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1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2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3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4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材1~3页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关系,会用两种计时法表述同一时刻。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电视节目预告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有计划地安排时间。重、难点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难点:学会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钟表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教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钟表出示8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周末这个时间点儿在干什么。引起学生争议,教师介绍,一天有两个8时:上午8时、晚上8时,像这种计时方法叫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告表。观察交流从预告表中得到的信息,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的时刻。教师提出问题,例,05:30是什么节目的开始时刻,19:00什么节目开始,它是晚上的几时等。师介绍:电视节目预告用的是24时计时法。课件出示什么叫24时计时法。2、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关系。教师用钟表教具从夜间0时开始,转动表针,边转动边说时刻,让学生演示在干什么。(例,凌晨1时,学生演示睡觉。上午10时,演示上课。中午12时,演示吃午饭。)了解时针走的第一圈是:从夜间0时到中午12时(第一圈)。(板书)用同样的方式继续转动表针,使学生了解从中午12时到夜间24时是表针转的第二圈,板书:从中午12时到夜间24时(第二圈)。然后学生交流讨论:下午1时、2时、3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这些时刻。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加12,强调今天的0时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也是明天的0时。(即:24时是前一天的结束,又是新一天的开始。)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具体情境,你能不能区分出12时是中午还是晚上。交流讨论应该怎样说才能分清。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12时计时法应在时刻的前面加上限制词。例,中午12时、上午8时、凌晨4时等。24时计时法不用加限制词。4、出示教材“说一说”,从下面的事物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四种事物上的时刻,然后分别说一说每件事物中的时刻。5、学生自读,了解相关资料。三、巩固练习教材第3页练一练1、2、3题。第1题,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在全班介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第3题,合理安排时间的练习。先让学生了解分别做每件事所用的时间,理解(1)和(2)题的意思,然后独立思考,解答问题。交流时重点说一说(2)题的想法,可以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学生对烧开水的5分钟有不同意见,教师要进行安全教育。(统筹方法的渗透)四、达标反馈1、判断一天有12个小时。()晚上8时就是20时。()18:00就是6时。()24时计时法比12时计时法准确。()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下午5时()上午8时15分()中午12时()晚上9时()凌晨4时()晚上12时()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两种计时法?它们之间是怎样转化的?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从夜间0时到中午12时(第一圈)从中午12时到夜间24时(第二圈)24时也叫0时第二课时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教学内容教材4~5页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计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求经过实践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重、难点重点: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难点:理解“时刻”与“时间”的意义及区别。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生谈话:1、妈妈(爸爸)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2、我们每天几点上学,几点放学。3、自己坐的公交车每天早上几点发车,晚上几点结束。根据谈话内容,询问学生有没有算过妈妈(爸爸)一天工作几个小时,我们在学校每天呆多长时间。公交车每天在路上来回跑多长时间。由此引出课题: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超市情境图,学生观察营业时间表,说出这个超市的营业时间。1、提出问题一:这个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营业多长时间?(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答。(2)、全班交流、讨论解答方法,给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算法的机会。方法1,1小时1小时的数:10时、11时、12时、13时……。方法2,画线段图:11时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开门关门方法3,计算同一天中经过的时间,可以直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板书:20-9=11(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中间时间(或经过时间)第三种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介绍并讲解。(3)、区分得数11时与11:00的不同。教师提出疑问:求出的结果11时与钟表上的11时意义一样吗?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果,求出的11时指的是11小时,钟表上的11时是11点钟。2、提出问题二:这个超市周六、周日每天营业多长时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做法,展示不同算法。板书:21:00-8:30=2时30分重点关注半小时是如何计算的。(只要方法合理,计算正确就给予肯定)不明白的学生,老师给予见解。3、出示试一试,解决开始和结束是几时几分的情况。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方法一:1小时、1小时数出经过的时间。11时11分、12时11分、13时11分、14时11分、从14时11分到14时32分之间有21分,所以路上经过了共4小时21分。方法二: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中间时间14:32–10:11=4小时21分巩固练习教材第5页“练一练”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理解邮箱上的开箱时间,弄清“间隔”的意思,再自己计算并填空。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题是怎样计算的。第2题,让学生了解对话信息,理解两个问题的要求。先完成(2)题,提示学生根据第二班车发车的时刻计算。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在独立解答。交流时,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算法的机会,只要学生计算的正确,教师就给予鼓励和表扬。达标反馈营业时间开门时间:8:30营业时间开门时间:8:30打烊时间:21:30营业时间早:8:00晚:22:00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营业时间早:8:00晚:22:00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小时()小时()小时2暑假里,小明一家到石家庄度假,全家上午11:25进入植物园,下午3:37从里面出来.小明一家在植物园游览了多长时间?3.同学们去郊游,路上用了1小时45分,上午8时到达目的地,他们几点出发的?五、课堂小节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20-9=11(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中间时间21:00-8:30=2时30分第三课时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学内容教材6~7页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内经过时间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的志向。◆重、难点重点:会计算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以及计算过程和结果的书写。难点:理解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的计算方法。(强调分段计时)◆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先复习计算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的方法: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中间时间师介绍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板书)二、探究新知1、先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航天飞船载人飞行的情况小资料,再出示神州五号发射时间与返回时间: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它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做,然后交流做法。(先求出15日飞行的时间,再求16日飞行的时间,然后相加。)2、课件出示例3.学生读题,鼓励学生试着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3、交流不同算法。师板书在交流过程中,如有学生叙述不清时,教师要适当加以讲解。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页练一练及第7页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独立完成。第2题,先帮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全班交流。学生自读,了解从“神州”一号到“神州”九号的情况,鼓励学生算一算其他飞行时间是否与表中的结果一致。达标反馈1、一个公园5月至9月早上7:00开园,晚上6:00闭园,这个公园每天开园几个小时。2、张叔叔去北京游玩,8月2日18:13坐火车,8月6日9:00返回,张叔叔这次出游一共用了多长时间?3、某学校举行夏令营活动,8月5日上午8:00在校集合出发,8月10日15:00返校,这次活动持续了多长时间?答案:1、晚上6:00是18:0018:00-7:00=11(小时)2、24时×3=72(小时)24时-18:13+9:00=14小时47分72小时+14小时47分=86小时47分3、10-5=5(天)15:00-8:00=7小时5天+7小时=5天7小时某气象员观察空气污染情况,每3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四次记录时,时钟正好是12时,做第1次记录时是几时?五、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你认为这节课哪些地方是最值得注意的。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方法一、分别算出每天飞行的时间,在相加。25日:24时-21时10分=2小时50分26日:24时27日:24时28日:17小时37分合计:2小时50分+24+24+17小时37分=68小时27分方法二、飞行时间不到三天,分段计算。25日21:10至27日21:10共2天。27日21:10至28日17:37共20小时27分(24时-21时10分+17时37分=20小时27分)方法三,从25日21:10到9月28日21:10共3天,飞行时间比三天少3小时33分。所以用3天的时间减去2小时33分正好就是飞行的时间。21:10-17:37=2小时33分24时×3-3小时33分=68小时27分第4课时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8~10页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重、难点重点: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大、小月。难点: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下面每件事需要经过多长时间。观察情境图然后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示或告知,(《春节联欢晚会》一般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从9月1日开学到国庆节有多少天等)得出结果:(1)跑完100米大约用18秒。(2)打一场篮球比赛大约用40分。(3)联欢晚会大约持续5小时。(4)从开学到国庆节大约经过40天。(5)我从上学到现在大约经过3年。2、找出上面叙述中提到的时间单位。全班交流找出时间单位,教师板书:秒分时日(天)月年师:我们已经学过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三个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二、探究新知1、启发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用年、月、日作单位的事例。例,妈妈调到新单位已经1年了;假期表哥来我家住了1个月等。2、认识大、小月及二月,掌握记忆方法。(1)课件出示2012年年历,学生观察,说一说1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是多少天。(2)课件出示2013年年历,观察并说一说1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3)通过两个年历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完成手中统计表。交流填表的结果,重点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两个年份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合计的天数是怎样算出来的。3、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中31天的月份,说一说,有什么规律,然后师介绍31天的月叫大月,30天的叫小月及歌诀,帮助记忆。并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十一)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二十九)。师解释“腊”“冬”和“唯有二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意思。4、介绍拳头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二月除外)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今年年历,学生观察完成填空,指名交流结果。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白活动要求,教师可示范说出自己的生日相关信息,让学生猜。然后再全班一起互相猜生日。四、达标反馈1、填空(1)、一年半有()个月。(2)、8月有()个星期零()天。(3)、1年有()个月,31天的月份有()个,30天的月份有()个。(4)、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2、乐乐在奶奶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经过2个月,请你猜猜可能是哪两个月。3、红光制药厂9月、10月、11月平均每天节约用水2吨,这三个月一共节约用水多少吨?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时间单位?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想了解的?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年月日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十一)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二十九)。第五课时平年闰年教学内容教材11~12页,平年、闰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平年和闰年,能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平年、闰年以及探索月历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月历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重、难点重点:认识平年和闰年,会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难点:了解月历中隐含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上节课2012年和2013年的统计表,想一想这两年全年天数各是多少天,(365天、366天)相差的一天是哪个月相差出来的?(2月)二、探究新知1、找规律课件出示月历,教师提出问题:观察下面2月份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得出:2000年、2004年、2008年的2月份都是29天。其它都是28天。在此基础上,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是29天。2、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师介绍并板书: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根据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平年和闰年全年各多少天。师板书天数。(365天、366天)3、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教师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并板书,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一般”两个字。提示学生读,从中找出答案,并交流看法。重点理解判断整百年份的方法。4、利用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出生的年份是什么年,18岁那年又是什么年。5、自读教材11页内容,加深对平年和闰年的认识。6、探索月历中的规律。①、出示2012年2月的月历表,提出问题1: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几号?第二个星期六是几号?第3个呢?让学生找出这个月的星期六,并在书上圈出来。看看有什么规律,交流总结:相邻两个星期六相差7天。提出兔博士的问题:下个月10号是星期几?独立思考并推算,交流推算方法。②、出示图2,并提出问题2:观察月历表中虚线框着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对角上两个数的和相等。然后鼓励学生框出9个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③、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在月历表中检验自己的结果。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想法和做法。三、巩固练习教材13页练一练1、2、3题。第1题,先让学生了解每幅图片中的事件,再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3题,先讨论:小亮12年才过了3个生日,平均几年过一个生日?然后再让学生判断小亮出生的年份和日期。提示学生根据“今年”的年份推算小亮出生的年份。四、达标反馈1、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共有()天,一年有366天的是()年。通常公历年份是()的倍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的倍数才是闰年。1900年是()年,全年有()天;2000年是()年,全年有()天。2、判断(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2)、如果今天是12月30日,那么明天就是元旦。()(3)张军四年才过一次生日,他一定是2月29日出生的。()明明是1997年2月29日出生的。()3、张明是1992年的2月29日出生的,到2014年3月他共过了几个生日?他再过生日应该是哪一年?五、课堂小结请你说说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平年、闰年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的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重点: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难点:理解两位数成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老师小时候上美术课用的都是彩色铅笔,我发现咱们现在画画一般都用彩笔,而且包装都是圆柱形的。今天兔博士也带来了它们用的彩笔,大家观察兔博士的彩笔跟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生:兔博士的彩笔都是盒装的,而且每盒24支……。二、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数学信息。每盒彩笔有24支,左边有2盒,右边有10盒。出示兔博士提出的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全班交流。2盒彩笔有多少支?24×2=48(支)10盒彩笔多少支?24×10=240(支)3、出示蓝灵鼠的问题。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用已有的计算经验尝试解答,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说清算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算法,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算法。20×12=240(支)24×2=48(支)4×12=48(支)24×10=240(支)240+48=288(支)48+240=288(支)4、师:刚才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24×12的竖式,板书完竖式后,重点让学生讨论大头蛙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乘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多找几位学生说计算方法,明确算理。三、巩固新知67×11=24×22=31×21=43×1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方法,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全班交流,纠正指导。四、达标反馈竖式计算23×13=42×12=24×21=32×23=辆客车可以乘坐43人,12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3、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41千克,晚上用去大米33千克,两天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答案:1、299,504,504,736。2、516人。3、148千克五、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六、布置作业教材15练一练1、2、3、4题。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笔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难点:理解笔算算理,正确处理进位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投影学具准备: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水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老师让大家看一则关于水的小知识,学生自己阅读。读完后,教师引入例题:在平时经常有同学洗完手后不关紧水龙头,这就是浪费水资源。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如果不关紧水龙头会造成多大的浪费。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2.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学生试做后先小组交流做法和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并投影展示各种方法。方法一:①、先算31天浪费多少水。12×31=372(千克)②、再算30天浪费多少水。12×30=360(千克)③、2个月一共浪费多少水。372+360=732(千克)方法二、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先算60天浪费的水再算61天的。30×2=60(天)12×60=720(天)720+12=732(天)方法三:①、先算2个月一共有多少天。31+30=61(天)②、再算2个月一共浪费多少水。12×61=732(千克)重点展示12×61的计算方法。让列竖式计算的学生板书竖式。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百位上的“7”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说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补充,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喝一瓶矿泉水才500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两个月要浪费掉732千克水,估一估,大约相当于多少瓶水?同桌讨论,得出答案。师:多可怕的数字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呢?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出示教材17页。教师介绍“格子乘法”并示范计算,然后教师再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做一做。三、巩固新知教材17页练一练1、2、3、4题。第1题,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交流时重点关注进位的情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一年用水量的不同算法。第3题独立计算交流。第4题先理解题意在独立完成。四、达标反馈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做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方法一、12×31=372(千克)方法二、30×2=60(天)12×30=360(千克)12×60=720(天)372+360=732(千克)720+12=732(天)方法三、31+30=61(天)12×61=732(千克)答:这两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第三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过程与方法: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投影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口算卡。9×300=2×500=600×8=800×8=9×0=0×0=400×0=0×5=学生口答并说算法。师: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二、探究新知1、师生谈话,引入例3.师:你们都去过电影院看电影,有没有注意过电影院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今天老师就通过多媒体让你们看一看儿童电影院。出示例3情境图及问题12、学生自己读题,了解题中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3、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并说想法。投影展示个性化计算方法。师介绍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师提问:30中的3表示什么,36乘3表示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竖式的简便方法就是36乘3个十。得108个十,即1080.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讲解,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的过程。4、出示问题2,列出算式,先鼓励学生口算,再介绍竖式计算。学生板书口算结果,并说想法。师介绍竖式并板书师根据口算结果直接告诉学生积的后面添两个0。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个别学生计算时积末尾的0的个数可能不对,老师要及时纠正,一定要学生切记: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5、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位数。①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再集体订正。②提出议一议的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呢?让学生根据试一试的计算结果,思考问题并发表意见。(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积是四位数即99×99=9801;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即10×10=100。)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大是四位数,最少是三位数。三、巩固新知教材19页议一议,教材19页练一练1、2题。第1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估算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说是怎样估计积是几位数的。第2题全班进行口算抢答。重点关注50×60的结果。四,达标反馈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40×7080×9050×6030×5060×4090×20200×3500×7040×300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①、两个两位数相乘,积可能是五位数。()②、72×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③、0×150=0()3、一张方格纸,从上往下数12个格,从左往右数有20个格。这张纸一共有多少个格?4、一只青蛙一天能吃30只蚊子,8月份一共可以多少只蚊子?答案:1、(略)2、××√3、240个4、900只五、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觉得自己课堂表现如何?六、布置作业第四课时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乘法估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乘法的简单估算,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难点:了解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结果的不同意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400×3=300×6=240×3=60×70=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42959178928170二、探究新知出示情境图,1、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了解“大约”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方法一:(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即92×9≈900(元)方法二:(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即92×9≈810(元)方法三:(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即92×9≈920(元)全班交流时,重点讲解估算的过程。2、计算出实际需要多少元。

9×92=828(元)然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总结: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3、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最后得出结果: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5、师提问:如果实际带钱买票,还这样估算的话,钱够不够?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果:估算的结果要比实际结果大才行。三、巩固练习教材20页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把38看做40进行估算。教材21页练一练第1、2题。第1题先让学生读文章,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再提出估计这篇文章字数的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学生可能有多种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第2题,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全班交流时,重点关注不同的估计策略。四、达标反馈1、练一练20×3152×6718×295020×3152×6718×2950×7164×3735002400600 350024006002、下面各题算对了吗?请你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一下。①、89×30=2700()②、23×39≈1200()③、26×32≈900()④、22×32≈660()3、实验小学1500名学生到大众剧院看电影,剧院里一共有42排座位,每排有38个座位。剧院的座位够坐吗?答案:1、(略)。2、①√②×③√④√3、42×38≈1520(个)1520>1500够。五、课堂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还有没有不太清楚的问题?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乘法估算方法一:方法二:10×90=9009×90=81092×9≈900(元)92×9≈810(元)方法三:10×92=92092×9≈920(元)第五课时连乘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连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乘运算,能解答连乘计算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乘运算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重点:认识连乘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理解同一个问题思考角度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农村变化图,使学生了解农村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变化,引出西王庄电话增长情况,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例题。二、探究新知1、学生读题。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出示“议一议”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后,自己尝试分步计算。3、全班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投影展示算式和结果,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解决了什么问题。①先求2005年固定电话有多少部。②再求2010年固定电话有多少部。24×6=144(部)144×2=288(部)教师说明: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列出一个连乘算式解答,板书连乘算式完成脱式计算:24×6×2=144×2=288(部)答: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288部。出示“试一试”,学生读题,(提示学生看清兔博士的要求)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后,自主计算,交流方法。投影展示不同方法,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方法一:方法二:先求一共有几个单元。先求1栋有多少户。再求一共住多少户。再求一共住多少户。5×8×1212×5×8=40×12=60×8=480(户)=480(户)三、巩固练习教材23页练一练1、2、3题。第1题,学生按要求自己做,全班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再自己解答。交流时关注学生不同的连乘算式。第3题,学生自己读题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得,怎样计算的。四、达标反馈1、脱式计算11×7×12(530-458)×1326×(24+18)100+75×602、水果店运进30箱苹果,每箱25千克,每千克卖4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1)算式30×25×4是先求(),再求().(2)算式25×4×30是先求(),再求()。3、一个游泳池,长25米,爸爸已经游3个来回,算一算,他现在游了多少米?4、一人平均每月产生32千克垃圾。小明一家有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答案:1、924,936,1092,4600.2、(1)先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再求一共可以卖多少钱。(2)先求每箱卖多少钱,再求一共卖多少钱。3、150米。4、1152千克。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什么样的解题方法感到熟练?六、布置作业教材23页4、5题。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连乘计算的方法,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整理、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求解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难点:培养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一单元5个知识点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二、总结梳理1、回顾所学部分内容,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师总结。(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方法同上,重点提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4)巩固练习教材24页第一题让学生选用合适的方法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计算的方法是否合适。2、估算。(1)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总结出估算的几种方法。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另一个两位数不变;或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整十数,然后再计算,得出结果。提示:解决问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2)巩固练习教材24页2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方法一,先讨论一下,要估算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需要知道什么?(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然后,让学生读课本上亮亮和聪聪的话,再指名解释估算过程。方法二,教师提示:一个班的学生可以看作40名进行估算,自己试一试,还可以按本班学生的人数进行估算。3、连乘(1)师提问连乘的运算顺序,学生回答。师说明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注意的问题。连乘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巩固练习教材24页第3题。三道题的类型不同,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问题1:先让学生计算再比较。得出2500元够。再让学生估算,得出结果,小组交流讨论估算的结果为什么会比2500大,应该怎样判断。28×86≈2580(元)把28看成30,多算了两个86,所以实际结果应小于2500元。28×86≈2520(元)把86看成90,每辆多算了4元,共多了28个4元,所以实际结果应该比2500小。问题2:学生读题,师提问:每行有23个字,是不是每行的准确数字。学生根据经验得出,23个字并不是每行的准确数。所以,本题计算出来的得数实际上并不是这本书的准确数字,明白虽然问题中有“大约”两个字但不是估算,是计算。问题3:学生读题并观察图,全班交流,说一说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设计意图:边复习总结,边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教材安排的3道复习题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和小组交流讨论,必要时教师提示讲解。使学生找到适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三、布置作业教材25页1、2、3、4、5题答案:1、略2、672142816773、882棵。4、92×7≈630(千克)2870241910785、(1)再有5天时间不能看完。(2)350÷7=50(页)(3)略板书设计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1、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估算3、连乘第七课时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名山一如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一日游的事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旅游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一日游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重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将理论应用与实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出租车问题,并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今天对外交流公司的叔叔和阿姨遇到了一个小困难,需要我们帮帮忙,你们愿意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吗?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某对外交流公司安排50位外国客人参加“名山一日游”活动。活动安排,上午上山游览,中午在山上就餐,下午返回。师提出:组织一日游要安排好哪些事情,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肯定的评价,并确定要研究的主要问题。①确定整体活动方案。②解决租车问题。③安排怎样上山下山。④安排好午餐。⑤准备登山用品,如饮用水、应急药品等。2、小组合作,制订几个租车方案。①、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数学信息:14座车每天450元;19座车每天550元;27座车每天800元。②、教师提出,50人租车怎样租比较合算,提醒学生要考虑司机占一个座位。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发表意见。③、交流各组的租车方案。并板书。方案:14座(辆数)19座(辆数)27座(辆数)可坐人数空座位数租金(元)方案一400(14-1)×4=5224×450=1800方案二030(19-1)×3=5443×550=1650方案三002(27-1)×2=5222×800=1600……④、方案比较,得出结论。学生观察统计表,得出经济实惠的方案。⑤、小组讨论,总结出方案三经济实惠的原因,教师根据情况作必要的引导。总结:要想使租车费用最少,租车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所租车空座位尽量少;二方面所租车平均每个座位花钱要少。3、上山下山问题①、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信息:上山和下山乘坐缆车的票价是单程每人25元,往返每人40元。②、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公司领导,你计划怎样安排?全班交流讨论:上山坐缆车,下山步行;年岁大或身体不好的坐缆车;征求客人意见等等。③、教师先提出一种假设,学生算出乘缆车的费用,然后学生自己提出一种假设再算出费用。师板书。4、安排午餐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中餐每位30元,西餐每位50元,18位外国客人要吃西餐。算一算,旅游团一顿午餐的费用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算法和结果。师板书。5、计算总费用。提出问题:“名山一日游”三项活动最少花多少元,最多花多少元?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计算。交流时,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方案的机会。三、巩固练习租船处5人船20元/时租船处5人船20元/时4人船15元/时3人船10元/时答案:9条3人船,一条4人船。9×10+1×15=105(元)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布置作业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28~29页认识东、南、西、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重点: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难点:能根据制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学准备:找一个晴朗的日子,利用上午第一节课在操场上进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一名同学介绍自己,然后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四名同学。让这名同学向后转,然后再一次介绍前后左右四名同学,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前面的同学是某人,为什么现在变成另一个人了。(引导学生说出转身的原因)师介绍辨别方向用前后左右有局限性,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表示方向的四个朋友。(板书:认识东、南、西、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认识学习东、南、西、北的必要性。二.探究新知在操场上辨别方向。1、辨别东、南、西、北。学生围成一圈,师提问:早晨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你还知道哪些方向?你是怎样知道的?全班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方向的信息。(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方落下;……)2、找方向①、让学生根据太阳升起的方向判断东方,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另外三个方向,指一指,并交流想法。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东西相对,南北相对。③、让学生观察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互相说一说。3、判断方向师示范玩法:师面向一个方向,让学生说出师前面的方向。接着提问“后面是哪个方向”“左面和右面呢”学生自由结组,相互提问,相互交流。4、室内判断方向将学生带回教室,让学生判断教室的四个方向,说说每个方向都有哪些事物和自己的四个方向都有谁,交流判断方法。5、听口令,做游戏。根据教师口令,转动身体。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室外到室内认识四个方向的过程,并能描绘所看到的事物。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室内如何判断四个方向的位置。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大门在哪个方向?自己的家大概在学校的哪个方向?2、教材29页练一练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达标反馈想一想,填一填。(1)、东东早晨上学,迎着太阳走,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2)、玲玲面向北站立,她的前面是(),后面是(),右边是(),左边是()。(3)、小虎面向西站立,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4)、陈老师和王老师对面而坐,陈老师面向北,王老师面向()。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件出示文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生齐读,加深了解大自然中帮助辨认方向的现象和事物。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东西相对第二课时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指南针的图,知道它是我国祖先在两千年前发明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重、难点重点: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难点:能在平面示意图和实际情景中辨认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指南针学具准备:课件指南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师:教室的东、西、南、北面墙壁上分别有什么?(东面有黑板,西面有板报……)师:回想一下,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哪些建筑物?(东面大门,北面教学楼……)师:“四面八方”中的“四面”我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探究的内容是“八方”。二、探究新知1.认识八个方向(1)、播放关于指南针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特征和用途。(2)、出示指南针,让学生认识指南针以及上面的八个方向,并从指南针上抽出八个方向的示意图。(3)提出问题:八个方向的位置和名称有什么关系?①学生认真观察示意图,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加深了解八个方向的位置和名称。在西和北之间是西北方向;在东和北之间是东北方向:在西和南之间是西南方向;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方向。(师介绍:一般情况下,说东北、东南时,把“东”放在前面,而不说“北东”或“南东”;说西北、西南时,把“西”放在前面。)②理解位置的相对性。继续观察,教师提问,八个方向中,哪些方向是相对的。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北 北西北东北 西北东北西东西东 南东南西南南东南西南 2、解决问题①、出示动物园示意图,让学生做整体观察,说说动物园中有哪些动物场馆。②、教师介绍示意图上的箭头和“北”的意思。让学生根据“北”的方向,在书上把另外七个方向标出来。同桌交流标出的结果,教师巡视并做必要的指导。③、先让学生说一说动物园大门向哪个方向开,然后根据标出的方向,交流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给学生充分交流、描述的机会。④、提出:各动物场馆分别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让学生用方向词描述。然后鼓励学生以其它场馆为观测点,描述各动物场馆的方向。三、巩固练习教材31页练一练1、题。第1题,提出活动要求,在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然后交流记录的结果,看看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方向板填写。四、达标反馈1、判断(1)、小亮看小明,小亮说:“你在我的东北方向,则我在你的西北方向。”()(2)、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可以知道,我们的左边永远是西。()(3)、如果小狗家在小白兔家的西南方向,那么小狗要向西南方向走,才能到小白兔家。()2、我是小小设计师。这是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请你画出他们的家所在的位置。中心花坛在小区的正中央。(1)小明家在中心花坛的北面;(2)小红家在中心花坛的南面;(3)中心花坛的西面是小军家;(4)中心花坛的东面是小兰家;(5)小林家在中心花坛的西北面;(6)小美家在中心花坛的东北面。五、课堂小结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六、布置作业第三课时认识图上的方向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认识图上的方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上有关方向的规定,能根据给出的“北”方,辨认并描绘(用方位词)某个城市或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社区示意图,交流图上信息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用示意图可以描述一些食物或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在地图或平面图上辨认方向。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某个城市或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和位置。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生交流对首都北京的了解,让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到北京的经历。然后提出问题,北京在石家庄的哪个方向吗?(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介绍,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知道北京的位置。引出课题:认识图上的方向。二、探究新知认识地图1、课件出示示意图,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交流自己的理解。(多找两个同学讲解内容,加深理解)2、通过对网站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观察示意图,交流蓝灵鼠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结果。例,北京在石家庄的哪个方向?河北省有几个地级市?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重点交流判断的方法。3、教师用图示法总结判断方法。(例,石家庄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就是以北京为观测点来判断;沧州在保定的什么方向是以保定为观测点。)4、用掌握的方法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看平面图描述行走路线。1、出示社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说一说社区中有哪些建筑物,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图中的数据是什么意思。2、出示红红和聪聪的话,学生先分析、交流,明确描述时,要交代清楚方向和距离,然后鼓励学生试着描述从某个建筑到另一个建筑行走的路线。三、巩固练习教材33页练一练1、2题。第1题,让学生读题并仔细观察图,先找出图上的东和西,理解直线上10米的意思,再画出邮局和快餐店的位置。第2题,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仍有一定的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作,不作统一的要求。提示学生以放学回家要走的街道和方向,并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出一段路的远近。四、达标反馈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感觉掌握的不太好?下课后应该怎样做?六、布置作业想一想,填一填想一想,填一填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毫米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认识毫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毫米,以及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估算物体长度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测量活动,丰富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难点: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橡皮直尺1分硬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描述1米、1分米、1厘米的概念。师:当我们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更准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出课题:认识毫米(板书)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学过的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①、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宽以及厚度,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重点注意学生测量时是否从0刻度开始的。)②、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例,我的橡皮长3厘米多一些;我的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我的橡皮比3厘米多4格等。③、师介绍说明:当测量的物体长度不够1厘米时,就要用到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字母表示mm。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比较精确时,可以会用毫米作单位。2、体会1毫米①、动画出示直尺慢慢放大的过程,学生观察放大后的直尺,教师介绍,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②、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在教师的提问下,总结出厘米与毫米的进率,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或1cm=1mm③、分组合作,每组一枚1分硬币,让每个学生用直尺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注:因为1分硬币不流通,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测量。)④、交流、讨论,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3、测量较薄物体的方法(1)、小组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度。并记录下来。要求分工测量,把结果记录在课本上。全班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先让学生独立测量自己练习本的厚度,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果。然后教师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测量比较薄的物体的厚度时,可以先把几个这样的物品摞起来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根据得出的方法,小组内再分别测量10本相同的练习本的厚度,计算出每本的厚度,再交流,体验这种方法的合理性。(3)、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①提出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的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测量的方法。②出示红红和亮亮的对话,猜一猜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全班交流得出测量方法,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方法:先量出1毫米有多少张纸,再看一摞纸有多少毫米,估算得出一摞纸有多少张。或先测量一摞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再数出1毫米厚的纸有多少张,最后计算得出这摞纸大约有多少张。三、巩固练习1、教材35页练一练。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的用品和手指,把测量的数据填在书上2、自读,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微米和纳米。四、达标反馈1、量一量。()mm()mm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课桌长8()。(2)、一棵小树高3()。(3)、妈妈身高是165()。(4)、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6厘米=()毫米700毫米=()厘米4分米=()毫米65厘米—15毫米=()毫米答案:1、33mm39mm。2、分米,米,厘米,毫米。3、60,70,400,635。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认识毫米毫米mm1厘米=10毫米1cm=10mm第二课时实际测量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实际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测并用不同方式测量一段路程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较长距离以及获得自己步测数据和经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用不同方法测量操场周长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活动经验。重、难点重点:根据自己的经验估测并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出一段路程的长度。难点:正确估测出一段路程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皮尺学具准备:皮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提问,谁能用手给老师比一比1米的长度大约是多长。(学生张开双臂展示给大家)师再提问,咱们教室的长度有没有10米,(学生产生不同看法)师接着说,要想知道10米到底有多长一段距离,那就需要我们进行实际测量(板书实际测量),现在学生们排好队,跟老师一块儿去操场进行测量。二、探究新知感知10米的长度。①、学生排成两列,分别站在两旁观察:一名学生和老师一起在两列学生中间量出一段10米的距离。②、让10名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米比一比;再让10名学生肩并肩和10米比一比。③、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先用皮尺量出10米的距离,然后每个学生走一走,看看自己走完10米长的距离需要多少步。④、根据以获得的经验和认知,让学生观察校园,估测一下校园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大约是10米。同学互相评价,必要的话可以量一量。设计意图:体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合作测量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①、教师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测一步的长度,在每只脚的脚尖处做记号,然后测量一步的长度。多测几步量出总长度,然后除以步数,求出平均每步的长度大约是多少。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求平均值的方法更准确。然后进行分组测量并记录。(2)、测量自己1分钟大约走多少米。先交流讨论确定出测量方法,然后分组合作(一名学生负责计时,一名学生用平时的速度走1分钟,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所走的步数,根据每步的长度乘步数得出结果。)最后算出1分钟大约走多少米。(3)、测量操场的周长。①、交流讨论确定出测量操场周长的方法。②、沿着操场走一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操场的周长。(可以根据步数乘每步的长度或自己1分钟所走的路程乘时间来算。)③、教师提出让学生用卷尺实际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测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例如衔接地方怎样测、转弯地方怎样侧等。④、用实际测量结果和估测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要求测量得比较准确时,用工具测量;要求不太准确时,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三、巩固练习教材37页练一练第1题.说明活动要求,让学生先目测,再步测。然后小组内交流目测和步测的结果。四、达标反馈1、填空(1)、小青身高86厘米,她再长()厘米正好是身高1米?(2)、用长20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次,还剩8毫米。数学课本长约()毫米。(3)、一根黄瓜长约15(),小红身高约124(),小桥宽约3()。2、爸爸每步的长度为60厘米,他一分钟大约走120步,算一算爸爸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3、小明每分钟大约走7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15分钟,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他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少米?答案;1、(1)14厘米,(2)208毫米。(3)厘米,厘米,米。2、72米。3、1050米。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愉快吗?谁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六、布置作业第三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认识千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过程与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情,经历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重、难点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难点: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想上一节课测量自己1分钟大约走了多少米。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交流上一节课的作业——教材37页“练一练”的第2题记录的结果。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初步体会1千米的长度。(1)、出示问题: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学生根据自己昨天的记录结果试算。(如果不是步行的,教师说明可以帮其他步行的学生算。)(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和结果。例,我1分钟约走65米,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20分钟,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300米;我1分钟走67米,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那么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3)、教师根据交流的结果,选择比较典型的数据(正好1000米或大约1000米的)介绍:1000米可以写作1千米,千米用km表示,并板书:1000米=1千米和1000m=1km。(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是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例,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超过了1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900米,不到1千米。2、实际感知1千米的长度。(1)、课件出示标准操场图。先介绍标准操场1圈是400米,师生共同计算几圈是1千米。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介绍本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鼓励学生下课后实际走走1千米的长度。(2)教师说明千米的作用并板书: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3)、课件出示,马拉松赛跑图、长城图以及相关文字,让学生读一读,了解马拉松赛跑的路程和万里长城的长度。3、认识“里”。(1)、提出问题:长城只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学生猜想,讨论。(2)、教师介绍“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1千米=2里。然后让学生算一算万里长城有多少里,明白为什么叫万里长城。(3)、课件出示课本上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学生自读进一步了解万里长城。三、巩固练习教材39页练一练1、2题。第1题,师生在网上查阅,共同完成。第2题,学生自填,教师根据情况做必要引导,结果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可以。四、达标反馈1、我会填。(1)、大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600米,他5分钟能行()千米。(2)、跑道每圈400米,2圈半是()米。小华跑5圈跑了是()千米。(3)、7千米=()米600分米=()米答案:(1)3。(2)、1,2。3、7000,60。2、在()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南京长江桥全长约700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5()。教室的门高2()。火车每小时行180()。答案:米,千米,米,千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在生活中哪里还用到千米?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认识千米千米km1000米=1千米1000m=1km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速度”的意义,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与路程、时间和速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重、难点重点:理解路程和速度的含义,能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难点:理解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上个周末,爸爸开车带着明明和妈妈一块儿去北京玩,一路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明明可高兴了。不过他发现在往返的路上有很多提示牌,同学们,你们见过路上的提示牌吗?(见过)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两种提示牌(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1、认识速度(1)、学生观察教材右边的提示牌,教师提出问题:这张提示牌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给予肯定。(北京在该地的正北方向,距离该地173千米。天津在该地的正东方向,距离该地68千米。)(2)、出示教材左侧提示牌,教师结合提示牌上的“限速70千米”介绍并板书: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然后交流“限速70千米”的含义。(3)、用速度描述下面句子。同桌先互说,然后全班交流。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长途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长途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5千米;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2、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题,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条件:上午8时出发到下午3时到达,中间吃饭用去1小时。两地路程大约540千米。问题: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做题思路,使学生明白,要求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先算出汽车行驶的时间(注意去掉吃饭时间),再根据路程除以时间求出速度。(3)、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教材4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计算行驶时间。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内容和要求,再分别计算。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求,再解答。四、达标反馈1、火车行驶时间表速度时间路程2小时450千米230千米5小时300千米2700千米2、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3、一艘潜水艇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共航行了261千米,这艘潜水艇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吧。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15-8=7(时)7-1=6(时)540÷6=90(千米)答:汽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第五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42~43页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系统复习和整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培养复习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重、难点重点: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进行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难点:建立每1个长度单位的长度观念,并会实际应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本单元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