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正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1.gif)
![北京四合院(正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2.gif)
![北京四合院(正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3.gif)
![北京四合院(正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4.gif)
![北京四合院(正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51a004d5c90e5279e4084faec2de6aa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中国古代民居建筑Chineseancientresidentialbuildings建筑学1401虽然毫无默契却依旧很牛很帅的第一组熊俊杰覃泽粟杨文军何书朝王泽坤姚松柏李成然罗干刘帅吴迪组员介绍北京四合院四
合
院
的
起
源
和
演
变四合院的起源和演变春秋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代表地主阶级的士大夫阶层和城市的商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促进了居住建筑更广泛的发展,使得四合院建筑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定型化。《仪礼》一书记载了当时士大夫的住宅制度:住宅的大门为3间,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为生活起居、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的左右为“厢”,“堂”后为“室”四合院的布局原则,除某些例外,基本沿用下来,变动不大。但在技术方面,梁架装修雕刻和彩画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东汉时期已使用了砖墙,并且为了缓和屋溜与增加室内光线,汉代的屋檐结构采用了向上反曲,屋角反翘的形式。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使黄河流域受到很大的破坏,但江浙一带战争较少,经济与文化相当发达,住宅方面,为防止雨雪和日晒,在屋檐下加木质的引檐。宋代,格子门有了充分的发展,固定的直棂窗逐渐改为可以启闭的阑槛钩窗。当时的门窗和彩画的构图都盛行几何花纹,退晕也有了长足发展,这些使四合院的装饰更加丰富。至此,四合院的结构基本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合院基本大都是明清、民国时期的作品。
。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还有一点,就是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譬如东北地区汉族的套大院(东北农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两个特点,但却不具备文化内涵丰富这一特点。举例说,东北四合院的单扇门(中国传统多为双扇门的形式)、堂屋背后设“倒闸”作为贮物间等做法都使人感到是清代山东等地“跑关东”的移民带去的穷人习惯的延续。正是因为以上几个特点,人们往往将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悠悠历史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悠悠历史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元代在北京建都,元代四合院目前在北京已无实物,
唯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这座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工字厅、旁门等内容,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说明元代四合院与历代居住建筑间密切的承袭关系。
悠悠历史
山西省洪洞县明代四合院院落占地面积1022平方米,建筑面积748平方米,其格局为北正房3间,耳房2间,上阁楼3间,东西立炉房各1间,东垫拍房3间,西垫拍房3间,南厦厅3间。北房上下两层,第一层明三暗五,与东西厢房、南厦厅组成洪洞独特的四合院落。建筑构件精雕细刻,墙高院深,建筑严谨考究,结构科学合理,展示着洪洞明代官宦人家的生活情景和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要求。悠悠历史
恭王府的主人奕诉,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悠悠历史悠悠历史民国虽然离清朝不远,却因为推翻了帝制而格外自由,民国的四合院一定会“逾制”,越是商人家越要大规模、用飞檐、设石狮……而且西风东渐,四合院这种典型的中国建筑也掺入了西方元素,这在明清时期是极少见的。
悠悠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大方家胡同马叙伦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风水、等级极其讲究。四合院是坐北朝南。其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北屋为尊,俩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北京四合院是传统社会的缩影。悠悠历史有名之处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理想。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在院中赏心悦目,十分适合活动。夕阳中的古院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化的立体结晶。规模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一般贴有对联。中四合院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大四合院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则是府邸官衙用房。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四合院都以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次之,为厢房,与北房相对的南房称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后罩房有时建成二层楼房,称为后罩楼。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联接沟通。结构独特木材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老子》曰:“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累土成基意为根基实在,建筑物才能坚固。做为房屋顶部主要支撑物的柱子要立于地基之上,所用木材须粗实且抗腐力强。而传统的屋顶骨架主要是木质结构,分成柁、檩、椽、枋等几部分。柱子的作用是支撑大梁,梁是承负屋顶受力最大的横向骨架,又叫“柁”。因为它像横跨在两柱之间的一架桥梁,驮起上面很大力量而得其名。梁的造材很重要,料需粗实、坚硬、有韧性。梁上有挂柱支撑二柁,三柁、上面又有檩子和椽子,木屋架成为一个阶梯形。屋顶铺上泥瓦后,从侧面看像似山峰。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脊檩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檐檩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金檩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分。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椽: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叫椽子。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脑椽最上一段即脊檩到上金檩这段椽子。花架椽在各金檩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又叫平椽。檐椽从下金檩到檐檩这段椽子叫檐椽。飞椽在大式建筑或较大建筑物中,为增加挑出的深度并使瓦沟水流远,在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叫飞椽。枋:在中国古代大木作式房屋中梁下长方形的托梁叫枋,枋与梁的区别:1、枋的截面尺度比梁的小;2、枋更多的是起横向连接作用,梁更多的是起承重作用。形形色色的门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人们对大门的型制和等级是非常重视的。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大门,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一类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北京有许多四合院,最大的是紫禁城和其他皇家宫苑,接下来还有四个国家级保护院落,它们分别是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崇礼大院。下面我们来说说四合院大门有什么讲究。四合院的大门有六种形式,分别是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和西式门楼,此外还有一个垂花门。最高级别的是“广亮大门”,门板装在后柱上,大门和门廊占一间屋子大小,门外的两扇墙呈外八字形状。从建筑上说气派,从风水上说敛财,向伸开手往怀里搂。在北京住这种院子的人非富即贵,“富”是富可敌国的那种富,“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种贵。到了晚期就比较混乱了,很多宅子转几次手,主人人也不一定有多富贵。清末民初也有不少人为了气派,把自己家的大门修成广亮大门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它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重要特点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门扉位于中柱的位置,将门庑均分为二。四个门簪上挂匾,前檐柱上檐檩枋板下装有雀替,后檐柱上装有倒挂楣子。高级的宅门建筑可以露梁、露檩、露柱。门外有半间房的空间,可供四个警卫分站两旁把守,以示宅门的等级高贵。雀替以及附著其上的三幅云既有装饰功用,又是代表主人官品的象征。广亮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称为“金柱大门”,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一般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金柱大门“金柱大门”比广亮大门低一等,门板装中间那根柱子上,也就是房檐的那根柱子上。因此门的进深不如广亮大门,其门外比门内浅,门外占四分之一,门内占四分之三。金柱大门的四合院最早是给官宦人家居住的,同样到了晚清界限就逐渐模糊了,只要有钱你就可以修这样的门。有些金柱大门可以修得好像广亮大门那么气派,比如图中的四合院大门,乍一看好像是广亮大门,可是没有外八字,而且门按在檐柱上。蛮子门蛮子门是古代中国建筑的一种屋宇式宅门,是一般商人富户常用的一种宅门形式。蛮子门是将槛框、余塞、门扉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的一种宅门,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间。其木构架一般采取五檩硬山式,平面有四根柱,柱头置五架梁。宅门、山墙、墀头、戗檐处做砖雕装饰,门枕抱鼓石或圆或方并无定式,门框上有四颗门簪,没有雀替。第三个等级的四合院大门叫“蛮子门”,它的门板装在前门柱上,比金柱大门更靠前,因此外门道小更小。为什么叫蛮子门?传说与南方的富商有关,南方富商进京买了地,盖了房子,修大门时一般都把门洞修得特别小,不让人在此避雨。这是因为南方雨多,总避雨影响安全,所以南方人在京也延续了这个习惯,不设外门道,不想让人避雨。我个人对这个传说表示怀疑,可能是一种对当时有钱“外地人”家大门的一种蔑称。蛮子门,现为朝阳门派出所
如意门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门当中,如意门占着相当大的数量。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子之间砌砖墙,门口比较窄小,门相上方常装饰雕楼精致的砖花图案,在如意门的门指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门”。如意门里的住户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却非常殷实富裕的士民阶层“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是普通人居住的,用现在的词汇说是“中产阶级”的房子。毛主席的岳父,杨开慧的父亲,北大教授杨昌济家就是如意门。如意门很小,而且没有门洞,门上有两颗门簪,贴有“如意”两个字,因此得名。李莲英的宅子原本就是广亮大门,但此人一向小心谨慎,怕太显眼,于是他让工匠把大门改为普通人家的“如意门”。墙垣式门
除上述数种屋宇式大门外,在民宅中常采用墙垣式门者也不在少数。墙垣式门多用在较小和较简陋的四合院住宅中,它与独立屋宇式大门的区别,是在住宅院墙上开门,并在门上方或左右的墙上略作装饰处理,所以又叫随墙门。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就是在门洞的上方将院墙升高,上面加一屋顶,顶上用卷棚元脊或者清水脊,面覆筒瓦或仰覆瓦,顶下讲究的还做一些砖雕装饰。“墙垣式门”,说白了就是在墙上安个门,和墙是一体的,没有柱子,没有房脊,是最低端的门。如果如意门是中产阶级住的,那墙垣式门就是老北京的最底层平民的房子了,例如骆驼祥子他们的房子估计就这样。不过也有例外,老的晋江会馆就是这种最简陋的门,而一位女作家根据她在这里生活的经历写了一部小说叫《城南旧事》,还拍成了电影,插曲非常有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的《送别》。西式门楼第六种是西式门楼,它本不是传统的中国建筑,晚清的时候受西洋建筑影响而出现,很难判断其等级。最有名的是曾国藩在北京的故居,就是西洋式门楼,以他的身份住广亮大门的四合院完全没问题,所以西洋式门楼的等级很难确定,要看主人是谁。门墩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的结构。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上面做成鼓形,称为抱石鼓。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如:狮子绣球、双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门墩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的结构。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上面做成鼓形,称为抱石鼓。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如:狮子绣球、双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影壁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
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
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历史来源传说罕王(努尔哈赤)有一次战败只身逃回,有个种地老头让他趴在垄沟里,再用犁杖遮盖起来,又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上面,让老罕王躲过了追兵。老罕王最终在盛京做了帝王后,把已经去世的种地老头封为天,命令所有满族人家的院子里都要立一根索伦柱杆子,上面安个圆斗,放有祭祀天和乌鸦的肉。同时每家门前都要砌一个影壁,给天作为神位,每逢年节和死后祭奠。这表明,清代满人家门前的影壁,是祭祀天的神位。北京王府和四合院的影壁,多少与满族的这一居住习俗有关。但影壁存在的历史要比这个传说更悠久,像陕西西周遗址中的那座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大门外,就曾有过影壁的残存。影壁的用途很广,像帝王的宫苑、宗教寺观,直到官邸衙署等建筑的门前都有影壁。出现时间影壁出现于何时尚无明确的考证,根据考古发现,影壁在我国西周时期便已经存在了,在陕西省发掘的一处西周建筑遗迹中有一座影壁的残迹,残迹长240厘米、高20厘米,这是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影壁。影壁的作用除了其实用价值外还有许多众说不一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是受风水学的影响,认为影壁能够升聚院内人气,阻挡院外的鬼邪之气。古人认为鬼怪的邪气是直来直去的,所以院门设置影壁可以挡住它们的伤害。每一种事物的存在其实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影壁也不例外。院落,尤其是四合院,本身的结构组成就有一种私密性、防御性的理念包含在内。院落内的房间,不管是东、南、西、北朝向,房门都是朝向院内的,院子外面只有窗户和墙壁,出行必须通过大门。大门在夜晚是关闭的,白天为了通行方便才是敞开的。大门敞开时,门外的人能通过大门看到院内人们的活动。从行为学上讲,人们在他人或外人的注视下或偷窥时会产生警惕、紧张、不舒服的感觉。人在家中大多数时间是为了休息、放松,如果此时有别人的窥探、打扰,自然无法正常的休息。院门在白天的时候需要敞开以方便进出,又要避免外人的偷窥和打扰,影壁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其实“影壁”二字本身就已经泄露了天机:此壁不称为墙壁或风壁而称为影壁,原本就是要挡住自己或外人的身影。此外,影壁的存在在寒冷的冬天还能御挡院外的寒气,挡住大风向院内的直灌。材料主要有砖、瓦、石材、木料、琉璃等种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壁座、壁身、壁顶。考究的影壁,壁座用砖、石雕砌成须弥座;壁身砌出框架,框芯表面用一尺见方的方砖或琉璃砖斜向45度铺砌,中心和四角可有琉璃或砖雕成的吉祥词语或花卉,如“福”字、“寿”字,或花鸟动物,寓意吉祥;壁顶上装筒瓦,用砖或琉璃砌成皇家使用的影壁最为豪华、壮丽。故宫内乾隆做太上皇时住过的宁寿宫,门前有一座大照壁,由彩色琉璃砖瓦砌就,壁上用琉璃砖镶嵌成九条蟠龙,嬉戏于波涛云海之中,动感十足,仿佛呼之欲出,既华贵又威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故宫九龙壁。故宫内的东、西六宫,每个院落宫殿门前几乎都有一座影壁,有木制的,有石雕的,有琉璃的,上面雕刻吉祥图案,十分精美。檩、椽形状,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庑殿式等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2至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影壁与照壁都是正对庭院大门的一垛墙垣,有时独立,有时附在其它建筑上,在大门内的叫影壁,在大门外的叫照壁。但这种区别渐渐不那么明确,也有把大门外的照壁称做影壁的。影壁与照壁的历史很长了,考证起来有很多学问,这里不多谈它。但影壁与照壁确有它的实用价值,比如影壁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可以挡风、防止外人的窥探;而照壁则给从院内出来的人一种整齐坦然的感觉,也增强了庭院的"高贵"气氛。装饰功能干净素雅是大量民居影壁的特色,有些影壁前则略加点缀,置放植物花卉,或太湖石,就能使整座影壁从形象到色彩都活跃生动起来。影壁的装饰功能,就大门外说,是增加了大门的气势。就门内影壁来说,则营造了一种和谐、安谧、幽静的环境,其构成要件,不仅包括影壁本身,而且包括绿色底、红斗方的屏门以及影壁前的盆花、莲藕或鱼缸等物。来访者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素雅光洁的影壁、繁茂的花草,视觉感受自然很美。王家大院朝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一座体量宏大的影壁,它们做工奢侈,其中一面的壁心是由石材做成插屏状,上刻图案雕饰和文字,背面是一个巨大的麒麟,可以想象它当时耗费了巨大的工力,院外对着镇上主要街道的一面,还有一座壁心完全由石料满雕的透雕影壁,内容是"鲤鱼跳龙门",凡是住在和经过镇上的人都会看到这座气势宏大的影壁,都会感受到王家雄厚的财力和称富一方的气势,除山西王家外,其它几家晋商的代表如乔家、渠家、常家等等,无不在自己的宅院内用砖、木、石材料,雕出豪华的装饰。
影壁中最精美的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彩色琉璃九龙壁。其中最大的一座,保存在山西大同市内,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一座照壁,长达45.5米,高8米,厚2.02米。壁上雕有九条七彩云龙,有的拨风弄雨,有的腾云欲飞,栩栩如生,各具姿态。其中最华丽的一座是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原属明代离宫的一座影壁。它由彩色琉璃砖砌成,两面各有蟠龙九条。如果仔细查看,影壁的正脊、垂脊、筒瓦等处还雕有许多小龙,大小龙共计635条,可谓洋洋大观。第三座九龙壁位于北京紫禁城里极门前。故宫九龙壁建于乾隆38年,是一座长20.40米,高3.50米的高大的琉璃照壁。九龙壁的正面共由270块烧制的琉璃塑块拼接而成,照壁饰有九条巨龙,各戏一颗宝珠;背景是山石、云气和海水。紫禁城(故宫)内的九龙壁以上这三座九龙壁都是中国明代的珍贵建筑,都建在院落的前面,既是整个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显示了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除九龙壁外,中国各地还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等。九龙壁影壁的价值和实用性质决定其应该广泛地应用于民居之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影壁的设置在中国古代是分成等级的。据西周礼制规定,只有王家宫殿、诸侯宅第、寺庙建筑才能建筑影壁,它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但是影壁的实用价值是巨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限制被放宽了,影壁的使用范围被逐渐广大。封建社会中,官宦人家、富贾豪绅也纷纷在家中建置了影壁。性质相同的是,它仍然是高、下、贵、贱等级区分的标志。几品的官员,什么样的身份,置设什么样的影壁,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越级是要被处分甚至丢脑袋的。此时的影壁,除了实用价值,更具有封建等级观念形式上的意义。影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却被统治阶层拥有了几千年。直至满清王朝被推翻,影壁才被较广泛的应用于民居之中,即使是郊区的农家小院也常能看到院门内简洁的清水影壁。京城街巷内的大小影壁随着城市改造在逐步减少,但一些保存较好的影壁也正在被保护起来,成为凸显古都风韵的一道道风景。所谓影壁,其实是古人一种心理暗示,鬼神之说不可取,千百年来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强烈,如果修建没有了影壁,那么心里便没了寄托,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奇怪,所以最早影壁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四合院的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她以端庄华丽的形像成为四合院的外院与内宅的分水岭。垂花门一般都在外院北侧正中,与临街的倒座南房中间那间相对,一般垂花门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两侧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她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进内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门内有一很大的空间,从而也给家庭主妇与女亲友的话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垂花门雕饰进入垂花门之后,便是四合院的内宅了。内宅是由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四面建筑围合起来的院落。正房——内宅的北房为正房,座北朝南,它是宅院中最主要的房间,台基和房屋的尺度都比较高大,一般是三间,大型住宅为五间。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如果每侧两间,两侧共四间耳房则称‘三正四耳。小型四合院多为“三正两耳”,中型四合院为“三正四耳”。厢房——内宅的东、西两侧,各有三间房,分别向院内方向开门,称为厢房。如果四合院的规模较大,在厢房的南侧,还可以再加厢耳房。
游廊——正房、厢房与垂花门之间,一般都有游廊连接。凡有游廊连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在廊子两尽端的山墙部分留有洞口,通向游廊,叫做廊门筒子。抄手游廊都成曲尺形,与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相连接,将内宅串联成一个整体。游廊不仅有通行功能,还丰富了内宅建筑的层次和空间。堂屋---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后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庭院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即一个建筑的所有附属场地和植被等。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南史·陶弘景传》:“﹝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宋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庭院静,空相忆。”清
龚自珍
《鹊桥仙·秦淮有访》词:“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中国传统庭院特点1-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接着便分别论述了十三个卦象与世间器物的联系。这就是著名的《周易》取象制器说。2-表现了较强的阴阳合德的观念。《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下》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这些都是贯穿《周易》的主要哲学思想。以此朴素辩证法来审视艺术,就要既有阴柔阳刚美的侧重,还要两者和谐,所以传统艺术唯有含刚蕴柔,寓刚于柔,方算妙品。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变化均可纳入到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之中,包括有关建筑方面的构图观念和形象特征也不例外。诸如刚柔,明暗,凹凸,硬软等,便可视为刚为阳,柔为阴;明为阳,暗为阴;凸为阳,凹为阴;硬为阳,软为阴等等。阴阳合德与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唐诗人冯延巳的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绵无尽。庭院一般是指前后建筑与两边廊庑或墙相围成的一块空间,这里建筑的实主阳,庭院为虚,主阴,这一虚一实组合而成的“前庭”和“后院”,按中轴线有序连续的推进,大大增强了传统建筑阴阳合德的艺术魅力。北京的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等建筑集群之所以会打动千千万万个旅游观赏者,其主要原因恐怕亦在于此。要是单个地孤立地去观赏这些群体中的主要殿堂,它们的基本造型变化不大,不能反映出古建筑艺术的绚丽多彩,然而一旦将它们用围廊、门楼、亭阁、隔墙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虚实相济的建筑群,其感染力便会成倍增长,如在《周易》经文中多次提到的“庭”,就表现出了这一特点。悠悠庭院北京四合院是非常讲究绿化的,院内除通向各房间的十字形砖甬路外,其余都是土地,可以用来植树、栽花、种草。在十字形雨路的中心位置,常常放一只荷花缸或鱼缸,缸内植荷养鱼。在正房前的绿地上,一般都植两株树,常采用的树种有海棠、丁香、槐树、枣树、石榴等,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季结果,可谓春华秋实。庭院中的诗情画意在古代与现代,庭院都引发了人们情感的共鸣。悠久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写下了与庭院有关的诗篇。玩新庭树因咏所怀【唐】白居易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春六十韵【唐】元稹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但赏欢无极,那知恨亦充。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蝶恋花【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踏莎行慢【宋】欧阳修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强来就枕,灯残漏永,合相思眼。分明梦见如花面。依前是、旧庭院。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渐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当然,现代社会下的庭院同样具有感染力,有诗为证
老房子已被荒草埋没路上的石板经不起一滴重雨仓储里不再有一粒种子或者都已经发过芽灰烬滋润荒芜埋葬灵位锅炉里生长出一株桃树烟囱插入地底燃烧黄泉只是没了孤烟独自放歌的仙人掌占领屋檐布满褶皱的青灰色面容缺少水份树叶奏起凯歌这是最后一次的寂寞记住它的模样墙上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仰望过无数次的天窗水井倾颓芦苇肆虐养活不了一条鱼无名的灌木撑起雨滴我拾起最后的一片瓦心形的模样一半刻入夕阳一半深藏水底从房子的尸体上踏过曾经的王国钟声都已经陨落我又踏进这庭院
红砖青瓦的气息一如那些年岁月潜行的宁静宁静的每一天我就是这样突然间这么想你没有理由,不会短暂我又踏进这庭院方砖铺就的小径直直地伸向堂屋
我用了十年的光景却走不完这十米的小径走不完我心上的路······内宅的装饰花纹与雕饰北京传统住宅装修的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图案是"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接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将这种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灯笼框(又名灯笼锦)是又一种常见的传统窗格图案,它是抽象化了的灯笼形象,周围点缀团花、等雕饰,图案简洁舒朗。灯笼框窗格中间留有较大面积的空白,可题诗作画于其上,或绘梅兰竹菊,或点山水花鸟,清新而典雅。进入任何一间四合院的内宅,都能发现无数富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装饰品。人们用蝙蝠的形象象征幸福,用寿字或桃子图案寓意“长寿”,用罄的图形寓意“喜庆”或“庆贺”,用梅、兰、竹、菊图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脱俗,寓意“君子”,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用葫芦、石榴、葡萄比喻多子多孙……等等。于是,将如上几种图腾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可表现传递美好的祝福,如,用蝙蝠、万字寿字组成“万福万寿”图案;使蝙蝠、葫芦、桃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用万字、柿子、如意组成“万事如意”,在花瓶内插上月季花,表现"四季平安";兰花、灵芝表现"君子之交",芙蓉、牡丹表现"荣华富贵",葫芦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缠枝绕叶,表现"子孙万代";灵芝、兰花、牡丹花组成"兰芝富贵"……室内装修主要起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四合院房间一般都是三开间,三间房需要用隔断将它们分隔开,但三间又不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彼此之间需要互相沟通。当房间的使用功能变化时,还需要将隔断取消或装上,就是说,室内的分隔要随主人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室内搞断不能是砖墙,必须是木隔断;不能是固定的,必须是可拆可装的。常见的室内传统装修形式——碧纱橱和宫灯最具代表性的室内装修形式——碧纱橱和落地罩中西合璧的室内
传统装修北京四合院蕴含的文化内涵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一)儒教思想和宗族观念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儒教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宗族、等级、阶级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体现。例如: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中国古代的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也是封闭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购物中心场地租赁与节假日庆典服务合同-@-2
- 2025年度户外墙体广告租赁及效果评估合同
- 2025年度合同运输条款物流绿色包装材料采购合同
- 2025年度会议现场安保与应急处理合同
- 2025年度黑臭水体整治环境整治施工合同
- 2025年国际快递保险合同示范
- 2025年度高校与体育机构合作办学合同
- 修订版施工合同增补合同示例版B版
- 2025年度股权认购与教育培训合作合同:在线教育平台合作
- 2025年度股权并购法律尽职调查与合规审查合同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题总汇
- 润滑油知识-液压油
- 2024年江苏省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中国香文化》课件
- 盘锦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英语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 平安产险湖南省商业性鸡蛋价格指数保险条款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
- 初中公寓主任述职报告
- 九年级下册沪教版上海化学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课件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