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_第1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_第2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_第3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_第4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考纲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任务实施内容特点效果面临危机应付战争;推进社会主义1918-1921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原则;手段成功;失败苏俄(1918.8)1918年1月份,莫斯科只运进180车皮粮食。而粮食需要量按每人每天1/4磅计算,需510至530车皮。(《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5页)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引自《苏联史》

1920年1月召开的全俄第三次国民经济委员会代表大会,提出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应逐渐由实物结算来取代社会关系中的货币结算”。(《苏联史论》48页)人民委员会1920年1月19日颁布了《关于撤销人民银行的法令》。(《苏联史论》48页)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货币向无货币的产品交换过渡,这是无可争辩的”。(《列宁文集》第34卷,第384页,转引《苏联史论》58页)

1918年10月5日,人民委员会首先颁布了资产阶级必须参加义务劳动的法令。对资产阶级和一切非劳动者发放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根据情况领取口粮。凡不完成劳动任务的都不能领到粮食。(《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4页)列宁在事后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时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第三版,第四卷,第570页《20世纪的俄罗斯》49页)错误的实质?帝国主义和白卫分子利用这一形势在全国掀起富农叛乱,一些中农,甚至贫农也参加到叛乱队伍中去。工人对苏维埃政权不满的情绪也在增长。1921年初,在莫斯科、彼得堡和哈尔科夫等城市相继发生了怠工和罢工事件。1921年初发生的喀琅施塔得大规模的暴乱是工农联盟破裂的征兆。(《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页)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任务实施内容特点效果面临危机应付战争;推进社会主义1918-1921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原则;手段;单一成功;失败政治经济危机解决危机,探索社会主义1921年3月俄共十大

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租让租借)自由贸易、商品买卖按劳取酬工资制利用市场;多种所有制经济;政治;世界理论材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一说明了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了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从以上材料反映的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哪些认识?(2分)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实施效果如何?“退却”的实质?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其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农民自由支配上缴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B.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行合作制阅读:苏联成立与列宁逝世1924年1月25日,列宁逝世,享年53岁

1922年苏联成立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背景目的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落后的农业国;帝国主义包围敌视。加强国防以维护独立,给社会主义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1925年1926年1928-1937年原因经过成就不足经过成就不足改变落后状态,走社道路;适应工业化。1927年-1937年公有制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促进工业化。侵犯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国家工业化;体系;重工业;第二位。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持续发展。1939年3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决议明确指出:“苏联已经成为一个能用全部所必须的技术设备保证经济和国防需要的经济独立的国家”(《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96页)1925年1月,俄共(布)中央召开全会。全会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局势出发,认为当务之急是增强国防力量,而一切都取决于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的发展。(《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86页)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曾经反复强调:“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斯大林全集》第13卷,《苏联史论》254页)这个经济发展战略,西方学者把它称之为“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学者或称之为在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赶超战略”,或称之为“片面发展重工业战略”。(《苏联史论》254页)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类比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的工业化有怎样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特点?

时间段;优先发展重工业;行政手段推进。

是在落后农业国基础上展开,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本积累过程。面临帝国主义包围的环境。苏联一五计划重点项目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从1930年3月起,集体农庄数目大量减少,大约有1000万农户退出集体农庄。但从1930年秋天起,集体化运动又重新开展起来。到1932年底,60%以上的农户走上集体化道路。到1937年底,93%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资料来源:《世界史》现代卷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19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于粮食问题,斯大林忧虑的是今后怎么办?他说:采用刑法等非常措施,只能使当年的情况好转,但不能保证富农以后对于粮食收购不再怠工。为了使粮食收购工作有比较稳固的基础,必须展开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建设。结合材料回答苏联政府为什么推行农业集体化?比较下表苏联1929与1933年的粮食产量和商品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年代粮食产量粮食商品率

1929年453500万普特

13%1933年445100万普特

(《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82-83页)40%。(11.3亿普特商品粮

)制约了农业本身的发展。支持了工业化建设。2、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特点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形成:在

过程中形成,改变了苏联经济和社会结构。__年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2)特征表现: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㈠经济㈡政治㈢文化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平均主义。高度集权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和法制。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特殊化。个人崇拜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思想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经济:小农意识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成就的助长。历史传统:专制主义传统;环境:帝国主义包围;个人:斯大林个人因素。3、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验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积极: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解决紧迫经济问题。一度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2)消极影响:农轻重不能协调发展,,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体质逐渐僵化;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消极影响。(3)教训和启示:制定经济模式和经济政策,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原因条件过程内容效果失败原因斯大林模式弊端1953年-1964年农业——工业农业工业冲击模式,开创改革;一定成效,总体失败。思想混乱。思想;素质;模式斯大林模式弊端1964年重工业:改进;完善;扩大;兼顾。优先发展;提高;增强逐渐停顿;矛盾未突破,军备竞赛模式弊端;衰退1985;经济政治经济、政治、思想、民族解体根本、重要、直接1953年8月在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上,马林科夫“公开承认苏联在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农业方面落后了。他说:‘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机会以发展重工业那样的速度来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因此‘应当承认,在日用消费品的质的方面我们落后了……已经达到的消费品的生产量也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苏联史论》243页)

“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50年为27公斤”。(《苏联史论》256页)1955年2月3日,在苏联《真理报》上赫鲁晓夫发出号召:“我们必须进行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