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本章为刑法学习重点章。本章大多为常见和多发性犯罪,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本章难点集中在故意伤害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拘禁等犯罪上。
学习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本章提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第一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侵犯他人的人身和其他与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以及他人依法享有的管理国家事务、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客观方面实施了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所有犯罪皆为自然人犯罪。犯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是出于故意,个别是过失。
《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从第232条至第262条,共31个条文,42个罪名。只有2个过失犯罪。一、故意杀人罪
(一)故意杀人罪的概念与构成(二)故意杀人罪的认定(三)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一)故意杀人罪的概念与构成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罪提示:涉及本罪相关条文有:238非法拘禁、247暴力取证、248虐待被监管人罪289条、292条聚众斗殴罪转化犯。2、客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是故意。胎儿与尸体不能成为故意杀人罪的对象。1、客体是他人的生命,这是本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对象是自然人。
注意:
1、注意相关条文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刑法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第247条规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第248条规定,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第289条规定,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第292条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二)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2、对与自杀有关的案件的处理(1)相约自杀(2)致人自杀(3)帮助自杀(4)教唆自杀(5)间接杀人(6)受托杀人与“安乐死”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构成故意杀人罪。(1)相约自杀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得逞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量刑时可从轻处罚;第一,正当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2)致人自杀第二,错误行为、轻微违法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前者可不认定犯罪;后者原则上应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3)帮助自杀精神帮助物质帮助对于教唆无责任能力的人自杀的,按间接正犯对待。(4)教唆自杀一般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注意:
间接正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5)间接杀人(6)受托杀人与“安乐死”
对安乐死的案件,可根据具体情况免除或减轻处罚。安乐死安乐死,是指对于身患绝症,治愈无望,处于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之中濒临死亡的病人,应其本人要求,采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死亡的发生。安乐死可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前者指采取积极措施致其死亡,后者指停止或者撤销维持和延续患者生命的措施。国际上一般认为后者不存在法律责任问题。但对前者是否应当使其合法化,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争论激烈。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实行安乐死是否违反人道主义2、允许实行安乐死是否有利于医学的发展3、允许医生为患者实行安乐死,是否有违医生的职业道德4、允许安乐死,是否能防止医生的草率行为,以及患者家属“甩包袱”等弊端。目前只有个别国家(如荷兰)通过了《安乐死法》,允许在极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对某些患者实行安乐死。作业:小论文题目:自拟(安乐死相关刑法问题研究)要求:字数3000字左右;A4纸手写;文章须符合论文格式要求(内容摘要、关键词、引注);姓名、学号请写在第一页右上角;每页上方请留出装订的空间。11月22日提交。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三)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多选下列构成故意杀人的行为有()A、甲实施强奸行为后为灭口将被害人杀死B、乙强奸某丙,引起其自杀C、甲与乙通奸多年,甲要乙杀死其丈夫,乙不同意,甲毒打乙,扬言如果两天内不能杀其丈夫就要自杀,乙不忍心杀丈夫而自杀身亡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答案A、C、D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本罪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必须是过失。.二、过失致人死亡罪(一)概念与构成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分则某些条文规定的过失犯罪,如交通肇事罪,应按特别法论处。(二)认定(三)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33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单选某甲住10楼,一日打扫房间时随手将一空瓶扔出,不料正砸到路人乙,造成乙当场死亡,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B、故意杀人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失致人重伤罪答案C三、故意伤害罪本罪提示:两高两部1990年《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构成(二)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三)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1、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构成2、客观上实施了非法的伤害行为。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常见的是暴力攻击人身的行为,也包括其他损害健康的行为,如使用病菌、化学、放射性物质损害人体健康的,强迫卖血损害人体健康的,超量抽取血液损害人体健康的。伤害:例:第333条(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第2款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或强迫他人出卖血液,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结果:有三种情况:轻伤、重伤、死亡。轻伤的意义:是追诉的前提;是既遂的标志。重伤的意义:法定刑较重;属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已满14周岁的人应当负刑责。死亡结果的意义: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对伤害程度的认定,参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一般应以伤害当时的情况结合审判时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综合认定。4、主观上必须具有伤害的故意。3、主体分2种。重伤或者死亡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轻伤的主体则必须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2、注意区分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二)故意伤害罪的认定1、注意刑法的特别规定。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333条的规定。要认定是否故意伤害行为,一般应当注意考虑以下事实:(1)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和手段,分析其是否在一般情况下足以造成伤害。(2)打击的力量大小,打击有无节制。(3)打击的部位,是否为较为容易产生伤害的部位。(4)与被害人的关系如何,分析有无产生伤害意图的思想基础。(5)查清伤害结果是否确实是行为人的打击的结果。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关键在于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案例行为人开车违章,警察纠正违章,发生争执。行为人从车内冲出,一拳击中警察的太阳穴,将警察击倒致死。该行为人曾经是国家武术散打队的,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名次,是职业拳手。此人的行为如何定性?分析职业拳手对拳头的准确性和力度掌握很准,一拳把人打死不能说是过失,应定故意伤害罪。案例甲乙在单位财务室发生争执,继而演变为厮打,甲一拳击中乙面部,导致乙头部撞击到财务室防盗铁门上死亡。经法医鉴定,乙是因头部撞击铁门颅内出血死亡,同时,乙面部遭甲拳击的部位发生骨折,为轻伤。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分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因为甲拳击乙行为自身达到了致人轻伤的程度,行为具有故意伤害的性质。4、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在于主观上有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内容。案例甲苦苦追求乙女不成,萌生杀意。在家写了绝命书,然后带了刀子、绳子、农药,跑到乙女家。甲喊出乙女的父亲(乙女父亲强烈反对二人恋爱),用刀子向他胸部猛扎,被害人倒地后,甲又拿石头朝其脑袋上砸。这时因乙女家人和邻居很快赶来,甲慌张逃跑。甲回家后,先上吊自杀,绳断未遂;继而又喝农药,还是没死;最后被抓获归案。被害人因抢救及时,没有死。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分析甲故意的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意念坚决、明确,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造成死亡结果,是故意杀人未遂。5、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界限区别的关键在于有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内容。案例甲乙打架,甲觉得吃亏了,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跟在乙后面追,追上以后就朝对方大腿上扎了一刀。结果这一刀偏偏就扎在了股动脉上,乙大出血死亡。甲是故意伤害罪还是故意杀人罪?分析从行为方式上看,甲确实只有伤害的故意,表现在甲不是打击致命的部位,在他人身后追赶时,比较顺手的部位是上半身,可是甲扎的是下半身非要害部位。使用的也是普通的水果刀,不是致命的工具。起因是普通的打架。因此甲有伤害的故意,应定故意伤害罪。6、关于自伤的问题自伤不是犯罪行为。教唆、帮助成人自伤,一般不成立故意伤害罪。2011年司考单选题13.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D.父母故意不救助自伤的12周岁儿子而致其死亡的,视具体情形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遗弃罪【答案】C【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刑法》第四百三十四条规定,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选项B说法正确。故意伤害罪是指非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帮助有责任能力的人自伤的,并非是行为人自己主动的去故意伤害被害人,应视为被害人自己的行为,因此,不能成立故意伤害罪。选项C说法错误。《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可知,只有在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伤残,同时又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情况下,才数罪并罚。而对于六十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具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判断行为的结果,其实施自伤的行为属于自己的意志选择,因此,对于唆使六十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不能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当然,如果被保险人自己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实施了自伤行为的,仍然可以构成保险诈骗罪。选项D说法正确。父母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有义务去救助其未成年子女,倘若对其自伤行为放任不管,依据放任的结果可以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或遗弃罪。(三)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四、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罪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本罪的对象必须是年满十八周岁的人,并且,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刑法第302条(盗窃侮辱尸体)的规定定罪处罚。
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否获得他人(器官供体)有效同意(或承诺)。摘取他人器官构成人体伤害,但鉴于得到供体有效同意,排除伤害。若没有获得有效同意,则构成伤害甚至杀人。2011年司考单选
14.关于故意伤害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非法经营尸体器官买卖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B.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不从中牟利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D.组织者出卖一个肾脏获15万元,欺骗提供者说只卖了5万元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答案】B【解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指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被组织的对象必须是年满十八周岁的人,并且,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选项A错误。被组织出卖的必须是活体器官,如果组织出卖的是尸体器官的,不构成本罪。选项B正确。《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选项C错误。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罪并不要求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即可构成本罪。选项D错误。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罪按照故意伤害罪处理的情形只有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三种行为,对于行为实施者实施的欺骗行为是骗取器官提供者捐献器官,而不是出卖器官的价格。过失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且须造成他人重伤的结果。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四、过失重伤罪注意:
行为人由于过失当场致人重伤,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35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1、2003年1月8日最高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1999年10月8日、9日“两高”《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五、强奸罪本罪提示:(三)强奸罪的刑事责任(二)强奸罪的认定(一)强奸罪的概念与构成(一)强奸罪的概念与构成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1、客体是妇女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和幼女的身心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妇女和幼女。2、客观方面必须有违背妇女意志,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本质特征(当犯罪对象是妇女时)违背妇女意志在认定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时,不能以被害妇女作风好坏来划分。不能单纯根据妇女有无反抗来判断。在特定条件下,妇女没有明显反抗表示的,不一定不违背她的意志。考察行为人是否适用法律规定的一定的手段,是确认是否违背其意志的主要标志。手段: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其他手段包括欺骗手段。如假冒是妇女的丈夫或者情人,使她误认而“自愿”发生性关系的,也认为违背妇女意志,构成强奸。对不满14周岁的幼女,在手段上,不论使用什么方式,不论幼女是否同意,也不论幼女的家长是否同意,只要意图奸淫幼女并实施该行为,就构成强奸罪。3、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4、主观方面是故意。注意:关于奸淫幼女行为人的“明知”——2003年1月8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刑法规定了嫖宿幼女罪,把卖淫嫖娼过程中奸淫幼女的情况从强奸罪范围排除出去。1、已满14不满16的人与幼女发生性行为的处理根据司法解释,以强奸罪定罪处罚;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2、一罪与数罪(1)在强奸过程中,因为使用暴力压制反抗或者因为强奸行为粗暴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属于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以强奸罪一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在强奸行为实施终了以后,为了杀人灭口或者泄愤报复或者满足变态心理,而又对被害人实施杀害、伤害行为的,应当以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二)强奸罪的认定(2)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幼女之后,又对被其收买的妇女、幼女实施强奸行为的,应当数罪并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在强迫他人卖淫中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将强奸行为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或者强迫卖淫罪的法定加重情节,不实行数罪并罚。(3)如果刑法把强奸作为其它罪加重的情形的,属于加重犯,不以强奸罪定罪处罚。2007年司考单选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B.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C.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丙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强奸罪,但只能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量刑D.丁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该妇女。丁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但根据刑法规定,只能以拐卖妇女罪定罪量刑答案:D2006年司考多选对下列哪些行为不能认定为强奸罪?A、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B、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C、利用迷信奸淫妇女的D、组织卖淫的犯罪分子强奸妇女后迫使其卖淫的答案:AD
根据1999年10月8、9日的司法解释,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迷信邪说引诱、胁迫、欺骗或者其他手段,奸淫妇女、幼女的,定强奸罪。补充:(三)强奸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处罚。注意:
强奸罪情节加重、结果加重的处罚规定(一)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概念与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1、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六、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案例乙女到监狱探视正在服刑的儿子,晚上在监狱附近的招待所留宿。甲找到乙的住房中,声称是该监狱的监狱长,并说出了乙儿子的姓名和监号,还说哪个犯人得罪他就没好日子过。然后向乙提出猥亵要求,乙为了担心儿子受苦就同意了甲的要求。甲的行为具有强制性,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案例某打工仔夜晚潜入打工妹的集体宿舍,趁人熟睡时在身上乱摸,作案十几次。这种趁人熟睡不知,可以认为强制。法院认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2、主观方面具有故意,通常表现出刺激或满足行为人或第三者的性欲的倾向,但不具有强奸行淫的目的。(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别客体相同;客观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区别:关键在于有无奸淫的意图。(1)客观方面不完全相同。(2)主体不完全相同。(3)主观故意内容不同。(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37条的规定处罚。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注意:猥亵儿童罪,是指猥亵不满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猥亵行为既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猥亵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幼男或者幼女。七、猥亵儿童罪(一)概念和构成(二)认定如果儿童为幼女,则男性行为人不具有奸淫行为与奸淫意图,这是本罪与奸淫幼女的强奸罪的关键区别。如果儿童为幼男,妇女对之实施猥亵行为的,则包括性交行为与性交意图,成年女子与男童性交的,成立猥亵儿童罪。(三)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第237条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规定的法定刑从重处罚。案例甲为谋取非法利益,利诱程某、周某、万某等多名10岁至13岁的男孩,在宾馆房间内由乙对那些男孩进行猥亵,拍摄成淫秽片,并由丙通过网络,以数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价格销售给他人。甲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和猥亵儿童罪。(一)非法拘禁罪的概念与构成八、非法拘禁罪本罪提示:学习本罪,须注意238条的法条规定。(二)处理非法拘禁罪应注意的问题(三)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责任
(一)非法拘禁罪的概念与构成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本罪对象的“他人”。行为的特征是拘禁。即使他人按照自己的一直行动的自由收到强制性约束。拘禁以他人认识到身体自由受到约束为前提。如果他人按照自己意志行动的自由没有受限,不是拘禁行为。案例甲乘乙熟睡之机将其反锁于室内,乙一直未曾察觉。甲的行为不具有拘禁性质。假如乙发现自己被反锁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进出),乙的自由遭到侵犯,甲的行为具有非法拘禁性质。案例甲男在一次晚间宴会上与乙女初次相识,谎称开车送乙女回家,乙女上车后即打起瞌睡,甲男不怀好意将车往自己的住处开。乙女察觉到方向不对,即提出下车遭到甲男的拒绝。甲男的非法拘禁行为何时着手实行?分析拒绝乙女下车请求时。因为此时开始实施违背他人意志使他人身体自由受限制的行为。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必须具有非法性和强制性。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是一种持续行为,继续犯。2、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二)处理非法拘禁罪的认定
1、罪与非罪的界限2、本罪的罪数问题
(三)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处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法定从重情节)犯本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结果加重犯)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转化犯)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论处,同时,索取的债务不以是否受法律保护为条件。(特别规定或拟制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本罪的,从重处罚。(不真正的身份犯)结果加重犯:甲乙为索债将债务人丙绑起,为防止被发现将丙放到轿车后备箱中一路狂驰,觉得无人追赶拦截时给丙松绑,发现丙因汽车尾气中毒死亡。甲、乙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案例田某因为刘某欠其30万元久拖不还,便请万某等四人将刘某从延安绑架到四川。万某等人携带有“冬眠灵”针剂。田某等人将刘某带上车后,怕刘某闹,在刘某的右臂注射“冬眠灵”两支,致使刘某睡着,此后刘某一醒,田某等人就给他注射“冬眠灵”。到达目的地后,四人将刘某抬到相识的范某家地下室,此时刘某气息微弱。第二天,田某等人到地下室发现刘某已经死亡。问:田某等人构成何罪?分析非法拘禁罪,结果加重犯。注意:重伤结果必须是非法拘禁行为直接造成的,如果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不是结果加重犯。例:甲为索债将乙扣押于房屋的地下室,乙觉得债务沉重,难以偿清,甲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为此自杀身亡。甲不是结果加重犯。转化犯暴力致人伤亡,此处的暴力指超出控制人质为必要的暴力。案例甲怀疑别人偷东西,把人捆起来拷问,暴力拷打直接致人死亡。对甲应定何罪?分析定故意杀人罪。案例私营矿主甲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农民工从事危重矿井作业,并雇用打手对农民工进行殴打,致多人伤残。甲的行为构成何罪?分析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殴打致人伤残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不再定非法拘禁罪。九、绑架罪本罪提示: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刑法修正案(七)关于本罪的修改(一)绑架罪的概念与特征(二)绑架罪的认定(三)绑架罪的刑事责任(一)绑架罪的概念与特征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1、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本罪对象是他人。2、客观方面表现,立法无具体规定。一般理解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劫持人质,以继续扣押或加害人质相威胁或者以释放人质为条件,向第三人勒索财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以扣押人质方式”向“第三人”勒索,是绑架罪的客观特征之一。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不满1周岁的婴儿和偷盗不满6周岁的幼儿的,属于绑架行为。
小提示:绑架行为的两个环节:一是对他人进行绑架。二是向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勒索财物或提出其他不法要求。——该行为是否实施,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案例张某和李某将个体户王某的4岁的儿子绑架,要求王某到指定地点交付5万元领取小孩,否则结束小孩生命。其间,二人自感罪行败露,将小孩带到一工厂门口丢下(被人发现报案)。其后二人继续写信威胁王某,又去预定地点等候,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分析本案构成绑架罪。3、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具有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二)绑架罪的认定1、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注意:1、为索债而绑架、扣押人质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2、行为人索取超出债务范围的财物的情况,对此应当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认为索要的超出债务范围不大,可仍然按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认为索要的超出债务范围过大,甚至于名为索债,实为绑架人质非法索取巨额财产,应当按绑架罪定罪处罚。2004年司考单选题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韩某的作为:
A.构成非法拘禁罪
B.构成绑架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敲诈勒索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238条规定: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的,同样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据此,最高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析》明确指出:行为人为索取高额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根本区别在于提出的财产要求是原本存在的债务(包括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还是凭空勒索,如果是凭空勒索财物就是绑架罪。答案:A
案例甲、乙二人赌博,乙赌输欠甲3万元。甲知道乙家富有,便以讨要赌债为名将乙扣押,向乙父母索要20万元。问:甲构成何罪?分析甲以索债之名,行绑架之实,定绑架罪。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法律适用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3、绑架的既遂与未遂。存在两种争议的观点:一种认为以人质是否丧失行动自由为标准;另一种认为必须达到勒索财物和取得其他利益。教材主张“单一行为说”。本罪的既遂与未遂,应当以绑架行为是否达到控制人质,将其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已经实际控制的,是既遂,反之,就是未遂。3、绑架罪与抢劫罪的界限绑架罪的特点是使用“扣人质”的方式勒索第三人(侵害第三人的自决权)2006年司考单选题14.甲使用暴力将乙扣押在某废弃的建筑物内,强行从乙身上搜出现金3000元和1张只有少量金额的信用卡,甲逼迫乙向该信用卡中打入人民币10万元。乙便给其妻子打电话,谎称自己开车撞伤他人,让其立即向自己的信用卡打入10万元救治伤员并赔偿。乙妻信以为真,便向乙的信用卡中打入10万元,被甲取走,甲在得款后将乙释放。对甲的行为应当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定罪?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抢劫罪和绑架罪
分析答案:C本案虽然出现了第三人(乙妻)并交付财物,但是乙妻对于绑架毫不知情。如果成立绑架罪,必须存在受到勒索的第三人。本案实际上是一个向乙当场实施暴力、当场取财的过程,只不过取财借助了乙妻的行为,定抢劫罪。1999年司考单选题27.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2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抢劫罪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
答案:A2008年司考单选题
12.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抢劫罪(未遂)B.抢劫罪(既遂)C.绑架罪D.敲诈勒索罪答案:B因为是暴力胁迫“当场”取得财物,定抢劫较符合习惯。(三)绑架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修正案(七)增加。第二款: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行为人一般对死亡结果不具有故意。“杀害被绑架人”包括:(1)为勒索财物绑架人质,杀害人质后勒索财物的(2)因勒索条件未得满足而杀人质的(3)勒索到财物为灭口而杀人质的。作为绑架罪的加重情况处罚。案例甲乙为勒索财物绑架邻居5岁儿童丙,因为丙哭闹带在身边不方便,就将丙杀害掩埋,之后打电话给丙的父亲,声称绑架丙,索要10万元赎金。甲乙构成何罪?分析甲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适用“杀害被绑架人”的加重情形。案例甲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乙作为人质,在得到乙亲属支付的30万元赎金后不仅没有释放乙,反而为了灭口而将人质乙捆绑抛入大海淹死。对甲应当如何定罪?分析定绑架罪。属于“杀害被绑架人”的加重犯。1、1999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2000年1月25日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3、注意240条的法条规定。十、拐卖妇女、儿童罪本罪提示:(一)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与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1、客观方面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2、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而且必须以出卖为目的。而非以营利为目的。(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认定1、本罪与绑架罪的界限可以从主观目的、对象、客体、获取利益和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区分;单选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对甲应当如何处理?(2005年试卷二第17题)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
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本案中,甲有两个行为,一个是骗走儿童,意图勒索钱财的行为,另一个是卖掉儿童的行为,毫无疑问,后面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拐卖儿童罪。而前面的行为呢?其实,前面的行为可以认定为绑架罪的实行行为,虽然由于客观原因而导致无法顺利着手实施勒索钱财的行为,但这不影响绑架罪的构成。因此,本案应该按照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本题答案:D
2、本罪与拐骗儿童罪的区分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出卖的目的。3、本罪的罪数问题(1)在拐卖过程中因殴打、捆绑等行为过失致人伤害、死亡的,应以本罪论处;(2)因被害人反抗等原因而故意将被害人杀死或者伤害的,应以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与本罪并罚;(3)奸淫被拐卖妇女的或者诱骗、强迫其卖淫的,以本罪论处。2002年司考多选题46.甲以出卖为目的,将乙女拐骗至外地后关押于一地下室,并曾强奸乙女。甲在寻找买主的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他人告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往解救时,甲的朋友丙却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行为。对本案应如柯处理?()A.对甲的行为以拐卖妇女罪论处B.由于甲尚未出卖乙女,对拐卖妇女罪应认定为犯罪未遂C.对丙应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论处D.对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答案:AD4、关于亲卖亲的案件处理(1)以贩卖牟利为目的收养子女的,拐卖儿童罪;(2)出卖亲生子女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3)以营利为目的,出卖不满14周岁子女,情节恶劣的,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以及出卖捡拾的儿童的,构成拐卖儿童罪;(4)出卖14周岁以上的女性亲属或者其他不满14周岁的亲属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单选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甲的行为?(2002年试卷二第8题)
A.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D.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拐卖儿童罪与遗弃罪以及拐骗儿童罪之间的界定。拐卖儿童罪与遗弃罪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犯罪对象――儿童与行为人之间没有任何亲属或者家庭关系,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一般是家庭成员。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虽然在客观上都有欺骗的行为方式,其区别在于主观目的不同,前者以出卖牟利为目的,后者则是为了供自己或者他人收养、奴役。虽然刑法规定拐骗儿童罪只有拐和骗的行为。但是,如果是为了自己收养而抢劫、抢夺以及盗窃儿童的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更大,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更可以构成拐骗儿童罪。答案:D
5、通过介绍婚姻、介绍收养儿童索取财物的,不构成本罪。但如果是借介绍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追究。6、本罪的既遂标准:不以实际卖出为必要。行为人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行为之一的,就属于既遂犯,不以卖出为必要。(三)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刑事责任刑法第240条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2、拐卖妇女、儿童3人以上的;3、奸淫被拐卖妇女的;(指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在拐卖过程中,与被害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不论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或者胁迫手段,也不论被害妇女是否同意,均认为成立该加重情节。)4、诱骗、强迫被拐卖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指以暴力劫持方式实施拐卖妇女、儿童行为。在此,“绑架”属于本罪犯罪方式的加重犯。)6、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指窃取不满1周岁的婴儿或者不满6周岁的幼儿)7、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指由于犯罪分子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直接、间接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于犯罪分子的拐卖行为以及在拐卖中侮辱、殴打等行为引起的被害人或者其亲属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8、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单选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对甲的行为应以何罪论处?(2004年试卷二第82题)
A.拐卖儿童罪
B.拐骗儿童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绑架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拐卖儿童罪的一些加重构成。在拐卖儿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暴力、胁迫以及麻醉或者造成被拐卖的儿童重伤或者死亡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不另行定罪,仍然构成拐卖儿童罪,但在法定刑上要升格。答案:A
十一、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本罪提示:注意本罪的罪数问题(一)概念和构成(二)本罪的罪数及转化(三)刑事责任(一)概念和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故意用金钱或财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犯罪对象必须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二)本罪的罪数及转化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强奸、非法拘禁、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案例孙某在某县以人民币1800元从人贩子张某处,将被拐骗的四川籍女青年吴某收买,准备作为妻子。收买后,孙某强行与吴某发生多次性关系。案发后,孙某的认错态度较好。分析本案涉及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的罪数问题。本案应当以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三)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1条的规定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是指首要分子聚集多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十二、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注意本罪的处罚规定。本罪提示: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主观方面出于故意,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主体只是首要分子,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构成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刑事责任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277条定罪处罚。(妨害公务罪)首要分子,定本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加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处罚。多选甲用3000元买了一被人贩子拐卖的妇女乙为妻,但乙拒绝与之结婚,甲在别人帮助下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几天后乡政府干部来解救乙,甲威胁说:“乙是我花钱买的,你们要带走必须拿钱来,否则别想出我家门。”然后手持铁锹拦在院子门口,并将一名村干部打成轻伤,直到后来公安人员赶到才将乙解救出,甲构成()A、收买被拐卖妇女罪B、强奸罪C、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D、妨害公务罪答案A、B、D(一)诬告陷害罪的概念与构成十三、诬告陷害罪(二)认定(三)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一)诬告陷害罪的概念与构成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1、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诬告自己犯罪或被害人同意而诬告的,不成立本罪。诬告陷害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2、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且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小提示1、罪与非罪的界限
与错告或检举失实的界限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2、与诽谤罪的界限(二)认定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加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三)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强迫职工劳动罪,是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十四、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四)第4条增加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本罪提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用人单位。一般认为是单位犯罪,但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注意:用人单位,既可为合法单位,也可为不合法的单位。本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竞合关系使用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劳动的场合,同时触犯非法拘禁罪。鉴于本罪中的行为方式也包含限制人身自由方法,所以不需要再定非法拘禁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第4条规定:刑法第24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44条之一。刑事责任
犯雇用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罪,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对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处罚。对强迫职工劳动罪,根据刑法第244条的处罚。案例砖窑主乙长期非法雇用多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并严重忽视生产作业安全,致使一名未成年人因堆砌的成品砖倒塌而被砸死。对乙的行为应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数罪并罚。2003司考多选46.甲承包经营某矿井采矿业务。甲为了降低采矿成本,提高开采量,便动员当地矿工和村民将子女带到矿井上班,并许诺给他们的子女以高工资。矿工和村民纷纷将他们的子女带到矿井上班,从事井下采矿作业,其中有二十余人为10周岁~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后因甲所承诺的高工资未兑现,二十余名童工表示不想再干,要求离开矿井。甲不同意,并在矿井周围布上电铁丝网,雇用数十名守卫,禁止所有的矿工包括这二十余名童工离开矿井,强制他们为其采矿,其中一名年约12岁的童工因体质瘦弱而累死在井下。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非法拘禁罪B.强迫职工劳动罪C.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答案:BC非法搜查罪,是指无权搜查的人擅自非法对他人身体或者住宅进行搜查的行为。十五、非法搜查罪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搜查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根据刑法第245条的规定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刑事责任: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其退出仍拒绝退出,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宁的行为。十六、非法侵入住宅罪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由于某种原因误入他人住宅的,不构成本罪。刑事责任:(同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是指不经住宅主人同意,又没有法律根据,或不依法定程序强行侵入。1、1998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2、2001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第4条。十七、侮辱罪本罪提示:(一)侮辱罪的概念与构成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本罪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对象是特定的他人,不包括单位。不要求指名道姓,只要足以使人知道针对谁即可。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破坏他人名誉。
暴力方法:指用身体强制的方法对他人进行侮辱。其他方法侮辱:指用暴力以外的方法侮辱,如使用语言、身体动作、文字、图画等方式辱骂、嘲弄、丑化他人等等。
公然侮辱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采取暴力方法侮辱他人,不仅严重损害他人名誉、人格尊严,而且使他人身心受到严重催残。在以其他方法侮辱他人的场合,主要指影响恶劣或者后果严重的。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在有第三者的情况下或者能够使第三者看到或听到。不以被害人在场为必要(二)认定本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主要从犯罪目的、犯罪对象、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分。(三)侮辱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处罚。犯本罪的,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单选甲男与乙女发生纠纷,乙将脏物泼在甲的身上,甲便揪住乙的上衣,并向乙的下身猛击几拳;乙骂声不止,甲便唤来自家豢养的大公狗,叫狗扑在乙的身上。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B、侮辱罪
C、公然猥亵罪
D、诽谤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一般的侮辱罪之间的界定。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妇女,后者则没有要求。本题的困惑在于如何区分强制猥亵妇女与一般侮辱罪,传统观点认为,前者是倾向犯,一般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满足性刺激或者性欲的内心倾向,后者纯属贬低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主观上没有这种倾向性要求。
本题形成了侮辱妇女罪与侮辱罪的法条竞合,应该认定为侮辱妇女罪,但是本题选项中没有这个答案,只能认定为侮辱罪了。本题答案:B
十八、诽谤罪同侮辱罪本罪提示:(一)诽谤罪的概念与构成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事实,指虚构事实,或者编造不真实、不存在的事情。诽谤他人,指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诽谤他人,需要通过散布、传播的形式使人们知悉。对象是特定的他人,不要求指名道姓,只要诽谤的内容能使人知道针对谁就足以成立。情节严重,指手段恶劣或者后果严重的情况。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目的在于破坏他人名誉。
司法解释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制作、传播邪教宣传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46条的规定,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制作、传播的邪教宣传品具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侮辱、诽谤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或者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等内容,其行为同时触犯刑法第103条第2款、第105条第2款、第246条、第300条第1款等规定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司法解释(二)认定
1、诽谤罪与侮辱罪的区别。(1)侮辱的方法可以用暴力,而诽谤不可以;(2)侮辱是以公然实施的损害人格尊严、名誉的行为,但并不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并散布有损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且法律没有以公然实施为条件。(三)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处罚。犯本罪的,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案例秦某与张某系姑嫂关系,平时居住在一起,因家庭琐事经常争吵,关系不睦。一天,秦某偶然得知张某婚前与他人谈过恋爱,发生过两性关系,并私自堕过胎,心里想如果张某在跟她吵架,她就把这件事传出去,羞辱张某。一天,张某夫妇在家请朋友聚会,过于吵闹,惹得秦某十分不满。一气之下,以张某婚前不贞的事实大肆辱骂,张某羞得无地自容,当晚跳河自杀。分析关于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分。主要从行为手段、实施的方式和对被害人侵犯的场合来进行区分。本案应当构成侮辱罪。单选某甲与某乙系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隙。为报复某乙,某甲向公安机关作虚假匿名举报,诬告某乙曾在一歌舞厅嫖娼,有"陪侍女"某丙为证。公安机关调查时,某丙对此作了虚假指证,某乙因而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处分。在公安机关查处某乙的过程中,某甲在公开场合多次渲染某乙嫖娼的"事实",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1999年试卷二第28题)
A.诬告陷害罪
B.报复陷害罪
C.诽谤罪
D.不构成犯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以及诽谤罪的区别。他们在客观上都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但是他们的主观构成要件和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主观目的必须是想让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而报复陷害罪以及诽谤罪的主观上则没有这种特殊要求。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控告人等公民的报复,而且还要求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滥用职权,则仅仅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或者诽谤罪。而诽谤罪在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上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本题中,行为人所捏造的事实并非犯罪事实,所以不构成诬告陷害罪。答案:C
十九、刑讯逼供罪(一)刑讯逼供罪的概念与构成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1、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2、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负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包括合同制民警。
3、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
区分刑讯逼供罪与非罪的界限。
(三)刑讯逼供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7条规定处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的,以故意伤害罪论,从重处罚。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论,从重处罚。如果因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引起自伤自残发生严重后果的,一般作为认定处罚刑讯逼供罪的情节考虑,不属于因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伤残、死亡的情况。(二)认定单选侦查人员甲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乙不仅不如实交代反而顶嘴,甲怒火中烧,将其捆绑起来殴打致使其重伤,甲构成()A、按刑讯逼供和故意伤害罪并罚B、按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C、按刑讯逼供从重处罚D、按过失致人重伤从重处罚答案B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暴力的对象是证人;逼取证人证言,是指强迫证人作出特定内容的证言。本罪主体只限于司法工作人员,包括合同制民警。本罪主观方面只限于故意,以逼取证人证言为目的。二十、暴力取证罪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认定
本罪与刑讯逼供罪的界限(1)对象不同;(2)主观目的不同;(3)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3)行为的场合不同。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处罚。致人伤残的,定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致人死亡的,定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暴力取证罪的刑事责任多选某派出所民警甲接到关于某旅店老板乙涉嫌组织卖淫的举报,即前往该旅店,但没有碰见乙,便将怀疑是卖淫女的服务员丙带回派出所连夜审讯,要她交代从事卖淫以及乙组织卖淫活动的事。由于丙拒不承认有这些事,甲便指使其他民警对丙进行多次殴打逼其交代,丙于次日晨死于审讯室。法医出具的尸检报告称:"因受外力击打造成下肢大面积皮下出血,引起患有心脏功能障碍的丙心力衰竭而死。"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试卷二第92题)
A.属于刑讯逼供行为
B.属于暴力取证行为
C.应按故意杀人罪处罚D.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以及转化犯(法律拟制)的基本知识。本案中,要判断甲行为的性质,主要要考察其采用暴力的对象到底是犯罪嫌疑人还是一般的证人,如果是犯罪嫌疑人,那么,甲的行为就是刑讯逼供罪,如果是证人,则构成暴力取证罪。从本题所交待的信息来看,被害人某丙显然是一般证人,因为即使怀疑其卖淫,由于单纯的卖淫并不构成犯罪,而仅仅是一般的违法行为,甲对其使用暴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乙从事组织卖淫的证言。根据刑法第247条第2款的规定(后半段是法律拟制的规定),甲的行为已经转化成了故意杀人罪。答案:BC虐待被监管人罪,是指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员进行殴打或体罚虐待,或者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十一、虐待被监管人罪(一)虐待被监管人罪的概念与构成主体是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包括劳教工作干警。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直接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体罚虐待,或者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行为。刑法第248条规定处罚。致人伤残的,定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致人死亡的,定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二)刑事责任案例李某系某监狱的一中队副队长。某日,受该队队长的指派,要他问一问在押犯贺某是否拿了另一犯人的毛巾。由于李某询问态度比较粗暴,而且贺某确实没有拿,于是顶了李某几句。正好另一干警赶来,李某觉得下不了台,立即抓住贺某的衣领,用右脚在贺某的后腿弯猛踢了两脚,造成贺某左腿骨折。分析李某的行为应当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向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鼓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十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9条的规定处罚。
二十三、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
1998年12月17日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本罪提示: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是指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包括出版物的责任编辑、审稿人、作者等直接责任人员。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成立本罪。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0条的规定处罚。只要其中某一出版物具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部分内容,情节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即可构成本罪。小提示本罪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二十四、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51条的规定处罚。本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二十五、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客体是少数民族保持与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1条的规定处罚。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故意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十六、侵犯通信自由罪本罪提示: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4条。
客体是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行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可按侵犯通信自由罪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2条的规定处罚。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是指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二十七、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本罪主体是邮政工作人员。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根据刑法第253条规定处罚。犯本罪而窃取财物的,以盗窃罪论,从重处罚。理解注意:1、不数罪并罚,是牵连犯。2、从重处罚。3、过去这种情况以贪污论,现在法定以盗窃论,显然是把邮政工作当成劳务性的工作。刑事责任:二十九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罪名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其中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有以下特征:1.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2.行为人实施了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的行为。这里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应当注意的是,这个信息是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也就是说利用“公权力”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依法获得的信息。“出售”,是指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信息卖给他人,自己从中牟利的行为。“非法提供”,是指不应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信息提供给他人而予以提供的行为。这里的“他人”,包括单位和个人。3.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较大,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多人信息,多次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提供、出售给他人后,给公民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或者严重影响到公民个人的正常生活,或者被用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三十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活动之所以越来越猖獗,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一些公司、个人出于谋利等目的,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因此,修正案(七)在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鉴于单位在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修正案(七)在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二十八、报复陷害罪
(一)报复陷害罪的概念与特征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1、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监督权与举报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注意:报复陷害罪的对象必须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3、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且具有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的目的。(三)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4条的规定处罚。(二)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客体不同。对象不同。主体不同。行为表现不同。目的不同。界限案例被告人:李某,男,49岁,某国有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1989年6月,某公司副经理陈某向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等有关单位举报了被告人李某的经济问题,后被告人李某通过不正当手段得知了举报信的内容,并得知举报是由本公司职工沈某、余某(女)、段某等人提供。遂利用手中权力对上述之人进行打击报复。1989年10月李某利用职权,采取非法手段,将已在同年7月被评为合格党员的沈某定为不合格党员,限其一年改正。在1989年底进行优化劳动组合中,被告人李某违反公司规定,采用“高压政策”,在公司决定之前,擅自将在公司机关工作的沈、余二人分别安排到离公司较远、条件较差的两个工作站工作。沈、余、段三人提出不同意见,被告人李某以沈、余、段三人抵制公司工作安排、有岗不上为借口,从1990年1月份开始停发了三人的工资和各项补贴。3月至5月间,被告人李某多次在会上宣布要把沈某开除党籍,余某、段某二人开除留用,同时安排有关人员写三人的材料,准备对沈、余、段三人进行处理。沈某被逼无奈,只得提前退休。1990年5月10日晚,被告人李某在其家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决定,要进一步处理余某。次日即对余某的爱人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围攻、殴打。被告人李某的行为使三名受害者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生活也受到严重的侵害和影响。
此案经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认为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已触犯了我国(刑法)(指1979年刑法)第146条之规定,构成了报复陷害罪,并依法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经县人民法院审理,依法以报复陷害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5条的规定处罚。二十九、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三十、破坏选举罪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各种方式破坏选举。本罪主体多数情况下为一般主体,少数情况下的行为如虚报选举票数等,只能是选举工作人员。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6条的规定处罚。案例1994年8月中旬,被告人岑潮作得知恩平市江洲镇将于同年9月13日补选镇长,即产生用贿赂镇人大代表的方法当选江洲镇镇长的念头。尔后,被告人岑潮作串通被告人岑树柏先后多次纠集岑金良、岑均灵、岑连亨、岑洽慈、张伟联等5人到江洲镇海景舫酒家和岑潮作家中,密谋策划贿赂江洲镇第11届人大代表,让代表选举岑潮作当江洲镇镇长一事。岑潮作表示愿意出钱贿赂镇人大代表,岑树柏表示愿意积极帮助岑潮作分别贿赂东北雁管区、永华管区、中安管区、锦江糖厂等单位的镇人大代表,并商定江洲镇47名人大代表中必须贿赂半数以上,以确保岑潮作当上镇长。同年9月10日,两被告人通知岑金良等5人到岑潮作家中,将岑潮作预先准备好的各内装有人民币1000元的22个信封袋交给岑金良等5人。随后,岑金良等5人分头贿赂各自联系的镇人大代表,并要求代表选举岑潮作当镇长。岑潮作还亲自贿赂6人。合计行贿金额34500元。9月13日江洲镇召开第11届人大第3次会议补选镇长,选举结果是:47名代表投票,镇长候选人岑金远得23票,岑潮作得15票,无效票6票也写上“岑潮作”姓名,弃权2票。由于岑潮作、岑树柏的贿选行为,致使镇长选举无法依法进行。破案后,追缴回贿赂赃款24700元。三十一、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一)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概念和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指以暴力干涉他人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行为。1、犯罪客体主要是他人的婚姻自由权利及人身权利。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2024版)
- 《工程造价课件U》课件
- 中考地理中国的交通复习课件人教
- 毕设开题报告范文
- 2024版技术开发合作合同范例3篇
- 知识产权授权协议范本完整版
- 钢结构承包安全协议书
- 二零二四版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3篇
- 《ie工作改善方法》课件
- 2024年度新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合同
- 燃气公司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 企业全域会员运营整合解决方案
-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说明表
- 《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 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评价
- 解读进一步退两步ppt
- 山东某大学《影视文学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DB11T 2096-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法施工技术规程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