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2企业所得税立法背景原企业所得税是区分内、外资企业,分别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1993年国务院颁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1991年七届人大通过)。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纳税人认定、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内、外资纳税人税负不公,税收宏观调控不力,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3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内、外资所有类型的企业将适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新企业所得税法4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借鉴国际惯例,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税制,理顺分配关系,保证财政收入,强化所得税的调控作用,鼓励企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制度。5新税法的主要内容“五个统一”“两个过渡”6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内资税法、外资税法进行整合;统一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法人税制);确定纳税人的范围,包括取得经营收入的单位和组织;明确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25%“五个统一”7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内外资企业工资、公益捐赠(12%)等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税收优惠体系统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五个统一”8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政策对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性优惠政策“两个过渡”9税法的基本框架--共8章60条第1章--总则(4)第2章--应纳税所得额(17)第3章--应纳税额(3)第4章--税收优惠(12)第5章--源泉扣缴(4)第6章--特别纳税调整(8)第7章--征收管理(8)第8章--附则(4)10第一章总则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税法第1条)新企业所得税法——“法人”原内资所得税法——“独立经济核算”原外资所得税法——“依法注册登记”纳税人的确定12纳税人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不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有机构场所在中国境内无机构场所纳税人的分类13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具体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的组织。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14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机构、场所: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3、提供劳务的场所;4、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5、其他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营业代理人:受非居民企业的委托,在中国境内经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代签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的单位或个人。非居民企业:15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划分标准的变化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注册地与总机构均在中国
双重具备新企业所得税法:注册地或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其一在中国
单一具备16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居民企业全部全部非居民企业设立机构、场所全部与设立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部分未设立机构、场所全部有实际联系,是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17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转让财产所得
不动产按照不动产所在地;动产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股息、红利的企业所在地;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或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或个人的住所所在地。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的确定原则18法定税率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适用税率:20%(预提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率19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20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实施条例第9条)净所得征税原则:对企业的纯收益征税,具有“量能负担”的特征,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税法优先原则: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税法第21条)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原则2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老税法: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国税发[2006]56号)收入总额=应税收入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扣除额(计算到此小于零即为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收入总额=所有收入额(包括:各种来源的货币、非货币形式22
收入23收入实现原则:只有当收入被纳税人实现后,才计入收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实施条例第9条)收入总额确定的一般原则24纳税必要资金原则当纳税人有足够财力缴税时,才确认收入并就该收入缴税。企业改组(应税改组、免税改组)租金、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一些特殊交易事项的收入确定方式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对大型机器设备、船舶;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持续时间跨越纳税年度的,等等)收入总额确定的特殊原则25税法第五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税收上的收入表述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总额的范围认定26货币形式: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以及债务的豁免等。非货币形式:存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公允价值=市场价格)
--实施条例第12条收入的形式27销售货物收入: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转让财产收入: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收入的具体形式28利息收入: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租金收入: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收入的具体形式29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实施条例第25条与原税法相比: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及非生产性机构,不再视同销售;但将资产货物、劳务等用于国外分支机构,应视同销售
。
视同销售、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的情形30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第四章税收优惠)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征税收入及免税收入31
不征税收入:对非经营活动或非营利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从应税总收入中排除,不属于税收优惠的范围,从所得税原理上应永久不列为征税范围。免税收入: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和社会目标,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照顾,属于税收优惠的范围。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区别32
扣除33基本条件(3个):真实性: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必须实际发生,除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不得重复扣除。相关性:税前扣除的支出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直接相关。
条例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合理性:可在税前扣除的支出是正常和必要的,计算和分配的方法应该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税前扣除的基本条件及一般原则34税前扣除的基本条件及一般原则一般原则(4个):权责发生制原则: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合法原则: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支出必须符合税法的规定,即使按财务会计法规或制度规定可作为费用支出,如果不符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配比原则: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确定性原则: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35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可以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8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应当分期扣除或计入有关资产成本。扣除36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37费用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8税金: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除外)。损失: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帐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其他支出:除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的支出。39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年度全部收回和部分收回时,应计入当期收入;有些费用必须符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有些费用必须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扣除的相关要求:40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工资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1、工效挂钩工资;2、计税工资:即每月每人工资税前扣除限额最高为1600元,超过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据实扣除捐赠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在其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对教育、老年服务机构、青少年活动场所及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红十会等基金,允许全额扣除,其他公益性捐赠按应纳税所得额3%在税前扣除。据实扣除41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发生的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总额14%部分可扣除;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总额2%部分可扣除;发生的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总额2.5%部分可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14%、2%、2.5%计算扣除。除可提存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保险基金、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外,不得预提其他福利类费用。准备金未经核定,不得扣除。原则上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可提取坏帐准备金。同内资42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1、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基础上,在按50%加计抵扣;2、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研发费用据实扣除基础上,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但亏损企业不得加计扣除。同内资广告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广告费支出除特殊行业另有规定外,不超过销售收入的2%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业务宣传费在不超过销售收入的5‰部分可据实扣除。全额扣除43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外资企业借款费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纳税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与新法基本相同提供借款付息的证明文件,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准予列支。汇兑损失除计入有关资产成本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以外的汇兑损失,准予扣除。与新法基本相同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合理列为各所属期间的损益。44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专项资金按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但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上述专项资金,不得扣除。无规定无规定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部分可税前扣除;收入净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1、全年销货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得超过销货净额的5‰;全年销货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货净额的3‰。2、全年业务收入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总额的10‰;全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业务收入总额的5‰。
45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外资管理费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不允许税前扣除。(向总机构支付的与本身营利活动有关的合理的管理费可以扣除)与新税法基本相同同内资社会保险费1、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工伤险及生育险按规定基数和比例向社保或税务缴纳的可以据实扣除;2、补充养老、补充医疗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标准和范围内准予扣除;3、除特殊工种职工的人身安全险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扣除以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与新税法基本相同同内资租赁支出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按租赁期限均匀扣除;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应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与新税法基本相同同内资财产保险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与新税法基本相同同内资46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经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可以扣除)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不得扣除的支出47资产的税务处理48
坚持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持有期间公允价值额变动,不确认损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相关资产应按交易价格确定计税基础。资产的税务处理的原则49资产的分类资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油气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50资产的扣除
固定资产和生物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投资资产成本的扣除以及存货成本的结转等。资产的处置资产的处置收入减除资产的计税成本和相关税费后的所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所产生的损失,可以冲减应纳税所得额。资产的扣除和处置51固定资产52新老税法的对比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1、与新税法相同2、虽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但单位价值在2000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同内资53新老税法的对比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外资不得提取折旧的范围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除新税法规定的外,还包括房屋、建筑物以外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54新老税法的对比项目资产名称新税法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外资最低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202020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101010飞机1055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555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455电子设备35555新老税法的对比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预计残值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原价的5%≥原价的10%加速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与新法相同缩短折旧年限仅限于东北地区经税务总局批后,允许56新老税法的对比项目新税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老税法主要内容内资外资大修理费用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改良支出:1、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2、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3、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大修理费摊销期限尚可使用年限未提足折旧的,增加原值;已提足折旧的,不短于5年内平均摊销57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实际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计价与老税法基本相同)58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一)项: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二)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计价与老税法基本相同)59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与会计规定保持一致)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与老税法相同)60生产性生物资产61
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认定62外购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63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64
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年限65无形资产66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分类: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商誉。无形资产的确认67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实际支出为计税基础;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的确定68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自创商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69摊销方法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摊销期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70投资资产71
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和混合性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投资资产的确定72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相关投资资产的成本。
投资资产的成本扣除73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投资资产的成本的确定74长期待摊费用75
长期待摊费用的确认
在税务处理上,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确认(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76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长期待摊费用的折旧方法(平均摊销)77存货78
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的确定79外购的存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通过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取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实际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成本,以产出或者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为计税基础。存货的成本的确定80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与会计准则趋同
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81亏损82确认
指按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亏损的处理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亏损83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主要目的:保护国内税基境外同一国家内的盈亏仍然可以相互弥补境外营业机构亏损的处理84清算85清算是指企业因某种原因终止时,清理企业财产、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并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清算的分类解散清算撤销清算破产清算清算86清算所得的计算清算所得=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等
投资方企业从补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或者损失。清算所得的纳税申报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前,办理纳税申报;企业清算时,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定期减免税期内进行清算的企业,其清算所得不得享受减免税待遇。87第三章应纳税额88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新税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老税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适用税率89允许抵免税额的范围抵免税额投资抵免税收抵免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投资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投资等直接抵免间接抵免非居民企业取得发生在境外但与境内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在境外已纳税额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已纳税额居民企业间接持股方式持有20%以上的股份的外国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在境外已纳税额居民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的外国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在境外已纳税额90新税法将采用分国(地区)不分项的方式计算计算公式=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按税法计算的来源于某国(地区)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按税法计算的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所得额×
基本税率(25%)抵免限额的计算91
企业取得上述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按本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免。税收抵免的期限92境外税款抵免的凭证要求
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按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税款时,应当提供中国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93第四章税收优惠94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格局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鼓励环境保护与节能-支持安全生产-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公益事业和照顾弱势群体等制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基本原则95扩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低税率政策将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低税率优惠,从国家高新区内扩大到全国范围将环保、节水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大到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对原税收优惠政策的整合(6种方式)96增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保护项目所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转让所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公益组织等机构的优惠政策保留保留对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保留对农林牧渔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原税收优惠政策的整合(6种方式)97替代用残疾职工工资加计扣除政策替代原福利企业直接减免税政策用特定的就业人员(企业安置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工资加计扣除政策替代原劳服企业直接减免税政策用减计综合利用资源经营收入替代现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直接减免税政策对原税收优惠政策的整合(6种方式)98过渡对新税法实施后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予以“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地区的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取消生产性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的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两免”等所得税定期减免优惠政策产品主要出口的外资企业减半征税优惠政策对原税收优惠政策的整合(6种方式)99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农林牧渔业的所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技术转让所得;预提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等。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项目100
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定期减免税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环保、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技术转让的所得;预提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地方内的企业减免地方分成部分。主要优惠方式101降低税率高新技术企业-15%小型微利企业-20%加计扣除企业“三新”技术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50%(财税【2006】88号)安置残疾人员及其他国家鼓励安置的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200%(财税【2006】111号)主要优惠方式102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税额抵免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创业投资的投资额实行所得抵免(财税[2007]31号)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减计收入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应税收入;主要优惠方式103
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免税)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但不包括企业取得其他部门发行的专项债券的利息收入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限定104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但不包括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连续时间不超过12个月取得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另外,居民企业从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已缴纳的税款,可以通过新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方法抵免。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105享受优惠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从事公益性或非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非营利性事业;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注销后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非营利性目的,或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享有任何财产权利;
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等。
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税)106免税: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
减半征收: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国家禁止和限制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或减半)107《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优惠内容: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以上项目,不得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在减免税期限内转让的,受让方自受让之日起,可以在剩余期限内享受规定的减免税优惠;减免税期限届满后转让的,受让方不得就该项目重复享受减免税优惠。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所得(三免三减半)108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或减半)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条件:一年内转让所得减免税≤500万元的部分免税>500万元的部分减半
原税法规定为年净收入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超过30万元的部分,征税。109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20%)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企业类型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万元)从业人数(人)资产总额(万元)工业企业≤30≤100≤3000其他企业≤30≤80≤1000110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相应条件:
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不低于规定比例;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不低于规定比例;
4、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不低于规定比例;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科技、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111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优惠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对民族自治地方内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得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优惠112安置特殊人员就业优惠(工资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残疾人的范围:聋、哑、智障、肢残、盲人。残疾人员其他人员新税法原税法新税法原税法对企业的要求无民政或街道办的福利单位无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占总人数的比例无35%10-35%无60%优惠内容残疾人工资的200%扣除免税减半加计比例待定免三年113
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
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具体条件和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优惠内容:三免三减半: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抵免: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年纳税年度结转抵免。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三免三减半)114
优惠内容: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原材料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将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进一步明确。
原税法规定为自经营之日起,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综合利用资源所得(减计10%收入)115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研究开发费用的优惠(加计扣除)116采用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条件: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税法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加速折旧)117
税法第三十一条: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实施条例第九十七条: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创业投资企业的优惠(抵扣应纳税所得额)118优惠内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5年内结转抵免。注意事项:相关设备必须是企业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的设备;在5年内不得转让、出租;如转让和出租,停止执行此项优惠政策,且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款。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119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新老政策对比项目新税法老税法购入设备的投资项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要求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生产经营(包括生产必需的测试、检验)性设备设备来源国产、进口国产可抵免的投资额10%40%抵免税额当年的应纳税额当年及以后年度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税额向以后年度结转的期限5年5年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补缴税款补缴税款120税收优惠项目的核算要求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121第五章源泉扣缴122源泉扣缴,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征收方式,是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有关所得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源泉扣缴的概念123源泉扣缴的适用范围和税率适用范围: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非居民企业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20%,减按10%征收。124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支付人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扣缴义务人的确定125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源泉扣缴所得税的主要内容126但下列所得免征:1、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2、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所得127支付人为非居民企业,且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既无住所,又不居住的;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发生扣缴义务时间,属于其在中国境外居住期间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扣缴义务免除的情形(国际惯例)128《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0.5‰的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00%以下的罚款。扣缴义务人采取偷税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00%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责任129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130凡是因不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企业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行为,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特别纳税调整规范的范围。从实体法的角度,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反避税规定,是反避税的全面立法。131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
--(《企业所得税法》第41条)关联方业务往来及调整132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一)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二)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三)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实施条例第109条关联方的概念或判定133概念
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判断的标准:
将关联交易取得的收入或利润水平与可比情形下的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的交易结果进行比较:1、如果存在差异,就说明因为关联关系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无法取得按照正常市场交易和营业常规所能取得的收入或利润水平,从而违背了独立交易原则。2、如果未存在差异,OK。独立交易原则--转让定价税制的核心原则134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的价格进行定价的方法;再销售价格法:按照从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方的价格,减除相同或者类似业务的销售毛利进行定价的方法;成本加成法: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进行定价的方法;交易净利润法: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取得的净利润水平确定利润的方法;利润分割法:将企业与其关联方的合并利润或者亏损在各方之间采用合理标准进行分配的方法;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合理的调整方法135
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
--《企业所得税法》第41条第2款
企业与其关联方分摊成本时,应当按照成本与预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则进行分摊,并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报送有关资料。企业与关联方分摊成本时违反上述规定的,自行分摊的成本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扣除。成本分摊协议136
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
--《企业所得税法》第42条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关联方之间在有形财产的购销和使用、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提供劳务、融通资金等未来年度业务往来中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预约定价税制(APA)137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附送年度关联企业往来报告表。
税务机关在进行关联业务调查时,企业及其关联方,以及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企业所得税法》第43条提供资料的法律规定138相关资料的具体界定1、与关联业务往来有关的价格、费用的制定标准、计算方法和说明等同期资料;2、关联业务往来所涉及的财产、财产使用权、劳务等的再销售(转让)价格或者最终销售(转让)价格的相关资料;3、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应当提供的与被调查企业可比的产品价格、定价方式以及利润水平等资料;4、其他与关联业务往来有关的资料。
139对不提供关联方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第44条核定征收的方法:参照当地同类行业平均利润率核定;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按照关联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合理比例核定;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核定征收140
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第45条控制包括:
1、居民企业或者中国居民直接或者间接单一持有外国企业10%以上有表决权股份,且由其共同持有该外国企业50%以上股份;
2、居民企业,或者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持股比例没有达到第1项规定的标准,但在股份、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对该外国企业构成实质控制。实际税负明显低于规定税率水平,是指低于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的50%,即12.5%。
受控外国公司规则141
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46条债权性投资包括:
1、关联方通过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债权性投资;
2、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由关联方担保且负有连带责任的债权性投资;
3、其他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具有负债实质的债权性投资。
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资本弱化142
税务机关依照本章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
--《企业所得税法》第48条
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前款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条纳税调整加收利息--处罚规定143应当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减轻责任的规定企业依照规定提供有关资料的,可以只按上述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纳税调整加收利息144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23条追溯期最长不得超过10年是对实施特别纳税调整各项规定的一个限制特别纳税调整的追溯期145第七章征收管理146居民企业:登记注册地在境内的,以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管道泄漏智能监测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剧院装修工程竣工协议
- 粮油加工股权转让居间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对罐机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健身房装修延期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京胡二黄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聚酯网织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百脉泉·豪情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专业医疗健康居间协议
- 2025至2031年中国软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割接方案的要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2025年副护士长竞聘演讲稿(3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台式燃气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护理
-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电科集团春季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合同2篇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标准方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解析
- 样板间合作协议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