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7(税收原理)_第1页
财政学7(税收原理)_第2页
财政学7(税收原理)_第3页
财政学7(税收原理)_第4页
财政学7(税收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31《财政学》1第七章税收原理我爱竞赛网2023/1/31《财政学》2本章内容税收概念税收产生发展税收特征税收职能作用税收原则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税收分类现行税制体系概述2023/1/31《财政学》3第一节税收概念一、税收概念:

1、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2、内含:(1)主体是国家(2)对象是一部分剩余产品(3)依据是政治权力(4)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国家职能(5)本质是分配关系二、税收概念的不同理解:2023/1/31《财政学》4第二节税收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条件:

1、剩余产品出现(经济必要条件)

2、国家的建立(政治充分条件)2023/1/31《财政学》5二、产生过程: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阶级国家(税收)2023/1/31《财政学》6三、发展情况:

1、夏(贡),商(助),周(彻)(《史记卷二·夏本纪》: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2、周:工商税收(关市之征、山泽之赋)

3、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4、经历社会形态:奴隶制社会税收、封建制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社会主义税收2023/1/31《财政学》7四、我国历史上的税收名称:贡、助、彻、征、赋、课、役、捐、租等2023/1/31《财政学》8第三节税收特征一、税收特征内容: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二、税收三性相互关系: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保证无偿性得以实现、无偿性是强制性的物质保证、二者都以固定性为实现形式三、把握税收特征的意义:区别税与非税,指导税费改革2023/1/31《财政学》9第四节税收职能与作用一、税收职能:

1、组织收入

2、调节经济

3、监督管理二、税收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税收的作用2023/1/31《财政学》10一、古代西方税收原则:(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配第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第五节税收原则2023/1/31《财政学》11(二)尤斯迪的税收原则①税收应该采取促进国民主动纳税的征税方法,即赋税应当自愿缴纳。②税收不得侵犯人民合理自由,也不得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即赋税要不危害人民的生活和工商业的发展,也不要不正当地限制人民的自由。③平等课税,即赋税的征收要做到公平合理。④课税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征收迅速,其间没有不正之处。⑤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品货物征税,即赋税的征收费用不能过度,须和国家的政治原则相适应。⑥纳税手续简便,税款分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即赋税应在比较方便的时候、并为人民所接受的方式缴纳。2023/1/31《财政学》12(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2023/1/31《财政学》13二、近代西方税收原则(一)萨伊的税收原则:税率最适度原则节约征收费用原则各阶层人民负担公平原则最小程度妨碍生产原则有利于国民道德提高原则2023/1/31《财政学》14(二)西斯蒙第的税收原则第一,税收不可侵及资本;第二,税收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第三,税收不可触及纳税人最低生活费用;第四,税收不可驱使财富流向国外。总结:经济原则

2023/1/31《财政学》15(三)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充分弹性税源选择税种选择普遍平等确实便利节约2023/1/31《财政学》16三、现代西方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衡量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客观标准说主观标准说收入财产消费均等牺牲比例牺牲最小牺牲税收经济效率税收行政效率2023/1/31《财政学》17(一)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横向公平”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纵向公平”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着两种主张:一种主张税收应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纳税;另一种主张税收应遵循支付能力原则,即按能力纳税。支付能力原则又分为支付能力客观说和支付能力主观说。三、现代西方税收原则2023/1/31《财政学》18(二)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指政府课税必须使社会所承受的非税款负担为最小,即以较少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①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对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税收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影响或很少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超额负担越小,税收的经济效率越高;反之,税收的经济效率越低。②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以较少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越小,税收的行政效率越高,反之,税收的行政效率越低。2023/1/31《财政学》19(三)稳定原则

①“内在稳定器”作用税收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它是依靠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②“相机抉择”作用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增长。当经济萧条时,应实行减税政策,包括降低税率、废除旧税以及实行免税和退税等,以推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当经济过度繁荣时,则应增加税收,包括提高税率、设置新税等,以抑制社会总需求。2023/1/31《财政学》20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原则(一)财政原则第一,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一方面,开征一些新的直接税税种,如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征收社会保障税,对遗产和赠与行为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对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开征证券交易税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直接税税种的征收管理,减少税收流失,从而逐步提高直接税收入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第二,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和可能,做到取之有度。2023/1/31《财政学》21(二)公平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公平原则应具有两层内涵:税负公平、机会均等。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这既要求做到税收的横向公平,又要求达到纵向公平。要实现税负公平,就要做到普遍征收、量能负担,还需统一税政、集中税权,保证税法执行上的严肃性和一致性。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要实现机会均等,就必须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2023/1/31《财政学》22(三)效率原则效率原则一方面要求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使税收对市场微观活动的效率损害达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求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即税收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最小化。提高征税效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程度,这是提高我国征管效率的根本途径。其次,要改进管理形式,实现征管要素的最佳结合。最后,要健全征管成本制度,精兵简政、节约开支。2023/1/31《财政学》23(四)法治原则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要实现依法治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原则的前提。其次,要从严征管。要实现依法治税,还必须使用现代化手段,兴建税务信息网络。最后,还必须加强税收法制教育。2023/1/31《财政学》24第六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概念: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一定时间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一定的税负水平既决定着国家通过税收手段聚财的多少,又决定着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影响程度,对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2023/1/31《财政学》25(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1.绝对税负与相对税负绝对税负是指用绝对额表示的税负程度。对纳税人个体而言,绝对税负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税负总额,一般用“负担额”表示。负担额一般不是指依率计征数额,而是实际缴纳的数额(应纳税额减去减免数额加上附加税额)。对全社会的纳税人而言,绝对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总额。相对税负是指用相对额表示的税负水平。2023/1/31《财政学》26

2.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名义税负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依据税法向国家缴纳的税额。一般用名义负担率来度量,名义负担率为应纳税款占其收益的比率。名义负担率与税法规定的税率不一定相符,原因是:一是存在减免税因素;二是应纳税额是指全部应纳税额,而不是某一种税的应纳税额。2023/1/31《财政学》273.直接税负与间接税负从税负是否转移的角度看,税收可分为直接税负和间接税负。直接税负是指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不能转嫁他人,由自己负担。间接税负是指税款由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部分或全部转由他人负担。2023/1/31《财政学》28

4.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宏观税负水平以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它表明在GDP分配中的集中程度,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微观税负以纳税人的纳税额占纳税人的相关收入的比重来表示。

5.平均税负与边际税负平均税负是以平均税率表示的税负,边际税负是以边际税率表示的税负。2023/1/31《财政学》29(三)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1、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反映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强弱。宏观税收负担率=全国税收总收入/全国国民(内)生产总值常用的指标大体上有以下三种口径的宏观税率:(1)税收收入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称为小口径宏观税负;(2)政府财政收入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中口径宏观税负;(3)政府收入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大口径宏观税负。2023/1/31《财政学》302、微观税负衡量指标当需要考察纳税人个体的税收负担时,可采用微观税负指标。微观税负是从微观角度考察税收负担的指标。它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各个微观主体具体承受税负的程度,也是在微观主体间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重要依据。企业税收负担率=应缴税款总额/企业可支配财力(1)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应纳所得税税款/实现利润额(2)个人所得税负担率=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个人可支配收入(3)增值税负担率=应纳的增值税税款/含税销售额(4)营业税负担率=应纳营业税税款/营业收入额(5)消费税负担率=应纳消费税税额/含税销售额2023/1/31《财政学》313、中观税负衡量指标当需要考察某地区、某部门、某种税等的负担水平时,可采用中观税负衡量指标。中观税负是指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1)地区税收负担率=地区税收总收入/地区国民(内)生产总值(2)部门和行业的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部门或行业的增加值2023/1/31《财政学》32(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最根本决定因素,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等指标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最直观的表现。2、经济结构一国的经济状况对税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量的制约上,还体现在结构的分布和变迁上。3、国家职能定位尽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税负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税收负担也相应较高,但事实上,处于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税收负担也相差很大,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并非决定税收负担的唯一因素,政府的职能定位也是影响税负水平的重要原因。2023/1/31《财政学》334、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力集中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不但担负着社会管理职能,而且还担负着大量的经济建设任务,因而政府职能范围显著地大于同期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其他因素一定时,一般地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其财政集中度要高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同一国家如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其财政集中度也大不相同。2023/1/31《财政学》34二、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一)基本概念:

1、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负担转嫁,这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过程,将所缴税款部分地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自己不负担或者少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它表明转嫁的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2023/1/31《财政学》35(二)税负转嫁的形式:1、前转(forwardshifting)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2023/1/31《财政学》362、后转(backwardshifting)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要素的供给者。2023/1/31《财政学》373、混转:又称散转一种商品或要素的税负,同一笔税款,一部分通过前转转嫁出去,另一部分通过后转转嫁出去2023/1/31《财政学》384、消转(diffusedshifting)又称税收的转化。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2023/1/31《财政学》395、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oftaxation)也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价格,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2023/1/31《财政学》40三、税收转嫁与归宿局部均衡分析(一)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状况的关键: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的关键。1、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所谓需求弹性即需求的价格弹性,指的是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做出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用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的变化率的比值来衡量Ed=⊿Q/Q÷⊿P/P税收的转嫁跟需求弹性的关系,分为四种情况介绍:2023/1/31《财政学》41(1)需求完全无弹性:Ed=0需求完全无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对价格的提高没有任何反应,其购买量不会因为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税收会全部向前转嫁,落在商品或要素购买者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42数量Q价格PODSS’=S+TEE’P1P2Q需求完全无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税收完全通过提价而转嫁给购买者T2023/1/31《财政学》43(2)需求完全有弹性:Ed→∞需求完全有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对价格的提高反应极其强烈,其购买量会因价格的任何提高而减少至0。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会全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44需求完全有弹性下的税收转嫁价格数量ODSS’=S+TEE’QQ’PT结论:纳税人不能通过提高商品或要素价格的途径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而只能向后转嫁或通过减少产量的办法自行消化。2023/1/31《财政学》45(3)需求富有弹性:1﹤Ed﹤∞需求富有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因价格提高而作出的反应较为强烈,其购买量下降的幅度会大于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迫使价格不得不回降或阻止价格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向前转嫁困难,只能更多地向后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的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46需求富有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需求富有弹性的情况下,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提高的幅度。税收难以向前转嫁,而是更多的向后转嫁,生产者的总收入因而趋于下降。价格数量OSDS’=S+TEE’QQ’PP’T2023/1/31《财政学》47(4)需求缺乏弹性:0﹤Ed﹤1需求缺乏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因价格提高而作出的反应较弱,其购买量下降的幅度会小于价格提高的幅度,因而价格提高的阻力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转嫁税负就相对容易,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48需求缺乏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在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的提高幅度,所以税收向前转嫁容易,生产者的总收入因税收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趋于增加。价格数量OSDS’=S+TEE’QPQ’P’T2023/1/31《财政学》492、税收转嫁与供给弹性:所谓供给弹性即供给的价格弹性,指的是商品或要素的供给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用供给量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间的比值衡量:Es=⊿Q/Q÷⊿P/P税收的转嫁跟供给弹性的关系,也分为四种情况介绍:2023/1/31《财政学》50(1)供给完全无弹性:Es=0供给完全无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对价格的相对下降没有任何反应,其生产量不会因价格的相对下降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所征税收会全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51供给完全无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在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会完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由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承担。价格数量SDD’PP’OQEE’T2023/1/31《财政学》52(2)供给完全有弹性:Es→∞供给完全有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对价格下降所作出的反应极为强烈,其生产量会因价格的任何下降而减少至0。由于生产量剧减,反而驱使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会全部向前转嫁,落在购买者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53供给完全有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在供给完全有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会完全通过涨价形式向前转嫁给购买者。价格数量OSS’=S+TDE’EQQ’PP’T2023/1/31《财政学》54(3)供给富有弹性:1﹤Es﹤∞供给富有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因价格下降而作出的反应比较强烈,其生常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生产量减少,就要驱使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税收的大部分会通过价格提高向前转嫁出去,更多的落在购买者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55供给富有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在供给富有弹性的情况下,生产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所以税收易于更多的向前转嫁。价格数量OSDD’EE’QQ’PP’2023/1/31《财政学》56(4)供给缺乏弹性:0﹤Es﹤1供给弹性小,说明当某种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因生产条件限制,转产困难而对价格相对下降作出的反应微弱,其生产量下降的幅度会小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产量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价格就难于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转嫁税收困难,税收会更多的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57供给缺乏弹性下的税收转嫁结论: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生产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所以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的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价格数量SDD’EE’QQ’PP’O2023/1/31《财政学》583、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最终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需求和供给完全有弹性或完全无弹性的情况都是理论上的而假定,在现实生活中是罕见的。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商品或要素的需求与供给是属于富有弹性或缺乏弹性的。常见的是:一部分税收通过提高价格形式向前转嫁给商品或要素购买者,另一部分税收通过成本增加向后转嫁给生产者或要素提供者。转嫁的比例,根据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而定。2023/1/31《财政学》59(二)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从量计征下的商品课税归宿:(1)假定政府对消费者征收商品税,以消费者为纳税人(2)假定政府对生产者征收商品税,以生产者为纳税人2023/1/31《财政学》60对消费者征收从量消费税的税收归宿价格数量SODD’EE’QQ’PPdPsTF2023/1/31《财政学》61对生产者征收从量消费税的税收归宿价格数量SODEE’QQ’PPdPsTFS’=S+T2023/1/31《财政学》622、从价计征下的商品课税归宿:在从价计征下,消费品的价格成为决定征收税额大小的一个因素,价格越高,纳税越多。因而纳税后需求曲线的斜率会较税前发生变化,发生旋转2023/1/31《财政学》63从价计征下的商品课税归宿政府所征税收同样是由生产者和购买者共同负担的,分配比例较从量计征有所变化。价格数量SODD’EE’QQ’PPdPsTF2023/1/31《财政学》643、关于商品课税归宿的基本结论:政府对商品的课税,不论是以生产者作为法定纳税人,还是以购买者作为法定纳税人,也不论采取从量计征形式,还是采取从价计征形式,都不会改变依照供求弹性决定的税负的分配格局。决定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关键因素是课税商品的供求弹性。至于法定纳税人是谁以及采取何种形式计征,则是无关紧要的。对商品课税的转嫁与归宿的分析,应将注意力放在课税商品的性质极其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上。2023/1/31《财政学》65税收转嫁与供求关系的原理,同样可以应用于对生产要素收入课税的分析生产要素收入分为:以下逐一分析每项税收归宿:(三)生产要素收入课税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工资收入利润(利息)收入地租收入2023/1/31《财政学》661、工资收入课税的归宿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和归宿,情形取决于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力量的对比。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67(1)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时工资收入课税的归宿分析——分析结论:如果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那么,劳动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较有利的地位,生产者则处于较不利的地位。政府税收将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落在生产者身上。工资率劳动时数DS’SEE’FLL’WdWWsOT2023/1/31《财政学》68(2)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时工资收入课税的归宿分析——分析结论:如果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那么,劳动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较不利的地位,生产者则处于较有利的地位。政府税收将大部分不能转嫁,落在劳动者身上。工资率劳动时数SELL’E’FWdWWsODD’T2023/1/31《财政学》69以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利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情形取决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力量对比。如图分析:2、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归宿2023/1/31《财政学》70资本的供给弹性大于资本的需求弹性时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归宿如果资本的供给弹性大于资本的需求弹性,那么,资本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较有利地位,生产者则处于较不利地位。政府税收将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落在生产者身上。资本收益率资本投入量DS’SEE’FKK’IdIIsOT2023/1/31《财政学》71资本的供给弹性小于资本的需求弹性时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归宿如果资本的供给弹性小于资本的需求弹性,那么,资本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较不利地位,生产者则处于较有利地位。政府税收将大部分不能转嫁,落在资本所有者身上。资本收益率资本投入量SEKK’E’FIdIIsODD’T2023/1/31《财政学》723、地租收入课税的归宿以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情形完全取决于土地的需求弹性。因为,土地的供给曲线基本上是无弹性的,无论地租率怎样变化,土地的数量都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随之变化。在土地的供给弹性等于0的假定下,土地所有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政府税收将完全不能转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如图分析:2023/1/31《财政学》73地租收入课税的归宿在土地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条件下,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地租收入的课税,将完全不能转嫁,由土地所有者自己负担。土地供给量地租率SDEE’NORdRsTD’2023/1/31《财政学》744、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之基本结论:政府对生产要素收入课税的归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求力量的对比如果要素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要素所有者将在税负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的向前转嫁,落在要素购买者身上。如果要素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要素购买者即生产者将在税负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的向后转嫁,落在要素所有者身上。2023/1/31《财政学》75四、税收转嫁的一般规律1、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2、税收转嫁与课税范围3、税收转嫁与计税方法4、税收转嫁与经济交易5、税收转嫁与商品性质6、税收转嫁与市场形态2023/1/31《财政学》76

税负转嫁理论是研究确定税收最终负担人和分析税收对国民经济及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随着财政税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在西方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归纳起来,可分为“绝对转嫁论”和“相对转嫁论”。五、税负转嫁理论简介2023/1/31《财政学》771.绝对转嫁论绝对转嫁说是指对税负转嫁问题做出绝对的结论,即一切税收都可以转嫁,或某种特定税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转嫁。这一观点包括“纯产品说”、“纯所得说”以及“均等分布说”。2023/1/31《财政学》782.相对转嫁论税负转嫁的相对论是对税收转嫁问题不作绝对的结论,认为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如何,要根据税种、课税商品的性质、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相对转嫁论最先由德国经济学家劳(Rau)提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系统化,现代观点基本上都属于相对说。2023/1/31《财政学》79第七节税收制度一、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有关税收方面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二、税收制度功能: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的手段,税收制度则使这种手续法律化、制度化,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分配关系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税收职能的需要。具体来说,税收制度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税收制度是税收分配的法律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