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空坐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线索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知识主线线索2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线索3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纲要求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
同时并举。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工业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提示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的目的是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正确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
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_____________意义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中共八大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文化先进的工业国2.主要失误(1)产生原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纠正失误(1)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
、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巩固4.建设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
、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除
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
已经实现自给。武汉西藏石油特别提示
1958年总路线指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其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合称“三面红旗”。1960年的八字方针中“调整”主要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
”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全面夺权周恩来2.“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归纳总结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核心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1.统购统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用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教材断点补遗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形成农民土地所有制。至此,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突破核心考点1.“一五”计划的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考点一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要求:从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中找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设想。材料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获取材料信息主要信息:
答案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与八大中得出关于工业化建设的设想是:由较长的时间实现工业化到迅速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带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吸取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教训。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选择题(2017·课标全国Ⅱ,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审材料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的矿业政策,与此相关的教材知识是“一五”计划及其建设成就。审设问试题要求:(1)与清代矿业政策进行比较;(2)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意义。答题构思
(1)与清代矿业政策进行比较,找准比较点:可以从有无规划、是否独立自主、政策侧重点等方面比较。(2)根据材料,概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一五’计划”“资源供应的保证”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等特点;根据“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可以概括出: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3)调动所学知识,分析意义:可以从对矿业发展和“一五”计划开展以及工业化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示例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时空意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考点二探索与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事件特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2)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要求: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宣传画,论证人民公社时期体现的政治理想和“左”倾思想。史由证来——宣传画《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提示:从宣传画中的文字信息和画面信息等方面分析。论证:
答案答案(1)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医院、幸福院等机构。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生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过于将公社生活理想化。(2)画中出现很多小高炉土法炼钢,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还破坏了生态环境。(3)画中出现粮食满仓,庄稼种植很密集。反映了人们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但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4)画中出现全副武装的民兵站岗。一方面说明当时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紧张。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命题材料源1.“大跃进”的悲剧性探索“大跃进”运动是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这次探索从理性的认识出发,最终滑向非理性的歧途。其中的复杂原因和深刻教训包括:工作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发现问题“大跃进”运动开展的政治、思想方面的原因。命题角度“大跃进”运动的原因与教训;冷战环境下的国际关系。2.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发现问题材料信息表明人民公社体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主要作用,与教材观点有出入。命题角度人民公社体制的性质;人民公社体制的是非功过。3.实事求是历来就是中共的优良传统“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0年11月发现问题针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的失误。命题角度八字方针的实质;纠“左”的暂时性与不彻底性;实事求是的思想。
4.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生育思想理论建国初期,受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全国人口达到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认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年《光明日报》指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人口)”。——摘编自《马寅初传》发现问题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这一热点备受高考关注。命题角度人口过多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马寅初人口问题主张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学术领域政策方针的变化。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Ⅱ,412016全国Ⅱ,312015全国Ⅰ,312014全国Ⅰ,311.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解析√123已考视角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12342.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中西工业化建设的比较(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解析√1234123解析图表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冷战格局下,为对抗苏联,美国大力发展工业,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D项错误。43.命题点:“一五”计划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供应(2014·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解析√123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工商业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已基本完成,排除D项。12344.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2014·课标全国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解析√1234解析“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于A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农村的政权建设”、D项“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粮食的统购统销本身就是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据此判断C项正确。1234待考视角1.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与户籍制度(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30)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材料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为了进行正常的经济建设,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以后开展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错误。12345672.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三,30)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58年至1960年间”,这期间正是我国的“大跃进”运动时期,“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积累率突然猛增可以得出1958年至1960年间,我国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故D项正确。12345673.命题点:苏联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影响(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一,31)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
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由“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看出苏联模式对中国经济建设影响很大,故A项正确。12345674.命题点:七千人大会上的纠“左”措施(2017·济南二模,31)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确立了“八字方针”B.清除了“左”倾错误C.反思了“三面红旗”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根据题意,题目中并未出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左”倾错误的产物,故“清除”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三面红旗”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会议是反思“三面红旗”的会议,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城市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12345675.命题点:新中国工业布局的战略意图(2018·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3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
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内地不仅仅指代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布局逐步平衡”,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解决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并非“解决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利于备战”,得出是出于工业布局平衡和备战考虑,故D项错误。12345676.命题点:新中国总和生育率居高的成因(2017·龙岩二模,31)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下图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总体居高,其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建立和人民生活逐渐富裕B.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重男轻女观念推动家庭多生求子D.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人口生育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1949年后人民生活并没有很快改善,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需要更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都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故B项正确;重男轻女观念长期存在,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生育源于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D项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345677.命题点:刘少奇、邓小平等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早期探索(2018·宁夏高考模拟一,34)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增强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1953~1956年对农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农业集体化道路,因此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生产不再是小农生产,而是集体生产,故A项错误;1952年冬,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消除了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故B项错误;1958年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1962年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而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故C项错误;1962年刘少奇等主张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目的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故D项正确。1234567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大连二模,31)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学术期刊中有很多“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市场规律”等词语。这一学术动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成就显著B.经济领域出现了极“左”思潮C.市场经济理论得到认可D.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没有涉及“商品生产”“市场规律”等内容,故A项错误;经济领域出现极“左”思潮是在1958年,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没有对市场经济理论认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市场规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学术界研究社会主义与商品、市场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探索,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2.(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31)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这一变化表明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B.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C.国家财政困难有所缓解D.国民经济结构走向平衡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变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结果,有利于减少开支,故A项正确;这一变化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仍需完善,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从而说明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故C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业发展过快,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这一变化不能体现重工业增长放缓、农业和轻工业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3.(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高考冲刺模拟四)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B.“一五”计划中农轻重全面发展C.苏联的援助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D.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热情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宣传画中并没有提及美国,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农轻重协调发展,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早在19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之时就已经开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宣传画信息“在苏联伟大的援助下,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逐步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可知,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充满了信心,故D项正确。4.(2017·莱芜二模,30)下图反映了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优先发展重工业B.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五年计划的推动D.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52年到1957年,我国的重工业比重大幅上升,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故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1953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解析
材料“张鲁(三国人物)在道路上设饭铺吃饭不要钱,是开了人民公社食堂的先河”说明天下为公的思想有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5.(2017·河南高三4月质检,30)1958年12月7日,毛泽东写道:“张鲁(三国人物)在道路上设饭铺吃饭不要钱,是开了人民公社食堂的先河。”毛泽东的言论表明
A.天下为公的思想有历史渊源B.大跃进由此开始蔓延开来C.建设社会主义遭遇到挫折D.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关系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6.(2017·新余二模,31)读1952年与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C.产业结构的优化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就基本完成了,故A项错误;在1953年至1956年,党中央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经营和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农业是单一的公有制且产业结构也很单调和不合理,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确立,市场的作用逐渐被淡化直至消失,故D项错误。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7.(2018·衡水金卷高考模拟,31)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据材料可得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8.(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31)下表为“一五”计划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解析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表格不难看出,工业建设的财政支出占据了国家“一五”计划总支出的58.2%,这充分显示出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故B项正确;有关民生状况的相关信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新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建立的,而“一五”计划并不能直接体现我国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特点,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9.(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二模)下图为1958年创作,是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作者通过这幅宣传画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平均主义,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8年”和图片中的文字“食堂办得好、生产劲头高”得出,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解析根据材料“1960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结合所学,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该政策意在调整、纠正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中“一大二公”现象,故D项正确。10.(2018·太原一模,31)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根除了“左”的错误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1.(2017·郑州二模,31)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可知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家经济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国家进行了初步反思,从而在农村进行纠“左”,缩小公有制的规模,故A项正确;农村所有制成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推行的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农村中的纠“左”就是适当缩小公有制的水平,故D项错误。12.(2017·临沂一模,14)1956年10月的某一天,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招待所竟然住下了1440人,全部是机械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北京只有一个目的:要钱要人。这说明了
A.国民经济恢复势头迅速B.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国家优先发展机械工业D.经济所有制发生大变革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52年底,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就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在这种体制下,人员、财务都是指令性的计划,机械部下属企业要想得到人员、财务的补充只有找第一机械工业部,故B项正确;1956年是“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故C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经济所有制发生大变革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泰安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表现。答案
表现: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答案123456789101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水电装修合同模板
- 诊所用工合同范例
- 2024年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合同
- 井下皮带采购合同范例
- 网吧保证合同范例
- 饮料行业员工合同范例
- 2024年标准版住宅销售协议
- 2024年城市配送合同样本3篇
- 河堤承包出租转让合同范例
- 附加工程合同模板
- 房贷计算器(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信用卡分期)
-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2(side by side)Unit1 SBS2 Unit 1(课堂PPT)
- 消泡剂MSDS(有机硅消泡剂)
- 工商局网址下载公司章程样本
- 霍曼门限位设定
-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英语语法知识汇总
- 企业级统一开发平台解决方案.ppt
- 《创业计划书路演》PPT课件.ppt
- 高等学校开展二级学院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 【发酵工程】余龙江版 第11章 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双色爆闪灯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