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_第1页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_第2页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_第3页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_第4页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2004年上海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2、(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DD高考回眸

3、(2000年上海卷)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A王莽改制B周世宗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4、(2004年江苏卷)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CD5、(1994年全国卷)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A大地主B中小地主C农民D皇室

6、(2001年上海卷)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AC7、(2001上海)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B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明,北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内在联系: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造就了“三冗”问题,并激化了社会矛盾。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扭转积贫积弱引发的危机。北宋初期:主要针对自唐朝至五代十国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改革的目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中央集权。北宋中期:主要针对宋初以来形成的“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以及复杂的社会危机。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改革。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①目的②措施③集权利弊兵:______权:______钱:______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内忧外患的社会危机。①分割相权②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③派文臣做州郡长官。特点:中央掌控地方财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宋太祖赵匡胤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冗兵”“冗官”“冗费”原因根源①北宋初年为集中行政权,一职多官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②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③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①军队官员激增②大兴土木③每年向辽、西夏交纳“岁币”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时期禁军人数的激增北宋、辽、西夏形势图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宋史》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北宋农民负担沉重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一、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现象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政治危机(阶级矛盾)辽、西夏的威胁边疆危机(民族矛盾)军队战斗力低下(积贫)(积弱)一、历史背景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到了中期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严重的财政危机、边患危机和统治危机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范仲淹(989—1052)范仲淹的故乡——苏州天平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宋神宗(1048—1085)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思考题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生产的原因是什么?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什么?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生产过少土地兼并繁重的徭役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募役法最具争议(负担沉重)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务稳定市场以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保马法减少政府支出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3、选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培养了人才改革恩荫制太学生优异者直接任官精减军队废诗赋取士旧制重经义策论考试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由固定将官带军队贯彻择优录用原则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灾民的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保守派的反对皇室成员的反对神宗坚持新法三、失败原因1、变法触犯了豪强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对;2、用人不当和执行不利,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为反对派制造了口实;3、宋神宗迫于压力动摇妥协,他去世后反对派最终废除新法。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指北宋灭亡和南宋南迁)!”近人梁启超在《王荆公》中说:“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加以评述,并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参考答案1、邵伯温的观点是错误的;梁启超的观点也不完全正确。2、前者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立场上,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王安石身上,属于政治偏见。3、后者是站在维新派的立场上看待王安石变法,有一定合理性,但过分夸大了变法的作用。错误根源在于借王安石变法为戊戌变法制造历史根据。4、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运动,他为克服北宋封建统治危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变法过程中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并且因为用人不当而导致失败,但影响是深远的。王安石作为改革家所具有的坚定不移,大无畏的改革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动。比较两次变法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

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③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

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败。

认识: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巩固练习1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军事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B3.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造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最大教训是()

A.政治改革应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B.要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

C.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D.应加强地方防御能力4.北宋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方法的直接结果是()

A.防止了文官武将专权B.形成了“积弱”的局面

C.形成了冗官局面D.导致财政入不敷出AC木兰陂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灌溉了大片农田。材料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王安石本人急功近利,求效太速,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奸诈投机者认识不足,提拔使用了一批贪官、小人来推行新法,结果是适得其反。使本应造福于民的新法成为祸害百姓之法,遭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王安石只看到豪强兼并、农民破产的事实,并未看出之所以产生兼并的根源。他试图用和平改良的政策来解决社会内部的矛盾,但未看到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势力与商人、高利贷者结合形成的剥削关系。而他要求的并不是从根本上斩除封建势力,只是用政府法令来限制腐旧阶层的一部分的利益,阶级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巩固练习2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A.抵抗辽国的进攻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BBC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青苗法5.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④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