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第二污水处理厂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2_第1页
安宁第二污水处理厂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2_第2页
安宁第二污水处理厂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2_第3页
安宁第二污水处理厂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2_第4页
安宁第二污水处理厂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云南省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前言1.1任务由来ﻩ根据《安宁市太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太平新城确立了“滇西旅游门户,休闲宜居创业新城”的发展定位,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引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物流贸易产业、现代城市服务业,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宜业、宜居山水园林生态新城”。根据《昆明市城市交通总体规划》,将在2013年取消昆安高速路太平收费站,2014年投入建设昆明市西北绕城高速、昆明市城市轻轨3号线,2015年建成昆明市南三环快速路,届时太平新城与昆明市主城区的联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太平新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健全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地位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可增强吸引投资的动力。中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太平“宜业、宜居山水园林生态新城”打造的一部分,污水厂的顺利投产,将切实的减少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改善区域内河道水质条件,提升太平新城的居住投资环境。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将使河道水体水质恶化,对生存环境构成威胁,直接影响到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水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各级部门上下已取得共识,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发展,只有加快实施污水治理工程,才能实现规划目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该项目的建设,将服务区域内的污水全部收集进行处理,是确保安宁市太平新城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等法律法规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受安宁北控瀚源水务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云南省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委托书见附件2)。1.2评估工作的依据本次评估工作主要依据以下相关法规、规范、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94号);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报批稿)》(国土资源部2008年10月);4、《云南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2月);5、《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和要求》,(云地灾研,2006年9月);6、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54号);7、《一、二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规定的通知》(云地灾研〔2006〕2号);8、云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云地灾研(2009)2号);9、云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关于统一部分建设项目重要性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云地灾研(2011)02号》;10、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云地灾研〔2013〕02号);11、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有关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70号)。本次评估收集并利用的资料主要有: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2000]01号);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2006.4);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GB/T0097-94);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0、《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12、《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1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7、《云南省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2013年1月)。1.3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1、评估工作的任务通过该项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及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建设项目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征地、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评估工作的任务(1)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复杂程度,重点调查、评价与拟建工程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尤其是全~强风化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2)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状态及成因,针对已有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加剧、引发以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4)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进行拟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和分区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2评估工作概述2.1工程规划概况及征地范围1、交通位置拟建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安宁市太平镇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始甸社区居委会妥乐村管辖;安宁市位于昆明市西郊,距离安宁市区约10.0km,距离太平镇约4.0km,昆明~安宁高速公路、国道G320线从拟建工程南侧通过,现已修了一条进场道路通往厂区,交通条件较方便(见交通位置2、工程概况拟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总规模为2.5万m3/d,分期实施,一期规模为1.25万m3/d,二期规模为1.25万m3/d;一期变化系数Kz=1.56,总变化系数Kz=1.47。根据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规定,本工程属=5\*ROMANV类二级+深度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工艺流程及场地功能,把全厂分为两大功能区:厂前区、生产处理区。其中,厂前区包括综合楼、门卫;生产区包括预鼓风机房及配电室、生化池、二沉池、除臭装置、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粗格栅及提升泵房、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加氯加药间、高效沉淀池、清水池、送水泵房、纤维转盘滤池。工程平面布置情况见附图2,拟建工程各单体建(构)筑物特性见表2.1-1。拟建工程各单体建(构)筑物特性表表2.1-1序号主要建(构)筑物平面尺寸长×宽(m)层数高度设计地坪标高(m)池底标高(m)1综合楼1892.50/2生化池70.2×24181890.801887.253二沉池70.2×8.95151890.801887.804鼓风机房及配电室12.0×28.516.51890.80/5除臭装置15.0×6.513.51888.80、1892.106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21.8×9.714.61890.101887.707粗格栅及提升泵房20.8×12.7111.41890.401879.308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27.0×12.018.11888.109加氯加药间27.0×9.015.41888.1010高效沉淀池16.3×19.116.71887.101881.6011纤维转盘滤池10.3×6.113.51887.101886.5012清水池21.6×28.914.81887.101884.1013送水泵房48.0×7.818.151888.601885.20拟建工程项目总投资为4903.61万元,拟建工程总占地面积40000m2(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本次勘察时间自2012年12月14日开始,到2013年1月4日完成野外钻探及现场原位测试工作,野外布置勘探孔90个,其中,控制性孔32个,一般性孔58个,累计完成工作量1773.10m。钻探过程中采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4.3m/16孔、标准贯入试验90次,取扰动土样81件,土的腐蚀性试验2件,岩石抗压试验6件,取水样3组,波速测试2组,地微振2点。通过勘察工作初步查明拟建场地基本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确定拟建建筑物基础选型及基础持力层。调查期间,拟建工程征地范围内已经完成场地开挖整平,拟建预鼓风机房及配电室、生化池、二沉池、除臭装置、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粗格栅及提升泵房、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加氯加药间、高效沉淀池、清水池、送水泵房、纤维转盘滤池等工程已经完成基础、基坑开挖和地基基础浇灌施工;进厂道路已完成路面地基施工整平,未进行路面硬化。根据访问施工人员,工程施工未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局部基坑开挖出现小规模坍塌,但未对施工人员及设备等构造危害。3、社会经济概况安宁市地处昆明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8'~102°37'和北纬24°31'~25°6'之间。南北长约66.5km,东西宽约46.4km,总面积1301.0km2,东面和东北面与西山区接壤,西面和西北面与禄丰县交界,南面和东南面与晋宁县相连,西南面与易门县毗邻。安宁市辖7镇、3乡(即八街、温泉、连然、青龙、草铺、禄2010年,安宁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4.25亿元,比2009年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39956元,比2009年增长9.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57.0%和37.3%。全市工农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09年增长22.2%。依托全市优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安宁现已形成以钢铁、磷盐化工为主,建材、电力、食品加工为辅的工业结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为将安宁建设成现代化绿色工业城市、国家级石油炼化基地和高浓度磷复肥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化工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安宁市太平新城位于安宁市东北郊,距昆明市16.0km、安宁市区12.0km,与西山区的海口镇、碧鸡镇、团结镇相邻,总国土面积85.0km2,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和白族,全镇下辖3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32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6个居民小组。太平新城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昆安高速、安晋高速、石安公路、成昆铁路、昆玉铁路、高海高速等交通大动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太平镇项目区所在的太平镇2010年农业总产值40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4元。全镇小春完成6615亩收割任务,总产达530.169吨,平均单产200千克;大春完成4164亩收割任务,总产2265.24吨,平均单产544千克。截至2010年底,总人口16815人,其中农业人口9201人,非农业人口7614人。全镇下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共32个村民小组。4、征地范围拟建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安宁市太平镇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始甸社区居委会妥乐村管辖。拟建工程规划总占地面积40000.0m2(合60.0亩),征地范围为不规则多边形地块,土地产权明晰,界址清楚,没有争议。拟建工程所征用土地主要为荒地、山坡旱地,无文物古迹、无国家基本保护农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经济2.2以往工作程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说明书》(观音山幅、晋宁县幅,1:5万),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观音山幅,1:5万),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昆明幅,1:20万),云南省地质局水文大队,1977年;4、《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云南省地质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1990年10月);5、《》(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0年10月);6、《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年);7、《云南省安宁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07年11月);8、《安宁市北项目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9、《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2013年1月);10、《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中恒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年8月)。以上资料较为详细的查明了拟建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基础性地质背景情况,查明了区内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对区内地下水、地表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提出了建议;查明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富水性;概略评价了区域工程地质条件。2.3评估工作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1、评估工作范围的确定评估区范围依据拟建工程特点、项目建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区内地质灾害种类和发育情况及其影响程度为原则,结合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要求和项目实施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形式、强度以及引发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综合确定。以征地范围为中心,北部外延170.0m为界;东部外延220.0m为界,南部以沙河左岸缓坡为界;西部外延200.0m为界。同时考虑了地形、地质、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评估区地理坐标:102°35′21″~102°36′31″,北纬:22°48′14″~22°49′19″之间,2、评估级别的确定拟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总规模为2.5万m3/d,属城市小型污水处理厂,工程总征地面积40000.0m2(合60.0亩),估算项目总投资为4903.61万元。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相对高差21.3m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中等2.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工作方法我院接受项目任务后,进行了评估区基本资料的收集,并以收集到的评估区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为基础,编制了《云南省安宁市太平新城中部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设计文件》,明确了评估工作的重点是调查评估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状地质灾害和潜在不稳定边坡的发育程度,分析预测工程建设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并评价建设用地对拟建项目的适宜性,同时确定了评估工作基本方法及大致工作量,在“设计文件”的指导下,开展评估区野外综合调查工作。评估区野外综合调查工作以穿越法为主,结合追索法,调查了评估区和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地表出露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重点对征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作了调查、分析。2、完成工作量野外调查工作于2013年8月15日开始,至8月15日结束,历时1天,野外调查配置水工环专业技术员2人,驾驶员1人,野外综合调查以1:2000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野外调查工作结束,由院项目管理部组织验收组对野外调查工作进行现场验收,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地段进行了现场查验,并形成了野外验收意见。项目组根据野外验收意见对野外调查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2.4-1序号名称单位工作量1资料收集套62综合地质调查1:2000km20.263调查路线km3.804调查河流、地质、水文地质、在建工程、村庄点385利用拍摄照片张213地质环境条件3.1气象、水文1、气象安宁属中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季节温差不大,干湿度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年日照时2327.5h,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太平新城北片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气温四季变化小,干湿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根据收集《安宁市史志》(2010年版,HYPERLINK"http://www.h/zmb/newslist.aspx?classid=114429"\t"_blank"安宁市史志办公室)和《安宁市降雨资料统计表》(2012年8月,安宁市气象局),年平均气温14.5℃,夏季平均气温20.0℃,冬季平均气温7.2℃;年平均降雨量891.5mm,年最大降雨量1161.8mm,年最小降雨量657.3mm,安宁市20年一遇日最大降雨量114.1mm(2008年8月4日);年平均蒸发量693.4mm;年均相对湿度72%;一般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8~9月为暴雨多发期,降雨量多具垂直分带性,一般随海拔的增大而增大;霜期平均为63天;风向以西、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2.1m/s,气象要素统计见表3.1-1。气象要素统计表表3.1-1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多年平均气温℃7.29.513.416.719.219.920.119.317.814.910.77.514.7降水量(mm)10.89.612.824.176.08812、水文(1)区域水系拟建工程位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区域内主要河流为螳螂川、鸣矣河(见区域水系图3.1),河流特征简要描述如下: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出水河道,螳螂川全长252km左右,属高原河流,水利资源丰富,该河流沿途接纳大量生活、生产污水,河水易受到污染。螳螂川流经安宁,在富民赤鹫与一支流汇合后称普渡河,普渡河继续向北流经禄劝与东川交界向北流,在东川新甸房附近注入金沙江。螳螂川发源于一六乡西南龙潭山麓的大龙洞。流经一六乡、八街镇、鸣矣河乡、县街乡、连然镇、安宁市城区、温泉镇、青龙镇,由青龙镇的马鹿塘附近出境,全流域面积为4410.5km2,其中安宁市境内流程为52.8km,流域面积1206.0km2,年径流量78057.9万m3。安宁境内除红河流域的九渡河外,所有属长江流域的河流水量都最后汇入螳螂川。鸣矣河(又称八街河):发源于晋宁县白龙山(一支发源于一六街乡大龙洞),由南向北流经一六街、八街、鸣矣河、县街等四个乡镇。在鸣矣河乡的双村有螃海河汇入,在县街乡的大元末有县街河汇入,最后流经连然镇通仙桥汇入螳螂川。全流域面积908.0km2,其中安宁境内流程71.0km,径流面积588.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900万m3。PAGE3(2)评估区水系评估区的水系主要有分布于评估区南部边缘的沙河。其特征描述如下:沙河:属于螳螂川右岸一级支流,全长约44.0km,发源于昆明市西山区棋盘山大兴村,流经西山区团结乡进入明朗水库,后流经桥头村、太平镇、桃花村、罗白村,最终汇入螳螂川。该河流流域面积97.0km2,其中安宁境内流域面积42.9km2,全长约14.4km,多年平均径流量1580.0万m3调查期间,评估区内沙河河床宽约1.2~6.0m,过水断面宽约0.5~2.0m,水深0.6~1.2m,流量为4.8m3/s(见照片3.2-1和照片3.2-2);水面高程在评估区内均低于征地范围内现状地面约1.5~2.5m照片3.2-1评估区南西侧沙河地形地貌照片3.2-2评估区南东侧沙河地形地貌3.2地形地貌1、区域地貌特征评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带交汇部位西侧的安宁拗陷盆地东缘。安宁盆地西部起于小龙山,东部至碧鸡关,长22km,北部沿安丰营至昆明断裂以南,南部从平地哨,经下麒麟、阿思邑至红土墙与东线封闭,宽约10km,盆地四周为隆起的低中山,如西山、笔架山、大龙山、毡帽山等,相对高差多在500m以下。安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有八街、连然、禄裱3个山间盆地,其余为山区半山区。市内西南部黑风洞为全市最高点,海拔2617.7m,最低点在、1680m。境内地势起伏不大,盆岭相间,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剥蚀低中山缓坡2、评估区地形地貌评估区内总体地势为北部高,最高点位于评估区北部边缘,高程1904.9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南西部边缘沙河河床,高程1883.6m,相对高差21.3m,地形坡度以3°~8°为主,局部达15°,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中山缓坡地貌。地形呈微波状起伏,山顶浑圆,较为平缓,局部地段为田埂,高约0.4~0.8m,地表多为旱地及植被覆盖,植被为灌木丛及杂草(见照片3.2-3、3.2-4、3.2-5)。征地范围内地势相对较缓,征地范围内最高点位于北侧,高程约1895.2m,最低点位于南部,标高约1885.4m,最大相对高差约9.8m,地形坡度小于10°,一般多为3~5°。调查期间,拟建工程征地范围内已经完成场地开挖整平,拟建预鼓风机房及配电室、生化池、二沉池、除臭装置、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粗格栅及提升泵房、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加氯加药间、高效沉淀池、清水池、送水泵房、纤维转盘滤池等工程已经完成基础、基坑开挖和地基基础施工;进厂道路已完成路面地基施工,未进行路面硬化(见照片3.2-6、照片3.2-7、3.2-8、3.2-9)。拟建工程区拟建工程区照片3.2-3未施工时拟建工程区地形地貌(由东向西)照片3.2-4拟建工程区北部地形地貌(由南向北)照片3.2-5拟建工程区南部地形地貌(由北向南)拟建工程区拟建工程区照片3.2-6施工时征地范围地形地貌照片3.2-7在建办公楼地形地貌照片3.2-8在建生化池远景地形地貌照片3.2-9在建生化池近景地形地貌3.3地层岩性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野外调查资料,评估区内钻孔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残坡积层(Q4el+dl)和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其特征由新到老现分述如下:1、耕植土(单元层代号=1\*GB3①):褐、褐红色、黑灰色、褐灰色、灰黄色、灰色,松散状态,稍湿,成分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少量角砾和植物根系,层厚0.30~0.60m,层顶标高1884.90~1894.90m,仅局部地段没有分布。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1)淤泥(单元层代号②1):灰黑色、深灰色,软~流塑状,饱和,土质软,钻进时易缩颈。揭露厚度0.90~1.50m,层顶标高1885.50~1887.00m,仅在钻孔ZK65、ZK66、ZK76和ZK87揭露到该层,分布不稳定。(2)粉质粘土(单元层代号②2):褐红、褐黄色,可塑~硬塑状态,湿,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局部夹10~20cm的薄层粉砂,该层厚度0.50~3.20m,层顶标高1885.50~1891.10m,仅在场地中南部地段有分布,分布不稳定。(3)粉土(单元层代号②3):褐黄色、灰黄色,密实状态,稍湿~湿,摇振反应轻微,局部夹10~30cm的粉砂、粉质粘土。可见角砾、圆砾,岩体呈中等~强风化,磨圆度较差,多呈次圆状,局部次棱角状,含量约占5~10%,颗粒级配较差,分选性差。该层厚度0.60~3.50m,层顶标高1885.0~1889.20m,仅在场地中南部地段有分布,分布不稳定。3、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1)粉质粘土(单元层代号③1):褐红色、红褐色,以硬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态,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局部夹少量碎石,碎石成分为砂岩、泥岩、粉砂岩,碎石粒径2.0~3.0cm,大者约8.0~15.0cm,呈中等~强风化,次棱角状,含量10~15%。该层绝大多数钻孔均有揭露,层厚0.50~5.80m,层顶标高1884.20~1894.90m。(2)粉土(单元层代号③2):褐黄色、灰黄色,密实状态,稍湿,摇振反应轻微,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层厚0.70~1.50m,层顶标高1888.50~1891.60m,仅在钻孔ZK6、ZK7、ZK8、ZK9、ZK11和ZK12有分布。3、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1)强风化泥岩(单元层代号④1):褐红色、紫红色,强风化状,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角砾状、碎石状,偶见短柱状。岩体破碎,属于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场地部分钻孔均揭露到该层,揭露层厚0.60~7.20m,层顶标高1882.10~1888.90(见照片3.3-1和照片3.3-2)。照片3.3-1钻孔岩芯情况(收集)照片3.3-2评估区外围东部岩体风化情况(2)中风化泥岩(单元层代号④2):紫红色、褐红色,中风化状,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由于机械破碎,岩芯呈碎块状、长柱状、短柱状,RQD值约15%~60%。岩体较破碎,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该层在场地均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揭露层厚1.90~12.50m,层顶标高1882.70~1889.10m(见照片3.3-3)。照片3.3-3钻孔岩芯情况(收集)(3)中风化粉砂岩(单元层代号④3):肉红色、紫红色,中风化状,粉、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由于机械破碎,局部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多以短柱状、长柱状为主,RQD值约75%~90%。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揭露层厚1.50~20.0m,层顶标高1877.10~1885.10m。3.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3.4.1区域评估区所在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康滇古陆东侧,古生代昆明台陷之西侧,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皱带的交汇部位,其控制性构造是南北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构造带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性质和级别的断裂、褶皱,其主要构造均具压性、压扭性特征,其次为北西向构造。评估区在《云南省大地构造分区图》上属扬子准地台褶皱系、滇东台褶带(Ⅰ31-1)之嵩明台凹(见图3.3)。区域控制性断裂主要有汤郎-易门断裂(F1)、西山-普渡河(F2)、禄裱-温泉-鲁宗箐断层(F3);褶皱主要为安宁-妥乐向斜(8)(见图3.4),各断裂和褶皱特征简单分析如下:1、断裂特征汤郎-易门断裂(F1):位于评估区西侧约30.0km。断裂南北向延伸,北起西昌汤郎延入云南,经武定、禄裱至易门县东,长度大于300公里,断裂面陡倾,倾向不定,北段、南段倾向东,中段倾向西,上盘一段为昆阳群,下盘多为较新地层,显高角度逆冲之特征。沿线有晋宁期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及构造透镜体分布西山-普渡河(F2):位于评估区东侧约10.6km。断裂性质与西带相近,长度大于300km,主向西陡倾,且先压后张的特征,属多期次活动的大断裂。自晋宁期至燕山期均有活动,燕山期表现突出,被卷入地层由元古界昆阳群至中生界红层均有,并控制了第三纪盆地及第四纪谷地和湖泊的分布。沿断裂带有海西期基性岩浆活动。峨眉山玄武岩在东盘厚1000—1500m,而西盘则很薄。古生代地层东盘厚大,且发育较全,而西盘变薄每有缺失。燕山期时,来自东西方向的挤压力使断裂旁侧寒武系至二叠系乃至侏罗系地层一起发生褶皱,如东部侏罗系红层及以下地层,受到东西向挤压的强烈影响急剧褶皱且向东倒转。安敦以东及大青山以西出现的小型南北向向斜,亦发生于红层中(两翼倾角在40评估区位置评估区位置图3.3云南省大地构造分区图禄裱-温泉-鲁宗箐断层(F3):位于评估区北部约6.2km,呈近东西向贯穿。该断层走向近东西向,但常被北东和北西两组断层错开,常有扭动。倾角一般在70°左右,主要发生于安宁向斜西段北翼边缘,下古生界地层与上元古界地层接触带上,有时后者推覆于前者之上。断层沿线,地层倾角变化大,一般倾角较陡(滴水箐至龙树村之间)。此外,由于区域作用力的影响,向斜边缘常发生北东和北西两组剪切断层,多为平推性质,规模均较小。2、褶皱特征位于评估区南部。自西向东轴线走向由100°转120°再转90°,为北翼陡,褶副窄;南翼缓,褶副宽之不对称斜歪向斜,核部岩层,东部为白垩系,西段为侏罗系,两翼均为古生界至中生界岩层之不连续组合。北翼由于F3等一系列断层的破坏,以及近隆起边缘的古地理环境,地层多有断失或缺失,且岩层倾角较陡,一般40-50°,少数地段可达到70-80°,甚至倒转。而南翼宽缓,岩层仅有波状起伏,岩层倾角多在10-30°间,由于盆地西高东低,沉积岩层东厚西薄。向斜呈向西翘起尖灭之势。盐矿层环绕向斜边缘出露。3.4.2评估区地质构造1、断裂评估区区域上位于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康滇古陆东侧,古生代昆明台陷之西侧,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皱带的交汇部位,其控制性构造是南北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构造带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性质和级别的断裂、褶皱,其主要构造均具压性、压扭性特征,其次为北西向构造。评估区在《云南省大地构造分区图》上属扬子准地台褶皱系、店东台褶带(Ⅰ31-1)之嵩明台凹。评估区区域上位于汤郎-易门断裂(F1)与西山-普渡河(F2)之间,结合区域资料及经实地调查评估区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2、节理裂隙在区域在多期多级的构造运动中,断裂、褶皱较发育,据调查,评估区未发现明显的断裂,褶皱,但节理、裂隙发育,把岩石切割得支离破碎,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特定的条件下,便可直接制约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展。区内节理裂隙发育,据野外调查统计,优势节理裂隙分述如下: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地层产状135°∠16°,发育3组优势节理裂隙,①组:110~160°∠30~65°,呈张开状,宽3~5mm,泥质充填,延伸长度3~10m,发育密度4~6条/m;②组:50~75°∠40~85°,呈张开状,宽5~20mm,泥质充填,延伸长度3~50m,发育密度3~5条/m;③组:260~310°∠30~70°,呈张开状,宽3~8mm,泥质充填,延伸长度3~8m,发育密度3~5条/m。3.4.3区域地壳稳定性1、新构造运动评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带之交汇部位。东部普渡河~滇池深断裂,西部罗茨~易门深断裂控制了安宁地区,在其作用下,从印支期构造运动开始、该区以断块活动为主,褶皱作用为辅,产生了两组次级断裂和褶皱,一组呈东西向断裂、另一组为南北向断裂,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断陷盆地,为东西向的禄裱-温泉-车家壁断裂,南北向的车家壁-大青山断裂和温泉~县街断裂相交汇,形成了安宁断陷向斜盆地。在这个断陷盆地外侧,断裂的北盘与东盘相对上升较大,西盘相对较小,南部属相对下沉地区,从而控制了安宁盆地的发生与发展。燕山期构造活动以升降运动为主。早期运动,主要促使成盐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中期运动,主要反映出缓慢的持续下降作用,在断陷盆地内,对聚盐和盐类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燕山末期以上升运动为主,基本结束了红色盆地的历史。喜山期的构造变动,只对安宁红色盆地产生了轻微影响,导致如今基本上保存了侏罗纪盆地的原始面貌。盆地四周地层向盆地中心倾斜,边部倾角10°-30°,有白垩系盖层的中心部位5°-10°或接近水平,仅西部桃花村一带有小的波状起伏,全区很似一个完整的盘形盆地,除局部含盐地层有塑性变形外,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2、地震评估区位置评估区位置图3.5区域地震带及震中分布图普渡河-西山断裂是滇中“南北向构造带”的主要成份之一,为活动构造。自明代以来至今,600余年的时间内,历史上沿断裂记载的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有15次,其中6级以上2次,属中强活动度与中等危险度断层。评估区位于普渡河断裂带中段以西,断裂离散为数条相互平行的次级断层,由于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分隔,沿断层走向几何连续性不强,单条次级断层的连续长度均不超过20km。但考虑到其历史地震背景,具备发生6.5级地震构造条件。3、区域地壳稳定性据《云南省区域稳定性遥感综合调查报告》,评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属于次稳定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见图3.6)。评估区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g。拟建建筑物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考虑抗震设防。3.5工程地质条件3.5.1岩土体分类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评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粉土和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根据评估区出露地层岩土体的成因、岩体结构类型和力学强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之表A.0.4相关规定,将评估区岩土体划分为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多层土体(eq\o\ac(○,Ⅰ))、粉质粘土、粉土双层土体(eq\o\ac(○,Ⅱ))、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eq\o\ac(○,Ⅲ))和较硬夹较软薄~中厚层状结构泥岩、粉砂岩岩组(eq\o\ac(○,Ⅳ)),各类工程地质岩组特征见表3.5-1。评估区位置评估区位置图3.6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图工程地质岩组特征表表3.5-1ⅠⅡⅢⅣ图4-33.5.2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图4-3评估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岩体风化,特殊土为饱和液化砂土及软土(淤泥)。1、岩体风化评估区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粉土;和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由于地壳运动、降雨、侵蚀、剥蚀等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差异明显;评估区岩体强度低,植被发育,含水量较高,易软化,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弱,其风化带一般较厚且连续性较好。其全~强风化层厚0.5~2.5m(见照片3.5-1和照片3.5-2)。地形平缓部位利于堆积,全~强风化层或风化残坡积土厚度较大。地形坡度较陡峻的位置易被冲刷或剥落,故全~强风化层或残积土层厚度较小或无堆积。全~强风化层岩体结构类型属散体或碎裂结构,抗剪强度低,是易产生地质灾害的照片3.5-1岩体风化情况照片3.5-2岩体风化情况岩体。人工开挖诱发的滑坡、崩塌主要受岩土体结构、抗剪强度及坡度控制。自然滑坡则主要由风化界面与岩体结构控制,局部直接由土岩接触面控制。在拟建工程相关工程的切坡、卸荷条件下,易引发挖方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害工程的施工和运营。2、特殊土(1)软土(淤泥)拟建工程南侧靠近沙河的河床、阶地地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该片区分布有软土(淤泥),揭露厚度0.90~1.50m,层顶标高1885.50~1887.00m。其不良工程特性主要表现为:触变性、流变性、低强度、高压缩性、不均匀性。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力,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在7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软土震陷,危害工程的安全与正常使用。(2)饱和液化砂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拟建工程所处的河床、阶地分布有粉砂、粉土等液化砂土,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拟建工程处于地震高烈度区,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饱和砂土液化,引起地基基础及建(构)筑物变形破坏。拟建工程局部位于河床阶地区,分布有饱和砂土,地震时可能产生砂土液化,危害拟建工程的正常运行。图4-33.5.3图4-3评估区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粉土;冲洪积(Q4al+pl)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和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根据岩性组合、岩体结构类型、力学强度等因素,将评估区分布岩土体划分为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多层土体(eq\o\ac(○,Ⅰ))、粉质粘土、粉土双层土体(eq\o\ac(○,Ⅱ))、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eq\o\ac(○,Ⅲ))和较硬夹较软薄~中厚层状结构泥岩、粉砂岩岩组(eq\o\ac(○,Ⅳ))等四个岩组。其中,eq\o\ac(○,Ⅰ)岩组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主要零星分布于拟建工程建设区南侧;eq\o\ac(○,Ⅱ)岩组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危害,拟建工程区内均有分布;eq\o\ac(○,Ⅲ)岩组岩土体破碎、松散,遇水易软化,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工程建设场地整平挖方地基、填土地基和土岩组合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挖方边坡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eq\o\ac(○,Ⅳ)岩组岩体呈中等~强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体破碎,其开挖边坡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体风化,特殊土为软土(淤泥)和饱和砂土。评估区岩土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对拟建工程建设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综合分析,评估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中等,局部较差。3.6水文地质条件3.6.1根据赋存地下水的介质形式及水动力条件,结合钻孔资料、现场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将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区域水文地质图见图3.7,其特征分析如下。1、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相对低洼的冲洪积层及局部残坡积层中。岩性主要为砂、卵石、粉质粘土局部夹有粘土层,分布于平坦、低洼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孔隙水均以就近向河谷或相对低洼处沟谷为排泄基准面,以渗流或泉流形式排泄,其动态变化较大,季节性明显。孔隙水富水性弱~中等;残积层中的孔隙水动态变化大,均匀性、连通性较差,雨季雨强大时水位升高,枯季时水位降低,总体富水性弱。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场地内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介于0.01~2.18m,标高介于1885.19~1889.49m。勘察期间,因降雨影响,拟建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基坑或基础开挖过程中,孔隙水浸润、软化土体,降低土体力学强度和稳定性,易产生滑坡、崩塌等灾害。2、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泥岩、粉砂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储水空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垂向补给,其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节理及岩石风化裂隙发育程度和地形地貌位置控制,富水性差异大,总体富水性弱,局部可达中等。据区域资料分析,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模量:M0=0.1~7.5L/S·Km2、平均单位米涌水量:qcp=0.03~0.37L/S、平均泉水流量:Qcp=0.02~2.00L/S、平均孔-井涌水量:Q5m=0.86L/S,地下水迳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水循环交替强烈,含水层多被构造及河流冲沟切割,完整性及连续性差。地下水多在构造及冲沟切割或含水层受相对隔水层阻隔处,以泉流或渗流形式排泄,其动态变化大,呈现季节性,雨季流量较大,旱季流量明显减少,甚至断流。根据野外调查,评估区内未见泉点出露。3.6.2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现将评估区划分为河床区、斜坡区两个微地貌单元,并将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描述如下:1、河床区评估区内总体地势为北部高、南西部低,沙河为本区地下水的排泄区。河床区处于评估区南部边缘,主要含水层为冲洪积卵石、圆砾、砂等,总体属于河床冲洪积含水构造。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孔隙比大,均匀性较差,连通性好,透水性和富水性中等~强。孔隙水径流途径短,流向多变,交替循环强烈。一般沿河床及河岸分布,呈长条形,地形较平缓,地下水水力坡度小,流速缓慢,垂直河流运动。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排泄于河流床,水位、水质与河水有密切联系。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雨季河水补给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水,松散层孔隙水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影响较小。2、斜坡区①从垂向上分析,浅部为残坡积层孔隙水含水层,下伏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基岩面相对隔水层,相互组合呈具孔隙水、裂隙水双层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在降水补给条件下,孔隙水下渗被基岩面阻隔、运移,降低其力学强度,在工程开挖条件下易引发残坡积层沿基岩面滑坡。②斜坡区分布的基岩为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其中,粉砂岩为相对含水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总体呈含水层、隔水层相间的层状水文地质结构。地形坡度5°~10°,局部达15°,地形较为平缓,地下水径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小,循环交替强烈。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节理、裂隙储水和运移为主。受河谷的切割,地下水沿含水层自北西向南东侧以散渗流形式排泄于沙河河床,评估区范围内未见泉水出露。3.6.评估区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评估区绝大部分地段处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地层透水性弱~强,地表污染水体和污染物淋滤水下渗容易污染地下水,总体而言,地下室受污染的脆弱性中等。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污染物淋滤水,由于工程建设和运营产生的污染源较多,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总体中等。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区为处于安宁盆地,地形坡度5°~10°,局部达15°,地形较为平缓,地表主要为可耕作的粘性土,大部地段为水田和旱地,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甘蔗为主,农耕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对地质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评估区人类活动主要是开垦种植、房屋及拟建工程施工建设,现状主要造成水土流失和地形地貌的变化(见照片3.7-1)。照片3.7-1评估区耕种情况综上所述,评估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3.8小结(1)拟建工程位于安宁市太平镇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始甸社区居委会妥乐村管辖,亚热带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气温四季变化小,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干湿季节分明。拟建工程位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评估区内主要河流为沙河,属于螳螂川右岸一级支流。(2)评估区内总体地势为北部高,最高点位于评估区北部,高程1904.9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南西部边缘沙河河床,高程1883.6m,相对高差21.3m,地形坡度以3°~8°为主,局部达15°,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中山缓坡地貌,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3)根据评估区分布地层的岩性、成因、岩体结构类型及力学强度,将评估区分布的岩土体划分为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多层土体(eq\o\ac(○,Ⅰ)),粉质粘土、粉土双层土体(eq\o\ac(○,Ⅱ)),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eq\o\ac(○,Ⅲ))和较硬夹较软薄~中厚层状结构泥岩、粉砂岩岩组(eq\o\ac(○,Ⅳ))等四个工程地质岩组;评估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岩体风化,特殊土为软土及饱和液化砂土。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中等,局部较差。(4)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地下水较易遭受污染,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中等复杂。(5)评估区所在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康滇古陆东侧,古生代昆明台陷之西侧,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皱带的交汇部位,其控制性构造是南北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构造带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性质和级别的断裂、褶皱,其主要构造均具压性、压扭性特征,其次为北西向构造。评估区在《云南省大地构造分区图》上属扬子准地台褶皱系、滇东台褶带(Ⅰ31-1)之嵩明台凹,区域地质构造复杂;评估区内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中等复杂。评估区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间歇抬升为主,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域地壳稳定性属于次稳定区。(6)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为乡耕种、房屋建设和拟建工程施工,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按云国土资环发[2004]267号文的有关规定,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4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云南省安宁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资料,拟建工程区位于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经现场调查和向业主方收集资料,拟建工程基础开挖施工期间,截至目前,未出现大规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或涌水、涌砂等危害,局部开挖边坡出现小规模崩滑,未对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构成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4.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经实地调查,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现状地质灾害,在前期场地整平及部分设施的地基基础和基坑施工中,也未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4.2现状评估小结经实地调查,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现状地质灾害,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5.1拟建工程设计及目前实施情况简述经现场调查和向业主方收集资料,目前,拟建工程征地范围内已经完成场地整平,拟建预鼓风机房及配电室、生化池、二沉池、除臭装置、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粗格栅及提升泵房、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加氯加药间、高效沉淀池、清水池、送水泵房、纤维转盘滤池等工程已经完成基坑开挖和基础浇灌施工;进厂道路已完成路面地基施工整平,未进行路面硬化。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场地内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介于0.01~2.18m,标高介于1885.19~1889.49m。勘察期间,因降雨影响,拟建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野外调查期间,属旱季,基坑开挖中未见地下水水位。各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及基坑情况分述如下:1、综合楼: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92.50m,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见照片5.1-1),基坑开挖未出现地质灾害。照片5.2-1已完成综合楼基础型式2、生化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92.4~1888.6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7.25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4.2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见照片5.1-2),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照片5.2-2已完成生化池基础型式3、二沉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92.4~1888.6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7.8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2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见照片5.1-3)照片5.2-3正在进行二沉淀池基础开挖4、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92.0~1890.5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2.8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见照片5.1-4),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照片5.2-4已完成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基础型式5、粗格栅及提升泵房: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90.4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79.3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8.7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见照片5.1-5),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照片5.2-5已完成粗格栅及提升泵房基础开挖6、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87.9~1888.1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7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7、高效沉淀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88.8~1888.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1.6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4.1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见照片5.1-6),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照片5.2-6已完成高效沉淀池基础开挖8、纤维转盘滤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87.8~1876.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6.5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5m,基础型式采用9、清水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87.1~1888.8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4.1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2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10、送水泵房: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地坪标高1889.6~1897.1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5.2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2.8m,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11、门卫室: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92.50m,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坑开挖未引发地质灾害。5.2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剧其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5.3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场地内地形平坦,已建建(构)筑物基础和道路未发现开裂变形、不均匀沉降及路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现结合地形地貌、拟建工程规划设计,对工程后期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工程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宏观地对其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估。1、挖方边坡引发滑坡、崩塌危险性预测征地范围内地势相对较缓,征地范围内最高点位于北侧,高程约1895.2m,最低点位于南部,标高约1885.4m,最大相对高差约9.8m。经调查,拟建场地整平后,现状在综合楼北西侧形成永久挖方边坡,高约0.5~1.2m(见照片5.3-1)。照片5.3-1开挖边坡及挡土墙拟建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粉土,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稳定性差;下伏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呈中等~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局部破碎、完整性较差,呈散体~碎裂状结构,造成开挖边坡面岩土体应力分布不均,并对,致使地表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岩层结构松散,稳定性降低。在降雨、加载等作用下,造成孔隙水压力增大,可能引发残坡积层或全~强风化岩层开挖边坡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边坡前缘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构成潜在危害。目前边坡前缘已经采取挡土墙进行支挡,挡土墙高约0.5m~0.7m,基础持力层为③1层粉质粘土,基础底宽0.80m,现状挡土墙未见开裂、变形迹象,现状稳定,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挖方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2、填方边坡引发滑坡、崩塌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场地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至送水泵房设计整平标高介于1890.10-1886.0m,根据场地整平标高及原始地形坡度对比,拟建场地平整后在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至送水泵房东侧形成填方边坡,填土边坡高约0.80~1.5m(见照片5.3-2照片5.3-2填方边坡前缘挡土墙填方边坡呈高低起伏状,填土具有疏松、欠压密等特征,在降雨及上部荷载等作用下,可能引发填土或填土与残坡积层接触面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目前填方边坡前缘已经采取挡土墙进行支挡,挡土墙高约1.0m~1.5m,基础持力层为③1层粉质粘土,基础底宽1.20m,现状挡土墙未见开裂、变形迹象,现状稳定。3、基坑开挖引发坑壁滑坡、崩塌灾害的危险性预测(1)综合楼: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92.50m,开挖段主要为松散的耕植土及残坡积粉质粘土,结构松散,强度低。基坑开挖深度约0.4~0.8m,基坑四壁现状未采取工程措施支挡,在降雨、地下水浸润、软化等作用下,可能引发松散层的垮塌,对施工人员、设备等构成(2)生化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90.8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7.25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4.2m,坑壁坡度约65°~75°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3)二沉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90.8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7.8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2m,坑壁坡度约65°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4)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90.1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5.50m;实际基础开挖深度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5)粗格栅及提升泵房: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90.4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79.3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8.7m,坑壁坡度约65°~75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6)贮泥池及污泥脱水间: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88.1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7m,坑壁坡度约65°~75°,未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支挡,未见地下水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7)高效沉淀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87.1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1.6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4.1m,坑壁坡度约65°~75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8)纤维转盘滤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87.1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6.5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5m,坑壁坡度约65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9)清水池: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87.1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4.1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3.2m,坑壁坡度约65°~75°,未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支挡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10)送水泵房: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地坪标高1888.60m;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85.20m;实际基坑开挖深度2.8m,坑壁坡度约65°~75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11)门卫室:选择粉质粘土③1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开挖基底高程为1892.50m,现状未施工建设。在降雨、地下水等作用下,4、弃土、弃渣引发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进行场地平整及基础开挖过程中,将对原地形地貌改变,形成挖方边坡,同时产生大量弃土、弃渣。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未设置弃土、弃渣场,弃土、弃渣就地堆放于侧斜坡上(见照片5.3-3),未设置合理的工程支挡、防护和截排水措施,在降雨、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可能引发弃土、弃渣产生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下游耕地、乡村道路及行人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照片5.3-3开挖堆积弃渣5、进厂道路挖方边坡引发滑坡、崩塌危险性预测根据野外调查,新建进厂道路已经投入前期工程施工使用,进厂施工道路修建过程中,曾对坡体进行开挖切坡,挖方弃渣堆积于挖方边坡之上(见照片5.3-4),根据地形条件,路基开挖时普遍形成高度约0.5~2.0m的开挖边坡(路堑),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未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进厂施工道路沿线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粉土,厚0.20~3.50m,碎石成分为粉砂岩、泥岩,中等~强风化,碎石粒径2.0~3.0cm,照片5.3-4公路开挖堆积弃渣大者约5.0~10.0cm,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稳定性差。下伏地层岩性为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属Ⅳ类围岩,上部呈强风化岩体厚约2.50~5.00m;下部呈中等~弱风化,岩体节理节理发育,局部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较差。在降雨浸润、软化等作用下,开挖边坡和弃渣组合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进厂施工人员、设施及公路运营安全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5.4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和运营遭受其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2、遭受软土震陷、砂土液化及基坑坍塌危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区内分布的第四系土体,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等,其中夹有饱和粉细砂及砾石、卵石透境体。软粘土具大孔隙结构及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建设工程可能遭受软粘土及饱和砂土诱发的软土震陷、基坑坍塌、涌水、冒砂危害,此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而饱和粉细砂层结构松散,工程建设可能遭受饱和粉细砂层引发的砂土液化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3、遭受沙河洪水危险性的预测拟建工程南侧为沙河,距离拟建除臭装置-清水池一带最近处约12.0m,该段河床高程1882.98m,原始地面高程1885.20m,相对高差2.20m,整平标高为1888.80m,高出河床约5.82m。根据野外调查,流经评估区内沙河两岸现状未建成防洪堤,根据走访当地群众,沙河近几十年来均未发生洪水淹没农田(即拟建场地)。拟建工程处于沙河左岸,若遇强降雨或短时大暴雨沙河暴发特大洪水时,河水上涨,可能对沙河两侧岸坡产生冲刷,可能引发岸坡变形及淹没拟建场地,甚至引发岸坡垮塌等危害,对拟建工程建设、运营和场地稳定性构成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5.5环境地质及岩土工程问题1、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性预测根据现场调查及设计场地整平标高分析,拟建场地位于斜坡处,场地开挖整平后,场地内岩土体埋置深浅幅度加大,挖半填地基和土岩组合地基;拟建场地南侧下伏地层岩性为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存在淤泥,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可能置于不同岩土体中或基础处理不合理,工程建设或运营过程中可能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对建筑物造成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2、污水、废物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预测根据《可研报告》资料,污水主要成分为BOD5、CODCr、SS、TN、TP、NH3-N,根据污水处理厂的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不仅需要对BOD5、CODCr、SS有较高的去除率,同时还对TN、TP、NH3-N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即要求在去除常规污染的基础上增加脱氮除磷。拟建工程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粉土,厚0.20~3.50m,局部夹少量碎石,碎石成分为粉砂岩、泥岩,中等~强风化,碎石粒径2.0~3.0cm,大者约5.0~10.0cm,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稳定性差;下伏地层岩性为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属Ⅳ类围岩,上部呈强强风化岩体厚约2.50~5.00m;下部呈中等~弱风化,岩体节理节理发育,局部破碎、完整性较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拟建场地内×10-4~×10-5cm/s,渗透性中等,下部全~强风化层渗透系数×10-3~×10-3cm评估区场地总体地势北部高、南西部低,处于地下水补给~迳流区,地下水从北东向南西迳流,污水通过拟建工程池壁或池底产生垂直渗漏和侧向渗漏危害,污染地下水、下游地表水、沙河及其土壤,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5.6工程建设对周围建筑物、地质环境的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建设开挖方量相对较大,对地形地貌改造较大,建设项目污染物主要为临时施工区生活污水,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危害小。根据野外调查,评估区附近村庄有妥乐村,位于拟建工程北东侧120.0m。拟建场地西侧零散分布少量种植户,拟建工程基坑开挖对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小。5.7小结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可能引发残坡积层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边坡前缘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可能引发坑壁边坡失稳产生滑坡、崩塌等灾害,对施工人员、设备等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小,危害程度中等~小,危险性中等~小;进场道路开挖边坡和弃渣组合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进厂施工人员、设施及公路运营安全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可能引发弃土、弃渣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下游耕地、乡村道路及行人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可能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对建筑物造成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可能引发污水产生垂直渗漏和侧向渗漏污染,污染地下水、下游地表水、沙河及其土壤,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和运营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可能遭受软土震陷、砂土液化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遭受沙河洪水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可能性中等~小,危害程度中等~小;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小,危害程度中等~小。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级与分区评估原则6.1.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有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原则见表6.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6.1-1ﻩ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有关规定,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原则见表6.1-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表6.1-2级别分级说明适宜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根据表6.1-1的分级原则,并结合评估区实际,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1个区段(即Ⅱ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1个区段(即Ⅲ区)。6.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按照“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对以上区段分别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如下:6.2.1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1、位置与范围该区段位于评估区中部,已建工程均分布于该区,是活动最集中、强度最大的区域,面积0.06km2,占评估区总面积(0.26km2)的22、基本特征该区段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中山缓坡地貌,高程1884.4~1903.5m,高差19.1m,地形坡度5°~10°,局部达5°;出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残坡积(Q4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和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工程地质岩组划为为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多层土体(eq\o\ac(○,Ⅰ))、粉质粘土、粉土双层土体(eq\o\ac(○,Ⅱ))、极软散体~碎裂结构、全~强风化岩组(eq\o\ac(○,Ⅲ))和较硬夹较软薄~中厚层状结构泥岩、粉砂岩岩组(eq\o\ac(○,Ⅳ))四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综上所述,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3、现状评估该区段现状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主要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4、预测评估1)该区段现状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剧其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2)工程建设和运营开挖边坡可能引发残坡积层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边坡前缘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4)进场道路开挖边坡和弃渣组合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进厂施工人员、设施及公路运营安全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5)拟建场地未设置弃土、弃渣场,弃土、弃渣就地堆放于斜坡上,在降雨、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可能引发弃土、弃渣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下游耕地、乡村道路及行人构成潜在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6)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和运营遭受其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7)工程建设可能遭受饱和粉土、粉层引发的砂土液化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8)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对建筑物造成危害,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9)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引发污水产生垂直渗漏和侧向渗漏污染,污染地下水、下游地表水、沙河及其土壤,此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5、综合评估该区段无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由于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或影响,可能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危害,可能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害;本区地质灾害总体危险性总体中等,防治难度中等。6.2.2Ⅲ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1、位置与范围该区段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外围,该区无拟建工程分布,面积0.20km2,占评估区总面积(0.26km2)的72、基本特征该区段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中山缓坡地貌,高程1883.6m~1904.9m,高差21.3m,地形坡度5°~10°,局部达5°;出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残坡积(Q4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和中生界白垩系石门群(K)泥岩、粉砂岩。工程地质岩组划为为圆砾、角砾、粉质粘土、粉土多层土体(eq\o\ac(○,Ⅰ)),粉质粘土、粉土双层土体(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