市——Ecumeno-polis功能逐渐增多2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世界各国设立城市的标准从人口规模入手: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人口密度的地方界定为城市就职能而言:一个地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称为城市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城市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最少城市人口数国家数(个)<200人3(乌干达、丹麦:100人)400~499人31000~1499人5(加拿大:1000人)1500~1999人42000~2499人102500~4999人4(美国:2500人)5000~9999人610000~29999人3≥30000人2(日本:30000人)联合国人口组织对世界40个主要国家城市设置标准的调查统计联合国建议指标:2万人2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我国城市设市标准A、1993年以前的标准
分聚集人口在10万人以上和10万人以下两类B、1993年:国发[1993]36号文-新设市标准(分县级市和地级市)
主要指标
①人口指标:人口密度(≧400
、100~400、≦
100人/KM2)、非农业人口、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数及比重②经济指标:工业产值及比重、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地方财政收入(人均、总数)③基础设施:自来水普及率、道路铺装率2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000年,新的城市标准(地域角度,结合“五普”)设区的市:市区人口密度在1500人/KM2以上的区辖全部行政地域;或市辖区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KM2的区政府驻地和区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以及驻地的城市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乡镇的全部行政地域。不设区的市:是指人民政府驻地和市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或驻地的城市建设已延伸到的乡镇的全部行政地域。建制镇:镇人民政府驻地和镇辖其他居委会地域,或镇政府驻地的城市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村民委员会驻地的村委会的全部地域。
并规定:凡在城镇地区以外的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地区按镇划定。乡村:除此以外的地域为乡村2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城市的发展(一)早期的城市(1)时间B.C.3500两河流域(e.g.巴比伦王国的Babylon城)B.C.3100尼罗河流域B.C.2500印度河流域B.C.1500黄河流域这一批城市大都处于农业新技术如畜力、耕作、车辆、冶金术、灌溉等发育较为健全的地方(水资源充足!)(2)功能·防御功能——为居民和畜群提供安全保护
·中心地功能——宗教活动、礼仪庆典、贸易、行政管理等如:雅典卫城之宗教神庙
《周礼·考工记》中之“左祖右社”(稷、坛)2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平面布局的特征
·平面布局上出现阶级对立
·布局受一定的利益思想的影响(规矩、方整)
·布局开始考虑一些自然条件的变化(老子、管子)
(4)早期城市文明的发达古代的城市文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代已达到了高峰。当时罗马城的人口已达35万人,整个意大利地区城市人口已占全部人口的大约15%左右,比我国1982年的城市化水平(13.6%)稍高。2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528cm长):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2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二)中世纪的城市1、中世纪城市的发展背景A.D330年罗马帝国迁都拜占庭A.D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两个帝国,其中西罗马于A.D467年为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直到1253年为土耳其人所灭罗马帝国的解体,标志着中世纪时期的到来(A.D395年)2、中世纪开始时期城市衰败的原因
·因商业发展而带来的资本主义思想遭到了封建体制中的同业工会的反对,所以商人在城市中的地位下降而不得不退出城市。·城市的特殊化,要求城市地方自治,与国王的集权政策相背离,也是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统治阶层的支持。·新大陆的发现,使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地区。
2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中世纪城市的主要特征(1)城市贸易增加(2)城市的网络开始形成线状网络体系:━━沿商路━━沿军路线(3)城市规模仍不大城市估计时间估计人口伦敦137735000米兰13世纪52000巴黎129259000威尼斯136378000佛罗伦萨142437000那布勒斯127820000罗市总体规划原理4、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的状况★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欧洲封建社会城市对比地区中国欧洲·经济·城市产生原因·规划状况·统治状况·规划思想·封建统一的大帝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以军事和政治的需要为主·城市有规划,尤其是都城·主权集中、严密统治,有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化的东西·有明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分散的城邦国家,封建领主制经济·除军事和政治因素外,经济因素较高·有规划的城市较少·相对而言较松散,城市类型很多,城市内部的变化很大·无规划指导思想3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近代城市十五世纪中叶,罗马帝国的灭亡昭示着中世纪时代的结束,世界历史进入近代时期。(十四世纪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实质上为能源或动力革命EnergyorPower)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原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富余的农业用地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且人口的增长也较快·国内经济发展很快,主要工业产品和消费品的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且殖民地的市场前景也较为乐观·港湾较多,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便捷,是主要的贸易出口国·15世纪末,都铎王朝建立了牢固的中央集权政府·人文主义(Humanism)思潮发展较快,强调了经济个人主义如:伦敦1377年3.5万人,1540年6.0万人,1750年75万人
3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Ⅰ、工业城市大量兴起Ⅱ、城市人口急剧增加Ⅲ、城市分布不均匀。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导致城市分布的不均匀Ⅳ、城市的环境恶化Ⅴ、城市居住条件下降Ⅵ、城市公用设施不足Ⅶ、城市建筑艺术的退化City1800年1890年London86.5万453.6万Paris54.7万241.4万NewYork79万343万1801年1851年1890年26%45%75%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世界大城市人口变化3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英国伦敦和兰开夏地区美国东海岸城市集聚区3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四)中国近现代城市中国近现代史始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前,城市大致可以分为:
1)封建统治的都城如:元大都,明清北京城2)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如:各省会城市3)一般的府县及工业城镇如:松江——商业城镇芜湖——手工业城镇3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鸦片战争之后,裂变成:1)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①有些城市长期受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控制;如:青岛(日、德),广州(法)哈尔滨(俄)②有些城市处于几个帝国主义的占领之下,有特殊的租界地带;如:上海、天津、汉口等③有些因中国官僚资本或民族资本开办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城市如:唐山,李鸿章兴办“洋务”,开办开滦煤矿④现代化的交通尤其是铁路,是位于铁路枢纽和铁路干线交叉口的城市发展起来如:蚌埠,古为“采珠之地”,1908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成为水陆交通的换乘之地而得以发展。3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本国资本的发展,发生局部的变化
①一些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城市如:南通②封建统治中心,城市的外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宫城仍保存完好③一些沿江及沿海的城市往往辟为商埠(CommercialPort),或设有租界,而这些商埠或租界一般位于城市的近旁,形成畸形繁荣的商业区,与旧城的格局及面貌完全不同如:芜湖、南京、济南、洛阳等。3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二节城市化一、城市化概念与特征(一)城市化现象1)城市人口急速增长━━大城市人口的变化城市180018501900195019601970伦敦86.5195.0648.01170.01246.51294.5巴黎55.0132.5333.0630.0728.5871.5纽约6.570.0424.01234.01244.51603.7东京110.078.0174.0818.01354.51484.0圣保罗0.52.220.5245.0437.5590.1上海10.025.048.0600.0720.0850.03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800~18501850~19001900~19501950~19601960~19702.05%2.06%2.32%3.47%3.48%━━合肥及周边省会城市人口变化比较(1982—1992年)城市1982年1992年增长(%)合肥57.179.038.4南京178.9214.019.6杭州94.9112.718.8南昌85.3111.831.1济南107.6154.843.9福州72.790.824.9郑州92.1120.030.1武汉278.9335.420.3长沙88.5115.730.7石家庄87.2110.126.33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对照1906年伦敦450万,纽约400万,巴黎270万,伯林200万1950年伦敦830万,纽约780万,东京530万,莫斯科380万1980年纽约—东北新泽西2040万,东京—横滨2000万墨西哥城1500万,巴西圣保罗1350万2)城市数量(尤其是大城市)急剧增加并居主导地位━━大城市数量的变化1900年1950年1970年1980年50~100万人38109190251100~200万人859118156250~500万人2122842500~1000万人161621>1000万人248称之为:“UrbanRevolution”,即“Urbanization”4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4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4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4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二)城市化概念1、城市化概念的提出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Urbanization的概念。20世纪,这一名词已风行世界,70年代传入中国2、不同学科对Urbanization的理解[社会学家]农村生活方式城镇生活方式[人口学家]
城镇数量的增加农村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地区人口的增加[经济学家]农村自然经济城市社会化大生产[地理学家]经济区位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劳动力和消费区位4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综合:人口由农村城市转移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城市设施(基础、公共)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城镇数量的增加文化价值观在地域上的扩展城镇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文化价值观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3、概念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它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景观地域的扩大
·城市数量的增加
·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4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注意:应就一定区域而言!1、单一指标法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Pu=×100%Pt其中:Pu——某一定区域内的城市人口或非农业人口Pt——某一定区域内的总人口4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优点:
人口数据容易获得;有一定的可比性缺点:①人口数据的获得受统计口径、统计范围的影响②现实城镇人口与统计人口存在着较大差别③只测度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不能反映其它性质④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刻划量⑤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总体规模
2、复合指标法城市指数,城市度4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四)城市化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迅速扩张(Sprawl)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此消彼涨,不断变化3、城镇化生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4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4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5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1874年5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5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5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问题1:为什么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来说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较多的就业岗位等▼问题2:大城市的优势有哪些?
1)有利于现代化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的分工、配套协作和综合利用成分的提高3)文化科技发达、信息传播迅速4)商业发达,金融服务业活跃5)设施齐全,多种服务周到6)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5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城市化的动力1、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现象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化的原动力之一第一产业:向大自然索取原料的产业第二产业:将大自然界的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的产业第三产业:不生产有形的商品,仅提供无形的服务的产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五产业:决策业
5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殖民主义使部分地区的城市化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4、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婴幼儿死亡率的降低■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城市化发展动力,并不是每个国家都相同,不国家(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其主要动力不尽相同动力编号1234发达国家1800~19501950以后始终发展中国家1950以后1970以后二战之前始终5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一)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城市化至今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前城市化(Pre-urbanization)2、城市化(Urbanization)3、郊区化(Sub-urbanization)4、逆城市化(De-urbanizationorCounter-urbanization)5、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orRe-concentration)5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二)城市化发展的时间模式
美,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1979年提出,以城市化水平作为划分的依据。ⅠⅡⅢ绝大多数发达国家1850年以前1850~19501950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1950以前1950以后个别发展中国家目前5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5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1、初始阶段
特征:·城市化水平不超过30%,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
·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2、加速阶段
特征:·城市人口的比重由一个大的上升,接近70%
·城市人口从事的产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尤以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是工业化3、后期阶段
特征:·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70%以上,并趋向饱和
·人口增长的速度很慢
·城市人口所从事的产业仍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明显的增加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工业的现代化和第三产业6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6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三)城市化发展的地域模式1、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城市核心区和中间地带城市中心区(CBD—CentreBusinessDistrict):城市中心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城市人口在市中心的集中中间地带:该处的城市化表现为一种“填充”式的,见缝插针地建起公寓、工厂而耗用城市的土地。人口来源:郊区的农业人口、郊外小城镇的人口、城市内的人口流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等。
居住区小城镇小城镇小城镇6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城市外围地区的城市化原因:工业、住宅、基础设施的扩展等人口来源:大城市的外迁人口、辖区内农业人口的转化等小城镇CBD居住区小城镇6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小城镇的城市化
即农村地区的人口向附近的小城镇集中,因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发展小城镇是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农村地区城市化
主要途径:①从劳动结构和经济状态上解决农工一体化的问题
②从生产工艺上解决农业生产的企业化小城镇小城镇小城镇6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四、世界城市化趋势1、历史与预测1993年,联合国发表了《世界城市化展望》(1)历史:1950→1980全球:29%~41%
发达国家:53%~72%
发展中国家:16%~30%(2)预测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90年代中期43%23亿2005年>50%2025年>75%52亿6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各洲的城市化状况1970199020052025亚洲4.08/8.79/25.0/非洲0.83/33%2.06/4.0/8.57/拉丁美洲3.07/72%城市人口居全球第二/84%澳大利亚/80%,并在此水平上保持稳定欧洲美国西北欧80%,并稳定;南欧66%,东欧63%,前苏66%,城市化水平较稳定;美、加在整个70年代城市化水平都分别维持在74%、76%以上。非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南非北非西非中非东非1990年46%44%33%32%19%2025年66%41%6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1)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城市发展速度比较年份1800185019001950197019902000城市化水平(%)371428.437.550.060.0平均年增长速度→0.080.140.290.460.631.00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前苏联日本达到20%的年份172018001785186019201925达到40%的年份184019001865190019501955经历时间(年)12010080403020▲部分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6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村人口的流入并重
目前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印度、孟加拉国等(3)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A、大城市超前发展,中小城市相对发展不足
表现形式:城市首位度=P1/P2×100%(正常值或最佳值为4~5)四城市指数=P1/(P2+P3+P4)100%(正常值为1.5)
城市首位度——亦称首位城市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最大城市人口属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比值,通常用它来反映该国或该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美:地理学家,马克·杰弗逊,1939年,《城市首位律》)如:1990年,Mexico1800万/250万(瓜达拉哈拉)=7.2Chile430万(圣地亚哥)/27万(瓦尔帕莱索)=16Peru600万(利马)/11万(阿雷基帕)=54.56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B、城市发展的区域并平衡(即分布的不均匀性)
各国家城市分布的不合理性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历史演变,是在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及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要高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化·交通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要高于非交通沿线地区的城市化·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尤其是首府等行政中心)要高于中小城市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如: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发展模式又如:一些发展国家的首都由原来的港口地区迁往内陆建新都,旨在带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尼日利亚:拉各斯→阿布贾6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五、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一)解放后我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水平发展的速度缓慢
1949年~1998年全国城市化水平统计表194910.6%198423.0%195715.4%199026.4%196518.0%199428.6%197817.9%199830.4%历时45年,才完成了城市化的初级阶段。究其原因:1)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战乱、科技、人口等因素)2)全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农村人口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所占的百分比的增长较慢(如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户籍制度的限制等)7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2、城市人口的总数较多,与国民经济的水平不相适应3、城市人口的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4、省会城市人口的增长具有特殊性如:合肥和芜湖市的发展比较(地位、地理条件等)人均粮食占有量(kg/人·年)人均钢铁占有量(kg/人·年)美国1248576俄罗斯871500中国313357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5、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起伏较大(1)第一阶段(50年代初中期)----短暂健康阶段
如:1950~1955年,城市人口增长率为6.1%
城市人口比重由11.2%→13.5%,年均增长0.46%(2)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过度城市化阶段1955~1960年:城市人口增长率为9.5%
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3.5%→19.7%,年均提高0.46%
城市人口净增职为4700万人
(3)第三阶段(60年代前半期)----第一次反向城市化阶段
1961~1963年上半年,全国共精简职工1887万人减少城市人口2600多万人1960~1965年,城市人口由1.6亿→1.3亿城市人口比重由19.7%→13.5%恢复到第一阶段水平72城市总体规划原理(4)第四阶段(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反向城市化阶段
1965~1975年,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3.6%~12.2%(5)第五阶段(70年代后半期——)----城市化新阶段
1978~1994,城市范围内非农业人口的增长为851.61万人/年(其中1988~1994年为968.7万人/年)1978~1994,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的比例为113.6%,小于经济增长的比率1978~1994,50万人以上人口的城市40个→73个,增长82%
20~50万人人口的城市59个→177个,增长200%<20万人人口的城市92个→372个,增长301.3%建制镇增加了1万余个7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有关统计数据▲1978~1997年城市化变化情况统计·是建国以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不到1/4世纪的时间,做了许多国家一个世纪才能完成的事▲1980→1998年450个县城→城市或大城市的区(组成部分)1万多个乡→建制镇1978年2000年城市数193个663个3.44倍建制镇2173个20312个9.34倍市镇总人口1.7亿人4.56亿人2.68倍城市化水平17.9%→36.1%,提高了18.2%74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7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76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改革开放以来,较为稳定的发展77城市总体规划原理78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建国后,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模式大致可划分两大阶段和两种类型,即以1978年为界,形成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7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所谓自上而下,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所谓自下而上,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80城市总体规划原理6、城市和进程的地域差异(区域性)原因:(1)经济水平的影响如:我国的东部地区(含松辽平原)经济比较发达,城市人口的比例比较高,达30%以上,使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省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2)人口总数的影响如: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3)各省区城市人口的地域差异比较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边缘地区城市人口50%40%+<10%国土面积占有量14%36%50%8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南京商标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出租车行业碳排放减少合同
- 2024年度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合同
- 2024年度采购合同标的为工业自动化设备
- 2024版水利工程专用石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转让方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受让方
-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环境监测系统考核试卷
- 2024年度xyz公司与庚方销售合同
-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岗位职责专业版
- 2024版污水处理抽水合同
- 2024冷冻仓储服务协议
- 【初中语文】《我的白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节能减排知识培训
- 食堂监督检查制度
- 2024年大型游乐设施维修(Y1)特种作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民宿管家基础课程设计
-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创新创业视角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风电场护栏网施工方案
- 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1.4 山西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房屋租赁合同excel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