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646-2005 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是中国关于奶油和稀奶油食品安全的一套强制性规定,旨在确保这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该标准详细界定了奶油及稀奶油在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包括原料、生产环境、产品指标、检验方法及标签标识等方面的具体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奶油和稀奶油产品,不包括含乳脂肪低于80%的产品。

  2. 原料要求:用于生产奶油和稀奶油的原料乳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标准,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无抗生素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

  3. 生产环境与设施:生产奶油和稀奶油的企业需具备良好的生产环境卫生条件,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保证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4. 产品指标

    • 感官指标:产品应色泽正常、组织状态良好、无异味。
    • 理化指标:规定了脂肪含量、非脂乳固体含量、酸度、杂质度等具体数值范围,确保产品质量。
    • 微生物指标: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严格的限量要求,以防止食源性疾病。
  5. 添加剂使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最大使用量需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禁止使用非批准的添加剂。

  6. 包装、贮存与运输:要求产品包装材料应安全、无毒、无害,能有效保护产品不受外界污染。产品需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储存与运输,防止变质。

  7. 标签标识:产品标签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存储条件及执行标准等,确保消费者获取充分的产品信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5-01-25 颁布
  • 2005-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9646-2005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_第1页
GB 19646-2005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_第2页
GB 19646-2005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CS67.100.20C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646—2005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Hygienicstandardforcreamandbutter2005-01-25发布2005-10-01实施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19646—2005本标准全文强制本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CodexStanA1一1971(Rev.1-1999)《奶油》(Butter)、CodexStanA2—1973(Rev.1-1999)乳脂肪制品》MilkfatProduets)和CodexStanA9一1976《直接食用稀奶油》(CreamforDirectConsumption)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过渡期为一年。即2005年10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销售至2006年9月30日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内蒙古卫生防疫站、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光烈、张保锋、刘宏道、王钟洛、王庆华、丁秀英、范藻荣、吴金栋、郑兰波、刘冬冬。

GB19646—2005奶油、稀奶油卫生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油、稀奶油的卫生指标和检验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加工过程、标识、包装、运输、贴存的卫生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从乳分离出来的富含乳脂肪的乳制品。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T4789.4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10金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4789.1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满滴浠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46—2003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415奶油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2693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指标要求3.1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3.2感官指标无异味、无酸败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