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中点聚焦历史2022第二编考前回顾内容索引必背金句•强识记核心问题•精解读答题语言•巧归纳必背金句•强识记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2)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本质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2)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朝暴政而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盛世。(2)汉武帝时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扩土,开辟丝绸之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3)两汉时期,文化繁荣,造纸术的改进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北民南迁加速了江南经济的开发。2.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唐统一王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2)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3.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一方面加强了君主专制,另一方面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3)两税法的实施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资产。4.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呈现多元特征。(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3)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但是,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王安石进行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是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引起激烈争议。(3)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积弱”局面明显。2.辽夏金元的统治(1)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西夏建立了两套官称制度,都适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2)金朝建立了猛安谋克制,金世宗统治时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3)元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巩固统一,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元朝也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宋朝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金元时期,上述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4.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在儒学复兴运动的推动下,宋朝儒学发展出“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到新的高度,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3)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成吉思汗时期,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创制八思巴字。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1.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废除宰相后,皇帝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权力。(2)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的新问题。(3)长期以来,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明末,满族崛起,并最终取代明朝建立清朝。2.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皇帝勤政,三位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统一台湾,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立理藩院,清朝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3)康乾盛世后期,清朝人口压力增大,阶级矛盾尖锐,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清朝统治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但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3)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小说和戏剧繁荣,传统科技出现了几部总结性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内的传播。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两次鸦片战争(1)工业革命后,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获得了大量侵华特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2.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政治主张。由于领导集团内讧,不能突破封建秩序,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2)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因为未能突破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3)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维新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两次运动都以失败告终。(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列强迫使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辛亥革命(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继续斗争。(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3)20世纪初,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民革命失败。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1927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1928年底,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3)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2)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侵华期间,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犯罪行为。2.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2)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3)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3.人民解放战争(1)抗战胜利后,存在着两种不同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进行战略进攻,1948年发动了三大战役,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3)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组织领导了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发展对外关系。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1956—1966年,中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左”的错误,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破坏。(2)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1956—1966年,虽然经历曲折,但是,总体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尤其是工业体系、军事科技、外交事业等领域,具有开创性。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拨乱反正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2)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然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3)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十一、多样的世界古代文明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3.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等级君主制、议会君主制和城市自治则体现了中古西欧的新变化。4.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古代朝鲜和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5.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东非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西非的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中美洲、南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十二、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对外殖民1.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到北冰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2.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3.18世纪中期,英国最先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十三、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14到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欧美国家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起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十四、近代世界民族独立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1.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移植落后的生产方式;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期间殖民和反殖民战争均导致了地域文化的重构,被殖民者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中呈现出新的文化多样性。2.拉丁美洲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非洲国家的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十五、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运动1.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导致局势失控,苏联解体。东欧国家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又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发生了剧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前途光明。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民族主义政党成为埃及独立运动的新生领导力量。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代表是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并形成了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但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十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大战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2.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美苏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十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供需关系和金融市场紊乱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恢复了生产,并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十八、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3.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带来了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但也加剧了难民问题。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4.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核心问题•精解读1.中国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石器时代:我国古代文化遗存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夏、商、周时期:随着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各地文化的交流逐渐增多,中原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在文化层面呈现出一体的趋势。(3)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先进的中原各国与戎狄蛮夷交流增多,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4)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国各地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思想都呈现出了统一的趋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最终确立。2.隋唐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1)制度创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分别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和选官制度的成熟。两税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赋税制度向财产税方向发展。(2)国力强盛: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从世界范围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民族交融: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条件下继续发展,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增强,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4)文化繁荣:隋唐时期,在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科技文化空前繁荣,天文历法、医学农学、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1)积极方面①宋朝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防止藩镇割据的出现,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②崇文抑武、提倡文治,提高了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推动了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发展,这是宋朝科技文化达到新高峰的重要背景。(2)消极方面①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②“冗官、冗兵、冗费”给宋朝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是迫使宋朝不断进行改革的重要背景。③军权分割过细,造成了军队战斗力降低,这是宋朝在对辽、夏、金、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的重要原因。4.晚明大变局所谓晚明大变局是指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背景下,由中国江南经济发展及全球白银流动所引发的晚明到清初的经济、军事及文化变局。具体而言:(1)经济变局:包括江南早期工业化(江南地区形成相互紧密联系的核心经济体,且以“核心—边缘”的方式辐射全国其他地区及海外地区,农村与城市手工业生产在整个经济中所占地位及比重的提高,商标品牌意识的出现)、白银内流(中国的白银主要来自西班牙控制的美洲与经葡萄牙转手贸易的日本)、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及早期全球化的“丝—银贸易”。(2)军事变局:主要指以热兵器军事革命为标志的中外战争(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东南沿海在国家防务中的重要性提高。明朝出现了“北患”和“边患”同时出现的局面。(3)文化变局: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西方传教士将西学传入中国,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5.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对外贸易(1)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①特点: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规模大,范围广;出口手工业品,进口奢侈品;政府鼓励支持;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受社会环境、政治局势影响大。②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刺激了国内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2)中国近代的对外贸易①特点:处于入超地位;出口原料、农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机器为主;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②原因:鸦片战争,列强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③影响: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创造条件;白银外流,人民负担加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6.晚清统治政策和格局的变化(1)经济政策:近代以来,洋务运动和奖励实业的政策标志着清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被打破。(2)政治统治:君主专制受到西方列强和农民起义的冲击,汉族地方官吏崛起,成为推动清朝瓦解的重要因素。(3)边关国防:清朝国防的重点从内陆转向东南沿海;武器装备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清军主力从八旗和绿营转向地方团练武装和新军。(4)思想主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思想主流,固守“夷狄之辩”的保守派被洋务派所取代,成为新派士大夫。7.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1)日趋严峻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挽救民族危亡是最主要的时代主题,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原因。(2)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王朝的主张,立宪派在壮大社会革新声势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3)群众性的起义风起云涌: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横征暴敛、吏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客观条件。(4)清王朝拒绝根本性的变革:清末新政促进了社会精英阶层的觉醒,新军、留学生都走向了清朝统治的反面,“预备立宪”被证明是一场骗局,这些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8.五四运动的影响(1)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都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2)国民的觉醒: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囊括各界的群众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国民觉醒的表现。(3)社会团体的大量涌现:五四运动后,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办报刊,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4)青年人的个性解放:五四运动大大激发了青年人个性解放的要求,学生青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9.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1)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的错误决策和王明“左”的错误的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10.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罕见的摧残与毁灭。(2)收回大量国家主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收回或者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降低。(3)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大大增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4)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积极参与重建国际秩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5)改变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格局:日本被打败,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欧洲列强在华势力也受到削弱;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11.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剧变(1)社会性质的变化:过渡时期从社会性质上来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这是过渡时期的本质内涵。(2)经济基础的变化:过渡时期,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并存。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起来。(3)政治制度的进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4)外交政策的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彻底摆脱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社会面貌的演变:近代中国社会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民主、平等,民众生活水平提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科学地回答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四大成果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与完善。(3)坚持以民为本、紧跟时代潮流、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的深化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理念。(4)立足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深化的内在源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事求是的基本特点。13.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1)原因①多样性: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差异;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多样性是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②一体性: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演进都呈现出从粗野到文明、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历程;多元的人类文明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从孤立走向一体。(2)应对:世界各民族应当在保持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共同构建多元共融的人类文化。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动力: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2)途径:武力扩张、人口和资本的流动、商品贸易的发展、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等。(3)历程:15—16世纪雏形出现——17—18世纪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4)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1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扩展(1)确立:受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英、美、法三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也逐渐得以确立。(2)扩展:受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的推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更多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6.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发展(1)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未发现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提出了可以在单独一个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2)实践: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等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3)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结果失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东欧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17.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趋势(1)工场手工业时期,尼德兰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是以民族解放的形式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2)19世纪中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而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两种类型:一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范畴的运动,即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二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848年的东南欧革命运动等,另一种是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运动,以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不平衡,亚洲和拉丁美洲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而非洲属于旧式的反帝民族独立斗争。(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汇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其中中国等国最为典型,因为无产阶级在这些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5)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反对法西斯侵略。(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而大多数国家则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开始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南北对话,实行南南合作。18.影响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经济因素:近代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国(英国、美国)在经济规模和生产力水平方面均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2)社会因素:英国和美国社会秩序稳定、国家认同感强、公民参政渠道畅通是其成功崛起的重要因素,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俄国封建因素较多,社会矛盾激化。(3)政治因素:英国、美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民主制度,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强,崛起之路相对平坦。(4)外交因素:大国往往善于把握甚至引领当时的历史潮流,建立了与自身实力相符且能够得到较广泛支持的规则体系和价值观。(5)军事因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合理的军事手段的运用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但对军事手段的过于迷信和滥用,则往往导致大国崛起的失败,如日本和德国等。(6)文化因素:善于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禁锢、执着于意识形态的对抗则会导致大国实力的衰落。19.世界格局的重大变迁(1)根源: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2)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以英法主导欧洲、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对峙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20.全球化的重大问题及应对(1)重大问题: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生态恶化、大国对抗、地区动荡、文化冲突、粮食安全、疫情防控等。(2)应对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答题语言•巧归纳1.原因背景类(1)从先秦到秦汉:新石器的使用、原始农业的出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实行;铁犁牛耕的使用、列国纷争、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暴政而亡;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的统治、光武中兴、两汉的灭亡。(2)从三国到隋唐: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隋朝的兴亡、大运河的开通;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起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创立;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儒、佛、道思想的相互借鉴;佛教的传播;唐朝科技文化的繁荣。(3)辽宋夏金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统治的危机和王安石变法;辽、夏、金、元的统治政策;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宋朝社会关系的变化;理学的形成;宋朝市民艺术的繁荣;宋元时期科技的进步。(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郑和下西洋和闭关自守政策;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及其局限;个性自由、反对专制思想的出现;明清时期总结性科技著作的涌现;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5)晚清时期:禁烟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开眼看世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6)辛亥革命与民国初期:清末新政、立宪运动、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文化运动;军阀割据和护法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新文化运动。(7)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政治、经济特点;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8)国民政府统治后期:九一八事变与局部抗战的开始;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军的侵华暴行;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战略配合;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和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前的建设成就。(10)改革开放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渐进性的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1)上古中古时期地理和历史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格局;武力扩张与和平交往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古希腊推行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罗马法渐趋完善;中古西欧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盛行;王权专制、城市自治和教权垄断三者并存。(12)西方近代前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盛行;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颁布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自然科学的兴起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13)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导致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引发了两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和完善,政党政治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水平不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弊端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点各异,成就突出。(1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政局动荡;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经过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确立了苏联模式,实现了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民主制度受到威胁,国际关系恶化;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加剧对外侵略扩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球战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从反帝反封建转向反法西斯侵略。(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冷战和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建设福利国家;资本主义弊端的进一步暴露,导致了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和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及金融危机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进行改革;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新兴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推动整体世界迅速发展。2.特点趋势类(1)政治体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了等级贵贱秩序;秦朝确立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分化事权是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原则;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逐渐内侍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革命改革:中国古代的改革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近代的改革本质上要求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大都以失败告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的成就。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辛亥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道路。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处于依附地位,中央集权制度延伸到经济领域。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近代中国不可能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工业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4)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科技是实用科技的代表,基本上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分析,适应了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军事科技,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很多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汉武帝以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流派的思想观点,更加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随着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雅”文化不断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俗”文化逐渐成为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5)社会趋势①政治领域:中国古代,逐渐从贵族分封制走向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选官制度逐渐公平、公开;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基层治理不断加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不断高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②经济领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不断发展,对外交往逐渐从开放走向闭关,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中国近代,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思想文化领域:儒家思想经历了从被冷落、受打压到地位独尊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学艺术向世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总结性的著作。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3.影响评价类(1)中国古代政治类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选拔人才;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加强监督、减少腐败等。(2)中国古代经济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促进海外贸易发展;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减轻农民负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规范租佃关系等。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3)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科技类①思想文化统一;思想文化繁荣;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统治思想;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维护国家统一、封建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欲求(人性);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②教化社会,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转型;打破受教育的身份限制,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③服务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交流;东学西渐,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4)中国近代政治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等。(5)中国近代经济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创办近代工业,促进了近代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促进近代社会转型,从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与外国企业竞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国的经济侵略;近代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促进了移风易俗和社会风貌的变迁;铁路、轮船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教育①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潮和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托古改制有利于减轻改革阻力,宣传维新思想,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培养了新型人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教育民众担负社会责任,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7)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①巩固国家政权,完善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一国两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②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企业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国企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加强了和外国的联系,引进了先进的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深圳经济特区起了试验田的示范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③邓小平理论等理论成果解放了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8)西方古代政治、经济、思想①上古时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出现;记事和管理的需要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不同地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各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古代文明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②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王权的强化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经济的复兴与繁荣,导致西欧各国自治城市的兴起,城市支持王权对抗教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大化改新”使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9)西方近代政治①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7年宪法使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内战中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美国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确立了法国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它使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②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丁方物业管理与维护合同
- 雇佣合同案例宝库
- 住宿管理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专业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新版
- 旧物品买卖合同格式
- 化妆品店转让合同样本
- 2024年采购管理程序
- 建材加盟合同范本大全
- 全面合伙合同模板集合
- 就业协议书填写指南与示例
-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模拟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智能制造工程生涯发展报告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个人防护用品PPE》ppt课件
- 国际贸易SimTrade外贸实习报告
- 导师带徒实施办法6、30
- 《Fishing with Grandpa》RAZ分级阅读绘本pdf资源
- 水稳施工方案(完整版)
- 跨海大桥施工方案
- MATLAB语言课程论文 基于MATLAB的电磁场数值图像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