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_第1页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_第2页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_第3页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_第4页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第一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一、人的四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一般可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4个等级:⒈心理健康状态

①自己不觉得痛苦――快乐大于痛苦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③社会功能良好――胜任各种角色,并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教师家孩子的心理问题)第二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⒉亚健康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①时间短暂――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②损害轻微――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感觉“很累”、“没劲”③能自己调整――休息、聊天、运动、娱乐第三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⒊心理障碍

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②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

③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

第四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⒋心理疾病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有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等等。③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第五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一)人的基本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第六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图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第七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自尊”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第八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二)“人生发展关键期”与“阶段发展受阻”的矛盾

第九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2、成功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将导致人格的积极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第十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阶段:1岁以前——信任与不信任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阶段:1岁~3岁——自主与羞愧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掌握大量的技能(如谈话,爬,走等),孩子也有自己的"小主意"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

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鼓励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批评及嘲笑,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阶段:4――5岁主动与内疚1、孩子的需要和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阶段: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阶段: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在这一阶段,年轻人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是谁?”如果可以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就形成了,他们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反之,则会出现角色混乱,不能很好的自我定位。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作业多

作业真多

作业真是多

作业真是多啊

作业真是他妈多

作业真是他妈多啊

我作业真是他妈的多

我作业怎么能那么多呢

我作业简直就是太多了啊

我作业简直就是做不完的啊

我作业简直他妈不是人做的啊

我作业简直就他妈不是人做的啊

你说这个时代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这个时代的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我们这个时代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我们这个时代学生他妈作业怎么那么多

谁能告诉我你爸妈是不是也对作业有很大意见

谁能告诉我这个时代的老师是不是他妈信口开河

就因为一句信口开河搞得我晚上熬夜写作业有木有

有意见的学生就在底下喊一句:我拒绝写作业好不好

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三、如何早期识别心理问题?(一)观察法1、生活规律的改变。如讲究个人卫生、学习用功的人、生活节约的人。2、脾气的改变。脾气改变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早期症状之一。热情合群的人、有礼貌的人。3、情绪的变化。高涨、低落、情绪极不稳定。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行为的变化。动作增多,呆板重复;举止迟钝,生活懒散,收藏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等。5、多疑。如以前一向乐观大方,突然变得敏感多疑;或感到有许多“居心不良”的人在有意捉弄他,甚至觉得报刊文章、电影电视内容也是针对他的。6、外表、谈吐的异常如:突然描眉画眼的初一女生以上各种表现是某些心理问题的早期症状,其表现如与过去情况不同,又无原因可解释,应该考虑到其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可寻找专业的医生帮助。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7、易自杀的5类人群

导致自杀产生主要有社会学和生物学两方面因素。最新发现自杀归类标准为5大类人群:

(1)具有遗传因素(有自杀家族史);

(2)抑郁程度严重者;

(3)有自杀未遂史;

(4)遭遇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

(5)周围人或朋友、熟人有过自杀行为等。(媒体报道)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通过了解和他(她)比较要好的人。其实学生性格的最真实的表现,往往在非正式场合看得更清楚,在同龄人中看得更清楚,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而后一种观察角度一般是教师所缺乏的。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学生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还要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三)通过班干部调查(四)联系家长、家访(五)和他(她)本人的谈话(六)心理测验(七)在各种活动中、作品中了解分析学生

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画树树木人格测量法要求:准备好一张A4的白纸、4B铅笔一支和橡皮一块。然后在纸上画一棵带果实的树,注意不能画松树,并在纸的背面写上你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画完之后,确认并记下树木的名称、果实名称、季节时间、周围环境气氛和你的心情。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画房树人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房树人图在白纸中的位置居中:受测者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偏左:受测者留恋过去;偏右:受测者憧憬未来;偏上:受测者喜欢幻想;偏下:受测者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画在角落:受测者可能有病理性疾病。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自画像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八)沙盘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九)内心的我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自我填空了解我的内心世界1、我喜欢这样的人:。2、对我来说,最好发生这样的事情:

。3、我憎恨

。4、

,我感到孤独。5、

我可能伤害了他。6、看看现在的生活,我

。7、我关心

。8、我担心

。9、

我很幸福。10、

我感到不安。11、我希望

。12、我羡慕

。13、对于我来说,最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

。14、我喜欢自己,因为

15、大多数人认为我: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十一)墨迹图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四、如何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一)通过心理普查识别评估危机征兆信息,早期干预,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学校应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测查中筛查出的高危对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学生实施跟踪关注,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危机预防起到预警作用。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探索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规律:

首先,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导致自杀率上升。

其次,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诸如:(1)单亲家庭、孤儿、经济特困家庭学生,如遇患病、失恋、竞争挫折、考试失误不及格、家庭重大变故时,情绪行为有无反常等;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跟踪关注心理普查筛查出的高危对象;(3)关注处于高自律、高压力的尖子生等等。力求早发现、早干预,将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三)设立班级心理信息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了解学生家庭,和父母建立关系,通过改变父母、改变家庭来改变孩子。

孩子的问题100%都有父母的问题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五)态度:爱、宽容、接纳问题学生更需要爱,谁也不愿意自己成为问题学生,是家庭和成长经历使然。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你相信学生是可以转化的吗?萨提亚治疗理念(1)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2)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的应对及成长。(3)人们由于相同而有所连接,由于相异而有所成长。(4)

问题〔困难〕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5)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六)掌握沟通技巧什么是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