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1_第1页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1_第2页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1_第3页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1_第4页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二〇一四年二月

一、法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法桐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2.悬铃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3.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4.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

5.草履蚧的发生与防治;6.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7.刺蛾类的发生与防治.

法桐流胶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植株受到霜冻危害、机械外伤或肥水管理不当树势过弱,引起的流胶;2.虫害引起流胶,如天牛、蠹蛾、吉丁虫等蛀蚀或产卵造成伤口,也会引起枝干流胶。1.法桐流胶病3.病理性流胶,是一种子囊菌危害,属真菌性病害,子囊病原菌在枝条或已死的枝条上越冬,当条件适宜时就会产生孢子,孢子分散与温度及雨量有关,寄主表面需有水膜或相对湿度在96﹪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滴在植株之间传播,因此,本病多发生于春夏之际,此时孢子的释放较多,且气候条件也适合病原的入侵寄主。病菌主要感染枝条或主干,感病初期,在树干或枝条上出现小形的泡状肿起,肿起部位中间的皮孔会流出胶状物质,初为褐色透明,渐渐转为黑褐色并呈污秽状。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2.结合冬春修剪,剪除枯死枝、病害枝集中烧毁;3.及时防治病虫害;4.药物除治:春季展叶前可喷洒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400至500倍液,每周一次,连喷四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已经感病的主干或大枝干,可用刀将腐烂部位刮掉,在伤口处涂抹杀菌剂。1.法桐流胶病2.法桐白粉病(悬铃木白粉病)白粉病是各种阔叶树上最普遍的一类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有的危害嫩梢、花、果实。经调查项目区内多种花木发生白粉病,如:紫薇、大叶黄杨、杨树、法桐、蔷薇(月季)等。2.法桐白粉病(悬铃木白粉病)白粉病是植物病害中极易扩散蔓延又很难根除的真菌性病害,它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属外寄生性,其菌丝体整个或大部裸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外表,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故名白粉病法桐白粉病(悬铃木白粉病)防治技术:1、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施肥时注意低氮高钾可以减轻白粉病的发生。2、及时清除浸染源。如冬季及时清理病落叶集中烧毁,春天萌芽期及发病期定期检查及时剪除病梢、病叶等,可以减少其蔓延机会。2.法桐白粉病(悬铃木白粉病)3、喷药防治:冬春季在完成冬季休眠期修剪后普遍喷一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展叶初期普遍喷施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150倍液或用代森锰锌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3.光肩星天牛鞘翅目天牛科昆虫分布与危害: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北方多于南方。食性杂,危害杨、柳、榆、刺槐、悬铃木、樱花、海棠等。以成虫啃食枝干嫩皮,以幼虫钻蛀枝干,输导组织被破坏,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价值,严重时被害树易风折枯死。危害状危害状3.光肩星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

20-35mm长,7-12mm宽,雌大雄小;触角11节,基部蓝黑色;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一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一节末端为黑色;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有尖锐粗大的刺突;鞘翅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每个鞘翅有白色绒毛组成的大小不等白色斑纹约20个。雌虫腹部末节部分露出鞘翅,雄虫腹部末节全被鞘翅覆盖。

光星天牛1.成虫2.卵

3.幼虫4.蛹

光肩星天牛星天牛3.光肩星天牛卵

长5—7mm,长椭圆形,两端稍弯曲,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呈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3.光肩星天牛老熟幼虫体长50-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头部较小,淡黄褐色,后半部缩入前胸内。前胸发达,背板黄褐色,后半部有“凸”字型黄褐色斑纹,胸足退化,腹部1—7节背腹面各有1个步泡突。蛹:体长30—38mm,裸蛹,乳白色至淡黄色。3.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

1年1代或2年1代,卵、卵壳内发育完全的幼虫、幼虫、蛹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有排泄物排出。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至10月份仍有个别成虫出现。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7天后在侵入孔上方咬一羽化孔羽化飞出,成虫白天活动,咬食叶、叶柄、枝条嫩皮补充营养,经2—3天后交尾,再经3—4天产卵。卵期半月左右,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幼虫孵化后先取食腐败的韧皮部,并排出红褐色粪便,2龄幼虫开始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并将褐色粪便和蛀屑从产卵孔排出,3龄末或4龄幼虫在树皮下取食约3.8cm2以后蛀入木质部危害,排出白色粪便,11月初开始越冬。3.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1、防治成虫:一是在成虫发生期(6—10月)发现成虫后利用人工捕杀。二是成虫发生期(6月中旬起)用8%绿色威雷Ⅱ号200倍液或5%噻虫啉1000—1500倍液喷树干和大枝,喷药时要均匀细致,以药液微微下留为好,间隔15—20天,连喷3次。2、防治卵及初孵幼虫:一是结合虫情调查,人工用小刀将卵或初孵幼虫挖出,或用锤击杀;二是向有虫处(蛀孔)涂抹敌敌畏(5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倍液。三是用内吸剂注射法防治危害韧皮部的低龄幼虫。施药时间以9月中下旬最好,在树干基部用钻钻孔(钻孔数量根据树木胸径大小),深达木质部,然后用费旧注射器向孔内注射氧化乐果、吡虫啉、保树灵等内吸性农药,用泥巴封死孔口。3.光肩星天牛3、防治大幼虫:幼虫蛀入木质部深处时,用注射器向蛀道内注射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3—5倍液,然后将蛀孔用粘泥封塞为好。4、生物防治:人工释放天敌—花绒寄甲。9月份,选择晴朗天气的傍晚,将花绒寄甲成虫倒在受害树根部,花绒寄甲成虫将自行爬到树干上,寻找天牛幼虫排粪孔,然后进入天牛蛀道寄生或取食天牛幼虫。4.美国白蛾鳞翅目灯蛾科分布与危害:国内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吉林等省市。危害林木、果树、蔬菜等多种植物,在我市危害120多余种植物,尤其喜食桑树、泡桐、法桐、白腊、杏、核挑、榆、柳等。1~4龄幼虫群居在网幕中集中危害,幼虫孵出数小时后即可吐丝结网,3~4龄时网幕可达1米以上,网幕多在枝端,被害叶片仅留叶脉。5龄以后分散取食,受害叶片成缺刻或网孔状。美国白蛾危害状4.美国白蛾鳞翅目灯蛾科分布与危害:国内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吉林等省市。危害林木、果树、蔬菜等多种植物,在我市危害120多余种植物,尤其喜食桑树、泡桐、法桐、白腊、杏、核挑、榆、柳等。1~4龄幼虫群居在网幕中集中危害,幼虫孵出数小时后即可吐丝结网,3~4龄时网幕可达1米以上,网幕多在枝端,被害叶片仅留叶脉。5龄以后分散取食,受害叶片成缺刻或网孔状。越冬代雄成虫雌成虫卵块老熟幼虫蛹4.美国白蛾形态特征:成虫

:为中型白色的蛾子。体长8~11毫米,前足胫节、腿节生有橙黄或桔黄色的毛,中、后足胫节和跗节常有黑斑或略显黑色。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黑色,越冬代前翅有较多的黑色或暗褐色斑点,第一代多数无斑点;雌成虫触角锯齿状褐色,前后翅一般无斑点,少数个体有退化斑点。卵:圆球形,直径0.5毫米左右,初产的卵为淡黄或淡绿色,后变为灰绿色,表面布有规则的凹刻,卵块单层排列。4.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幼虫:黑头型幼虫,体长28~35毫米,体黑绿色或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均为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瘤上生有白色长毛,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瘤上混杂有白色和黑色长毛。气门白色,有椭圆形黑边。蛹:体长8~15毫米,粗3~6毫米,暗红褐色,臀棘8~17根,每根末端呈喇叭口状。4.美国白蛾生活习性:在烟台一年发生2代,近几年出现3代,但大部分不能完成发育。以老熟幼虫结茧化蛹于林木的树皮裂缝、树洞、根际周围枯枝落叶层、墙缝、石块、松土内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下旬至6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7月中旬至8月初第二代幼虫开始孵化,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发生盛期,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化蛹,化蛹时期一直延续到9月底、10月初。第二代蛹大部分进入越冬期,只有极少部分在适宜的温度下于8月底、9月上旬羽化、交尾、产卵,第三代幼虫危害从9月上旬至11月初,常常因气温骤降而死亡。但有极少数在10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1)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虫情美国白蛾调查中哪些地方是重点?何时为最佳调查时间?美国白蛾有其自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利用这些特点进行虫情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重点调查害虫喜欢栖息的场所。由于美国白蛾是一种喜光的昆虫,因此在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树上易发现。因此在居民点、公路、铁路、池塘、厕所旁及果园、公园的树上,尤其是居民点、建筑物为美国白蛾提供了理想的越冬场所,该虫更为集中。在林子边缘多于森林内部。二是重点调查喜食树种。美国白蛾喜食树种为桑、法桐、糖槭、白腊、杏、核挑、榆、杨、柳等。调查的最佳时间是3~4龄幼虫的网幕期。因为1~2龄幼虫的网幕小,不易发现,而3~4龄幼虫的网幕明显,多位于树冠周缘枝条的端部,而5龄以上幼虫开始弃网分散取食,不易发现。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2)生物防治措施a、利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防治

在美国白蛾2~3龄幼虫期喷施1.25×106PIB/ml浓度的HcNPV与Bt500×混合液,杀虫效果可达98%以上,克服了HcNPV单用对大龄幼虫致死速度慢、杀虫效果差的缺点,这样可同时发挥这两种生物杀虫剂杀虫优点,即Bt快速致死作用和HcNPV对害虫的持效作用强的特点。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2)生物防治措施b、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按一头美国白蛾蛹释放3~5头蜂的比例,达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以释放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不但增加了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也保护了其他天敌,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大大增加,与白蛾周氏啮小蜂一起,共同控制美国白蛾,达到了可持续控制的效果。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2)生物防治措施b、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3)人工防治措施a捉成虫5月中下旬、7月中旬至8月初,此方法在虫口密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较好,但较费时费工。b采卵块c摘网幕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用美国白蛾1~4龄幼虫群集于网幕内取食的习性,组织人员人工摘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3)人工防治措施d绑草把诱蛹、人工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于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在树干胸高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每隔6~9天检查一次,捡出其中的美国白蛾蛹集中销毁。在美国白蛾蛹期,可以在老翘树皮下、砖瓦石块下、墙缝等美国白蛾化蛹场所人工挖蛹,集中销毁。绑草把4.美国白蛾防治技术(4)物理措施在美国白蛾发生较重地段,安装黑光灯或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效果显著。(5)喷施仿生制剂每代于幼虫期(低龄期)喷洒灭幼脲Ⅲ号一~三次,防治效果良好,杀虫率达90%以上。美国白蛾发育阶段第一代第二代查找部位防治方法成虫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树干、墙壁、电线杆等直立物上1、每日黄昏和清晨组织人工捕捉成虫2、在发生严重地段挂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产卵盛期5月中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树冠中下部外围树叶背面,第二代部位较高人工采摘卵块网幕初见期至4龄幼虫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下旬至9月上旬树冠中下部,第二代部位较高1、人工摘除网幕2、喷施HcNPV+Bt混合液或灭幼脲Ⅲ号3、对高大零散的疫情树进行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措施老熟幼虫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树干绑草把诱杀虫蛹2、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蛹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至翌年5月树干老翘树皮下、裂缝中,房檐下、建筑物缝隙、砖瓦石块下等化蛹场所1、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2、人工采挖虫蛹烟台地区美国白蛾防治历5、草履蚧同翅目绵蚧科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青海、内蒙古、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湖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西藏等地。危害杨树、法桐、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柑橘等花木。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早期落叶。5、草履蚧形态特征:成虫:雌虫无翅,扁椭圆形,体长10毫米左右,似草鞋状,赤褐色,被白色蜡粉。丝状触角9节,黑色,足黑色,口器暗褐色,着生于前足之间。表皮柔软,胸腹分节明显,腹部背面具气门。雄虫紫红色,体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具黑色桑椹状的复眼;触角10节,念珠状,各珠密生长毛。翅1对,淡黑色;第9腹节背板具2个生殖突。卵:椭圆形,韧产淡黄色,后呈褐色。若虫:与雌成虫相似,然而体小色深。雄蛹:圆筒形,褐色,长5毫米,外被白色绵状物。雌成虫雄成虫聚集危害的雌成虫5、草履蚧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周围土缝内和杂草、石块下等其它隐蔽处越冬。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树干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处若虫末龄期,也是危害盛期。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一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虫终生活动危害,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于5月上、中旬即变为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等待飞来的雄成虫交配,经交配后的雌成虫仍能危害,至6月中下旬陆续下树,潜入土、石缝中分泌白色絮状卵囊产卵,每囊有卵100多粒。进入越夏、越冬期。5、草履蚧防治技术:1、2月中旬,当若虫孵化、未上树时,在离地0.6—1.3m高的树干上,刮除老皮用塑料胶带或塑料薄膜做成20—30cm宽的阻隔环,阻止若虫上树,并及时清除环下若虫。

2、3月底前,若虫上树后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或1.8%阿维菌素1500倍液均匀喷洒树体与地面,进行化学防治。6、方翅网蝽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分布与危害: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1964年入侵意大利并在欧洲中南部地区扩散蔓延,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传入日本。近年来,在我国湖北省武汉、襄樊、荆门、宜昌、恩施等城市和重庆、浙江、山东等地的悬铃木上发现该虫,也是我国首次发现该虫。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叶背面出现锈色斑,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树木,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同时,该害虫还有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的习性,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6、方翅网蝽形态特征:成虫:虫体乳白色,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3.2—3.7mm,头兜发达,盔状,头兜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足细长,腿节不加粗;后胸臭腺孔远离侧板外缘。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6、方翅网蝽防治技术:1、5—8月,危害期采取内吸性化学农药涂抹树干——药液涂抹包扎法防治:每次每株用氧化乐果原液20毫升,稀释为浓度1:2—5倍液后,用排刷将药液涂刷树干,涂刷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宜,在树干上涂刷成20—30公分宽的药环,涂药后用有色塑料薄膜包扎5—7天后及时解膜,每隔20—30天涂药一次,每次涂药的部位要错开,避免造成药害,全年施药4—5次,连续施药两年,可将该虫发生危害程度压到最低水平,或将其就地扑灭。2、5—8月危害期用10%吡虫啉1500倍、40%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防治。7、刺蛾类

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蛞(kuo)蝓形,体上常具有瘤和枝刺。蛹外常有光滑坚硬的茧。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桑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Hampson)、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lker)、丽绿刺蛾Latoialepida(Cramer)、褐边绿刺蛾L.consocia(Walker)、两色绿刺蛾L.bicolor(Walker)等。概述7、刺蛾类分布与危害又名洋辣子。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刺槐、梧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杨、柳、重阳木、三角枫等12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

黄刺蛾7、刺蛾类形态特征

成虫体橙黄色。触角丝状。前翅黄褐色,基半部黄色,端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后翅灰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6~25mm,黄绿色。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哑铃”形大斑。蛹黄褐色,茧灰白色,茧壳上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雀蛋。黄刺蛾7、刺蛾类黄刺蛾7、刺蛾类黄刺蛾生活习性

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相连,多产于叶背。卵期5~6d。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而后在叶背食叶肉,4龄后取食全叶。7月份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粘液做茧化蛹。7、刺蛾类扁刺蛾分布与危害又名黑点刺蛾。分布很广,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区均有发生。食性很杂。危害悬铃木、榆、杨、柳、泡桐、大叶黄杨、樱花、牡丹、芍药等多种林木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7、刺蛾类扁刺蛾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褐色。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暗褐色线,从前缘近顶角斜伸至后缘。后翅暗灰褐色。触角褐色,雌虫丝状,雄虫基部数十节呈栉齿状。前足具白斑。老熟幼虫体长21~26mm,体绿色或黄绿色。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背线白色。各节背面横向着生4个刺突,两侧的较长,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小红点。茧椭圆形,黑褐色,坚硬。7、刺蛾类扁刺蛾成虫茧幼虫7、刺蛾类扁刺蛾生活习性

1年1~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6、8两月为全年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面,初孵幼虫剥食叶肉。5龄以后取食全叶,幼虫昼夜取食。9月底以后开始下树结茧越冬。其他刺蛾有:桑褐刺蛾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双齿绿刺蛾幼虫中国绿刺蛾7、刺蛾类防治技术

1.消灭越冬虫茧。可结合抚育修枝、冬季清园等进行。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人工摘除虫叶。

4.药剂防治。中、小龄幼虫。可喷施Bt.乳剂5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生物杀虫剂灭蛾灵1000倍液。

5.保护天敌。如上海青蜂、姬蜂等。

二、龙柏、蜀桧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1.圆柏锈病;

2.双条杉天牛;

1、圆柏锈病分布及危害

圆柏又名桧柏,在我国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和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部分地方均有分布或栽培,由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几种锈菌引起的锈病是圆柏最常见的病害。几乎凡有圆柏栽培的地方,只要同时有转主寄主存在,就有可能发病,圆柏锈病有圆柏梨锈病、圆柏苹果锈病和圆柏石楠锈病3种。由于梨的种类多,分布广,所以圆柏梨锈病的分布也最广。圆柏苹果锈病次之,圆柏石楠锈病较为少见。

三种圆柏锈病冬孢子堆阶段在中国只为害圆柏及其变种或栽培种如龙柏、塔柏、偃柏等。以圆柏和龙柏感病较重。但新近发现山田胶锈病尚能为害兴安桧,受害小枝可能枯死,但对树木生长无重大影响,圆柏梨锈病的转主寄主除梨属多种果树外,尚有木瓜、贴梗海棠、日本海棠、山楂、山林果、等等。圆柏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除苹果外,尚有多种苹果属的其他树木如花红、山荆子、海棠花、三叶海棠等等。圆柏石楠锈病的转主寄主为石楠属植物如小叶石楠、毛叶石楠等。这些转主寄主大多是重要的果树或观赏树木。它们感病后常在春夏大量落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观赏价值。1、圆柏锈病症状

圆柏梨锈病发生在圆柏的刺状叶、绿色小枝或木质小枝上。在叶上多生于叶面,冬季出现黄色小点,继而略为隆起。早春,咖啡色冬孢子堆突破表皮生出。受害木质小枝常略肿大呈梭形,小枝上冬孢子堆常多数聚集。冬孢子堆成熟后,遇水浸润即膨胀成桔黄色胶质物如花瓣状。树上冬孢子堆多时,雨后如黄花盛开。在转主寄主梨属植物上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产生多数橙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4~8mm,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病组织肥厚向背面隆起。后病斑正面生许多蜜黄色小点,终变黑色,即病菌的性孢子器。约半月后,病斑背面产生许多黄白色毛状物,即病菌的管状锈孢子器。叶柄、幼果和果柄有时也受侵,病部肥肿,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圆柏苹果锈病为害圆柏的木质小枝。小枝受害处肿大成半球形或球形小瘤,直径一般为3~5mm。但也有大至15mm的,可能是多年生的活瘤。春季在瘤上产生暗褐色至紫褐色冬孢子堆,遇雨胶化成桔黄色花瓣状。转主寄主苹果上的症状与梨锈病相似,但病斑边缘为暗红色。

圆柏石楠锈病为害圆柏的较大木质枝条。受害枝条稍肿大成长梭形,冬孢子堆突破表皮生出,肉桂色,常互相纵向连接成一长列。转主寄主石楠属植物上的症状与梨锈病相似。冬孢子堆冬孢子堆遇水膨大成胶状物苹果被害状梨被害状1、圆柏锈病病原

胶锈属锈菌除极少数例外,其冬孢子堆阶段寄生在柏科植物上,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它们都缺少夏孢子堆阶段。圆柏梨锈病的病原菌是梨胶锈菌。圆柏苹果锈病的病原菌是山田胶锈菌。圆柏石楠锈病的病原菌是日本胶锈菌。1、圆柏锈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圆柏受害病组织内越冬,二、三月间,圆柏上出现冬孢子堆,到3月下旬起,先后成熟。此时如遇雨天,成熟的冬孢子堆即可胶化,同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直接侵入或自气孔侵入转主寄主的幼叶。叶龄超过20天即很少受侵。潜育期约10天。自性孢子器出现至产生锈孢子器约需1个月以上,6月下旬锈孢开始成熟释放。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圆柏。1、圆柏锈病防治技术

1、在苹果园或梨园周围2.5~5km范围内不栽植圆柏及其变种即可避免发生锈病。2、早春在冬孢子堆成熟前(3月下旬前)向圆柏上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一至二次可抑制冬孢子萌发。在苹果树发芽后到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向苹果、梨、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石楠等转主寄主喷药保护。可用石灰倍量式160至200倍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一二次,均有较好防效。3、7至8月份病菌由贴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上随风、雨转移到龙柏上,此时正是向龙柏喷药预防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应于7月上旬至8月,向龙柏、蜀桧喷800~1000倍三唑酮溶液,10~15天1次,连续喷2-3次。4、10月中旬至11月底,桧柏喷施0.3%五氯酚钠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如用0.3%五氯酚钠混合1度石硫合剂则效果更好。2、双条杉天牛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与危害:双条杉天牛是一种钻蛀性害虫,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均有发生。寄主为罗汉松、桧柏、扁柏、侧柏、龙柏、千头柏、杉、柳杉、松等观赏树木。幼虫蛀入枝、干的皮层和木质部蛀食为害,把木质部蛀成弯曲不规则坑道,把木屑和虫粪留在皮内,破坏树木的输导功能,切断水分、养分的输送,引起针叶黄化,长势衰退,严重时很快造成整株或整枝树木死亡。2、双条杉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8毫米,雄虫较雌虫小,体型阔扁,头部黑色,具细密点刻。触角黑褐色,较短,雌虫触角约为体长1/2,雄虫触角略短于体长。前胸背板中部有

5个光滑的小瘤突,前2个圆形,后3个尖叶形,排列成梅花形。鞘翅上有2条棕黄色或驼色横带。全身密被褐黄色短绒毛。卵:椭圆形,白色,长约2mm。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mm左右,圆筒形,略扁,乳白色;前胸背板有1个“小”字形凹陷及4块黄褐色斑纹,其上密生红褐色刚毛。

蛹:长20~25mm左右,淡黄色,裸蛹。2、双条杉天牛生活习性:1年1代,以成虫在枝干内蛹室中越冬,翌年3~4月间成虫在树皮上咬1扁圆形羽化孔,脱孔而出,成虫喜欢在树势衰弱或新移栽树木树皮缝及新伐除的原木上交尾产卵,每处2~5粒,每雌产卵数十粒,卵期10~20天,4月份初孵幼虫蛀入树皮内为害,受害处排出少量碎木屑。幼虫在树皮下串食为害,树皮易脱落。当幼虫为害环绕树干或树枝1圈时,受害部以上的茎枝枯死。6月中旬幼虫钻入木质部2~3cm深处,虫道近圆形,塞满坚实蛀屑,一般向下蛀食一段距离后,即在靠近边材部位筑蛹室。8~10月间幼虫在蛹室内化蛹。蛹期20~25天。一般9~11月间羽化为成虫,以成虫越冬。新移栽的树或树势衰弱的树是该虫发生为害的重要条件,健壮树木很少受害。2、双条杉天牛防治技术:1、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伐除虫害木、衰弱木等,使林分疏密适宜、通风透光良好,树木生长旺盛,增强对虫害的抵抗力。

2、成虫羽化期(3月中下旬),用8%绿色威雷Ⅱ号200倍液或5%噻虫啉1000—1500倍液全株喷药,每15~20天喷1次,连喷3次。3、防治幼虫:4月中旬刮去树干下部的老粗翘皮20-30厘米宽,涂40%氧化乐果5倍液,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半月后揭开再涂1次。6月份幼虫蛀入木质部内,用注射器向虫孔内注敌敌畏或氧化乐果2-5倍液,注后用棉球或黄泥堵塞虫孔。

三、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金边黄杨)病虫害及其防治

1.大叶黄杨白粉病;

2.大叶黄杨茎腐病;

3.双斑锦天牛;

4.卫矛矢尖蚧;

5.丝棉木金星尺蠖;6.黄杨绢野螟。

1、大叶黄杨白粉病

分布与危害:白粉病是大叶黄杨育苗和绿化带中常见的病害,在全国分布较广。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症状: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少有生长在叶背面的。病斑圆形白色,周边为放射状,严重时,小病斑合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擦去白色粉层,可见到黄色斑。造成叶片皱缩,病稍扭曲,提早落叶。病原:真菌中的白粉菌1、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规律:白粉病病原为真菌,还可危害其它黄杨类植物。病原以菌丝和子实体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黄杨生长期病菌可多次侵染,6~7月高温高湿、种植过密有利于病害发展。8月30摄氏度以上高温情况下病情下降,到秋季又出现发病小高峰。防治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合理灌溉、施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冬季及时清除落叶并烧毁。

2、发病初期,交替喷施25%的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7~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3、发病严重时,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2、大叶黄杨茎腐病

分布与危害:茎腐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分布较广,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生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病原:引起大叶黄场茎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2、大叶黄杨茎腐病

发病规律:该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随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茎部为害。尤其在高温低洼地区,发病较为普遍。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的养护管理,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2)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可降低苗木发病率。(3)夏季幼苗采取搭荫棚等降温措施,大苗可采用栽植地被植物或地面覆草等办法,来破坏病菌发生的环境条件。(4)及时剪除发病枝条,集中烧毁。(5)发病苗小量少时,可于发病初期的茎干处用毛刷涂50倍50%的多菌灵溶液或50倍25%的敌力脱乳油(丙唑灵)。病苗量大或发病盛期时,在苗木上普喷800至1000倍25%的敌力脱乳油或500至600倍50%的退菌特粉剂。两种方法均是7天一次,连续进行3至4次,就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3.双斑锦天牛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与危害:双斑锦天牛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山东、北京、河北、河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浙江等省均有分布。被害园林植物常见的有大叶黄杨、冬青、卫矛、算盘子。幼虫蛀食树干,大多在离地面20厘米以下的枝干上形成不规则的弯曲隧道,严重时可使枝干枯死。成虫补充营养时,会咬食嫩枝皮层,造成被害枝上叶片枯萎。双斑锦天牛危害状形态特征:成虫:体中型,栗褐色,长11~23mm,宽5~7.5mm。头部刻点细密,头顶中央有1条细纵线。体前胸密被棕褐色具丝光绒毛,前胸前板宽胜于长,侧刺突短小,基部粗大,胸面微皱,中央两侧散布粗刻点。小盾片近半圆形。鞘翅宽于前胸,向后显著狭窄。翅端圆形,翅面刻点细而稀。鞘翅密被光亮淡灰色绒毛,翅基部中央具一圆形或近方形黑褐斑,肩下侧缘有一黑褐色小斑,翅中部之后处具一从侧缘至鞘缝的棕褐色宽斜纹,腹面被灰褐色绒毛。雄虫触角约为体长2倍,雌虫的约为体长1.5倍,柄节粗大,端疤内侧开放,第3节大于柄节,第4节略短于柄节,末节细长。雄虫腹末节后缘平切,雌虫腹末节后缘中央微内凹。足粗壮,前足胫节弧弯。3.双斑锦天牛双斑锦天牛成虫卵:长约3mm,长圆筒形,乳白色,快孵化时颜色变为淡褐色。幼虫:体圆柱形,瘦长。老熟时体长28~33mm,宽4~5mm,米黄色,头部前端背面黑褐色,呈三角形。前胸背板有一长方形浅褐色斑块。前胸体节明显比其它各节大。足退化。蛹:长约20mm,乳白色,老熟时复眼黑褐色,胸部褐色,触角细长卷曲呈钟条状,体形与成虫相似。幼虫蛹3、双斑锦天牛

蛀道中的幼虫蛀道中的幼虫被害木及幼虫生活习性:1年1代,以幼虫在寄主基部树干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继续蛀食,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少数幼虫可持续到6月上旬化蛹。蛹期18-24天,平均20天。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多在夜间羽化,出洞后停留在枝条或树冠顶部,羽化后2小时左右即可取食叶片补充营养,取食过程中可交配,一生可交配3~4次,每次历时1小时左右。雄成虫寿命17~23天,平均19天,雌成虫寿命21~27天,平均25天成虫寿命17~27天。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结束。产卵时雌成虫沿枝条缓慢下行,在根茎部枝叉处或伤口处的树皮缝隙中产卵,也有少数雌成虫咬出产卵刻槽产卵其中,一般每株仅产卵1粒,单雌产卵量平均53(43~79)粒。卵期14~21天,平均17天;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孵化结束。幼虫孵化后即蛀入皮层危害,约40天后蛀入木质部向根部蛀食,11月中旬以后逐渐停止取食,陆续越冬。幼虫期240~313天,平均294天。

3.双斑锦天牛防治方法:1、消灭虫源:4月底前及时清除被害枯死树,集中烧毁,以消灭虫源。2、人工捕捉成虫:成虫羽化期,在晴天中午于向阳枝梢上捕捉正在交配的成虫。也可利用成虫假虫性,在树下放置白色薄膜,摇树捕捉成虫。3、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期(5月下旬),用8%绿色威雷Ⅱ号200倍液或5%噻虫啉1000—1500倍液全株喷药,每10~15天喷1次,连喷3次。幼虫为害期(6月下旬起)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倍液灌根,或每株施3%涕灭威3克,防治效果较好。3.双斑锦天牛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与危害:分布广泛,主要危害大叶黄杨、桃叶卫矛、卫矛、木槿、忍冬等,是观赏植物的危险性害虫。若虫和雌成虫寄生枝条和叶片上刺吸危害,受害株叶片发黄,早期落叶,株型矮小,新梢短而长势弱,重者全株均布满虫体,致使枝条或整株枯死。4.卫矛矢尖蚧形态特征:介壳:雌介壳长梨形,常弯曲,前尖后宽;褐色至紫褐色;壳点2个,位于介壳前端,淡黄色至黄褐色;介壳中央有1条纵脊,呈屋脊状;全长1.4~2.0mm,宽0.7~1.0mm。雄介壳扁长条形;白色,蜡质;壳点1个位于前端,黄色;背面有3条纵脊;较狭长,全长0.8~1.1mm,宽0.2~0.3mm,两侧平行。4.卫矛矢尖蚧形态特征:成虫:雌虫纺锤形,黄色,体长约2.5mm,形扁。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翅椭圆形、透明,腹未有一针状交尾器。卵:椭圆形,橙黄色,长约0.2mm,宽0.1mm。若虫:1龄若虫椭圆形,桔黄色,单眼桔红色;触角及足均发达,尾端有1对长尾毛。2龄若虫足消失,触角退化为瘤状。

蛹:长椭圆形,长约0.4mm,橙黄色,口器消失,可见触角、足、翅等器官芽。4.卫矛矢尖蚧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大叶黄杨叶片及茎上越冬。翌年树木恢复生长发育时(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雌虫开始取食,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孵化,产卵期约1个月。各代若虫孵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进入成虫期,11月下旬开始越冬。雌成虫产卵于介壳下,平均产卵量35~77粒。卵产出1天后即孵化。1龄若虫爬出母介壳在枝叶上爬行分散,寻找背阴面、分枝处等适宜的刺部位,一般1天左右即固定下来,将口器刺入寄主组织内。固定1天左右,体背分泌蜡质,2~4天后脱皮进入2龄期。2龄若虫雌雄分化。雄性分泌白色、柔软的絮状蜡质物,形成长条形介壳,壳下虫体变长,脱皮进入预蛹期,再脱皮为蛹。雌性则随虫体增长,背面不断分泌蜡质物,脱皮前体背出现脊纹,脱皮时蜕皮和分泌物组成第二壳点,进入成虫期后,继续分泌蜡质物,臀部左右摆动分泌形成梨形介壳。雄成虫羽化后停息片刻即可爬行或短距离飞行觅偶交尾。交尾多在日落时进行,一生只交配1次,寿命24小时左右。4.卫矛矢尖蚧

1、加强综合管理,使树木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2、人工剪除受害严重枝,集中烧毁。亦可用硬毛刷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3喷药防治:(1)、早春树液开始流动前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杀越冬蚧。(2)、抓住每代初龄若虫盛发期,连续喷药2~3次,具体时间可掌握在孵化初见日后1~2周后喷药。药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速扑杀2000~3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3)、树干涂药环防治:在成虫产卵前期或若虫期在树干嫩皮处用40%氧化果涂10cm宽的药环,效果较好。4.卫矛矢尖蚧防治方法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大叶黄杨尺蠖、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为害丝棉木、大叶黄杨、卫矛、榆、杨、柳等。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吃光后则啃食嫩枝皮层,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5.丝棉木金星尺蠖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3~15mm,翅展37~43mm。翅底银白色,具淡灰及黄褐色斑纹,前翅近三角形,外缘有一行连续的淡灰纹。外横线成一行淡灰斑,上端分叉,下端有一大斑,呈红褐色。中横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1个大斑,大斑中有1个圈形斑,翅基有一深黄、褐、灰三色相间大花斑;后翅外缘有1行连续的淡灰斑,个横线成1行较宽的淡灰斑,中横线有断续的小灰斑。翅斑在个体间略有变异。前后翅平展时,后翅上的斑纹与前翅斑纹相连接,前后翅反面斑纹同正面,但无黄褐色斑纹。腹部金黄色,有黑斑点9列,后足胫节内侧无丛毛。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33~43mm;翅上的斑纹同雌虫,腹部亦为金黄色,有黑斑点7列,后足胫节内侧有1丛黄毛。5.丝棉木金星尺蠖丝棉木金星尺蠖成虫形态特征:卵:椭圆形,长0.75~0.8mm,表面有纵横的纹路,形成不规则的长六边形花纹。初为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2mm,全体黑色,刚毛黄褐色。头部冠缝及傍额缝淡黄色,其余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的黑斑。背线、亚背线、气门线上线、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及腹线黄色,较宽,臀板黑色。胸部及腹部第6节以后各节上有淡黄色横条纹;胸足黑色,基部淡黄色。蛹:暗红褐色,雌蛹长15mm,雄蛹长13mm,末端具臀棘,有两叉。5.丝棉木金星尺蠖生活习性: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期;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代蛹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二代卵期,7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蛹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三代卵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三代幼虫期,从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昼伏夜出,白天多栖息于树冠、枝、叶间。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一般羽化后的第2天产卵,每雌产卵92~440余粒。卵大多产于叶背,成块状,排列整齐。卵期5~6天。初孵幼虫黑色,群集为害,2龄后分散,有假死性,受惊即吐丝下垂或坠地卷曲在地面上。幼虫共5龄,1龄历期4~8天;2龄3~6天,3龄3~8天,4龄4~7天,5龄9~11天。蛹期越冬代长达223~250天。5.丝棉木金星尺蠖防治方法:1、防治成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越冬代成虫飞翔力弱,羽化期及时捕杀。2、药物防治:低龄幼虫危害期喷施灭幼脲Ⅲ号2000~3000倍或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0.2至0.5亿孢子/ml。高龄幼虫期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20%速灭杀丁5000倍液。3、冬季深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5.丝棉木金星尺蠖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陕西、青海、西藏;危害黄杨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冬青、卫矛等。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尤喜危害新梢嫩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整株树叶被食殆尽,树冠上仅剩丝网、残叶和碎片,大大降低绿化及观赏价值。加之黄杨木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往往枯萎死亡。6.黄杨绢野螟黄杨绢野螟危害状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mm,翅展30~50mm。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前胸、前翅前缘、外缘和后缘、后翅外缘均有黑褐色宽带,前翅前缘黑褐色宽带在中室部位有两个白斑,近基部一个细小,近外缘白斑弯曲成新月形,翅其余部分均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腹部白色,末端被黑褐色鳞毛;雄蛾末端生有黑褐色尾毛丛;雌蛾腹部较粗壮,无尾丛。6.黄杨绢野螟形态特征:卵:扁椭圆形,底面平,表面略隆起。长约1.5mm,宽约1mm,初产时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为黑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42mm~60mm,头宽3.7mm~4.5mm。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背线深绿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亚背线和气门上线间青灰白色。腹部各节背面各有2对黑褐色毛瘤,前一对圆锥形,较接近;后一结横椭圆形,较分离。各节体侧也各有1个黑褐色瘤突,各瘤突上均有刚毛着生。蛹:长18~20mm,初期翠绿色,后渐变为黄白色。羽化前翅部出现成虫翅的斑纹,腹末黑褐色,尾端有臀刺8枚,排成1排,先端弯曲。6.黄杨绢野螟黄杨绢野螟幼虫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吐丝缀两叶成虫苞,在苞内做茧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开始为害,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7月间羽化。第二代幼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危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化蛹。第三代幼虫初见于8月上旬,活动危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越冬。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后第2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多块产,少数散产,每卵块3粒至13粒,每只雌成虫产卵123粒至219粒。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蔽阴处,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叶肉。2至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在内部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虫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4龄后转移为害,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多在树冠内腔中下部吐丝缀合老叶、枯残枝叶成一疏松的茧,在茧内化蛹。6.黄杨绢野螟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2年虫源。2、利用幼虫结巢习性,在第1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减轻当年发生虫害。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4、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喷施灭幼脲Ⅲ号2000~3000倍或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0.2至0.5亿孢子/ml。发生严重时可用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