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和质控措施,医学检验论文_第1页
医院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和质控措施,医学检验论文_第2页
医院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和质控措施,医学检验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和质控措施,医学检验论文摘要:目的讨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式方法回首性分析我院2020年的微生物检验报告515份,华而不实血常规检验报告176份,生化检验报告144份,霉菌、细菌培养报告42份,脑脊液潘氏实验报告51份,蛋白定量报告69份,其他33份。统计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误差率、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515份微生物检验结果报告,准确率为85.6%、误差率为14.4%;准确率依次为蛋白定量〔88.4%〕、生化检验〔86.1%〕、血常规〔85.2%〕、其他〔84.8%〕、脑脊液潘氏实验〔84.3%〕、霉菌、细菌培养〔83.3%〕,误差率依次为霉菌、细菌培养〔16.7%〕,脑脊液潘氏实验〔15.7%〕,其他〔15.2%〕,血常规〔14.8%〕,生化检验〔13.9%〕,蛋白定量〔11.6%〕;74份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占比31.1%、操作规范性因素占比32.4%、标本因素占比27.0%、其他因素占比9.5%。结论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发现我院检验结果尚存在较多误差率,人员因素、操作规范性及标本因素为主要因素因素,院内应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以促进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升高。本文关键词语: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分析;质量控制;策略,实验性;微生物检验为临床常用检测技术,可为临床诊断多种疾病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并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效果的评估[1,2]。临床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体积小,使得临床检验程序较为复杂,加之受检验人员操作技术、流程规范等多种因素影响,可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严重影响对疾病的判定[3,4]。而微生物检验结果数据本身较小,略微误差即可干扰诊疗方案的制定,甚至增加患者安全隐患,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因而,只要深切进入分析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才能针对性进行改良,以提高整体检验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式方法1.1、临床资料回首性分析我院2020年的微生物检验报告515份,华而不实血常规检验报告176份,生化检验报告144份,霉菌、细菌培养报告42份,脑脊液潘氏实验报告51份,蛋白定量报告69份,其他33份。1.2、方式方法统计分析515份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存在误差的报告影响因素,可将其归为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规范性因素和其他因素。1.3、观察指标(1)统计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误差率;(2)统计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2、结果2.1、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误差率515份微生物检验结果报告,准确率为85.6%、误差率为14.4%;准确率依次为蛋白定量〔88.4%〕,生化检验〔86.1%〕,血常规〔85.2%〕,其他〔84.8%〕,脑脊液潘氏实验〔84.3%〕,霉菌、细菌培养〔83.3%〕,见表1。表1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误差率2.2、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74份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23份占比31.1%,操作规范性因素24份占比32.4%,标本因素20份占比27.0%,其他因素7份占比9.5%。3、讨论3.1、微生物检验结果重要性微生物检验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在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提供客观、科学的诊疗根据。临床常见微生物检验有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霉菌、细菌培养、脑脊液潘氏实验、蛋白定量等,在不同疾病诊断及院内感染控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5,6]。而微生物检验的地位和作用受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在日常检验经过中每个环节均需专业医护人员严格监控及把关,对采集的标本及时黏贴标签,保证标本正确匹配,方可从多方面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度及准确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中,515份微生物检验结果报告,准确率为85.6%、误差率为14.4%;准确率依次为蛋白定量〔88.4%〕,生化检验〔86.1%〕,血常规〔85.2%〕,其他〔84.8%〕,脑脊液潘氏实验〔84.3%〕,霉菌、细菌培养〔83.3%〕,误差率依次为霉菌、细菌培养〔16.7%〕,脑脊液潘氏实验〔15.7%〕,其他〔15.2%〕,血常规〔14.8%〕,生化检验〔13.9%〕,蛋白定量〔11.6%);74份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占比31.1%、操作规范性因素占比32.4%、标本因素占比27.0%、其他因素占比9.5%;提示我院微生物检验结果尚存在较高误差率,仍需对人员因素、操作规范性因素及标本因素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干涉,以全面加强我院微生物检验质量,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3.2、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3.2.1、人员因素:检验人员是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的直接施行者、介入者,其专业水平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密切,只要具备专业化的技术水平,才能按生理学反响和形态学反响进行准确检验相关标本[7,8]。而我院影响因素中人员因素占比第二,考虑与操作人员本身水平和自动化仪器两方面相关。首先,部分检验人员工作年限尚短,其工作经历体验薄弱,虽对理论知识把握熟练,但实践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检验结果误差率高,且部分人员尚未认识到检验结果对临床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使得工作中态度不够端正。除此之外,随着检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半自动化及全自动化仪器投入临床检验中,检验人员知识没有能及时更新换代,导致操作及判定等方面有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准确性。3.2.2、操作规范性因素:微生物检验具有相对完善的流程,检验人员需严格参照流程开展检验工作,方可最大限度减小误差出现。但临床实际操作经过中,仍发现个别情况下易出现不规范行为,如检验经过中需具体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检验试剂类型、检验时间、检验项目等内容,由于部分时刻较为繁忙,时常出现记录不规范情况,进而增加误差风险。检验项目的不同试剂选取也不同,而试剂质量要求较高,若存在包装不完好、细菌污染等情况,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除此之外,部分人员操作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一个步骤的错误过失即可影响药敏试验、细菌培养等环节准确性。3.2.3、标本因素:标本是检验工作开展的对象,在检验前,均需提取检验标本,如血液、分泌物、尿液或粪便等,并根据不同检查项目选取不同标本,若检验前标本已出现异常,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血液标本检查时多需要患者禁食、禁饮,于次日清晨采集血样,进而降低对血样影响,但部分患者可能未遵守医嘱,故采集血液也不属于合格标本。同时,送检时间过长,也会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干扰检验结果。除此之外,标本采集能否规范化、采集部位能否准确、盛装容器能否正确均可影响标本质量。3.3、质量控制策略3.3.1、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人员因素在检验结果中影响较大,考虑检验人员整体综合素质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且部分医院存在不同部门乱换现象,加之检验人员责任心、操作意识等均可影响结果准确率。院内管理人员应将提升高检验人员专业理论及技能实践操作能力作为管理重点,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包括检验基础知识、先进仪器使用、采集标本要求等方面,以全面提高整体专业水平,并注重强化检验人员责任意识,确保工作中严谨态度,进而最大化降低人员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3.3.2、严格管控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流程是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基础,若能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将大幅降低误差率。在质量管控下,检验人员需合理监控检测环境,包括培养箱、无菌实验室、净化室等,以防有害病菌侵入检测环境内,干扰检验结果。检验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穿戴隔离服及佩戴手套,严格按流程开展检验工作。在培养基配置经过中,需准确标记培养时间,保证培养基上无菌落,并确保培养基内pH等正常,每一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环节。除此之外,需监测库存试剂质量,排除试剂对结果的干扰。3.3.3、提高标本送检规范:日常检验中标本的时效性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若超出时效范围,则会增加标本污染风险,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9,10]。针对此项问题,检验人员需严格根据标本采集和送检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准确把握标本采集的最佳方式和送检流程,并积极沟通临床,全面保证标本送检合理性。其次,常见血液、尿液等标本采集时需记录好患者基本情况,观察标本能否符合检验标准,并在记录后立即低温保存,确保标本质量。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员因素、操作规范性及标本因素,临床需全面强化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检验责任心,并确保采集标本质量,规范检验流程,方可提高院内微生物检验准确率。以下为参考文献[1]代容,周林分析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管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57-2259.[2]廖晓林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讨论[J]当代预防医学,2021,45(20):3785-3788.[3]蒋香梅,元,陈宗耀,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27(2)-292-294.[4]闫高波,栗艳,刘晓蕾,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2,47(1):90-91.[5]杨慧敏,谢艳军.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28(6):664-666.[6]侯伟伟,江涟,万海英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设计[J]检验医学,2022,34(11):973-977.[7]彭敏飞,余素飞,厉世笑,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22,37(2):146-1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