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大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2

中国通史

绪论

《中国通史》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W,即:whatwhyhow,历史学则要学习5个W:whenwherewhowhatwhy。绪论中也主要3个W,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31、什么是历史?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史”:“史者,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4历史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人类客观的发展历程,是历史的客体。二是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成果的各种历史书,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三是指历史学科,即通过史料中介,在历史记录的基础上,再现还原历史过程,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说明,并探寻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52、什么是《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指中国的先民在中国的土地上繁衍、发展进化的过程,习惯上把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古代史,它占据全部历史的绝大部分,越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的发展、衰亡的历程。主要讲述历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的文化成就,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及其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状况、风俗文化等。此外,还要学习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6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史》?

借鉴功能

教育功能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文化更是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教育。

认识功能。74、怎样学习中国古代史?

1、要掌握基本的史识、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郑天挺教授曾说过:“我们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把人物、制度贯穿其间。”2、要涉入一些史学原著,一些原始史料;3、要学会使用历史工具书和多媒体技术查找历史资料。4、要有怀疑精神和求真的精神。

8中国古代史的参考资料

一、原始资料1、纪传体史书。计有《史记》130卷,《汉书》120卷等25史。

2、编年体。即按日月顺序编写的史书。主要有《春秋》、《资治通鉴》等。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编写的史书。

4、政书、类书。有“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为三通)。

9中国古代史的参考资料二、今人著述1、通史: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史稿》,翦伯赞等《中国史纲要》等。2、古代史:如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3、断代史:如吕思勉《先秦史》、《秦汉史》,林剑鸣《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等。

三、史学刊物主要有《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以及重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10

第一编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发现的众多的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犹如满天星斗分布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灿烂的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及社会生活。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11原始社会概述教学要点: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类的繁衍;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遗址、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经济生活、社会结构;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阶段的基本情况;掌握仰韶文化、半坡遗址、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名词概念;认识北京人的体质特点和智人对人类的贡献;弄清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氏族公社的异同;知道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12大同世界

“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狐独废疾者皆有养,男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大同世界

学习原始社会要掌握的四个要点

1、中国原始先民的生产力状况:从打制的旧石器到磨制的新石器到金石并用的金石时代再到青铜时代以至铁器时代。2、人类身体形态的演进:在劳动中人类自身体质进化的演变情况,从猿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再到新人的演进过程。3、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从原始群到血缘家族公社到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演变过程。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从杂婚到血缘群婚到族外婚再到对偶婚最后演进成一夫一妻制。

14一、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

化石的发现

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之前,我国大地上已经生存着作为人类远祖的几种古猿。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这些古猿的化石。这些古猿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人类遥远的直系祖先或其旁支,研究他们演化发展的谱系,探讨人类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51、人的创造说

《旧约圣经·创世记》有“上帝造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凡五日,第六日乃照已像,抟土为人,名日亚当,后取亚当之肋骨变为妇人,名日夏娃,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人类都是亚当夏娃的子孙后代。”1617盘古开天辟地

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有: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开宇宙,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一万八千年后垂死身化,气为风云,声音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道路,肌肉为田地,发胡为星辰,皮肤为花草树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为雨露甘霖,由此而有宇宙万物。

18女娲造人补天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19女娲造人补天

但人类曾蒙受无端的灾祸:“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燗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巨鼇之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准南子·览冥训》),使人类有了幸福的生活。

20女娲造人补天

2、人的进化说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提出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动物,指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859年英国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进化说,1871年在《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指出,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1876年,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从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终分化的标志。

21人类的进化过程2223人种

根据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鼻、唇的形状等一些能够世代遗传的特征,科学家把人分为四个种类。棕种人也叫澳大利亚人种。黄种人也叫蒙古人种。白种人也叫高加索或欧罗巴人种。黑种人也叫尼格罗人种。24…劳动…古猿直立人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诞生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化

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至今发现的有三、四百处,分布于全国各地。大量的人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中国古代居民人种的形成,华夏民族体质的演进、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众多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社会生活、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25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中国是人类起源发展的一个摇篮,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最早的共同的祖先。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了距今800万至1000万年以前的属于腊玛古猿的化石,而南方古猿中的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26271中国猿人的化石遗存大约在距今300多万年或100万年前后,人基本上形成了,通称为直立人,或者猿人。我国境内遍布猿人的遗迹,已发现许多猿人的化石,主要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巫山人巫山人:1984年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洞苞西坡,这种文化遗存称为龙骨坡文化,巫山人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约为204万年到200万年间。

2829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前地点:云南元谋已知的我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是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有两颗人牙化石和一批打制石器,其生存年代距今约为170万年前。

30蓝田猿人

“蓝田猿人”1964年5月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九十多万年(一说五、六十万年,一说八十万年)。

31北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人,1921年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最早发现,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32北京人时间:40-5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能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意义:北京人的发现,首次以事实说明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打破了“中国人种西来说”。333435中国猿人的体质特征

①前额低平。②眉骨粗大。③嘴巴前伸。④颧骨较高。⑤脑容量小。⑥下肢弯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虽然这些猿人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但已经脱离了古猿,与之分道扬镳了。36猿人时期的特点猿人以简陋的工具,结伴而行,组成了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血缘家族公社,所谓血缘家族公社即同辈人的婚姻集团,在群体内部实行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人与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平均分配的社会形态。北京人逐渐摆脱了乱婚杂交的状态而有了初步的规则,实行同辈间的血缘群婚,即同辈男女之间的互为夫妻。

37二、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又称为古人或尼人,是尼安德特人的简称,因1856年德国的伏尔罗特在尼安德特河谷最早发现而得名,尼人是猿人到新人的过渡时期,属于旧石器文化中晚期,距今约20万年左右。我国境内早期智人的主要代表有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和马坝人。38

二、早期智人

从体质上来说,早期智人依然保留着猿的部分特征,但头骨变薄,前额增高,嘴巴也没有猿人那么突出,已更多地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就生活状况而言,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猿人,使用的工具虽然是打制石器,但已有了比较明显的分类。狩猎和采集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社会组织有所发展,已经排除了兄妹之间的婚姻。

39古人的进化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有了进一步加工,有了按年龄和性别的初步分工。古人时期的一个重大进步是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其婚姻状态主要实行同辈婚,即血缘群婚,如伏羲女娲传说中的兄妹婚,其社会组织形态是实行血缘家族公社的形式。

40三、新人阶段

新人又称智人、真人,他们生存的年代大约在距今四五万年以前,属于旧石器时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于不断的劳动进化他们的双手更加灵活,大脑也更加发达,有身体形态上已完全消失了猿性而同现代人没有区别,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41新人的主要代表(1)、1951年在四川资阳黄鳝溪基处发现的资阳人。(2)、1958年在广西柳县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此外还有台湾的左镇人,广西来宾麒麟山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山顶洞人。

4243

山顶洞人时间:约2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特征: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学会了磨擦取火,出现了弓箭;过着氏族公社(母系)生活。意义:摩擦取火,这是人类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最终把认同动物界分开。444546打制石器(旧石器)磨制石器(新石器)47新人的社会生活

生产工具已掌握了磨制和挖孔的技术,处于新石器时代,新人还学会了制陶技术。新人实行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婚,即同一家族内的同辈男女不得互为夫妻。族外婚的实施是氏族形成了标志,氏族又称氏族公社,是一种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社祖先崇拜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共同从事劳动生产,共同消费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社会组织形态,属于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通常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公社。

48新人的主要贡献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气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恩选集》3卷154页)。弓箭的发明也有重要意义:“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马恩选集》4卷19页)。

49第三节母系氏族公社

晚期智人时期,原始群的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而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氏族公社。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婚姻制度密切相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自一切兄弟和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方的旁系亲属间的性交关系的禁例一经确定,上述的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氏族公社有母系和父系之分。最先出现的氏族公社是母系氏族公社。

50四、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

母系氏族公社在黄河流域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代表在河姆渡文化。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是江南地区迄今为止最早的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址,距今约为7000年。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

马家窑文化:有遗址四万余处,东起泾、渭河上游,西至龙羊峡附近,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因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马家浜文化:最初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

5152母系氏族遗址时间发现地点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其他半坡氏族遗址公元前4800-42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种粟(世界最早)饲养猪、狗、牛等制作彩陶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的代表河姆渡氏族遗址公元前5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水稻(世界最早),制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制作陶质、骨质和象牙的艺术品长江流域母系氏族的代表母系氏族公社535455彩陶56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经济生活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已学会建筑房屋。经营原始的锄耕农业。

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有共同墓地,随葬品比较平均表明当时没有贫富悬殊的状况,也没有男女合葬墓,有的尸体上有赤矿石,表示已有初步的灵魂观念。

57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点

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母权制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实行原始共产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计算母世系,从母居,子女从母姓。

奉行图腾崇拜。图腾即彼之血族,种族,是氏族的标志,是族徽,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

在婚姻关系上实行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婚,和对偶婚。

58母权制

所谓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氏族公社的典型形态。距今约五千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被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59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公社

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除石器以外,还进入纯铜时代和金石并用时代,以后又往铜中加入锡和铅成为合金,进入青铜时代。由于两性的社会分工,繁重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由男子负担,成为锄耕农业的主导,占据妇女的经济领域,社会地位上升,而成为主体,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上的失败。”60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

大汶口文化:距今四千至六千年,因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龙山文化: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

屈家岭文化:距今四千至四千五百年,最先发现于湖北京山县屈家岭。良渚文化: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首次发现于浙江杭州良渚。齐家文化:距今二千年,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616263

大汶口文化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特征:早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后期;中晚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剩余产品和贫富分化。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状况

农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生产工具虽然仍旧是磨制的石器,但磨制比母系阶段更为精细。生产水平明显有所提高。

家畜饲养业已相当发达。不仅“六畜”齐备,而且数量较大,其中猪的数量最多。

陶器制作技术很有进步,出现了快轮,炉温达到1200℃以上。陶窑数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出现了铜器。手工业与农业已经分离。

646566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点

首先产生了以男性计算世系的父权制,由于财产多由男子继承,女子从夫而居,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因此产生。为了财产的继承,出现了婚姻形态

的飞跃,产生了一夫一妻制。

农村公社代替氏族公社。

实行军事民主制。由于战争频繁,军事首领的权力日益扩大,但军事首领由氏族大会选举产生,尚保留了民主的性质,因此为军事民主制。

6768697071原始群居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早期中晚期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类简表四、原始社会的解体

家长特别是氏族首领自然拥有支配全体家族成员的权力,因而使氏族内部日益失去了平等民主的生活:一部分人高高在上,一部分人被奴役,而且财产的分配也越来越不公平。随着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发展,私有观念应运而生。

战争中的俘虏和本氏族的一些成员沦为奴隶。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阶级。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

72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是指传说中的最早的帝王,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但说法不一。三皇通常指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的说法主要有《史记》所列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和《吕氏春秋》所列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

737475767778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2、简要回答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79第一讲夏·商·西周

一、夏(前21~17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治水社会?美卡尔·魏特夫著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一、夏(前21~17世纪)夏周商△

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夏商周在文化上是一系的,亦即都是中国文化,但彼此之间有地域性的差异。 ——

张光直△在夏商周时代被认为是正统的国家只有一个。——

谢维扬《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易·革卦》:“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纪》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如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文公下》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尚书·

盘庚下》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卜辞举例贞:我受黍年?贞:我不其受黍年?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庚子卜,争贞:翌辛丑,启?贞:翌辛丑,不其启?王固曰:今夕其雨,翌辛丑启。之夕允雨,辛丑启。郭沫若《殷契粹编》:“殷人一事必数卜,或卜其正,或卜其反,或卜如此,或卜如彼。”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二、商(前17~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孟子·尽心下》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淮南子·泰族》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孟子《逸周书·世俘》载武王战果(据顾颉刚校定本):馘177779人俘300230人灭国99,服国562

狩猎动物10223头缴获玉180000块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周公曰:…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尚书·召诰》周公说:…唉,皇天上帝把他的大儿子也就是这个大国殷所授的天命收回了,现在把天命授给了王!王承受了天命,说到吉庆是无穷尽的,说到忧虑也是无穷尽的。唉,王啊,你怎么可以不加警惕呢?…我们看看前人夏代,原先是受到老天爷的信任和保佑的,后来因为违背了天道,也就丧失了天命。我们就今再看看殷代,原先也是受到老天爷的信任和保佑的,后来因为违背了天道,也就把天命丧失了。…唉,王啊,你虽然年轻,却是上帝的大儿子啊!你能够使小民跟你和谐,上帝就会保佑你了。王不要轻看这些小民啊,王心里应该时时警惕着,小民是很可怕的啊!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殷周制度论》

王国维先生(1877~1927)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周以上千八百諸侯,其長伯為君,次仲、叔、季為卿大夫,支屬為士、庶子,皆世官位。 《漢舊儀》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尚書·呂刑》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尚書·堯典》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国野粗略观察夏、商、西周的国家形态及其发展,我们已明显感到有一种点和面的区分。西周的点有丰镐、成周及各诸侯国所在的大邑等。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广大的面。点就是国,面就是野。点与面之间的对立,点对面的控制和奴役,则主要通过部落征服来实现。 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说文解字》:“国,邦也。”“野,郊外也。”《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绥彼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丧服名服丧期限斩衰(cui)三年齐(zi)衰原有四等,后代定制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si)麻三月丧服制度《仪礼》十七篇1.士冠礼2.士昏礼3.士相见礼4.乡饮酒礼5.乡射礼6.燕礼 7.大射礼8.聘礼9.公食大夫礼10.觐礼11.丧服12.士丧礼13.既夕14.士虞礼15.特牲馈食礼16.少牢馈食礼17.有司彻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周礼五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祗)祭礼仪礼八达之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丧礼以宾礼亲邦国朝、聘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冠、昏、乡、射《仪礼》:大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礼仪职业手册。早期《五经》中的《礼》经专指此书。《周礼》:原名《周官》,一部理想化的官制著作,分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分。或以为“周公致太平之书”,或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或以为西汉刘歆为佐王莽篡位伪造之书。《礼记》:战国至秦汉儒家所作礼制资料汇编,共49篇。或记制度,或述思想,内容较杂。后代《五经》中的《礼》经指此书。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骊山烽火台遗址 陕西临潼县南第二讲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三、经济的发展四、诸子百家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鲁僖公四年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斗,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

顾炎武《日知录》卷13《周末风俗》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廷,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前536年 郑国铸刑书

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前513年 晋国铸刑鼎

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吕氏春秋·离谓》: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襦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谖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淮南子·诠言训》:邓析巧辩而乱法。高诱注:邓析教郑人以讼,讼俱不厄,子产诛之也。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二、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尚书·禹贡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吕氏春秋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周礼·职方冀州兖州青州并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尔雅·释地冀州兖州营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战国文献中,平等的“九州”地域概念取代了昔日内近外疏的“内外服”地域概念四、诸子百家四、诸子百家四、诸子百家孔丘…对于夏、商、周这三个大时代的历史、文化作了反思。…由反思中得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就成为他的“道”的内容。“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点。…孔丘讲“仁”是对人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觉。可能只是初步的自觉,但有自觉和没有自觉,有很大的差别。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先生四、诸子百家孟子仁政论性善论民本论修养论荀子唯物天道论性恶论明分使群德主刑辅墨子兼爱与非攻尚贤尚同节用明鬼老子本体论辩证法无为和以退为进历史退化论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消极自由的人生观韩非子极端性恶论斗争哲学国家主义独裁理论名家逻辑问题:合同异离坚白白马非马四、诸子百家与这个变乱的社会一道被抛弃于动荡之中的是思想的世界。…在这一思想分裂的时代,人类才真的开始不完全依赖幻想的神明和自在的真理,而运用自己的理性……

(葛兆光)四、诸子百家《史记》记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六十有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福建泉州老君岩四、诸子百家第三讲秦·西汉

一、秦帝国的兴亡二、西汉政治演变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孝弟,曰诚信贞廉,曰仁义,曰非兵羞战。▲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刑可也!《商君书》论治国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 (五蠹)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六反)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 (主道)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用割其下。…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 (扬权)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备内)主之所用也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内储说上)《韩非子》论治国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蔡邕《独断》——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后世如何肯变?(宋)朱熹师徒问答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

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比相生而间相胜始皇推尊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咸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秦始皇28年琅琊刻石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一、秦帝国的兴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秦帝国的兴亡二、西汉政治演变义帝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繁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闾无夜名之征,犬不夜吠,鸟不夜鸣……

——

陆贾《新语》

(曹)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史记·曹相国世家》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汉文帝除肉刑诏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措)之风。 《汉书·刑法志》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太史公曰:…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呜呼,岂不仁哉!《史记·孝文本纪》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

汉武帝时刺史(六百石)“六条问事”:★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尊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二、西汉政治演变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

顾炎武《日知录》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二、西汉政治演变均输

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史记·平准书》集解引孟康语)平准

开委府于京师,以笼卖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牟利。

(《盐铁论·本议》)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桑)弘羊令吏坐市列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汉书·食货志》引卜式语这就使地主阶级的国家同时成为一个经营五金百货的大公司,政府的财政部长(“大司农”)同时成为这个大公司的总经理。政治和商业合二而一了……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二、西汉政治演变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縻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武帝晚年的讲话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付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评论三、西汉经济与文化前汉是我国作物生产飞跃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农学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一般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措施,大部分是在这时期具备了;通过精耕细作以取得单位面积高额丰产栽培的科学基础,也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中国农学史》上册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著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林川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

《汉书·地理志》所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土地数字

汉亩折合平方公里西汉帝国全部疆域145136405006690700非耕作土地102528889004724600可垦未垦土地32290947001488000已垦田地827053600381100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何炳棣的折算三、西汉经济与文化

(当代计算结果)西汉帝国全部,包括朔方和西域,总面积应是6263120方公里,较《汉书·地理志》的“提封田”总面积不过相差437880方公里,差距仅仅是7%。这至少说明这个两千年来无人问津的数字决不是不负责任胡扯来的;相反地,我们不能不对西汉行政、边防、驿传、及里程计算、大地估测等方面的成就肃然起敬。元始二年的一系列全国性的土地数字虽然是孤立的数字,但每项都相当合理,各项之间质量也很相称。内中“提封田”与历史地图核对之后,证明是相当准确的。可垦而未垦的土地面积,与今日全国已耕之地相比较,也决不荒诞离谱。户均、人均垦田之数,亦与现存西汉讨论农作的文献大体吻合。这些土地数字,加上全国及各郡国的户口数,是相当令人惊讶而景仰的,是世界上古文献中的“奇迹”,是我国的珍贵历史遗产……

(何炳棣)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 (12233062)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59594978)每户平均口数 4.87 《汉书·地理志》所载汉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2)户口数字三、西汉经济与文化尽管其中也难免有虚报或隐漏的成分,这还是公认的现存历代户口数中最精确的数据之一。这项统计数不仅反映了西汉一代状况,实际上也显示了在西汉末以前近3000年文明历史发展的结果。…这项数据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精确的人口调查记录。 (葛剑雄)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三、西汉经济与文化战国至汉初,中国经济发展,在城市化与商品化两项动力的配合下,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工商业。《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富商大贾及《游侠列传》中的民间社区领袖,都不是一般农业社会所能出现。如果循此方向开展,中国的经济基础未尝不可能以城市生产业为主体,此后历史将可能完全不同……

——

许倬云《汉代农业》中文版序言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史记·货殖列传)三、西汉经济与文化资本主义因素?傅筑夫先生著三、西汉经济与文化《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初年董仲舒对策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

顾颉刚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三、西汉经济与文化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誓约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及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入守左冯翊。…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延寿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复以辞讼自言者。推其至诚,吏民不忍欺绐。 ——《汉书·韩延寿传》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

《盐铁论·申韩》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三、西汉经济与文化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三、西汉经济与文化今、古文经的差别:◆

记录文字不同。◆

篇章有差异。◆

对经书内容的解释和对古代制度的说法往往不一致。◆

今文斥古文传授系统可疑,古文斥今文抱残守缺。第四讲东汉·三国

一、王莽改制二、东汉兴衰三、三国鼎立一、王莽改制

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

昭帝时眭弘奏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 成帝时甘忠可上言惟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 汉哀帝下诏一、王莽改制

莽父曼早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莽兄永为诸曹,早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汉书王莽传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

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白雉。诏荐于宗庙。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诏加莽太傅,封安汉公。二年(公元2)

莽奏选皇后,请勿采王氏女。吏民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终选莽女为皇后。三年(公元3)

莽“行管、蔡之诛”,杀长子王宇,“喟然奋发作书八篇以戒子孙”。群臣奏颁其书于郡国,令学官教授,比同《孝经》。一、王莽改制

元始四年(公元4)

诏采伊尹、周公之号,加莽为“宰衡”,位诸侯王上。招诱西羌万余人来降,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五年(公元5)

吏民以莽辞让新野封地,上书者累计487572人。诏加莽九锡殊礼。“风俗使者”八人还奏:天下风俗齐同,郡国造歌谣、颂功德凡三万言。平帝暴卒。居摄元年(公元6)

莽立二岁幼儿婴为皇太子。自效“周公故事”摄帝位。三年(公元8)

哀章献符命。莽篡位。流涕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百僚陪位,莫不感动。一、王莽改制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疲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掠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毁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

王莽井田诏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中国历代币制的失败,多有别的原因,而不是制度本身的缺点。只有王莽的宝货制的失败,完全是制度的失败……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

莽至明堂,授诸侯茅土。…公十四人,侯九十三人,伯二十一人,子百七十一人,男四百九十七人,凡七百九十六人。附城千五百一十一人。九族之女为任者八十三人。…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且令受俸都内,月钱数千。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

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言便宜者以万数。或言能度水不用舟楫,连马接骑,济百万师;或言不持斗粮,服食药物,三军不饥;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坠……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

王翁嘉慕前圣之治,而简薄汉家法令,故多所变更,欲事事效古,美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故以高义,退至废乱。此不知大体者也!

(东汉)桓谭《新论》

前、后汉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变。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看了社会还是可用人力控制的,一切不合理的事,都该用人力去改变,此即所谓“拨乱世,反之正”。自王莽举行这样的大改革而失败后,政治家的眼光亦为之一变。根本之计,再也没有人敢提及,社会渐被视为不可以人力控制之物,只能听其迁流所至……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乌桓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皇帝即位年卒年外戚执政情况取代的宦官章帝19岁33岁和帝10岁27岁章帝皇后窦氏临朝,窦宪执政郑众殇帝百日2岁和帝皇后邓氏临朝,邓骘执政李闰、江京安帝13岁32岁少帝幼即位8月卒安帝皇后阎氏临朝,阎显执政孙程等顺帝11岁30岁冲帝2岁3岁顺帝皇后梁氏临朝,梁冀执政单超、唐衡等五人质帝8岁9岁桓帝15岁36岁灵帝12岁34岁桓帝皇后窦氏临朝,窦武执政曹节、王甫废帝17岁在位6月废灵帝皇后何氏临朝,何进执政张让、段珪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汉代士人仕途:

察举:朝廷定立科目(孝廉、贤良方正等),地方长官按标准推荐。后逐渐增加考试内容。征辟:征指皇帝下诏指名征聘,辟指公卿或州郡长官聘为掾属,均不具强制力。门生与故吏:

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称弟子,转相传授者称门生。大官僚门下投靠称门生者,或多达数千人。被辟应聘者,即为聘主(或称举主)之故吏。二、东汉兴衰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

——

顾炎武《日知录·

两汉风俗》东汉…荐举征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盖其时轻生尚气,以成习俗,故志节之士好为苟难,务欲绝出流辈,以成卓特之行……

——

赵翼《廿二史札记·

东汉尚名节》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后汉书·

党锢列传》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帝即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泰)、贾伟节(彪)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为之语曰:“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郭泰字林宗。…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襃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如此……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二、东汉兴衰《后汉书·党锢·范滂传》:

建宁二年(169),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滂弟)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滂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唯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得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请选重臣以居其任。…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后汉书·刘焉传》东汉末年十四州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昔伊尹、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217年求贤令)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 ——

翦伯赞三、三国鼎立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诸葛亮一、二次北伐图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三、三国鼎立2.自孙吴起,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初名建业),合称“六朝”。石头城,孙权所建。临江而立,山形陡峭,是六朝都城的主要屏障。三、三国鼎立第五讲两晋·十六国

一、西晋二、东晋三、玄学与魏晋风度四、十六国一、西晋西晋基业的开创者:司马懿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 时年30岁。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文帝伐 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与曹真等 受遗诏辅佐明帝。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 至太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 渊。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 辅佐齐王曹芳,拜太傅。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同年卒。一、西晋司马师251年,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次年进大将军。254年,废黜齐王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255年,平定扬州毌丘俭、文钦反抗。同年卒。255年,以大将军辅政。258年,平定扬州诸葛诞反抗。260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立元帝曹奂。263年,灭蜀。以十郡封晋公,拜相国。264年,进爵晋王。次年,建天子旌旗,卒, 子司马炎篡魏。司马昭一、西晋一、西晋一、西晋一、西晋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举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晋书·卫瓘传)一、西晋一、西晋一、西晋一、西晋一、西晋“晋鲜卑归义侯”印“晋归义羌侯”印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郭钦《徙戎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江统《徙戎论》一、西晋一、西晋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291~299年第二阶段:300~306年一、西晋刘渊

304二、东晋317年东晋建立347年东晋灭成汉420年东晋亡二、东晋二、东晋二、东晋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