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是随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而发展的,与中国近代的国情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中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选择、创新与融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标签: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一、引言中國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底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然而,当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在整个世界近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中国传统文化却在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下,由于深陷封建专制主义的泥沼而落后于西方。多种思潮、多样文化一齐袭来,在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拉开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序幕。二、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动因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开始了近代化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就其实质来说,这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解体和中国近代新文化的重新构建。在这一历程中,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基础,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1.中国近代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样一个现实状况才能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它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孙中山在谈到20世纪初的革命风潮时说:“不忍亡国灭种,所以感受欧美的革命思想,要在中国来革命。”一代代志士仁人,都围绕挽救民族危机这个主题苦苦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到排满革命,再到马克思主义,种种选择都是为了这一目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决定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并且决定了如何改造他们。中国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也决定了近代文化思想的迅速变迁和发展方向。2.西方文化的冲击任何文明或文化的发展都是在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推进向前的,正如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中指出的:“在文明的起源中,挑战和应战之间的交互作用,乃是超乎其他因素的一个因素。”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进入19世纪后,在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必然发生各种形式的碰撞,这种冲撞有和平的也有非和平的,其中战争则是文明冲突的最极端形式。在两种文明的相互碰撞中,由于各种文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占优势的文化类型的扩张,几乎始终包含着对低等类型的某种压迫。这种压迫常常发展为彻底的军事征服这种极端的形式,而导致被征服的部族崩溃和覆灭。”步入近代以来,西方文明曾经是世界上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形态,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肆扩张与殖民掠夺,使其他文明都处于被西方文明同化的威胁之中。不容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情况下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发展缓慢,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战争后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3.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我们应当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存在着很多与西方文化相契合的因素,这些富有活力的文化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儒家的“民本思想”在后世儒者的不断继承中发展,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的微言大义时说:“盖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在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中,魏源、林则徐等都以经世之学为近代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则是近代“变法”的理论根据。维新派还把传统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起着联结旧文化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国近代的新文化和资产阶级新文化,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西方文化,而是吸收了许多传统的文化精华,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艰难历程1.物质层面的变革中国在历史发展中虽有许多科技成果,但是相对于传统人文,有不太重视理性文化的特点,进而造成近代中国处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仅带来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19世纪40年代,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出于御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清朝廷内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一部分官吏发起了以引入西方科技、求富求强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这场物质层面文化变革的指导思想就是所谓“中体西用”。这次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只是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西方富强之术,借助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种可能的文化模式,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阶段。但是,“中体西用论”的历史进步作用毕竟是有限的,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进一步深化,“中体西用论”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变革。2.制度层面的变革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没有解决封建王朝的衰落問题,随着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国人意识到仅“师夷长技”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危机,要解决民族危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于是在19世纪80年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而且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康有为和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文化,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他们的主要方法就是用西方文化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托古改制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加上封建顽固派的极力阻挠,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虽然被迫匆匆收场,但是维新幻想的破灭却孕育了新的觉醒,在辛亥革命前后形成了中国人学习“西政”的又一个新的高潮。20世纪初,一批著名的西方社会科学著作被翻译出版,为辛亥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1911年,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层面的变革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辛亥革命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获得空前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但孙中山五权分立的共和构想因政权被袁世凯窃夺而并未真正实现。3.观念层面的变革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标志着近代中国的制度变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革命具有很强的不彻底性,再加上封建势力的顽固以及资产阶级势力的薄弱,所以在辛亥革命不久以后,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两次倒行逆施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深入反省与学习,把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推向了观念层面。1915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自此拉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等刊物为阵地,在思想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他们针砭传统观念文化的历史沉疴,力主破除传统“三纲”“五常”等级观念和守旧落后思想,树立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实现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当时的中国进入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各种思潮迭起。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观念层面的比较中进一步扬西抑中,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展开了对以儒家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大批判。他们发动“文学革命”和“伦理革命”,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过程中将时代的潮流引领到个性主义、民主、科学理念层面上。四、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启示1.坚持应有的民族性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发展特色的传统文化。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不能够脱离传统,中国文化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就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新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融合了自己本民族的环境、经济、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民族特色,有鲜明的民族性。从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器物文明的“中体西用”,一直到毛泽东同志强调的“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民族特点。从闭关锁国到国门开放,从民族走向世界,在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中不断交流与借鉴,在文化碰撞中不断提升自我,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这就是中国文化近代转型道路上的应有之义。我们今天在面对文化挑战中发展现代化文化需要继承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剔除封建残余文化,面向未来,在同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不断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文化,促进我国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2.在文化碰撞中坚持继承、选择与创新相统一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发展是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批判、选择与继承的。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引进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对外来文化在鉴别比较中引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人是由最初的盲目排斥,到全盘西化,再到后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现代化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而是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和创新,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概念加以改造,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阶段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传递的是中国梦的正能量,而它的产生与形成正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必须引领中国人民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中实现对落后文化的超越,不断催生先进文化的诞生,从而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文化软实力中永远站在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前列,永葆生机与活力。3.文化的转型应坚持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是结合时代特色发展而来,能够引领时代的变革,同时又是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不仅具备科学性,更能反映时代性。“社会的变革必然带来文化的深刻变革,而文化的深刻变革又加深了社会领域的变革。”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转型的开端起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决定了科学性与时代性这二者的结合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前文所述,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这一条主线,所以这条主线也就贯穿于整个中國传统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实现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必须有以先进文化理念为精髓的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当中先后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流文化,并在艰苦的比较和选择中最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目标模式和前进方向,这种现代化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克服了旧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局限性,又克服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局限性,真正实现了科学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应该继续坚持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断地把它向前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软实力,“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五、结语中国具有悠长的历史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也要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理念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5]丁少伦.后殖民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J].学习与探索,1997(2).[6]庄严.何谓传统文化[J].兰州学刊,1997(2).[7]刘景泉,杜鸿林,李翔海.与时俱进高扬真理的旗帜——中国共产党80年的文化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2001(4).[8](英)汤因比.汤因比历史哲学(上)[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长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保证书
- 大楼租赁合同范本
- 防水工程保证书范文编写规范
- 土方建设劳务分包合同
- 信息化顾问服务合同
- 围墙建设合同模板范本
- 木结构劳务分包协议
- 酒店家纺采购合同
- 会议现场翻译服务协议
- 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技巧
- 污水工程首件开工报告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烈士陵园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服务
- 医院与陪护公司的协议范文
- 古琴介绍(英文)(部编)课件
- DL-T5704-2014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女性生殖健康与疾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
- (高清版)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 心电图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