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灾害与安全_第1页
论城市灾害与安全_第2页
论城市灾害与安全_第3页
论城市灾害与安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灾害与安全论述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灾害的教训和启示给出构建安全城市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发生在城市空间,更多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灾害源可归纳为地震灾害、洪灾、气象灾害、火灾和爆炸、地质事故、噪声灾害、室内“综合症”、古建筑防灾、城市疾病即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之灾等。城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集性,经济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社会活动的广泛性。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城市作为一定地域人口高度积聚的地区,遭受灾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而且受到的损失往往高于人口稀疏地区。因此,在提高城市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同时,重视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城市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集体及个人的财产损失。(1)城市灾害对工业和矿业的危害工业区是人口最为密集,社会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一旦发生灾害,往往也是危害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洪水、大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高强度灾害对工矿企业的危害最大,可以使整个企业或其中一部分顷刻毁灭,造成巨大损失。沙土液化、地面下沉、地裂缝可危及厂房基础。矿井中突水、突瓦斯、崩塌冒顶、突泥、岩爆等灾害可使矿井毁坏或停产。(2)城市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影响。城市和工矿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生命线的依赖就越重,而自然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如不加以防御,必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主要的威胁是:A、地震引起的地面快速错断、地裂缝位移和地形变可使输送管道变形甚至破裂,中断道路交通。B、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导致的地面下沉和地裂缝,对输送管道的破坏。C、大风、暴雨、冰雪、霜冻及潮灾对生命线工程地面设施的破坏。D、地震、滑坡、洪水,泥石流等巨灾对生命线工程可以全部或部分摧垮,造成毁灭性破坏。(3)城市灾害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影响。城市灾害不仅可以给灾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灾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恐慌不安,甚至家庭破坏,而且可以使社会动荡不安,破坏社会正常运行机制,从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城市建筑、交通和能源设施、工厂和科研单位都是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些人造物一旦遭到自然灾害损坏,就会处于失控状态,将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破坏甚至毁灭性的打击。例如,一个矿山的破坏,会造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厂的停工,水源、电力、交通、能源等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还会造成整个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的瘫痪。因此,由结构、系统的破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要比直接经济损失大得多,有些间接经济损失甚至难以用数字表达出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灾害的类型也发生了变迁,由于人口与生产力向城市集中,防灾减灾形势更加严峻。最突出的六大社会安全问题:1、贫富分化加剧,众多人口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尊严安全受到威胁;2、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品质量降低,众多人口的健康安全和心理安全受到威胁;3、SARS、艾滋病、性病等高强度传染病暴发和流行;4、生态恶化及灾害应对机制落后;5、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执法监控出现漏洞,以及危机处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社会安全危机。由于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存在,一些地区民族矛盾冲突导致战火不断,许多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猖獗等等因素影响,这个本应以和平为主流的世界显得并不和平。2001年9月11日,随着突如其来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及其建筑群的轰然倒塌,使号称“世界之窗”的纽约市标志性建筑永远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噩梦。从此,恐怖袭击的字眼深深地烙在全世界每一个人的脑海。这次“9·11”事件,既是对美国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的重大威胁,也是对美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充分暴露了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某些盲点和脆弱之处,从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有关美国的一些神话和光环。“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和世人的教训是:美国不是“安全岛”,这次“9·11”事件是继“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在本土受到的最严重的打击,它再次提醒世人,即使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也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甚至算不上比较安全的国家。21世纪伊始,这个灾难性事件启示人们:应急管理领域的变革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从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的角度看,这次在瞬间造成成千上万人的伤亡和几十亿甚至更多财产损失的“9.11”事件,的确是一个历史的新起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应深刻总结“9.11”事件提供的国家安全启示,从新界定“国家安全从2002年11月发生并在2003年4月蔓延全球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世界卫生组织称SARS,英文全名为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我国卫生部门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它像一个幽灵悄然降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而后迅速波及到许多地区乃至全球。它就是冠状病毒,它的一个变种便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的罪魁祸首,是夺走数百人生命的元凶。面对“非典”灾害,在强化遏制的同时还要到“非典”之外去找原因,必须认清它不仅仅是传染病,而且是一场波及社会的城市灾害。“非典”危机告诉我们,必须强化社会危机应急管理机制。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及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治安、社会救援、市场监管、信息反馈与沟通、指挥协调等方面常备不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并制定应对可能危机的长期战略,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珍重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无数房屋垮塌。温家宝总理闻讯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慰问废墟中受困民众,在专机上研究布置抗震救灾工作。政府迅速应对并全力组织救援:15:55分胡锦涛作出批示,温家宝赶赴灾区16:00民政部紧急调拨5000顶帐篷16:49国家地震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180人救灾队19:22温家宝抵达成都,21:42抵达都江堰22:00之前,四川地震局已经召开6此新闻发布会5月13日7时56分,数以万计的军队人员、武警官兵和地震救援专家已抵达灾区,部分向震中挺进5月13日16点,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如实报告灾情迅速组织抗震救灾,接受国际援助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国内遇难者而降,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灾难信息的公开发布与开放式报道“从救财产,到救生命,再到救心灵,我们的救灾理念出现了很大的进步”。汶川地震: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同时汶川大地震又值得我们反思:A.震前未能有效预测,对灾情应该做出准确判断,这基于日常的专业化准备工作。灾害发生时,最佳抢救的黄金时期的前24小时是联系失聪期,接着24小时是综合协调期,后24小时是军队开进期。黄金时期就这样白白浪费了。直到第四天,救援部队才全部到达重灾区乡镇。客观地说,地震发生后前72小时最佳救援时间救灾效果并不理想,大量废墟没有被触及,大量被掩埋的人失去了生还希望。地震当天救援人员直指汶川,却被阻滞在通往汶川路上,而汶川县城的受灾不是最严重的。空军第一天未能及时发挥作用,周边很多重灾区道路是通的,却未能在最初24小时内部署有效救援力量。当然,这不是责怪谁,而是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们应该有所准备,应该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以后中国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天灾,建议国家成立民政和紧急救灾部,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充分的应对准备。B、抢救工作态度积极,难称及时,效率一般,暴露了我们在遭遇重大灾害的应对方面存在机制方面的。C、重大缺陷-就是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调动最有效的力量采取最佳的方式来应对灾难。D、学校等公共建筑应该执行最严格的防震标准。最令人痛心的是孩子,那废墟下一堆一堆的孩子!我同时也看到,就在倒塌的校舍旁,还有很多楼房矗立。学校是公共建筑,应该执行最严格的抗震标准。网上有些消息,称地震当中政府性的办公大楼仅倒塌了三四座,而学校倒塌的数量却让人触目惊心达到了五六十座。这次地震让四川的很多地方整整失去了一代人。!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强化科学,面对人祸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强烈呼吁,从今以后所有处于地震活跃地带的学校必须达到抗八级地震的标准!E、军队仍需提高装备能力。此次动用了十几万人的部队集结,不亚于打一场中等烈度的区域战争。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在解放军各种可歌可泣的事迹当中,自身的缺陷也暴露出来,我们更多依靠的是自身素质和个人意志。在军力强盛的今天,缺陷也非常明显,比如缺乏保障复杂地形通过的能力,缺乏野战通信时足够和有效的装备,这都给我们克服道路障碍和环境因素添加了不少的困难。如果说雪灾暴露出我们在战时交通能源等方面的缺陷,那么地震就告诉了我们在全天候环境下的通过能力和通讯弱点。如果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本国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非典”党中央和国务院认真总结防治非典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布置和强化了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以此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好应急预案的落实到位,一手抓好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源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预案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一案三制”被列为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三制指应急管理体制,运行体制,法制建设。两年多来,国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工作成就主要体现在:a、法制建设方面研究和制定了《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b、制定和完善各类和各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c、用防范风险和应急管理的思维方式考虑发展计划和增加国家投入;d、促进政府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训;e、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绩效评估和干部人事考核的内容。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今后发展重点:1、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从预案编制转向落实到”十一五”计划中去。需要做好预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2、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需要修改,一些新法律急需出台。构建和完善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法规体系。3、结合新农村建设任务,解决应急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问题。4、确保大都市圈的安全功能,建立包括首都圈在内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