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考试要点_第1页
人体工程学考试要点_第2页
人体工程学考试要点_第3页
人体工程学考试要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论人体工程学定义:争辩人-机-环境中三者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康问题供给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泰勒制:通过不同重量铁锹铲煤得出的最科学有效的工业治理方法人体工程学的争辩方向:把人-物-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展争辩,以制造最适合于人工作的各种产品和作业环境,使人-物-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效能--高效、安全、经济人体工程学的争辩内容:人的特性、物的特性、环境的特性、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争辩人体工程学的争辩方法:自然观看法、实测法、调查争辩法、计算机仿真系统、系统分析评价法家具和室内设计人的因素:人体的感知特性、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人体对环境负荷的反响、人体尺寸、人的行为习性人体工程学对家具和室内设计的作用:①为家具和室内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供给人体特征与机能参数②为家具和室内环境设计的功能合理性供给科学依据③为家具和室内环境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供给设计准则④为进展人-家具-室内系统设计供给理论依据8.1989IEA相应的国家一级学术组织:人类工效学协会,简称CES人体的感知特性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响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本体感觉两种类型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能被感觉器官所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称为确定感觉阈限感觉与知觉的关系:①感觉是知觉的前提、根底和有机组成局部②知觉与感觉同时进展③两者皆属于生疏的初级阶段④都是大脑产生的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⑤知觉是在感觉的根底上对客观事物的更高一级生疏。⑥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人体的知觉特性:①知觉的选择性:把某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楚反映的特征的组织加工过程的过程④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肯定范围内转变,知觉映像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视觉机能:视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识别力量的总称,包括视角、视力、视野、视距、色觉、比照感度和视觉适应等视野:分为静视野和动视野两种①静视野:人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眼睛观看正前方能看到的空间范围②动视野: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转动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觉适应:视觉器官的感受性对光刺激性的变化的顺应性,向暗处的适应叫暗适应,向亮出的适应叫明适应眩光:物体外表产生刺眼和刺眼的猛烈光线叫眩光视觉向光性:视觉特性之一。室内设计中运用向光性进展局部照明,可转变人的留意力,起引导、呈现和掩盖作用,提高墙面和家具的照度可削减顶棚较低的压抑感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本体觉:人体进展各种操作活动的同时能给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这种感觉称为本体感觉人体的运动系统及其特征人体疲乏:疲乏感能避开身体陷入过度疲乏状态,从而为身体供给自我恢复需要的时间①肌肉疲乏:由肌肉负荷过重引起的疲乏②慢性疲乏:由长期疲乏累积而导致的③局部疲乏:由有机体某一部位超负荷劳动引起的④全身疲乏:由整个有机体超负荷劳动引起的⑤精神疲乏:从事脑力劳动,导致精神系统某一局部过度紧急人引起的⑥生理节奏疲乏〔昼夜疲乏〕:是昼夜节奏的一局部,促使睡眠产生疲乏的测定方法:①生化法:通过检查受试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成分推断疲乏②生理参数测试法:通过测试人体生理指标、机能变化来评定人体疲乏及疲乏程度进展评估录观看对象的动作,通过动作分析评定人体疲乏测定是人体工程学重要争辩内容,目的是争辩疲乏与劳动产出值、与舒适度的关系,测定人体对不同紧急水平的反响,以满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体安康进展的需求人体尺度与人体测量人体测量学: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和群体在人体尺寸上的共性、特性以及差异,用以争辩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供给人体尺寸数据人体测量的分类:4022项作人体测量的根本术语;被测者姿势①立姿②坐姿测量基准面①矢状面②正中矢状面③冠状面④水平面⑤眼耳平面测量方向支撑面和衣着根本测点和测量工程人体测量的方法:①接触性测量:丈量法②非接触性测量:立体摄影、激光扫描、白光相位、莫尔条纹、远红外射线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地区与种族、年月、年龄、性别、职业百分位:具有或小于某一人体尺寸的人占统计人数百分比5百分位: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95%大于50百分位:大于和小于概身材尺寸的各占一半95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95%小于④每一个百分位数值只表示某一项尺寸⑤各种人体尺寸不行能同时处在同一个百分位人体尺寸数据的选用原则〔1〕百分位的选择:依据实际状况选择①产品按所用百分比不同分为I型、II型、III型②I型:〔双限值设计〕需要两个人体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依据,办公座椅的可调高度型:〔单限值设计〕只需一个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或下限的依据型:只需要第50百分位数作为产品设计依据,一般用于具有普遍性的场合③百分位如何进展选择,课本51-53椅类家具设计座椅最根本的功能:供给人体支撑椅类设计六大要素:座高、座面曲度、座深、座宽、座面倾斜度、椅靠背椅类家具设计的最终目标:满足人们坐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座椅分为工作用椅和休息用椅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I.力度感:产品形态中力度感的表现往往是通过形态的向外扩张来表现的〔视觉张力〕II.通感: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可以彼此穿插相通的心理体验,可以引起人们联想,丰富形态的内涵III.颖:求求异市人的天性,颖的形态可以引起人们的心理震撼或愉悦IV.共性:具有共性的形态最简洁被人所记忆V.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椅子形态与视觉张力:椅子形态对人们的视觉刺激形成的力度感质属性的线条、面块、形体等所构成的整体。可分为直线造型形态、曲线造型形态、直曲相结合造型形态三大类。还可以依据椅子材料特点分为线材型、面材型、线面结合型性进展争辩材料与质感:①材料的质感是指每种材料都具有其特有的肌理和感情对材料做出的反响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外表得出的信息③材料的质感包括物理质感和心理质感物理质感〔肌理〕:通过人的肤觉和视觉器官感受到的物体外表的组织构造II.心理质感:材质肌理给人的心理感受④材料的质感:粗暴与细腻、粗糙与光滑、温和与严寒、华美与朴实、浑重与薄弱、沉重与轻松、坚硬与松软、干涩与滑润、粗俗与高雅、透亮与不透亮等根本感觉特性床具设计卧。卧姿体压分布与卧感:①支撑人体垫子很软时,背部的接触面积大,臀部〔重〕下陷深,轻的局部下陷小,使腹部上浮造成身体成w型,使脊柱的椎间盘内压力大,结果难以入睡。太硬背部的接触面积小,局部压力增大,背部肌肉收缩增加,也不舒适②卧姿的舒适程度与体压分布直接相关床具设计要素:①床垫构造材料与垫性:材料的缓冲性、材料的振动特性上面料层、上铺垫层、弹簧层、下铺垫层、下面料层③床垫幅面尺寸:床长=人体平均身高x1.05+头部余量+脚后跟余量〔L=hx1.05+a+b〕④底床铺面离地高度:400-440mm,双层床层间高不小于980mm。,卧铺客车:双层布置时780mm750mm⑤床屏设计:考虑对人体的舒适支撑同时有好的稳定性和透气性⑦床梯设计:保证强度、便利性、舒适性⑧护栏设计:防止人休息时掉下桌类设计要素粗糙略凉,涂饰会转变材料的热学性质,改不了木材的〔木材外表涂饰受欢送缘由〕桌面不宜选择光泽度太高的材料并且反射率很小,有利于降低人眼疲乏用舒适性50-100mm柜类家具储物形式:封闭式、开放式、综合室600mm②600-1800mm③1800-2400mm160mm280mm450mm600mm3.柜类家具主要功能部件:搁板、抽屉和门适当的活动空间打算的。先确定常用搁板高度,再由间隔确定下〔上〕层搁板的高度。在最省力的位置4.书柜设计要素:①深度:书柜深度应比书的宽度尺寸稍大一些②高度:按书柜使用对象不同,有不同参考值800-1200mm行为与室内空间的关系确定行为空间尺度:大空间、小空间、中空间、局部空间确定行为空间分布:前后、左右、上下、指向性状态的行为空间确定行为空间的形态行为空间组合首先要依据人的行为进展室内空间组合,然后进展单一的空间组合设计室内颜色:从天花板到墙面,由明到暗人际距离0-50cm人体距离:50-130mm社交距离:1.3-4m公众距离:>4m人的行为习性:抄近路、识途性、左侧通行、左转弯、从众习性、聚拢效应舒适性分为:行为舒适性和知觉舒适性两类环境行为的根本模式:刺激作用→需要欲望→反响作用 行为环境 个体 目标环境行为特征:客观环境、自我需要、环境制约、共同作用问题的提出、设计目的〔争辩内容〕、流程图空间的构成按形态分①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