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3知识产权8.4电子商务8.5国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2计算机犯罪8.1概述聂树斌陈满钱仁风8.1概述8.1.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概念与特征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8.1.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概念与特征法律规范的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的属性;(2)法律规范是以规定法律权力和法律义务为内容,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特征行为规范;(3)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要遵守。8.1.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法律规范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规范作用,为依法规范和保护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政府、军队等组织的信息化有序发展、公民信息权力的维护等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8.1.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概念与特征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要遵守。8.1.3立法、司法和执法1、立法(1)立法组织享有立法权的组织是立法组织。在我国,国务院、全国和各地人大是立法组织。其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组织。8.1.3立法、司法和执法(2)立法程序目前,我国法律的制度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①法律方案的提出②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④法律的公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8.1.3立法、司法和执法(3)立法权等级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权力。在我国,根据享有立法权主体和形式的不同,立法权可划分为: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立法权有级别之分,不同级别立法的内容,立法的主体及其所立法律的适用范围也不同。8.1.3立法、司法和执法①国家立法权国家立法权是由一定的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用以调整基本的、带全局性的社会关系,在立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最高立法权。国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8.1.3立法、司法和执法②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权是由有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立法权。地方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一般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较大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另外还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8.1.3立法、司法和执法③行政立法权行政立法权是源于宪法、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低于国家立法权的一种独立的立法权,包括中央行政立法权和地方行政立法权。
行政立法权的立法主体是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8.1.3立法、司法和执法2、司法(1)司法组织
司法组织是对案件依法进行审理和评判的组织。我国的司法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系统:
①人民法院,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②人民检察院,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8.1.3立法、司法和执法(2)司法机关的职能和组成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全国法院系统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①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②专门法院。包括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海事法院等。
③地方人民法院。其又分为三级:a.高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设高级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c.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市辖区人民法院。8.1.3立法、司法和执法3、执法执行法律的机关或组织是执法组织。我国的执法组织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全部、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等。不同的执法组织在不同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1)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2)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诉讼,由人民检察院负责。(3)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4)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目前的信息化立法,尤其是信息安全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信息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信息安全领导体制,组织研究国家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实行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系统地规划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中,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已有近百部,它们涉及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文件形式上,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法律层次,从国家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高度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如1997年新《刑法》首次界定了计算机犯罪。二是行政法规层次,三是部门规章层次,二者直接约束计算机安全和互联网安全。此外,我国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直接针对信息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丰富了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内容。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1、国家法律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1.国家法律
我国法律中涉及信息安全的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信息安全犯罪,以及泄露国家秘密犯罪做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是我国现有基本法律中有关信息安全保密方面最明确的法律规定。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1988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该法的目的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8)《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9)《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2.行政法规我国行政法规中涉及信息安全的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国务院1994年发布的,宗旨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特点是为了重点维护国家事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等主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国务院于1996年2月发布的,并根据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进行了修正,共17条。该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国际联网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3)《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在1999年10月发布的,分七章共二十七条,目的是加强商用密码管理,保护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5)《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6)《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7)《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8.1.4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部门规章我国已发布涉及信息安全的部门规章的政府部门有公安部、原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保密局、文化部、原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药监局、中国银监会等部门。这些部门规章中,涉及互联网的管理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很多,例如公安部令第51号《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第30号《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等上述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基本涵盖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加强了我国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龙标(电影公映许可证)8.2计算机犯罪8.2.1计算机犯罪概述计算机犯罪:指行为人通过计算机操作所实施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内存数据及程序)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8.2.1计算机犯罪概述计算机犯罪的特征(1)计算机本身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2)明确了计算机犯罪侵害的客体(计算机信息系统);(3)在某种意义上,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出现的特性。8.2.2计算机犯罪的类型(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行为人以破解计算机安全系统为手段,未经合法授权或批准非法进人自己无权进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8.2.2计算机犯罪的类型(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破坏,从而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行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8.2.2计算机犯罪的类型(3)窃用计算机系统服务罪是指无权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者擅自使用,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合法用户在规定的时间以外以及超越服务权限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因此在现代社会由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也成为一种商品,使用者只有向计算机系统的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由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服务。8.2.2计算机犯罪的类型(4)侵犯计算机财产罪是指犯罪人通过篡改或破坏计算机系统所处理的数据信息的方式来影响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从而实现非法取得和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的行为。当计算机中的数据为电子货币时,由于对该数据的改变意味着金钱的转移,所以,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盗窃,贪污,挪用、职务侵占等有关犯罪,其行为指向是代表电子货币的数据,应该另立单独的罪名以区分通过传统手段实施的犯罪。8.2.2计算机犯罪的类型(5)计算机窃密罪是指秘密窃取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的代表秘密的数据的犯罪。此种秘密可以包括军事秘密、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其表现形式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8.2.3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计算机犯罪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以合法手段为掩护,查询信息系统中不允许访问的文件,或者侵入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利用技术手段(包括利用网页与邮件、破解账号和密码、设置木马程序、使用病毒程序、利用系统漏洞、程序缺陷和网络缺陷等),非法侵入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或盗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数据或程序文件,甚至删除数据文件或者破坏系统功能,直至使整个系统瘫痪。8.2.3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3)在数据传输或者输入过程中,对数据的内容进行修改,干扰计算机信息系统。(4)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授权,复制、发行他人的软件产品,或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制作传播有害信息等。8.2.4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第285条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8.2.4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第286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8.2.4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
第287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8.2.5我国计算机犯罪立法的缺陷(1)犯罪化的范围偏窄(2)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设计不合理(3)罪名欠缺(4)行为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不足(5)刑罚设置不科学(6)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不健全8.3知识产权8.3.1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8.3.1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的分类知识产权依据其适用领域可划分为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文学产权是指关于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工业产权是指工业、商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依据其权利来源可以划分为创造性成果权和经营性标记权。其中创造性成果权包括著作权及邻接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植物新品种权。8.3.2著作权著作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著作权除了作者就其所创作作品享有的权利外,还包括邻接权,即作品的传播者,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权利。狭义的著作权仅指作者基于其创作的作品而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是各国法律都规定公民、法人等民事主体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于正《宫锁连城》VS琼瑶《梅花烙》著作权的类别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正视了著作权客体范围不断扩大的这一趋势,该法第3条将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分为9类文字作品口述作品戏曲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图形作品计算机软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8.3.2著作权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类型1.刑法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定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我国刑法规定了两个具体罪名,即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8.3.2著作权根据《刑法》第21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罪主要涉及以下行为:①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②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行为;③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行为;④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8.3.2著作权根据《刑法》第218条规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指以赢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行为。8.3.2著作权(2)著作权法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定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①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②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③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8.3.2著作权
④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⑤剽窃他人作品的;
⑥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⑦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⑧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8.3.2著作权
⑨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⑩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⑪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8.3.2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8.3.2著作权(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8.3.2著作权
(6)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7)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8.3.2著作权3.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
《刑法》第217条规定,个人犯侵犯著作权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和“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见《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规定。8.3.2著作权《刑法》第220条规定,单位犯侵犯著作权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该罪的规定处罚。按《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之规定,单位犯本罪的按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3倍定罪量刑。8.3.2著作权(2)行政责任
①警告。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劝诫和谴责,主要适用于情节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
②责令停止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这种处罚形式的作用是使侵权人不能继续通过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营利,但没有触及侵权人通过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获得的收益。因而在侵权人已获得收益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此方式是不合适的。
③没收非法所得。是指将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全部收益的缴国库。这种处罚形式是前一种处罚形式的补充,二者结合起来可使侵权人一无所有。8.3.2著作权
④没收侵权复制品。为防止侵权人将是否制作出来的侵权复制品发行,继续对受害人造成损害,有必要没收侵权复制品。
⑤没收侵权复制品的制作设备。对那些本可能继续侵权的侵权人,为从根本上消除其继续制作侵权复制品的可能性,有必要没收其制作侵权复制品的设备。
⑥罚款。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51条规定:剽窃他人作品的,罚款100元至5000元;假冒他人美术作品的,罚款1000元至5万元。对其他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可以罚款一万元至10万元或总定价的2~5倍。8.3.2著作权(3)民事责任①停止侵害。为能够及时制止侵权行为,防止扩大损害后果,受害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例如,根据受害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出版侵权图书的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侵权图书,对已出版的图书应当收回、封存、销毁。②消除影响。侵权人承担这项责任,应采取有效方式,说明事情真相,消除其侵权行为给著作权人带来的消极影响。8.3.2著作权③公众赔礼道歉。即应当是以可使公众了解的方式,承认侵权,并向著作权人表示歉意。④赔偿损失。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指侵权人以自己的财产抵偿,弥补自己的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害。对财产损害的赔偿,以实际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问接损害作为确定赔偿金额的标准,不允许获得超过实际损害的赔偿金。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通常规定了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等和有限的经济赔偿。著作权案例(一)一位画家送给小张一幅画。请问:1、小张可以把画卖了吗?或者转送给他的朋友?为什么?2、小张想开一个展览会,展出这幅画,可以吗?为什么?3、如果画家去世了,小张可以把这幅画出版吗?为什么?案例分析(一)(1).可以,因为画已经赠送给小张,他完全可以行使画的使用权,即赠送给朋友。(2).可以,因为画已经赠送给小张,他完全可以行使画的使用权,即展出该画。(3).可以,因为画已经赠送给小张,他完全可以行使画的使用权,但是必须注明作者名。著作权案例(二)2000年6月,K出版社出版《瓷器名品目录》。该书的表现形式以彩色瓷器照片为主,配有少量说明文字。T出版社将之与《著名陶瓷器鉴赏》作比较,发现文字部分两书各有不同,但《瓷器名品图录》的绝大部分瓷器照片系翻拍自《著名陶瓷器鉴赏》,且未经任何人许可。请你回答:1.K出版社是否侵犯T的权利?2.如果侵权,K出版社侵犯了T出版社的何种权利?案例分析(二)(1)K出版社侵犯了T的著作权要判断K出版社是否侵犯T的权利,前提是需要明确T是否拥有这些照片的著作权。(2)T出版社的专有使用权受到了侵害一般来说,专有出版权是针对同一作品而言。如果两个出版者出版的不是同一作品,就不存在是否侵犯专有出版权的问题。K出版社出版的《瓷器名品图录》与T出版社出版的《著名陶瓷器赏鉴》,从各自的整体上看,确实不是同一作品。所以,不能认为K出版社侵犯了T出版社对《著名陶瓷器赏鉴》的专有出版权。8.3.3专利权1、专利权概述专利权,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8.3.3专利权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专利权主体包括以下几种:(1)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2)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来说,专利权的主体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所在单位。(3)受让人。受让人是指通过合同或继承而依法取得该专利权的单位或个人。8.3.3专利权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专利法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外观设计专利。8.3.3专利权2、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类型(1)侵犯产品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行为这类行为主要包括:①制造专利产品;②使用专利产品;③许诺销售专利产品;④销售专利产品;⑤进口专利产品。在制造专利产品方面,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曾经生产出专利人的产品,即使最终售出的产品与专利产品存在区别,也可能认为是属于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对于第三人提供产品的零部件修理专利产品的行为,则不应认为属于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但是如果是将他人废弃的专利产品零部件拼装形成另一个专利产品,则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许诺销售专利产品是指以广告、在商店橱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作出销售专利商品的意思表示。8.3.3专利权(2)侵犯方法专利的行为这类行为主要包括:①使用专利方法;②使用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③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④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⑤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其中,“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是仅仅包括实施方法专利所获得的原始产品,而不包括其后续产品。而且,依照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不仅包括符合授予专利权条件的新产品,还包括已知产品及依专利法规定不属于能够授予专利权范围之内的产品。8.3.3专利权(3)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这类行为主要包括:①制造载有或者体现受保护的外观设计的指定产品;②许诺销售载有或者体现受保护的外观设计的指定产品;③销售载有或者体现受保护的外观设计的指定产品;④进口载有或者体现受保护的外观设计的指定产品。8.3.3专利权(4)间接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行为人制造、销售、进口只能用于该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具有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直接侵犯专利权,并且其行为与专利直接侵权行为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的,则需承担相应的侵犯专利权的责任。8.3.3专利权3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针对假冒专利行为。我国《专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8.3.3专利权(2)行政责任
对专利侵权行为,责令改正并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5万以下罚款。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8.3.3专利权(3)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停止侵权②赔偿损失③消除影响8.3.4商标权1.商标权概述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注册人依法支配其注册商标并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的排他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续展权和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商标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商标权人对注册的商标拥有专有使用权、禁止权、许可权和转让权等权利。8.3.4商标权(1)专有使用权。专有使用权是商标权最重要的内容,是商标权中最基本的核心权利。它的法律特征为,商标权人可在核定的商品上独占性地使用核准的商标,并通过使用获得其他合法权益。8.3.4商标权(2)禁止权禁止权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其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商标权具有与财产所有权相同的属性,即不受他人干涉的排他性,其具体表现为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印制注册商标及其他侵权行为。8.3.4商标权(3)许可权
许可权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通过签订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许可人是注册商标所有人,被许可人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商标使用费后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时间内有权使用该注册商标。8.3.4商标权(4)转让权转让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按照一定的条件,依法将其商标权转让给他人所有的行为。商标权转让后,受让人取得注册商标所有权,原来的商标权人丧失商标专用权,即商标权从一主体转移到另一主体。转让注册商标,应由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并应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经商标局核准公告后方为有效。8.3.4商标权2.侵犯商标权的行为类型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违反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使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受到损害的行为。我国刑法第213条至第215条规定了三个侵犯商标权的罪名,即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8.3.4商标权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1)使用侵权。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2)销售侵权。是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3)反向假冒侵权。反向假冒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4)其他侵权。其他侵权是指除了使用侵权、销售侵权、反向假冒侵权之外的给他人注册商标权造成损害的行为。8.3.4商标权3.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九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其具体措施有:①责令立即停止销售;②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③消除库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④收缴直接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采取前四项措施不足以制止侵权行为的,或者侵权商标与商品难以分离的,责令并监督销毁侵权物品。8.3.4商标权(2)罚款。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人,可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5倍以下的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8.3.4商标权(3)赔偿损失。由侵权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但是,被侵权人的注册商标在侵权案件被查处时已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或者自注册之日起没有使用的;明知他人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商标专用权而没有提出制止的;使用注册商标,没有标明注册标记的,被侵权人则不得请求赔偿。8.3.5商业秘密1.商业秘密概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8.3.5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相比,有着以下特点:(1)非公开性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对专利权甚至有公开到相当程度的要求。(2)非排他性商业秘密是一项相对的权利。商业秘密的专有性不是绝对的,不具有排他性。(3)利益相关能使经营者获得利益,获得竞争优势,或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4)期限保护商业秘密的保护期不是法定的,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8.3.5商业秘密2.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商业秘密侵权,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或利用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4)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8.3.5商业秘密3.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规定:有3.5.2节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50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250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8.3.5商业秘密(2)行政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8.3.5商业秘密(3)民事责任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通常采用民事手段制裁,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①停止侵害;②返还财产;③赔偿损失。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8.4电子商务8.4电子商务8.4.1电子商务概述8.4.1.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英文是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的定义从范围上看可以分为广义的电子商务和狭义电子商务。从狭义上理解,电子商务意味着通过互联网上的在线销售活动和劳务的买卖活动,交易内容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和劳务(如书籍、日用品、咨询服务等),也可以是一些无形的产品(如新闻、录像制品、软件等)。从广义上理解,电子商务就是以整个市场为基础的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8.4电子商务2.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是因特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因特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了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1)交易网络化(2)交易虚拟化(3)交易成本低(4)交易全球化(5)交易透明化8.4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的分类8.4电子商务8.4电子商务4.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以其交易范围大、交易成本低、交易周期短等优势对传统交易形式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市场规范带来了新的问题。1.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电子合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订立的,以数据电文的方式来生成、储存或传递贸易信息的一种现代贸易方式。电子合同问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法律问题。8.4电子商务2.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信息安全的问题也纷纷出现:系统瘫痪、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网页改写、客户资料的流失及公司内部资料的泄露等等。这些已经给企业的经营管理、生存甚至国家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8.4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因特网的跨时空性使得跨国性的侵权行为变成了普遍现象,作者突然发现已有的版权制度似乎力不从心,作者无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有效的控制。8.4电子商务4.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由于交易方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出现了许多过去未曾有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5.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多国性及无纸化特征,使得各国基于属地和属人两种原则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面临挑战。8.4电子商务5.我国电子商务的立法现状我国电子商务的立法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立法层次较低,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外,电子商务法规一般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为主;(2)法律规范和主管部门不明确,各种管理部门对有关互联网经营活动的不同方面都在进行管理,职能重叠,界定不清;(3)现行法律的修订相对滞后。8.4.2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该法通过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维护有关各方合法权益,在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电子交易安全。8.4.2电子签名法1.《电子签名法》的基本内容“总则”对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概念给予了明确定义,阐明了《电子签名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此外,给予了消费者选择使用或不使用电子签章的权利;“数据电文”一章主要规定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效力、原件效力、保存要求、证据效力等;“电子签名与认证”明确了可靠电子签名的效力,可靠子签名的条件,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设立条件,行为规范和管理机关;“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相关违法行为以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附则”解释了《电子签名法》中电子签名人、电子签名依赖方、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等相关用语的含义以及该法的施行日期。8.4.2电子签名法2.什么是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法》第二条规定了电子签名的定义。所谓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其中,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存储的信息。8.4.2电子签名法3.《电子签名法》的立法目的(1)规范电子签名行为。(2)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3)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8.4.2电子签名法4.《电子签名法》的适用范围《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8.4.2电子签名法以下文书不适用该法:(1)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2)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3)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8.4.2电子签名法5.电子签名与认证在现实的交易中,人们往往通过亲笔签名的方式确保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有效和意思表示的一致。然而,在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交易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签名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此时所谓的签字盖章也就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这就是电子签名。(1)可靠的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为确保电子签名的可靠性,使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同等的法律效力。(2)电子认证。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使用电子签名时,往往需要由第三方对电子签名人的身份进行认证,保证交易的安全,这个第三方一般称之为电子认证服务机构(CertificateAuthorityCA)。8.4.2电子签名法6.电子签名相关法律责任我国通过颁布施行《电子签名法》,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对违反其法律规定的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5国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先后从不同侧面制定了有关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主要用来保证和保护互联网和各种网络系统、网站、信息的保密和信息安全运行,惩治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的行为。8.5国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5.1美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信息大国,不仅信息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关信息安全的立法活动也进行得较早。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是信息安全方面的法案最多而且较为完善的国家。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机关除人们所熟知的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外,1996年成立了总统关键设施保护委员会,1998年成立了国家设施保护中心,以及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设施威胁评估中心。美国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调整的对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信息安全;二是商业组织的信息安全;三是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8.5.1美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1.政府信息安全法律(1)《信息自由法》该法制订于1966年,主要是保障公民的个人自由。其利用“例外”的立法方式,将需要保护的信息加以列举。其列举了九种不能公开的信息。《信息自由法》是美国最重要的信息法律,构成了其他信息安全保护法律的基础。8.5.1美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2)《爱国者法》这是“9.11”事件以后美国为保障国家安全颁布的最为重要的一部法律,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一部法律。它的目的主要是:从法律上授予美国国内执法机构和国际情报机构非常广泛的权力和相应的设施以防止、侦破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使美国人民能够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8.3.3专利权(3)《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该法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以避免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泄漏、破坏、修改或者销毁,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同时,对“国家安全系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该法还授权各管理部门行使国家信息安全管理职责8.3.3专利权(4)《美国企业改革法案》该法又名:《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简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法案要求某些公司为保证其内部金融控制的准确性,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有权制定标准并执行这些规则,并与其他对金融组织拥有管辖权的机构共同负责对金融组织计算机系统上的有关个人金融信息隐私的规则的执行。SEC还负责大量私营部门公司内部金融控制(包括关联公司计算机系统的内部金融控制)认证规则的执行。8.3.3专利权2.商业组织信息安全法律(1)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商业秘密是一种信息或过程,它能使商业组织与没有掌握这种信息或过程的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在美国,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有普通法,成文法,另外还有是相关方签订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的方式。8.3.3专利权(2)对版权作品的保护《数字千年版权法》(The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ofl998DMCA,17U.S.C.§1201-05)。该法涉及网上作品的临时复制(temporarycopies)、网络上文件的传输(digital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涉及销售策略与佣金
- 2024停薪留职劳动合同范本:服务业适用3篇
- 2024年期土建工人劳动合同合同书一
- 2024年汽车生产线建设合同3篇
- 2024版保安行业标准化服务提供聘用合同
- 2024版游戏开发授权许可合同4篇
- 2024版大学生实习就业实习成果展示与推广服务合同2篇
- 2024版特许经营合同for连锁餐饮品牌with地域限制3篇
- 2024版废纸资源化利用购销合同3篇
- 2024年度夏塘里商业街3F商铺租赁合同7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3篇
- 【MOOC】工程力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会十八大精神、工会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独轮车校本教材
- 超高层建筑的造价含国内著名超高层建筑成本数据
- 高速公路公路养护维修作业交通标志设置示意图(国标2015)
- 护士排班表(月表)
- 华为产品测试策略及验证计划模板
- 东华大学对硝基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doc
- 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