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雪梅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置,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筹划。以下是我整理的雪梅教学设计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雪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管抑扬顿挫。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打定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悄悄地赏识。(放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节令开吗?生回复。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观。更加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热爱。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到底。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借助解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愿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纯净,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清香。
悟道理。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乳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报告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是卢梅坡,是宋朝人。他分外爱好梅花,“梅坡”理应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由于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虽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诗篇,来看他的其次首《雪梅》诗。
2、师读诗,简介诗意。
3、生齐读。
4、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由于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酷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5、我们的宏伟领袖毛主席也特别热爱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赏识。
6、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酷寒、固执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梦想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酷寒,在繁重的环境中固执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雪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解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梦想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诗里想报告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解释。结合解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愿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上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纯净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纯净是雪的优点,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幽香是梅花的优点,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作对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上下?假使没有梅花,就不能衬托出雪的纯净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馥郁的典雅品格。怎样才能更完备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彼此衬托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纯净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表示了雪与梅彼此衬托的美景,还报告我们理应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迟
1、这首诗的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好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举行确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外观意思上。课文后面供给的解释,可以起确定的辅佐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根基上借助解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雪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缘、骚、逊”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题、侧、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结合插图、解释等理解诗意,感悟、品评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2、对比两首古诗在写景方面的异同,把握古诗透露哲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过渡: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向我们传达了为人处世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诗。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抓获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思的探讨。诗人通过雪、梅的争执想报告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到底吧!
2、理解诗题。教师板书诗题,并同步讲解。
明确:“雪梅”即雪中的梅花,这是诗人评论的两个对象。
3、介绍诗人,简介背景。
卢钺?宋朝末年人,概括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
创作背景?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书上记录不详,揣测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赏玩之时。
二、初读古诗,夯实根基。
(1)课件出示古诗及生字,引导学生自读,在读中识记生字新词。
会写的字:阁(ɡé)?费(fèi)?须(xū)?逊(xùn)?输(shū)??会认的字:骚(sāo)人
(2)教师举行生字书写示范,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阁]半包围布局。“门”阔、大,从左、上、右包围“各”。
[须]左右布局。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对齐;右部“页”的竖撇从横中线的上方起笔,向左下撇出,末笔长点顿笔有力。
[输]左右布局。左部“车”末横变提,书写时先竖后提;右上部撇、捺伸张,罩住下部。阁须输
◆易错提示:
[费]下边是“贝”,不要写成“见”。
[降]右下部是“”,不要写成“干”。
[输]右部下边是“”,不要漏写短横。
(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出示阅读要求。
(1)结合解释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
(2)查看教材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各具有怎样的品质?
(3)同桌之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
2、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管处境,引导学生赏析古诗。
(1)理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意思。“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愿“降”?这句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降”是“服输”的意思。出示梅花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使学生明白梅雪不愿“降”是由于“争春”,即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这里把梅、雪拟人化,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将梅、雪的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
过渡:梅、雪争春,毕竟谁更能代表春天呢?正在赏识梅、雪的诗人该如何评判呢?
(2)理解“骚人阁笔费评章”的诗意。“骚人”是什么意思?“费评章”的理由何在?你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
预设:课件出示“骚人”的意思及其来历。由于战国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故后人称屈原为“骚人”,后来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费评章”指难以评议。为什么呢?这里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上句诗来斟酌。至于“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合理即可。
过渡:梅、雪各有特色,诗人一时也难以评议,但是梅、雪依旧争执不下,到底该如何是好呢?读读下面两句诗,可能我们能找到答案。
(3)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意。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优点、短处?诗人将梅、雪的优点、短处对照着写,客观地举行评价,你如何对付这种评价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预设:讲解这两句诗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斟酌如何对付自身的优点和短处,然后再将目光移至这两句诗上。这两句诗说的是如何评判梅、雪的问题,梅含幽香,但比之雪的白那么逊色三分;雪晶莹纯净,却少了梅的幽香。诗人没有单纯地赞美梅或雪的独特优点,而是综合分析其优缺点,说明它们各有长短,这种评价显得特别中肯、公允。将诗人对梅、雪的评价引到自身实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紧扣“人各有长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谈即可。
小结:梅花雪中绽放,幽香幽幽,自古以来,好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写下赞美的诗篇。而本诗却另辟蹊径,赞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评议它们各自的特色时更是由物即理,报告人们正确对付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颇受教益。同学们,“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这是古人报告我们的处世之道,梦想你们能行之于身,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3、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并举行适当的拓展。
过渡:同学们,这是一首流传长久的佳作,尤其是后两句,屡屡被人们引用。其实,卢钺开初创作《雪梅》时,共写了两首,本文是第一首。你们知道其次首是什么吗?同学们在课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尝试将它背诵下来。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特别春。
诗意: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假设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分外俗气。在冬天的入夜夕阳西下时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秀美多姿,生气蓬勃。
赏析:这也是一首说理的诗。课文所选的第一首诗主要写梅与雪的特点,这首诗那么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假设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这三者缺一不成,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观的春色。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对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及其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比较阅读,整体回想
1、分析对比,整体阅读。
过渡:同学们,三首古诗已经学完。这三首古诗中均有精彩的写景内容,但第一首是景中含情,后两首是景中寓理。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专心、留心的查看,情的抒发、理的阐释那么有赖于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我们再读一读这三首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1)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
(2)出示表格课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在比较中对三首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课外拓展,增加积累。
过渡:同学们,对那些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人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哲理诗)对了,就是哲理诗,也叫说理诗,我们这节课上所学的两首诗就属于这一类诗。哲理诗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内容沉重浑厚、含蓄隽永。你们还知道哪些哲理诗呢?请同学们于课外搜集,并简朴说明它们透露的道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热爱。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告成而迷醉。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呈现在眼前,天空的光辉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那方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是由于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哲理:要不断采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五、作业设计,稳定提升
完本金课对应训练。
雪梅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符合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成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查看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别致别致,出人意料,高明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透露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理由。在作品中,我们貌似可以看出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呢?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斟酌诗中描写的景物。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毕竟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愿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上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纯净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幽香
斟酌: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愿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上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纯净。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幽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上下?
假使没有梅花,就不能衬托出雪的纯净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馥郁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迟,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雪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悉“降”“骚”“逊”“输”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诗的大意,体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感受诗人细致的查看,体会古诗切实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细致的查看,体会古诗切实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向学习。
1、过渡语: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身边四处有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迷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它会带给我们一种震撼的美。请大家细致地查看,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p2)(播放视频,生观看)
师:你们观看得好投入啊,谁来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小结:古往今来,诗人们往往大多把梅和雪放在一起写。只有梅花而没有雪花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梅花的品格;只有雪花而没有诗歌的咏叹,也不能显示雪花的雅韵。
2、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大家一起来诵读一下吧。(生读p3)王安石是怎么查看梅花的呢?谁来说说?(生说)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诗人卢钺又是怎么查看梅花的呢?他与王安石有哪些好像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雪梅》。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p4,边说边板书课题,书写的时候强调雨字头的写法:雨字变成雨字头要留神,其次笔长长的"一竖变成一点,第三笔横折钩变成横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渗透本单元细致查看的单元主题;切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复习旧知王安石的《梅花》,引出新知。)
二、质疑解惑,问题引领。
过渡:《雪梅》这首诗的是宋代诗人卢钺,那卢钺是怎么查看雪梅的呢?
1、下面就让我们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开头读吧。(p5)
2、检查字词。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专心样,真为你们欣喜。生字都熟悉了吗?(1)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p6),自己试着读一读。
(自读,指一生读)
重点说说“降”和“阁笔”。(p78)(课件表示降和阁笔)
看样子字词你们都熟悉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梅花朵朵开”的小嬉戏,只要把字词全读正确,美观的梅花就会开满枝头。谁容许来啊?(指一生读,齐读)(p9)
3、检查古诗的朗读。
生字词你们全都熟悉了,真不错。古诗不知道读得怎么样?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老师是以223来划分节奏的,这首诗押的是“ang”韵—降、章、香,在读这几个字的时候声音可以稍微延长一点。谁来读一读?(指生读)(p10)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以“卢钺是怎么查看雪梅的呢”这个问题引领孩子的学习。)
三、理解内容,合作探究。
1、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好,还需要我们了解诗的大意。(p11)现在谁先来说说前两行的意思?谁再来说说后两行的意思?
2、是啊,梅以香为美却比不上乳白,雪以白取胜却输给梅一段幽香。那这是报告我们什么道理呢?
3、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一读。(p11配乐)(自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蕴含的道理,在理解的根基上举行有感情的朗读,为以下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感受查看,体会表达。
过渡语:梅花雪中绽放,幽香幽幽。
(一)感受诗人的细致查看
1、俗话说“四处留心皆学问”,由此“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了千古名句。请同学们留心读读这句诗。斟酌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对梅和雪举行了细致的查看?(p12)(板书:查看)
(预设生:诗人是从颜色和香味两个方面来举行查看的,雪比梅花白,梅花比雪花香。)
师:是啊,诗人是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查看入微。(板书视觉嗅觉)
2、师:诗人查看得留心,这都得益于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其实还有好多这样的诗句,诗人们运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分别都运用了哪些感官?(p13)
(课件13出示拓展诗句,连一连)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小结:我们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精心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运用各种感官来举行细致查看的。
(二)体会古诗切实生动的表达。
诗人正是由于举行了细致的查看,所以才表达得切实生动。让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你对诗中的哪个字词最有感想?并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表达)(p14)
预设1:“三分白”和“一段香”
师:“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并且差的不是很大。这样就切实高明地托出了二者的优点与缺乏,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雪只是比梅白那么一点点,梅花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香。
过渡语:你理解地很深刻。我们持续来议论让你最有感想的字词。
预设2:“逊”和“输”。
师:“逊”和“输”,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镀锌钢管骨架采购合同
- 2025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考点:合同管理索赔程序
- 2025年武汉单身公寓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设备安装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信息安全咨询技术合同
- 2025水果收购合同书样本
- 2025【景观设计合同】景观工程设计包括内容
- 《胃镜检查技术》课件
- 2025标准简化版合同范本
- 2025标准版:员工签订长期合同协议范本
- 《盐津铺子公司盈利能力探析实例报告(10000字论文)》
- 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名著阅读专题复习:第10部 《水浒传》课件
- 案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绿色施工(76P)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 2025年希望数学五年级培训题(含答案)
- 保洁投标书范本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第六讲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形势与政策
- 社会医学(含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