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最终形成的事件是()A.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B.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C.工业化基本实现 D.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2.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的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苏联的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苏联的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D.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4.1921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因此苏俄开始实施()A.暂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5.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些成就体现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制约发展 D.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6.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戈尔巴乔夫改革7.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1936年新宪法的是其形成的标志B.曾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C.存在着严重的弊端D.使苏联经济持续协调发展8.“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四月提纲》 B.颁布《苏联新宪法》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9.以下关于苏联(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①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②斯大林实施五年计划③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④戈尔巴乔夫推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③④10.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下列选项符合上面想法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D.实行自由贸易11.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A.1861年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 D.斯大林模式12.下边是某次辩论中辩论双方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A.列宁领导下的苏俄 B.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C.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 D.明治天皇领导下的日本13.以下是前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A.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B.轻重工业严重失衡C.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D.言论自由基本缺失14.1929年一1932年美国约发生2700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知识分子主张学习俄国,这表明()A.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受挫 B.资本主义走向末日C.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受危机之害 D.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重视二、简答题15.列宁对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做出哪些贡献?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评价苏联模式?16.俄国(苏联)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寻大国梦想,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近代变革)(1)俄国的近代化始于哪一事件?1861年改革有什么意义?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改革创新)(2)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该政策的哪一内容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模式形成)(3)什么任务完成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模式有什么积极作用?(感悟提升)(4)通过对俄国(苏联)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你得到了哪些启示?17.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列举一例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2)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俄国经济,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哪一政策?列举两例这一改策的主要内容。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重要作用。三、综合题18.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中,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世界通史》第三编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I.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创建了哪种体制?这种体制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3)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苏工业化建设中得到什么认识?19.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部门/年份1841年1877年工业43%55%农业20%14%服务业37%31%材料二: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20.工商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我们既有深刻的教训,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有160多家,投资额仅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身发展情况与分布各有何特点。材料二:“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近代实业第一人》(2)材料二中“他”的“兴国之梦”是什么?材料三:(3)材料三,B段反映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四: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改良主义的办法”有何显著特征?中国确立的哪一经济体制是和他的观点相符合的?材料五: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综上所述,你认为一个国家工商业健康发展的注意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弊端,A项正确;斯大林在1924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排除B项;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化基本实现,排除C项;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年底,在联共(布)十四大上,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1928-1932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开始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1933-1937年,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因此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3.C【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时间看,当时美国正经历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中,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济危机之下,苏联没有影响,特别是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故C正确;新经济政策的成效与题意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故B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工业建设方面的计划,与农业集体化无关。故D错误。综上答案C。4.B【详解】根据题干“1921年”、“列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5.B【详解】根据题干1928—1937年,苏联……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成就体现重工业发展迅速。斯大林上台之后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已经废除,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成就,不是“制约发展“,排除C;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时已经取消,排除D。故选B。6.A【详解】20世纪30年代,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因为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成就显著,故答案选A。7.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它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D项说法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ABC叙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分配,引发经济危机,要求选出为解决危机采取的措施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后,苏俄为打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战胜了敌人,使苏俄渡过了难关,但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引发社会危机。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为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项。《四月提纲》在十月革命之前,排除A项;1936年颁布《苏联新宪法》,排除B项;材料与推行斯大林模式无关,排除D项。9.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①②符合题意;③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和④戈尔巴乔夫推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影响都是消极性更多,③④不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自由贸易,D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根据材料“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可得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1921年的现实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在一定阶段内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使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后来苏联经济发展陷入僵化,D项正确;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正方与反方辩论的内容”,可以判断这场辩论会的主题是斯大林模式的利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高度集权,导致该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故B正确;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但是工业没有巨大成就,故A错误;罗斯福执政时,通过实行新政使美国成功的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故C错误;明治天皇上台后实行明治维新改革,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故D错误。综上故选B。13.C【详解】根据“这是谁的工厂?”“工人阶级的”,体现出苏联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谁的汽车?”“斯大林的”体现出苏联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材料意在讽刺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正确;“这是谁的汽车?”“斯大林的”体现出苏联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无法体现特权之风普遍盛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轻重工业严重失衡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言论自由基本缺失”,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1932年,当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却经过一五计划,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显示出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美国一些人希望学习苏联,故D符合题意;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受挫是在二战以后,故A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末日,被社会主义取代,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还会向前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美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列宁的贡献: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评价:积极性:苏联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根据所学知识,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16.(1)彼得一世改革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共同点: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新经济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红军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4)制度革新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要立足具体国情,适时调整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符合题意一点即可)【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的近代化始于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这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一内容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红军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4)通过对俄国(苏联)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启示是制度革新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要立足具体国情,适时调整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7.(1)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意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政策: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重要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详解】(1)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俄国经济,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这政策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8.(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2)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略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创建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根据“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使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的数据可知,工业产值增加,但农业产值却是下降趋势,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推知暴露的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比略失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上述情况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上述材料和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19.(1)变化: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实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3)措施: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影响: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4)建议: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详解】(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