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职业学习者的心理特点
第一节职业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概述
一、职业学习者的一般年龄特点青年期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思维上的独立性与固执性经常交叉;心理上的交往欲与自闭性常常抗衡;求知欲与识别力不成正比;感情与理智每每冲突;理想与现实往往不相一致。在认知发展方面,表现为:1.智力的发展特点2.记忆力的发展特点3.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4.创造力的发展特点1.智力的发展特点韦克斯勒对7岁到68岁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智力发育特点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人的智力是以22岁为发育的顶点,此后出现衰退。
麦尔斯夫妇对7一92岁的823名被试者进行智力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一18岁期间智力是不断上升的,在18一29岁期间达到顶峰,30一49岁期间仍保持较高水平。2.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有人发现材料记忆(机械性)的发育最早,到10岁左右一直急剧上升,然后停止,或有微小上升;形式记忆发育稍晚,到14岁左右急剧发展,此后也继续发育;逻辑记忆发育最迟,右到14到16岁才急剧发育,而后持续上升。一般认为,从11岁左右到14岁以后是从机械记忆向逻辑记忆转化的时期。
3.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据调查研究,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6岁到8岁,另一次是9岁左右。4.创造力的发展特点研究证明智商分数与创造力测验的成绩之间的相关是很低的。初三学生两者之间的相关为0.268,高三学生为0,367,大学二年级学生为0.239。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自我认识方面,随着性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突破性的进展,开始在物质上、精神上追求独立,并在某种范围内开始发挥具有成人性质的作用。在社会认识方面,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世界的职责,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头脑”,不再人云亦云,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在社会交往方面,青年人希望扩大交往领域,走向社会,寻求友谊。在情绪发展方面,青年时代的情绪体验是颇为强烈的,对人生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未来充满理想和憧憬,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一)中等职校学生总体心理特点1.较强的独立性2.兴趣定向较早3.情感成熟较快
(二)中等职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2.二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3.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三)中等职校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1.职业学校学生的经历与特点2.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状态3.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状态三、影响职业学习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具体来说,它又由以下一些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学习热情、求知欲望、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制性、坚持性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区别:第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组成上不同,它们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心理因素。在一项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和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学习优秀的青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征是:独立积极、不甘落后、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有坚韧的意志、富有幻想等;智力正常的青年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效果主要是由于情感、意志、气质、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不同造成的
第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结构的完整性上不同。构成智力因素的诸基本因素,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非智力因素的诸基本因素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第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的作用不同。一方面,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干不能干;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干不肯干;至于干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另一方面,智力因素主要决定智力活动的效率;而非智力因素除与智慧活动的效率有关外,还决定一个人进行智慧活动的方式,是积极的方式还是消极的方式,是坚忍不拔的方式还是畏怯退缩的方式,是勤劳的方式还是懒惰的方式等等。
第四,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优化智力多为开发智力潜能的问题;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则主要在于后天培养。第五,智力因素的水平不厌其高,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则应适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也是处于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一方面,通过智力与认识活动,个体可以认识世界,掌握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与意向活动又会支配、主宰智力与认识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在它的主导下,智力与认识活动才会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第二节职业学习者的智力因素特点一、智力理论1.我国传统的智力观:把智力分为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其中以思维为核心。
观察力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是感知、思维、记忆等各种心理过程进行活动所必须的一种能力。
思维力是指认识事物本质及其联系规律的能力。
想像力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想象的能力。
2.西方智力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2)瑟斯顿的群因素说。(3)阜南的等级层次论。(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5)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6)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7)PASS模型。二、智力的发展趋势1.智力发展的整体趋势很多研究表明,个体出生后的前几年是智力发展较快的时期,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布鲁姆认为,出生后前四年智力发展最快。皮亚杰也认为,出生至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时期。而平特纳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岁至10岁智力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布鲁纳也指出,出生至5岁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由此,出生到4岁或5岁是个体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有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在18—25岁时进人顶峰,36岁以后开始衰退,60岁以后加速衰退。也有研究得出结论,人即使到了老40年,虽然智力整体上在下降,但智力某些方面还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缓慢。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人到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与成人接近)。在此之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总的智力能量虽然不会有显著增长,但某一方面的智力可能还是以不同的速度增长着。”2.智力因素不同侧面的发展趋势从表上可以看出,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较早;其次是记忆能力;再次为思维能力;比较和判断能力80岁才开始下降;动作及反应速度18一29岁发展到高峰,以后仍保持较高水平。瑟斯顿(1955)曾对7种基本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几种能力发展均不相同:知觉速度、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较早,语词理解和语词流畅发展则较晚;12岁时知觉已发展到成人水平的80%,而推理能力、语词理解、语言流畅等到14岁、18岁和20岁以后才达到相同水平。
三、智力和知识的关系区别表现在:(l)从范畴方面看,智力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顺利完成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而知识是人脑中贮存的信息,是“由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知觉建构,它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所决定的先验意识”(皮亚杰,1986)。
(2)从来源方面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即是说,智力包含着较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是个体后天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从来没有生而知之者。(3)从发展方面看,智力只在一定年龄内逐步上升,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出现智力减退的现象,而知识随年龄增长而日益丰富。联系:智力和知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智力是知识的获得基础,没有知识去发展智力是一句空话;而知识的获得也必须有一定水平的智力作为保障,并且知识越复杂、抽象,所需的智力水平也越高。四、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1.类型差异:指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2.水平差异:是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
3.时间差异:表现为人的能力显露存在早、中、晚的不同。
第三节职业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特点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概括起来,人们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创造力所谓创造力就是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可以是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新工艺、新技术或新的物质产品。研究说明,创造力和智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也不是毫无关系。从各种智商水平的人来看,即智商很低的人创造力也很低;智商中等或较高的人当中,有的人创造力很高,也有的人创造力很低;有些智商很高的人,也可能创造力不高。这就是说,创造力很低的人当中既有智商低的人,也有智商中等或较高的人;但创造力高的人当中,绝不会有智商低的人。由此看来,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高创造力必须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创造力的要素中,认知风格、价值、目的、信念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们创造发明活动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人的成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三、非智力因素是怎样影响学习的(一)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影响学习效果。(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非智力因素属于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主要具有动力功能。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构成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内驱力,它是由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一般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另一类为情动力,它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既可以是意识到的(如对工作的热情),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某些习惯)。
非智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的动力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始动功能
在心理学的术语中也可称之为引起行为的激活功能。不论是情动力还是内驱力,它们不仅是驱动人们不断行动的内在力量,而且具有始动作用。同样,智慧活动中任何指挥行为的产生,必须由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和启动。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与一定目标结合时,就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原始的诱因既可以来自主体外部,也可以来自主体内部。不论是外部诱因还是内部诱因,都需要进一步内化,才有可能成为始动力量,驱使人们进行各种智慧活动。
2.定向和引导功能表现为选择活动目标和活动途径。任何智慧活动都有其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方式,即操作对象和操作程序。在智慧活动中,其操作对象及操作程序一般说来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非智力因素予以定向和引导。在智慧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是怎样起引导作用的呢?一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使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始终符合已定的方向。二是兴趣的对象和情感的倾向性对智慧活动的引导作用,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使活动始终指向已确立的方向。
3.维持和调节功能在活动中,一旦对活动对象失去兴趣,或者因遇到困难而产生消极情绪,那么,它不仅不能引导人们趋向已定的方向,还可能改弦易辙。这就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和调节人们的行动,使活动继续向目标前进。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使人能够始终坚持达到目标的行动,如果遇到障碍,则表现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智慧活动有可能偏离已定方向时,能合理地调整我们的方向或行动,以便达到目标。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非智力因素对智慧行为的调节,另一方面是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心理调节。
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是非常复杂的。由于非智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的功能是双向的,即当非智力因素水平由低向高变化时,智慧活动水平先由低向高变化,达到最佳水平后,又由高向低变化。所以,非智力因素只有保持适度水平才能在智慧活动中起良性作用,其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妨碍智慧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起相反作用。
如自信这种非智力因素,只有建立在对自己能力有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即保持在适当水平上时,才能对其智慧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良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属材料采购协议
- 解除土地合同协议应注意的问题
- 公共场所监控系统招标
- 创新型供货合作协议
- 塑料采购合同的格式
- 郑州西亚斯学院《构成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招标文件相关附件解析指南详解
- 劳务分包合同的详细样本
- 招标文件方案指南
- 学习纪律保证书自我反思
- CPK与CP详细讲解资料(课堂PPT)
- 建筑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
- 促销策略课件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3年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勘察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 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
- 架桥机安全教育培训试卷
- 临时工用工协议书简单版(7篇)
- 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21年版)线路工程分册
- 马克·夏加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