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复习资料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复习资料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复习资料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复习资料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第一节现代健康理念论P2一、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P6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二、现代健康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基于健康动态与谱系的现实性,以促进的方式,达成全人健康。第二节心理健康论P11一、心理健康与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即心理卫生的目的在于维护、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一)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一般认为,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1880年3月他根据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会用生动的文笔写成《自觉之心》一书。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宣告成立。(二)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P12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0世纪20到二战结束)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市召开,53个国家的3042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威廉华任会长,比尔斯任秘书长。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致力于精神病院的给养改革以及建立广泛的精神病社会保障体系,以使精神病患者受到社会公正处置,并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会议上还成立了新的国际心理卫生组织——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处.这些组织的建立与纲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1961年,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卫生今后的工作任务是:在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各个领域,使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这一阶段表明心理卫生工作已经超出传统的精神病学范畴,正在拓广它的服务领域。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开始从人本主义角度来审视心理卫生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及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这种关于健康心理的描述给予心理卫生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当今的心理卫生运动朝着全面提高人的心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方向发展。(三)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启示 P15首先,心理卫生运动起源于改善精神病人待遇的人道主义行动。其次,虽然在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不同时期,其具体的重心有所不同,但是贯穿整个运动的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是:强调生命健康需要自我责任和自主管理,强调心理对于形成自我责任和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始终将“维护和促进”作为其工作的基本策略。二、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2、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核心内容)3、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它即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三、心理健康的基本属性1、心理健康的实践功能性;2、心理健康的辩证发展性;3、心理健康的文化多元性。第三节心理健康标准论P22一、确定心理健康标准依据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主观经验标准4、生活适应5、心理成熟标准6、生理学标准二、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⑴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⑵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⑶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⑷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⑸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⑹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P4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P51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概述P60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领会: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从消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移到推动学生各方面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整合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西方学校采用团体辅导和咨询交替使用,发挥其互补的功能。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地引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使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连续历程,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年级之中,儿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人们日益倾向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各家理论持兼收并蓄态度。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现今,西方学校已突破过去单纯由学校独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旧格局,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心理学课程或相关课程,以协助学生完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通过精心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督导网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评价等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绩效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不少学者主张加强本土化研究。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识记: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国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其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其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交流与研讨(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1.普遍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全面实施、普遍发展2、重点化。重点将以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3、整合化。多学科整合共同揭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向。4.现代化。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5.本位化。即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专业化。即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7.本土化。就是中国化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注重实际教育效果,更注重将国外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渊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诸多的研究证实,具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和必要。(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国家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1989年月日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曾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过了“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认为21世纪教育体系要进行一些重点转移:这些转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4)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急功近利得狭隘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多弊端。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P90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P90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2、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过程的控制作用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估作用4、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二、构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P911、以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为依据;2、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三、构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原则P921、在目标建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2、在目标建构的出发点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3、在目标建构的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4、在目标建构的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p94(一)初中一年级1、心理特点P942心态分析P95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95(二)初中二年级1、心理特点P962心态分析96 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96(三)初中三年级 1、心理特点P97 2心态分析97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97(四)初中三年级1、心理特点P972心态分析97 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97(五)高中一年级 1、心理特点P97 2心态分析98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98(六)高中二年级1、心理特点P982心态分析99 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99(七)高中三年级1、心理特点P992心态分析99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P100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目标P100从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来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细指从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来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P101-10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三个方面。在“智”方面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良好品质。在“能”方面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诸种能力。学习策略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学习方法,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学习品质目标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激发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校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学会正确归因。(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P103-105学校情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其情感调控能力,包括五个方面:1。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2。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3。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4。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5帮助学生学会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P105-10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即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敢性、意志的坚毅性、意志的自制性、(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P107-1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可以概括两个方面:1。促进社会适应即发展自我意识,促进沟通交流。2。完善个性品质.即培养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与创新品质。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目标P110-112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①基础目标②基本目标③终极目标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即及时发现并科学地矫正学生的心理疾病,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游刃有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扰,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优化心理素质,就是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即充分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的独立民主意识、很强的创造性、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十分高尚的人。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一、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P113-116必须把握好以下三方面(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②针对学生的性别特点。③针对学生的表现特点。④针对学生的时代特点。⑤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①树立学生“全人化”发展观念。②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和制定对策。(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注意两方面: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②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二、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P118-1201、概念: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受教育者出发:①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③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从教育者出发:①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②尊重学生的选择。③对学生一视同仁。三、积极性原则一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P123-1261、积极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意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坚持正面教育,积极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包含2个基本要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以成功教育为主导发展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作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成功性原则的概念;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3、坚持发展的观点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②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③要注意“三早”。4、坚持发成功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②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③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四、全面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P126-127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②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③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学习心理指导P128-136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①学习方法指导。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途径。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与前提。②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③学习兴趣指导。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④学习习惯指导。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⑤应试心理指导。二、智力训练P136-1421、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①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②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③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④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⑤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2、智力的训练P1393、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P141-14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能力,它们通常在一些人群身上出现,并概括出这些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既可以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具体目标,也可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内容。①语言符号能力。②数理逻辑能力。③视觉空间能力。④音乐节奏能力。⑤身体运动能力。⑥人际关系能力。⑦自我认识能力。三、情感教育P143-1461、认知:情感教育的内容P145: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培养积极的情感,其次是调控消极情感。2、领会:情感教育的必要性P143:①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②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③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四、性格教育P146-1481、识记:性格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这两者可以统一在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结构之中。2、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组合而成。五、耐挫能力培养:P149-1511、识记:耐挫能力的概念: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2、领会:(1)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①是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②是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二重性使然。③是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2)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①是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③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六、人际关系指导P152-1551、识记:(1)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2)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①获得信息功能。②自知、知人功能。③自我表现功能。④人际协调功能。⑤社会化的功能。⑥身心保健功能。2、领会: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①调整认知结构。②克服人际偏见。③加强个性修养。④掌握有关知识。⑤学习交往技能。⑥掌握调适策略。七、性心理健康教育P155-1641、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由于青春期的提前,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迫切了解性知识的需要(2)由于性意识的产生,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开始对异性表现出倾慕和追求(3)由于缺乏性科学知识和性道德观念,性道德意志薄弱,青少年学生中性越轨行为、性违法行为和性犯罪行为较为严重(4)由于性心理健康知识缺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2、领会:P160-164(1)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⑴劳动创造人。⑵我们的身体。⑶良好的卫生习惯。⑷男性和女性。⑸快乐的生日。⑹美好的家庭和社会。⑺青春发育。⑻第二性征。⑼月经初潮。⑽通精(射精)。(11)生命的诞生。(12)两性交往。(2) 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⑴青春期的生理发育。⑵月经。⑶遗精。⑷少年友谊。⑸青春期心理发展。⑹青春期异性交往行为规范。⑺人类的性。⑻性欲。⑼早恋。⑽性道德。(11)性的越轨行为和性犯罪。(12)家庭。(3) 大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⑴人类性欲的社会发展史。⑵性心理卫生学研究的发展史。⑶人类性欲的生物学基础。⑷人类性发展阶段。⑸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习得过程。⑹婚恋与家庭。⑺优生与计划生育。八、自我意识发展指导P164-1681、识记:(1)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自尊心是由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是个体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并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自信心是对自我认同、肯定、接受、支持的一种态度,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2)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自我菲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问题类型。自我陶醉是指过高的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2、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作用:可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3、领会: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①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②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③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④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⑤使学生学会摆脫自我意识的困扰。九、职业指导P168-174内容主要为:①职业意识的指导②了解职业的指导③了解自己的指导十、休闲指导P174-1761、 休闲的价值:①能很好的成绩个体身心的松弛;②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兴趣;③有助于增进个人身心的发展2、 内容主要为:①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②学会选择适宜的休闲活动方式③懂得遵守休闲伦理道德。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一):专门课程一、专门课程必要性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分析。实践意义: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2、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3、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4、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有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奇缺的矛盾二、专门课程的设计 1、识记:课程设计的环节P182-188 答:(1)明确课程目标:弄清目标概念、明确确立原则(2)确定课程内容:①关于人的心理结构要素的一般知识;②关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③关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康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④关于优化心理素质、开放心理潜能的知识,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知识。(3)进行单元设计:①确立单元名称②确立课程时间③确定单元目标④明确教学方法⑤做好课前准备⑥确定活动程序三、专门课程的教学组织1、领会:课程教学组织的环节P188-193(1)课前准备:①掌握知识技能;②了解学生背景;③先行接触学生;④设置师生助手;⑤组织适当团体。(2)组织教学:教学过程开始:1、热身方法。2、澄清方法。3、介绍方法教学过程进行:1、引导方法2、反馈方法3、面质方法4、明朗方法5、连接方法。教学过程结束:1、回顾与反省2、计划与展望3、祝福与道别。教师注意事项:P191(3)课程评价:注意以下问题:①评价的目的问题②评价的原则问题(客观、发展、指导、计划性原则)③评价的分类问题(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专门课程模式特点分析 1、领会:(1)课程模式的优点与缺点P194-195 优点: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缺点:1、易导致一些教育者完全按学科课程教学的共性来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从而落入学科课程的俗套之中。2、课程模式主要以集体方式组织实施,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探讨,而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则难以体现出来。3、课程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以心理学为主体的个别学科领域,忽略了其他学科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二):学科渗透一、学科渗透的必要性P196 1、识记:学科渗透的涵义: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P196 2、领会:进行学科渗透的原因 答:第一: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忽略了这一时空,就等于放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第二: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资利用。第三:从教育队伍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与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第四:从心理学学科本身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第五: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第六:从课程层面来说,学科渗透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逻辑。P196-198二、学科渗透的实施P198(一)教学过程的全面渗透1、识记:学科渗透的四种策略答:①教学目标的渗透——科学地设定学科教学的目标P198-202。②教学内容的渗透——充分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P202-211。③教学活动的渗透——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P211-216。④教学评价的渗透P2162、设定的原则P201:内在规定性原则、客观针对性原则、渲染整合性原则、学科差异性原则、心理效应原则。 3、应用:结合具体课程谈谈如何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答:一、如何运用社会科学类课程蕴含的资源。P202-205二、如何运用自然科学类课程蕴含的资源。P206-208三、如何运用艺术体育类课程蕴含的资源。P208-211(二)增强教师“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P216-218三、学科渗透模式特点分析学科渗透模式的优点与缺点P221-222 优点:一、具有潜移默化效果,比心理健康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二、增强了各学科的魅力,易为学生接纳;大大拓展了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成熟的标志即在于全体教师的“全体参与”。缺点:一、学科渗透目前尚处于启动阶段,相对而言,渗透模式较其他模式更难以操作。二、长期以来,学科教育目标忽视甚至排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导致渗透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学科教育目标会出现挤压、重叠现象。三、各学科首先要完成自身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学科渗透来完成,还需结合其他模式协同进行。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三):寓于活动一、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活动的必要性:(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P225-226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P227 1、领会:(1)设计的原则;p227-229答:1、主体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2)活动设计的内容P229答:1、活动的目的2、活动的内容3、活动的形式4、指导教师或主持人(老师、学生)5、参加者(年级、班级、男女学生人数)6、时间、地点7、活动的准备(场地安排、人员安排、文具、仪器等)8、活动的程序(每一步骤、任务、时间分配、负责人等)9、活动的要求(纪律、操作规程、应变方案)10、活动的总结三、活动的实施p229-233 1、领会:活动实施的五个环节答:①把握时机:新的生活开始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时、遭遇困难和失败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不良倾向萌芽时。②激发动机p230。③精心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④具体进行:再次检查准备工作、必须亲临活动现场、协助学生主持活动、慎重处理突发事件、坚持全程有效指导。⑤总结工作:(要求)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语言准确,行文简明四、活动模式特点分析P233-234优点:第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之中,拓展了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第二:活动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符合中小学生的天性。第四:活动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点:1、就学校组织的众多活动来看,都有自身的目标、特点和要求,要在活动课程自身目标的基础上融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对活动课程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就教师方面来看,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有较大难度。3、从学生方面来看,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不尽相同,故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难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九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四):优化环境一、优化环境的原则1、领会:优化环境的八大原则p238-241答: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特性性原则6、优势性原则7、筛选性原则8、主体性原则二、物理环境的优化1、领会:物理环境优化的三个方面答:一、时空环境。P241-244二、设施环境。P244-246三、自然环境优化p247三、心理环境的优化 1、领会:(1)心理环境优化的五个方面答:一、信息环境的优化。P248二、人际环境的优化。P248-251三、组织环境的优化。P251-252四、情感环境优化。P252-256五、舆论环境优化。P256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五):运用网络第一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P259(一)促进“网络世代”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二)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三)完善网络教育体系的需要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P261(1)拓展教育时空。(2)丰富教育资源。(3)降低教育成本。(4)增强预警功能。(5)促进心灵开放。(6)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节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一、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三、交互性和主体间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助人自助”与“互助共进”相结合的原则五、互补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七、开放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原则第三节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一、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2、创建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3、与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加教育实效性4、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网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网上心理测量、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治疗、网上心理保健和网上心理教学等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从实施方面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形式。(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2)用现代网络技术制作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页。(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教学。第四节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特点分析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点(一)网络的丰富性和互通性,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的视野(二)网络的无边界性和即时性,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三)网络的自主性和自助性,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四)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功能(五)网络的共享性和便利性,解决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供不应求的矛盾(六)网络的形象性和新颖性,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网络本身存在的问题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1)重疾病防治,轻发展教育2)重通俗性,轻科学性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的滞后性;(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的无序性4、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1)无可控性问题;(2)背景信息缺失问题;(3)网络操作问题5、受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素质”,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6、网络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五):心理咨询第一节心理咨询的概述p280 1、识记:心理咨询的涵义P280: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2、对心理咨询的误解P280-282(1)就是信息提供的过程(2)心就是替人解决问题(3)就是安慰、同情来访者,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和忠告的过程(4)心就是说教(5)就是逻辑分析3、领会:心理咨询的性质;282 答:⑴是解决来访者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⑵心理咨询不是一般的助人行为,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咨询者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⑶心理咨询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4、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5、寻求心理咨询是基于来访者心理需要的自愿行为。4、识记:心理咨询的分类:⑴按对象人数:个别咨询、团体咨询;⑵按对象不同:直接咨询、间接咨询;⑶按咨询内容:心理发展咨询、心理适应咨询、心理障碍咨询;⑷按咨询途径: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网络咨询。5、心理咨询的必要性P286⑴⑵⑶⑷⑸⑹(⑴)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⑵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自我的认识;⑶有助于学生有效的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⑷有助于学生纠正某些错误的观念;⑸有助于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6、心理咨询的原则P287 答:⑴自愿来访原则;⑵方案合理原则;⑶时间限定原则;⑷感情限定原则⑸价值中立原则⑹理解支持原则⑺保守秘密原则⑻认真倾听原则⑼疏导、教育原则(10)非指示性原则。P287-2947、心理咨询环境的选择P2948、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高尚的职业道德。P295-298二、全面的知识技能。P298三、优秀的心理品质。P2999、心理咨询过程的三阶段六步骤P300-309答:一、初期阶段:⑴.建立咨询关系、⑵详细收集资料;二、中期阶段:⑴明确咨询目标、⑵进行指导帮助;三、结束阶段:⑴追踪和反馈、⑵转诊和停诊。 10、识记:⑴宣泄与疏导的涵义;⑵贯注的涵义;⑶面质的涵义;⑷通情的涵义宣泄是指来访者将其郁积已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问题倾诉给咨询者的过程。疏导是指咨询者采取措施解除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和障碍的过程。 贯注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应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的叙述,认真观察其细致的情绪及体势的变化,并作出积极的回应。同时,还要求咨询者运用有声语言和体势语言来表示对来访者叙述内容的关注和理解。面质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通情是将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从而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他人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体验。 11、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P310:提供宣泄和疏导、探寻根源和领悟、改进认知和行为、促进健康和成长。12、心理咨询的一般技巧P311⑴贯注与非言语行为技巧;⑵倾听与询问的技巧P312:倾听技巧有六种:封闭性询问;开放性询问;鼓励;释意;情感反映;概括。⑶沉默与观察的技巧;⑷宣泄与深入探讨的技巧;⑸面质与促进自我审视的技巧;⑹行为操纵的技巧;(7影响性技巧主要有P315:解释、指导、劝告与提供信息、自我揭示、反馈、逻辑推论和影响性概述。⑻通情技巧 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诊断工作一、心理诊断的概述识记:(1)心理诊断的定义: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2)心理诊断的特点P321:①相对性。②全体性。③全面性。④系统性。⑤心多维性。(3)心理诊断的过程P323:①明确目的。②搜集资料③综合评估二、观察法1、识记:观察法的特点P325:优点:①运用广泛。②自然真实。③简便易行。缺点①表面性。②被动性。③虚假性。④限制性。2、识记:观察法的分类P325: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②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③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④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⑤无结构观察和有结构观察。3、领会:观察法实施的要求P327:⑴坚持观察的计划性。⑵坚持观察的可行性。⑶坚持观察的精确性。⑷坚持观察的客观性。⑸坚持观察的全面性。⑹坚持观察的可信性。⑺坚持观察的主动性。⑻坚持观察的统一性。⑼坚持观察的灵活性。⑽坚持观察重点的突出性。(11)坚持观察记录的详备性。(12)坚持利用观察资料作出心理诊断的谨慎性。三、会谈法P3301、识记:(1)会谈法的定义:是指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学生或其家长、教师、同学详细面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性质、状况等,然后作出评估的心理诊断方法。(2)会谈法的特点P330:优点:①在会谈过程中,诊断者能逐步引导学生谈论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并可根据与所提问题有关的线索随时发问,刨根究底;②由于诊断者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谈话内容,因而不易出现误解或答非所问的局面;③诊断者除能直接聆听学生的言语外,还可有机会充分观察学生的非言语信息,从而能获得或发现一些重要信息。不足之处:①学生的一些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常会制约会谈的结果;②当会谈对象较多时,将要花费很多时间;③调查的信息量较为狭窄;④对诊断者的素质与技巧有较高要求;⑤对谈话的结果常常只能采用经验的或逻辑的方法加以研究,只能从感性的、现象的水平上来认识问题。(3)结构式会谈的特点:其优点是有助于系统地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能不遗漏所要问的问题;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方法比较固定,可节省时间;由于预先编制好提纲和问卷,问话措词比较一致,故可把不同对象在一起进行比较等。其缺点是过于主动地查问,方式比较刻板,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只能获得“是”与“否”的简单回答,而无法获得详细、深入的资料。(4)非结构式会谈的特点:是事先不预定问卷或定向的标准程序,诊断者可以同学生自由交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他想要说的话。2、领会:会谈法实施的要求P331:①编制会谈提纲。②建立良好的关系。③把握会谈方向。④注意及时记录。⑤处理特殊情况。⑥善于察言观色。⑦讲究提问技术。3、为提高会谈法的效果,在提问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P336:⑴不提连珠炮问题;⑵慎用“为什么”之类的问题;⑶杜绝责备性的问题;⑷善用积极性问题;⑸避免解释性问题;⑹活用选择性问题;⑺勿用重复性问题;⑻采用明确性问题;⑼禁用难答性问题。四、问卷法P3391、识记:(1)问卷法的特点:优点: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且便于整理和进行统计处理,因而适合于进行区域性的或面上问题的现状调查和诊断。②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法,调查者双方毋需面对面地谈论有强刺激性的问题,学生消除了心理上的顾虑和障碍,因而可得到客观真实的材料。缺点:①问卷调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问卷题目的质量。②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仅靠问卷法常常不能得到更为深入的信息资料,因而在对学生进行诊断时需佐以其他方法。(2)问卷法的分类:①开发式问卷法。②封闭式问卷法。2、领会:(1)问卷法实施的要求P342:问卷的结构。②问卷题的设计。③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④问卷的试用与修订。⑤问卷的发放与回收。⑥问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五、心理测验法P3461、识记:(1)心理测验的定义: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它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手段,是高级形式的测量方法,它不仅具备心理测量的所有属性,还具备其特定的含义。狭义的心理测量就是指心理测验。(2)心理测验的特点P347:①心理测验的间接性。心理测验的相对性。③心理测验的稳定性。④心理测验的客观性。(3)心理测验的分类P348:①按测验功能分: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②按测验人数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③按测验材料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④按测验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2、应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P350:①端正测验态度②注意资格认定讲究测验道德④选择测验种类⑤作好测验准备⑥规范测验操作⑦注意结果解释3、领会:(1)常用的心理测验:①智力测验:《中国比内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②人格测验:《16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Y-G性格测验》。③心理健康测验:《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康奈尔健康问答》;抑郁评定量表;焦虑评定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第十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工作一、定义狭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并将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的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特性:一,专业性。二,隐私性。三,真实性。四,目的性。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意义(一)有助于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有助于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2、有助于认识学生个性心理与行为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3、有利于专业教师与专家对个案进行共同研讨。4、有利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三)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四)有助于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六)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原则(一)客观性原则:贯彻这条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点。(1)就事论事,事评分开。(2)方法适当,使用正确。(3)慎重解释,全面分析。(二)系统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点:1)多方搜集,完整周到。2)前后一致,一以贯之。3)目的导向,系统有序。(三)多样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两点:1)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2)要把定量搜集和定性搜集相结合。(四)经济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点: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2)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建档。3)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五)保密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两点:1)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支持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就必须严格保密,不能让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或其他人阅读或评价。2)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政治档案,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它不能作为学生品行评定的依据,不能作为学生的终身档案放进人事档案材料。在下述两种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