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考试卷分析_第1页
大联考试卷分析_第2页
大联考试卷分析_第3页
大联考试卷分析_第4页
大联考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名校联考历史试卷分析热烈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发言提纲

(一)试卷总体特点(二)试题双向细目表(三)试题具体分析(四)学生答题失分分析(五)今后教学建议一、试卷总体特点

试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及安徽省参与联考学校的教学要求,依据2014年考试说明命题。通过对新材料的创设、能力要求的多样性,以及对时代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方位地把握历史课程的目标。

1.覆盖面广,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所考查的内容涉及了必修1全部和必修2前三单元,较全面的考查了当下高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试卷紧扣教材,着重基础,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体现。

2.创设情境,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25道选择题和3道主观题都以新的材料呈现,创设了新的情境以供学生思考。所命试题都是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3.不回避热点,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如中日关系、中法建交50周年、民主法治、祖国统一、劳动力问题等等。4.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试卷中有6幅图表,并且材料的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有文字材料、历史图片、漫画、剪纸、数字表格等。这样的呈现方式突出了历史学科内容的丰富多彩,也教导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多渠道性。历史的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现象。5.具有导向型和引领作用。这次联合统考卷的历史命题同安徽高考历史卷的命题思路和趋势基本一致,对后期的历史复习具有很好启示作用。二、试题双向细目表1.白寿彝《中国通史》载:“侯本来有斥侯(侦察)、守卫的意义。侯不止一个,故称‘诸侯’。”由此可见()

A.宗法制与诸侯出现无关

B.诸侯义务仅限于侦察守卫

C.封侯就是为了巩固统治

D.分封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C三、试题具体分析2.唐朝金银器物的形制特征、制造技术、纹样风格等受中亚、西亚的影响较大。这从侧面反映()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朝人的社会习俗B.唐朝对外来文明采取开放包容态度C.外国人的金银制造技术超过了唐朝D.唐代的金银器物制造工艺较为落后B3.宋代以前南方在文人墨客笔下都是充满神秘、蛮荒色彩的,风、土两方面都绝无可称道之处,但宋代以后南方形象却大为改观。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文化重心的不断南移

B.南方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超过北方

C.南方风土方面发生根本变化D.宋代形成了南北一体的大一统格局A4.乾隆帝统治时期发生了关于国家粮食政策的争论,为此他说道:“所涉设市买卖之事,应以百姓自买自卖为宜。若由官府办理,抑或初衷为施惠于民,当也不惬人意,阻隔重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

B.国家已不再直接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垄断的范围逐渐扩大

D.国家对经济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D5.下列对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统治集团的看法,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A.一切故我,回到从前

B.励精图治,根本变革

C.痛定思痛,深刻反思

D.引进技术,学习西方A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曾对英国人说:“中国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上帝次子,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和跟随他。”太平天国的玉玺上也刻有“万方来朝”的字样。这表明太平天国()

A.以征服整个世界为主要目标

B.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C.深受中国传统世界观念影响

D.抵御西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C7.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清军运兵船,造成清军惨重伤亡,并击沉了英国租给清军运兵的船只——高升号。李鸿章认为:“至高升系恰和船,租于我用,上挂英旗,倭敢无故击毁,英国必不答应。”这说明()

A.李鸿章十分清楚当时国际形势

B.当时英国与日本矛盾十分尖锐

C.李鸿章正确预测了战争形势的发展

D.李鸿章对世界局势缺乏清醒的认识D8.造成下表反映的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形势的发展

B.民主思想的传播

C.立宪派大力推动

D.慈禧太后的醒悟A9.1912年张謇创办南通纺校,纺校毕业生不仅为张謇自己的大生纱厂所用,而且也“服务于沪汉津锡通海各大纱厂,勤朴精敏,素为一般人所钦服乐用。”这一举措()

A.有利于培养中国的重工业人才

B.促进中国经济开始迈向近代化

C.培养了中国近代首批实业人才

D.利于摆脱对外国纺织人才依赖D10.记者戴季陶曾于1912年底说:“省之地位,对于地方则为最高之行政区域,对于中央则为最大之自治范围。盖欲达共和之目的,非求民权之发达不可,而求民权之发达,则非扩充自治之范围不可也。”戴季陶提出此主张主要是针对()

A.三民主义未能实现

B.民权诉求难以实现

C.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D.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11.下面是1931-1936年安徽省地方财政收支表(单位:国币万元)。根据表中的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得益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B.受到国民政府实业政策影响

C.源于国民政府实行计划经济D.由于国民政府厉行节约备战B12.有人认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既有害又有利:一方面,它妨碍了本土工业的成长;另一方面,它通过激发保护民族经济及公平竞争的欲望,引发了爱国主义,并对经济现代化提供动力。”这一说法()

A.是在替帝国主义侵华行径而进行的辩护

B.是对帝国主义侵略双重影响的客观分析

C.是自相矛盾的,掩盖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D.未看到列强侵略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作用B13.右边图片材料选自《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剪纸之六》。与图中这一成果的取得关联最密切的是()

A.“一国两制”

B.港澳回归

C.

“九二共识”

D.陈江会谈C14.在雅典制陶遗址曾发现一万一千多件陶片。按照陶片放逐法有关规定,陶片在发放到公民手中之前,不能刻上人名。但在这些陶片上,很多都被提前刻上了名字,且有一些人的名字经常出现,如底米斯托克利则多达300次。这反映古代雅典()

A.代议制度完善

B.决策过程科学

C.真实民意无法保证

D.公民权利得到保障C15.《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该法()

A.标志着罗马公民法的诞生

B.限制了法官判决的随意性

C.适用于罗马的一切自由民

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1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D17.有历史学家在评论新航路开辟时曾说:“在航海探险中,传播信仰的目标成为发财致富的动机的脱罪辞和强心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传播信仰是新航路开辟的道德旗帜

B.发财致富是开辟新航路的唯一动机

C.航海家们发财致富是为了传播信仰

D.传播基督教能使航海家们发财致富A18.阅读图片,以下史实中能够佐证其观点的是()

A.荷兰与西班牙的战争

B.荷兰与英国的战争

C.荷兰与葡萄牙的战争

D.荷兰与法国的战争

B19.1702年安妮继承英国王位,出于个人好恶,安妮将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当有人建议她召回这些大臣时,她坚决不肯。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的权力仍至高无上

B.国王依然有较大的权力

C.君主仍然实行专制统治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20.《全球通史》载“……是自由主义者的杰作;自由主义者确信:暴政和中央集权是连在一起不能分离的;民众的自由通过权力分散能得到最好的维护。”省略号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美国《邦联条例》

B.美国《独立宣言》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联邦宪法》A21.①1875年法国通过的新宪法制造了一系列的不稳定政府,②在此后直到1914年的时间里法国产生过大约60个政府。③然而,就某种意义而言,这种反复无常只是一个错觉。④实际上,政府部门变更的表面泡沫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作为政治阶级的连续性。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B22.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描述20世纪初的一个历史事件时说:“新政府由于解散了旧警察,废除了对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限制,废除了带有种族和宗教歧视的法律而赢得了相当多的公众支持;但是这个政府没能满足公众结束战争和进行土地改革的要求。”该政府是()

A.美国联邦政府

B.美国邦联政府

C.俄国工兵代表苏维埃

D.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23.“(二战后)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经济形势令人绝望……在华盛顿引发人道主义忧虑,但是,决定行动的还是美国的自身利益,是美国对欧洲的混乱和颠覆活动的担忧。使西欧远离斯大林的影响,这是美国最起码的要求。”美国为解决欧洲问题而采取的行动()

A.不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B.是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推动了欧美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B24.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和平运动”,参与者高呼“只要爱情,不要战争”,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年试图逃避服兵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北约华约对峙C25.右图漫画发表于1945年11月2日英国《标准晚报》,标题是《艰难的求爱》。图中人物从左到右分别是苏联外长(穿着女装)、美国国务卿和英国外交大臣。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中心地位

B.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重要

C.两极对峙的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D.战后大国合作关系逐渐走向破裂D二、非选择题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外”则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是宋、明王朝的结果。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从汉至元的史实,指出哪些地方制度导致了“内重外轻”,哪些制度导致了“外重内轻”?(8分)(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对材料中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26.(16分)(1)内重外轻:宋朝将将领兵权收归中央;用文臣担任知州;设转运使等(答两点即可);元行省制度。(4分)

外重内轻:汉郡国并行制度;唐藩镇制度。(4分)(2)答案一:作者观点正确。(同意)理由:作者一方面认为“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如汉朝重外轻内,实行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唐朝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安史之乱,最终导致灭亡。另一方面认为“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易导致亡国。如宋初重内轻外,赵匡胤致力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南宋在辽、西夏、金和蒙古的进攻下先后亡国;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后来在农民起义和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情况下亡国。(言之成理即可,8分)

答案二:作者观点片面。(不同意)理由:作者认为“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其实汉、唐朝的灭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吏治腐败和宦官专权等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外重内轻”——是否实行郡国并行制和设置藩镇——关系不大。至于说到宋、明两朝灭亡的原因,更不能归咎于“内重外轻”,因为在皇帝制度下中央集权的强化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中央控制地方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汉唐盛世的出现即是如此。所以作者观点是片面的。(言之成理即可,8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南古称越南,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受到中国的影响……在明清时期,它是一个重要的朝贡国。从1664年至1881年,约有五十个朝贡使团到过北京。

到1880年,法国已在河内和海防港驻扎了军队,并在红河沿岸建立了一些要塞。安南政府为了抗拒法国的推进,加强了同中国的联系,它不顾法国的反对,继续于1877年、1881年向中国进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佛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至佛兰西船在五口地方,中国官亦不为经理,均归佛兰西官及该船主自行料理。

——中法《黄埔条约》

材料三

(中法建交时)中国是美国的意识形态“敌对国”,与此同时中国也与霸权主义的苏联交恶。戴高乐将军“承认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为中国打破“光荣孤立”提供了契机。

但人们往往淡忘的是,“承认中国”也同时为法国外交的独立精神提供了最佳佐证,甚至大大提升了法国在冷战期间的国际战略地位……事实上,承认中国,是法国向当时的西方“盟主”美国霸权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法国并非所有事务都以美国马首是瞻……戴高乐自己也承认,“从此,法国再也不被视为一个跑龙套国家了”。

——郑若麟《我们如何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明清时(鸦片战争前)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依据材料二,指出中法《黄埔条约》的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4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带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6分)27.(16分)(1)基本特点:朝贡外交。(2分)破坏了司法主权。(2分)(2)影响:有利于化解美苏对华压力,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言之成理即可,6分)(3)影响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国家性质等。(言之有理任答三点即可,6分)28.(18分)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新法规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商君书·垦令》一连列举二十条鼓励垦荒的措施,其中有不少抑商的政策。例如规定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还规定提高市上酒肉税额,要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更规定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牟取暴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非洲人也开始了废除人口买卖的斗争。18、19世纪频繁的奴隶起义使奴隶制成为一种代价高昂的危险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奴隶劳动力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不得不保持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随着奴隶制利润的下降,欧洲人将投资从奴隶和甘蔗转移到新兴起的工业。投资者很快发现,工场的雇佣劳动力比种植园的奴隶劳动力便宜。更有利可图的是,自由工人本身就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者。同时,欧洲人意识到,将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确保美洲的原材料供应,非洲也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从此,欧洲商人眼中的非洲不再只是奴隶的来源地。

——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把关心社会的个别人吓坏了,他们直言不讳地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和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必不可少的职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提出重农抑商主张的具体背景。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何不利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欧洲商人眼中的非洲不再只是奴隶的来源地”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观点予以解读。(6分)28.(18分)(1)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社会稳定。(3分)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使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从而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2)原因:奴隶起义使奴隶劳动力价格上升,奴隶制利润下降;投资工业更有利可图;随工业革命开展,欧洲资本家需要非洲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分)(3)解读: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背井离乡,造成动荡,因此过程令人不安和不快;但圈地运动也使大量农民成为廉价的自由劳动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6分)四、学生答题失分分析1.客观题失分分析(下表为抽样各题正答率)由上表可知,学生丢分严重的主要在第5、8、10、20题。

第5题正答率17.1%,有66.6%的学生选D项。错误是由于审题不清,不知道材料显示的时间范围应是19世纪40年代,而洋务派引进技术,学习西方是在19世纪60年代。

第8题正答率49.1%,选C的学生占32.1%,对预备立宪的主要背景认识不清。其实清政府的改革是被迫的,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无奈之举。

第10题正答率23%,有35.5%的学生选D项。学生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1912年底”,材料谈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反对中央集权是当时戴季陶的本意。

第20题正答率9.1%,有80.8%的学生选D项。错在没有理解文献是反对还是支持中央集权,仅仅按照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

总体上有三类错误:

1.基础知识不牢;

2.审题不到位,不能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3.做题的技巧不足。2.主观题失分分析下表为抽样数据调查显示各题得分情况,其中第26题16分有两小问,第27题16分有三小问,第28题18分,有三小问。

由以上数据显示可知主观题总体难度不大,但个别小问出现得分率偏低现象。

第26题第(2)问是一道评析类题型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材料的观点是什么,或者是没有回答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没有做到史论结合导致丢分。

第27题第(1)问的第二小问很多学生回答破坏了中国“领事裁判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第28题第(1)问明明叫你回答“指出商鞅提出重农抑商主张的具体背景”而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

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