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金融法律制度:币值稳定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金融、金融市场、金融法)第二节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第三节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节聚焦QE与SDR第一节概述
一、金融(一)概念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的等效流通。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二)形式金融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1、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机构和个人筹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2、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金融机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三)作用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二、金融市场(一)概念金融市场又称为资金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在金融市场中,资金从那些拥有闲置货币的人手中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人手中。事实上,运转良好的金融市场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关键要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市场上的活动对于个人财富、企业和消费者行为以及经济周期都有这直接影响。(二)分类金融市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如下分类:(1)按地理范围可分为:①国际金融市场,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其经营内容包括资金借贷、外汇买卖、证券买卖、资金交易等。②国内金融市场,由国内金融机构组成,办理各种货币、证券及作用业务活动。它又分为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或者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2)按经营场所可分为:①有形金融市场,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即交易者集中在有固定地点和交易设施的场所内进行交易的市场。②无形金融市场,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在交易。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这些市场因为没有集中的统一交易制度和场所,因而把它们统称为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或店头交易市场,指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市场,如纳斯达克。(3)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为: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①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的融通市场,如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短期债券及可转让存单的买卖。货币市场包括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钱荒,shibor)②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供应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如股票与长期债券的发行与流通;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是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证券市场是通过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进行融资的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4)按交易性质划分为:①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由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承销(underwriting)证券(承销包括代销和包销)。代销与包销最大的不同在于发行人与证券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同,前者仅为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后者实质上是股票购销关系(在余额包销情况下为委托代理关系加购销关系)。私募:私募是指向小规模数量合格投资者(AccreditedInvestor)(通常35个以下)出售股票。公募: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②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处在流通中的证券的买卖市场。二级市场在于为有价证券提供流动性。保持有价证券的流动性,使证券持有者随时可以卖掉手中的有价证券,得以变现。为有价证券定价,来向证券持有者表明证券的市场价格。(5)按交割期限可分为:①金融现货市场,融资活动成交后立即付款交割;②金融期货市场,投融活动成交后按合约规定在指定日期付款交割。注: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s)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underlyings)价值变动的合约(contracts)。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大类。金融衍生产品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三)作用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地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2.金融市场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3.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4.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5.金融市场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6.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三、金融法(一)概念金融法是调整各类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金融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中也包含有民商法、行政法的因素,但其最基本因素是经济法。(二)金融法的渊源,也就是金融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各国金融法也都是各种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的,有以下几种:(1)金融法律。。(2)金融行政法规。(3)金融地方性法规。(4)金融规章。(5)金融国际条约。(6)自律性规范。此外,在我国,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即司法解释,在我国的司法的司法活动中也得以适用。(二)调整对象与体系构成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总称。金融关系包括金融调控关系、金融监管关系与金融交易关系。“金融调控关系”,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控制与调节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等过程中发生的金融宏观调控关系。“金融监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交易的监督管理的关系。“金融交易关系”,主要是指在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各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大众之间,大众之间进行的各种金融交易的关系。因此,金融法由金融调控法、金融监管法和金融交易法三部分构成。在金融法总称下面,可以将有关金融调控、金融监管与金融交易关系的法律分为中央人民银行法、银行法、证券法、期货法、票据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法等具体类别。金融调控法与金融监管法的关系1、二者分属于经济法的不同领域。金融调控法调整金融调控关系,属于宏观调控法领域,追求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稳定币值、控制金融风险和抵御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法调整金融市场监管关系,属于微观市场规制法的范畴,监管微观的金融活动,追求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2、价值目标不同。金融调控法的价值目标是整体效益,这一价值目标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与实际需求量的平衡一致来实现;金融监管法的价值目标确实金融运行的秩序,即建立和维护金融运行秩序,实现金融业的稳健发展。3、主体不同。在主体方面,金融调控的主体是单一的,在我国只能由中国人民银行担任;而金融监管的主体是多元的,在我国还有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4、管理目标和手段不同。在目标和手段上,金融调控法是以克服个人理性行为的局限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性、持续性之间的矛盾,并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为目标的,其运用的主要手段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校正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偏差,为宏观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监管法则是在制度上、法律上做出合理设计,实现审慎性监督和管理,具体的手段往往是在开业、营业、资产分类、资金运用、偿付能力等各个环节依法进行监管,在危机时期,还拼拼推出带有强制执行色彩的命令、决定、以保障金融机构推出的安全。第二节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一、金融调控(一)含义金融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金融市场变量,保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二)金融调控主体金融调控法的调控主体是指在金融调控法律关系中承担调控管理职能的当事人,一般为一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常依据一国的中央银行法设立,由法律明确其性质、职能、任务、隶属关系等,承担对金融调控活动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调控等金融调控管理职能。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充当中央银行的角色。中国人民银行(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总行位于北京,1996年9月9日加入国际清算银行,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通常要通过中央银行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政府及其部门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普通银行的关系三个方面加以体现。《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第5章专门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权。这些规定,不仅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对金融进行管理的国家宏观调控部门的主要性质,而且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法律地位,为其行使中央银行的各项职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又与一般政府机关不同,它仍然是银行,是发行银行、政府银行和银行的银行,要从事银行的某些业务。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章专门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例如,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等业务。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法律地位,是通过其职能和具体职责体现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它主要行使三大职能:一是宏观调控职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在此前提下,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具体说,要保证货币供应总量的适度增长,使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大体上吻合。二是服务职能。为政府服务,即充当政府的银行;为金融机构服务,充当银行的银行。三是监管职能。为执行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可以对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主要为:(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七)经理国库。(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特殊法律地位,决定了它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的独立性。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第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收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样,就从法律上保障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强化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对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中的独立性,创造了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为什么中央银行要保持独立性呢?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职能时的自主性,即如果一国的中央银行可以“不接受来自政府的指令、亦不必与政府协商,而无条件的拥有自主决定维持或变更现行货币政策的权力”,那么这一中央银行便具有充分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央行独立性的讨论源于欧美等国对历次恶性通货膨胀成因的反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央银行拥有较强的独立性,较少受到政府干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参战国的政府开始通过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以满足军费开支。战争结束后,一些国家继续沿袭战时做法,通过增发货币来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结果酿成恶性通货膨胀。在一战之后,各国吸取沉痛教训,大都主张保持中央银行独立运行原则。央行独立性(CentralBankIndependence)的学术研究最早见于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30年出版的《利率理论》,其涵义为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受政府干预,目的在于防止政府将财政赤字货币化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1.遏制通胀的重要性。政府在执行经济政策时,往往容易从短期利益出发,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消费和公共投资,从而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大量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弱与通货膨胀率高低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操纵的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要比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国家高。如中央银行独立性非常高的德国和瑞士,平均通胀率在3.1%,而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低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平均通胀率则在7.5%。2.加强金融监管,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能逐渐凸现出来,收到越来越多国家重视。为了有效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需要中央银行独立的实施金融监管职能。此外,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地位不同,因而在考虑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政府较多地考虑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中央银行较多考虑货币稳定的经济问题。政府往往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和增加就业,结果往往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如果市场银根偏松,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需要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时中央银行不应仍维持低利率政策以利于财政筹措资金。(三)主要目标与内容金融调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内)。中国中央银行运用基础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根据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既要遏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二是制定和实施汇率政策(对外)。汇率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适当的汇率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达到合理均衡水平并保持基本稳定,使国民经济在对内对外两方面同时实现平衡。三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整体)。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金融危机,是中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实现调控目标的基本前提。二、货币与货币政策(一)何为货币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电子虚拟)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二)货币供应的衡量1、含义与层次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随着货币政策目标量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从70年代开始,就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信贷增长额和自由准备金的控制转为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控制。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极力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他们认为:“恒久性的收入”决定人们的消费需求,货币供应同消费需求大体保持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经济增长率每年为3%-4%,则货币供应指标可以控制在4%-5%以内,保持1--2个百分点的超速增长,就可以使经济增长同物价稳定这两个宏观经济目标都能同时实现。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别和货币功能的强弱,把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不同层次,如M1、M2、M3等依次往下排,货币的流动性就依次减弱。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
M0=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
M6=M5+短期商业票据
以哪一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控制重点,各国的作法也有所不同。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199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正式把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队、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
一是增加基础货币;
二是提高货币乘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的来源资产:资金的去向2、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的定义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来源: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基础货币是社会各金融机构创造信用的基础,因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变动制约着银行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动;中央银行可以借创造基础货币的多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负债,并对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资产。中央银行资产总额(货币投放)增减带动基础货币量增减: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中,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则取决于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相互抵消后的净值。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①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投给商业银行的钱多了),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②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③政府债权资产净额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
④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3、货币乘数(1)货币乘数的定义
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m=ΔMs/ΔB其中,m表示货币乘数,Δ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Δ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所谓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注: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指一笔相对小额的存款被存入银行之后,由于银行的放贷机制可以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远远大于初始存款额,而且法定准备金率越小,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效果越显著。(2)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
①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②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t)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③法定准备金率(r)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不得用于放贷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RequiredReserveRatio),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用r表示,r=RE/D,即准备金/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法定准备金率为中央银行决定。④超额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超额准备要受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备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一般来说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诚然,货币政策各个目标间常常存在着冲突,因而任何一个国家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只能根据本国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情况,对各个目标进行权衡,以尽量趋利避害,或两弊相衡取其轻,最终做出适当选择。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保障目标实现的工具性制度,即存款准备金制度、基准利率制度、再贴现制度、再贷款制度、公开市场操作制度、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为保证人民币发行的集中统一,稳定金融和物价,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须对其吸收的存款持有若干准备金,其数量首先受法定准备率的限制。其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其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因而所持有的实际准备一般会与法定准备存在一定差额,由此产生超额准备。当实际准备大于法定准备时,则超额准备为正数;反之,则超额准备为负数。负数的超额准备通常必须在下一计算期内补足。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借以扩张或收缩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从而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派生的存款增加,造成扩张,扩大了货币的供应量;反之,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则产生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国人民银行就是这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率,来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和控制。2、基准利率制度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我国的利率分为三种: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基准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加,对中央银行的贷款需求降低,商业银行等就会到资金市场去寻求贷款。由于商业银行等筹措资金的成本加大,它对外贷款的利率必然提高,相应其客户的贷款数额就会减少。这样,社会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相反,当中央银行降低基准利率时,商业银行等的贷款利率也会随之降低,贷款数额加大,货币供应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基准利率直接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总量。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基准利率中的贷款利率,可起到限制或扩张社会信贷规模的作用。利率市场化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另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才真正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这标志着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3、再贴现制度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融通资金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行为。通过贴现,持票人得到低于票面金额的资金,贴现银行及其金融机构获得票据的所有权。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的再次贴现。从形式上看,再贴现与贴现并无区别,都是一种票据与信用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从职能上看,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再贴现过程中,中央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买进商业银行等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让度现实货币;商业银行等则为解决资金短缺而出让已贴现票据。所以,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度的过程,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方式。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率执行货币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这种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4、再贷款制度再贷款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资金头寸情况,以其信用为保证发放的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和第27条的规定,信用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不包括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所以,在我国,再贷款即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我国再贷款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1)再贷款的条件和期限。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人民银行单独开立基本账户的金融机构,方可成为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信贷资金营运基本正常,贷款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还款资金来源有保障;归还人民银行贷款有信誉;及时向人民银行报送计划、统计、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较短,最长不得超过1年。依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具体划分为20天内、3个月、6个月内、1年期4个档次。(2)再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填写《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申请书》,注明借款用途,说明借款原因,讲清资金运用状况,加盖有效印鉴,报送当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依据经济发展、银根松紧和贷款条件,自主审查,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种类和贷款期限。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坚持期限管理,贷款到期必须收回。贷款到期,商业银行应主动办理还款手续;到期不办理的,人民银行有权将其贷款转入逾期贷款户,必要时从其存款户扣收。(3)人民银行对再贷款的管理。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定期检查金融机构使用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情况。对发现贷款使用不符合规定,或信贷投向不合理等情况的,要督促其限期纠正,对纠正不力的,人民银行有权停止对该行贷款、收回或提前收回对该行的贷款,并建议其上级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再贷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第二,再贷款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时,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使厂商慎重从事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利率时,则表示在中央银行看来通货膨胀已经缓和,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5、公开市场操作制度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operations)(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第5项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中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三、外汇管理制度(一)外汇及外汇管理所谓外汇,就是指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的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汇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以及其它外币资产。根据各国货币在国际清偿中的不同特点,外汇又分为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
外汇管理又称为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持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汇的买卖、借贷、转让、收支、国际清偿、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实行一定限制措施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持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限制资本外流,防止外汇投机,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凡有国际收支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进行国际收支申报。(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框架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实行外汇管制。建国初期,基于我国国力较弱以及当时所处的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顺势颁布了一系列的外汇管理新法规,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为主,包括其它外汇管理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相对完善的外汇管理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局。(三)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我国的外汇收支分为经常项目外汇和资本项目外汇,对它们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1、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等。我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实行银行结汇制,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汇回国内,并按照国家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经批准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境内机构原则上不得将经常项目外汇帐户中的外汇资金转作定期存款;确需转作定期存款的,须凭法定的文件向开户行所在地的外汇局申请。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用汇,可按国家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支付。境内机构的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和进口付汇核销管理的规定办理核销手续。
对于属于个人所有的外汇,可以自行持有,也可以存入银行或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局对居民个人购汇实行指导性限额及核销管理,购汇金额在规定限额以内的,居民个人可以持规定的证明材料直接到银行办理;购汇金额在限额以上的,居民个人应当持相应的证明材料向外汇局申请,然后再凭外汇局的核准件和相应的证明材料到银行办理。外国驻华机构和来华人员的合法人民币收入,需要汇出境外的,可以持有关的证明材料和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兑付。驻华机构和来华人员由境外汇入或者携带入境的外汇,可以自行保存,可以存入银行或者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也可以持有效凭证汇出或者携带出境。
2、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境内机构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调回国内,在外汇指定银行开列外汇帐户;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的,须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
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在向审批主管部门申请前,须由外汇管理机关审查其外汇资金来源。境内投资者以外汇资金向境外投资的,应向外汇管理当局缴存所投资金的5%作为汇回利润保证金;以设备作为投资的,应按资本设备投资额的2.5%缴存汇回利润保证金。
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FII机制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若要进入一国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它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一样,它也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直接表现为让国内投资者直接参与国外的市场,并获取全球市场收益。(四)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相互折算的比率,汇率的高低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其它有关政治经济因素所决定,同时又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反作用。直接标价:1美元=6.4538人民币间接标价:1人民币=0.1549美元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我国过去一直实行单一汇率。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双重汇率。1994年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四、金融稳定制度—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状态,即是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但并不是说任何金融机构都不会倒闭。纵观各国政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诸多应对措施,可以看到,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增强存款人信心、及时处置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对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有重要作用。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危机爆发前,均已建立了显性的限额存款保险制度。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传统功能,及时对金融风险进行处置,有效维护了存款人信心。同时,还大力进行制度改革,及时大幅拓展存款保险制度作用范围,使存款保险机构成为这些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处置金融风险的应急平台。(一)存款保险制度概念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20世纪3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弗里德曼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银行存款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1933年以来美国货币领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二)存款保险制度优缺点1、优点存款保险制度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存款保险制度能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2、缺点存款保险制度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还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有成本。(三)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从1993年开始着手研究,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酝酿22年后终于落地。(08年维稳)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60号)》(下称《条例》),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此,我国成为全球第114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或地区。1、强制投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统称投保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投保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适用前款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对存款保险制度另有安排的除外。2、差别费率投保机构应当交纳的保费,按照本投保机构的被保险存款和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确定的适用费率计算,具体办法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投保机构应当按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规定,每6个月交纳一次保费。目前:存款保险费率为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方向:差别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费用的高低与反映其风险状况的资本充足率和监管评级挂钩,资本充足率和监管评级越高,所缴纳的存款保险费用就越低。反之,金融机构需要缴纳的存款保险费用就越高。)3、最高限额赔付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测算,50万的最高赔付额度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高管,分存问题?)在出现存款保险出险的情况下,存款保险机构需要在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第三节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金融市场的监管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其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进行的自律性管理。前者为外部管理,后者则称为内部自律。一、金融监管的理由(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失灵(二)金融业的特殊性与公共性。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合规性、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内控机制等)3、市场退出的监管(正、负)三、金融监管框架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国家通常会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各不相同。在我国目前主要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四个机构执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通常所说的“一行三会”。挑战:综合经营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目前的“一行三会”监管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美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形成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模式。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92年,成立了证监会,1998年10月,成立了保监会,2003年4月成立了银监会,至此,形成了目前“一行三会”构成的以机构监管为特征,以合规监管为重点的分业监管体制。通过金融控股方式逐步形成控股模式的综合经营。分业经营的原则刚刚确定后不久,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方式,通过金融控股下设子公司持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其他金融机构。形式上看,这种控股公司方式并不直接违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并且经过国务院批准。但是,按照国际惯例,这种通过控股公司下设独立子公司开展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方式,一般也视为综合经营。因此,我们理解,通过这种途径,我国金融行业事实上也已广泛存在综合经营。考察我国金融实践,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存在的,而且颇具规模。“分与合”:金融监管变革中共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一、保持一行三会,但在上面设一个统管机构;二、解散一行三会,成立“大金融监管局”;三、只设一行一会第四节聚焦QE与人民币币值
一、量化宽松QE(一)含义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第一轮QE:
2008年11月-2010年3月共计1.725万亿美元;第二轮QE:
2010年11月-2012年6月共计0.6万亿美元;第三轮QE:
2012年9月-2014年10月共计1.6万亿美元;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担保合同标准范本3篇
- 2024年度企业专项人力资源派遣服务合同3篇
- 2024中介服务专业版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房产居中代理协议
- 2024年度消防设施安装调试合同范本492323篇
- 2024年度供应链金融担保履约保证协议3篇
- 2024年度企业担保合同变更及转让操作规范3篇
- 2024年度绿色建材认证地板砖批发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电子商务师专业实务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进口稻草出售合同范例
-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考试题库-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 专题10阅读理解、拓展探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选填解答压轴题必刷专题训练(华师大版)(原卷版+解析)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混合运算题100道及答案
- 202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 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
- 2024年部门年终工作总结参考(四篇)
-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
- 肯耐珂萨题库
- 德询欧阳开贵 -组织的发展与挑战
- 冷凝集素综合征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 CJT313-2009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