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婚姻实践现状、成因及对策,家庭社会学论文_第1页
我国青年婚姻实践现状、成因及对策,家庭社会学论文_第2页
我国青年婚姻实践现状、成因及对策,家庭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青年婚姻实践现在状况、成因及对策,家庭社会学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青年的婚姻实践出现了多种新形式,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于华而不实某一种特定的形式,因而,有必要将这些形式做一个比照分析,才能把握当下我们国家青年婚姻实践的全貌。根据青年对婚姻实践形式的选择,我们将其划分为被动选择型〔包括早婚、试婚和形婚〕、主动选择型〔试婚、不婚和开放式婚姻〕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闪婚、懒婚、恐婚、晚婚〕。本文讨论了出现这些婚姻实践〔新〕形式的一些原因,比方家庭本位传统的松动、家庭经济功能的变迁、当代与传统的碰撞、社会心态的改变和婚恋教育的缺失等,并扼要讨论了这些〔新〕婚姻形式可能带来的影响,如个人意志得到尊重、刺激消费以及强化低生育率等。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是亘古不变的,它们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迁之中。因而,我们不应匆忙提出相关政策,而应该认真研究青年在何种状态下做出何种婚姻实践形式,以及这种选择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慎重地提出应对之策。本文关键词语:青年;婚姻实践;婚姻选择;婚姻制度;一、引言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2021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从不同省份的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2021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要4.4,浙江5.9为倒数相关主题的学术文献,不仅如此,与此相关的开放式关系的学术讨论也基本没有,能够讲,在国内的学术界这一领域当前来讲还是一个相对关注较少的领域。无论是开放式婚姻,还是开放式关系,其核心都是在性关系上甚至恋爱对象上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在浪漫爱基础之上的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中,无论是感情和性都是排他性和唯一性的,而开放式婚姻和开放式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束缚这是此种婚姻形式区别于其他婚姻形式的根本特征,双方都能够和另外的对象发生性关系甚至感情。相对而言,这一形式是最难被人所理解和接受的,但由于其颠覆性,特别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切进入的解读。无论是试婚、不婚还是开放式婚姻,大多发生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这三种婚姻形式的实践主体具备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婚姻形式大多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固然华而不实可能违犯了当下的一些价值观念,但是他们却仍能够根据自个的意愿去实践自个的婚姻观念。〔三〕处于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的中间型的婚姻选择形式这一种类型最为复杂,能够讲既有外在的构造性压力因素,又有个体微观能动性的因素,包括闪婚、懒婚、恐婚、晚婚等类型。在新世纪之初,闪婚现象开场出现并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当下学术界也已经对其进行了非常多的讨论和分析,比方,从闪婚族出现的原因[12,13],到闪婚族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之策[14]。有学者以为城市青年是闪婚的主体,并以为这是一个符合人性的事情[15]。而另有研究则指出,闪婚是农村青年及其父辈代际双方顺应农村社会的流动性,做出的无奈之选、务实之选,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16]。这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但是,纵观这些研究,似乎都较少对闪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以为,所谓的闪婚,即是男女双方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并确定婚姻关系的经过,在这一经过中,男女双方对这一决定的后果通常都没有深入的考虑。懒婚和恐婚。懒婚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当前的学术研究非常缺乏,截止2022年2月,知网上仅有三篇相关的文献。懒婚,指的是部分单身青年在长辈及其别人天天催促结婚的压力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应对,能拖就拖的心态;也指已经处在恋爱中的男女不愿打破如今的关系更进一步。确切地讲,前者不仅懒婚而且懒恋,后者仅仅是懒婚。这很难不与当今青年的fo系心态联络在一起,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发展变化,当下部分青年对婚姻持一种懒得深究的fo系心态。而比懒婚更近一步的则是恐婚。恐婚,指的是对结婚感到恐惧而不敢或者不愿结婚的人群。不敢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畏于高昂的结婚成本和恋爱成本等,自个无力承当,无奈之下产生了畏惧的心态。而不愿则是不愿承当结婚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不愿由于结婚而失去现有的一些好处。晚婚。与前面所描绘叙述的青年的婚姻实践相比,晚婚或许才是更多现代中国青年的常态。根据上海市妇联2021年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上海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比2005年提高5岁和5.4岁,这也是我们国家青年初婚年龄变迁的一个缩影。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1990年至2021年我们国家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延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的趋势。根据诸多的调查数据,在大城市的青年,无论男女,其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接近或超过了30岁。从全球范围来看,不仅发达国家的初婚年龄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亚洲的很多国家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都已经接近或到达甚至超过了30岁[17]。从整体上看,青年的晚婚状态才是最普遍的选择,但由此也引发了家庭长辈尤其是父母的焦虑,催生出了逼婚和白发相亲的现象。有学者以为,白发相亲和相亲角的效率是低下的,但这一现象的存在却有其必然性[18]。还有学者以为,由晚婚带来的剩女,这一概念是各方合谋对大龄女性污名化的表现[19]。尽管如此,这些女性也仍免不了被逼婚催婚,自愿或不自愿地走上了相亲之路。能够讲,这几种婚姻实践形式有的是由于现实的压力,而有的是青年本身的选择。比方晚婚,由于结婚成本的上升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使得青年的结婚年龄有所提高。但也有部分青年总是希望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后再进入婚姻的殿堂,而这时晚婚就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了。三、现代我们国家青年婚姻实践形式的原因及其影响正如前文所述的,在古代中国和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我们国家的婚姻实践形式远没有今天这般复杂,固然不同的婚姻实践形式可能有不同的一些详细原因,但笔者以为,所有的这些婚姻实践形式都遭到宏观社会构造因素的影响。〔一〕家庭本位传统的松动家庭并不是自古就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她能否会一直存在也有很多争议,恩格斯就曾指出,家庭、婚姻、私有制和国家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消亡[20]。当前而言,似乎离这样的社会形态还有些遥远,但家庭的形式和功能确实发生着重大的变迁。针对中国社会,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传统婚姻的意义在于确立双系抚育,男女个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是一桩公众事件,由于单靠性的冲动和儿女的私情并缺乏以建立起长久合作抚育子女的关系[21],也因而,传统的婚姻关系被限制在有限的形式之中。在西方,帕森斯也有过相关的阐述,他以为,性别角色的区分是维持婚姻稳定甚至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而在这样的性别角色的区分之下,婚姻的形式也是非常单一的[22]。总之,传统的婚姻和家庭是为了维系社会传承的需要而被文化和风俗内化为群体的共鸣,进而被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并实践的。然而,在当代社会,家庭的很多功能发生了变迁。例如,以往生儿育女是为了养儿防老、老有所依,而当代社会出生和长大的青年不会再把养老的事情全部寄托于儿女身上。当然,这些仅仅也只是出现了松动罢了,并非从根本上动摇家庭这一社会组织形式,相反,中国特定的家本位社会思想仍在产生着深入的影响。在西方,无论个体选择如何的生活方式,单身或是未婚,同居或是结婚,都不可能被十分对待,更不可能被以为是一个问题。但在中国,假如大龄未婚,却会被看成是一个问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只要子女都结婚生子完毕,自个的任务才算完成还是很多父母的信条,很难讲这不是传统社会的价值观。面对这样的传统,现代的青年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有的通过早婚、形婚、闪婚等方式到达与传统的调适。而另外的青年,也许是当代化和个体化程度更高层次,他们选择了与传统直接对抗的形式不婚、试婚和开放式婚姻。〔二〕家庭的经济功能的变迁家庭的经济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社会,男女结合的婚姻关系是最高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传承的方式,由于男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女性假如要想生存,或者讲生活得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依附于男性,而男性也需要女性的家务劳动等付出,因而,婚姻对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而言是必需品。但是在当代社会,女性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她们能够不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甚至能够生活得更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结婚的意愿自然会降低,对婚姻也会持更为审慎的态度,这也是导致当下青年婚姻实践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传统和当代剧烈碰撞,发达与落后同时并存,固然已经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如今到达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也正由于如此,身处欠发达地区的青年,比发达地区和当代化程度较高地区的青年更有可能选择尽快实现经济合作的婚姻实践途径,如闪婚、早婚等。〔三〕当代性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使得人们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固守在某一个地方,生老病死皆在一处。在传统社会的状态下,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制于当地的生活方式,不能或很难想象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而人口的流动改变了这样的状态。比方,近年出现的反向春运现象,具体表现出的正是流动带来的人们习惯和行为的深入改变,在以前的传统社会,回老家过年是每一个在外游子一年中最深切的期盼,也是父母的期盼,因而无论怎样,都会回家过年。而近年,却出现了部分父母去子女所在的工作地过年的景象,这讲明,子辈和父辈的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亲密关系也发生了变迁,吉登斯以为,避孕技术的出现使得性和生育能够分离,在没有避孕技术或者避孕技术很粗糙的时候,性和生育是严密联络在一起的,而当时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妇女生产的死亡率都很高,因而,彼时的女性很难将性跟享受联络在一起。但是避孕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这一切,使得性和生育能够分离,使得纯粹关系〔PureRelationship〕成为可能,所谓的纯粹关系,指的是在现有的婚姻框架之外,双方自愿的,以浪漫爱为中心的关系。它带来了愈加平等的和新的异性恋秩序,但同时它也使得婚姻的不确定性增加,婚姻的传统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会瓦解[23]。假如将吉登斯的观点放在当下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传统社会中,性的获得只能通过婚姻关系〔固然不排除有一些性服务的情况存在,但这在全体人群中毕竟不是主流〕,到了当代社会,人们能够通太多种方式获得,比方婚前同居,试婚等。当性知足不再和婚姻连结在一起,当生育不再和性行为联络在一起,婚姻实践的多样化也在情理之中了。〔四〕社会心态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当代性的后果,每个人都在尽力地生存着,尽力地向上攀爬,快节拍的生活状态压缩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活动和考虑的时间,似乎人们都只要眼前的苟且,而没有了诗和远方。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从前慢〕,主题即是在感慨以前的社会什么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首歌的流行讲明人们对这样生活的向往,但这也只是向往。现实中人们对很多事情都很着急,急着挣钱,急着升职。也正因如此,或平常工作太忙无暇恋爱结婚,将本身与别人放在天平架上相互衡量,到达要求的才想开场,以此节省时间。这些做法本都无可厚非,由于这样最高效。然而我们却失去了想象力,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说明的,身处工业文明的人类,是单向度的人,是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只要物欲没有灵魂,对社会只要屈服顺从没有批判精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另外一种生活。人并没有自由,人成为了生产和消费的奴隶,成为了技术的奴隶,人们在其商品中认出自个,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音响和错层式住宅、厨房设备中找到自个的灵魂[24]。这种单向度具体表现出在择偶上,就是一种统一的对物质标准的要求,比方很多女性和家长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户口,或者是至少物质条件相当,否则免谈。当然,我们不能够讲这种整洁划一的标准是当代社会所独有的,但是当代工业社会通过生产和消费,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无疑也加强了人们对这一标准的认可。一旦双方达不到某一个标准,都能够成为分手或离婚的理由,进而使得青年人对婚姻更为审慎,这也是造成现代青年婚姻实践多样化的因素之一。〔五〕婚恋教育的缺位发达的工业社会体系塑造我们成为单向度的人,当当代向传统发动进攻的时候,社会对人的社会化却又不够,造成了人们的无所适从,进而不能稳稳地握住幸福。也就是讲,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在越来越当代化了,但是我们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去怎样看待和应对这样的变化,尤其是在婚恋问题和性教育上,在当下的中国是特别缺位的。所以有时候两个青年相互觉得很适宜,然而最后却由于奇怪的原因没能在一起,在一段关系中无法看清双方的关系,不知所措,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们很难讲,当下的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升高,结婚年龄推延的现象与此毫无关系。婚恋教育和性教育的缺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的无所适从,然而这些问题又是如此重要,又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也让一些所谓的爱情导师、婚恋导师如咪蒙Ayawawa等大行其道,仅凭借自个一些包裹着美丽外衣的错误出格的言论也俘获了一大批青年信众。我们国家青年当下出现的众多婚恋实践形式对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也会造成深入的影响。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她让个体有了更多能够自主选择的权利,与以前相比,个体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具体表现出,减少了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除此之外,由单身而来的单身社会也带来了单身经济,相对来讲,单身人群愈加注重对自我的投资,更舍得花钱花时间去享受生活。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比方个体归属感的缺失,固然我们的个体意志得到了很好的彰显,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亲密关系难以建立,甚至有可能会进入到类似于日本青年的低欲望社会的状态1,而这样的状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特别不利的。除此之外,多样化的婚姻实践形式有可能使得我们国家的生育率持续走低,由于不管是从法理上,还是在群众的观念中,结婚还是生育的前提,非婚生育还是少数。四、结论与讨论当下我们国家青年呈现出多样化的婚姻实践图景,用婚姻实践或者并不那么准确,由于有些实践是青年并未正式进入婚姻状态。固然如此,这些决定或者讲选择都是青年本身践行对婚姻的态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够以为这些都是青年的婚姻实践。造成当下我们国家青年婚姻实践多样化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分别从家庭本位传统的松动、家庭经济功能的变迁,当代与传统的碰撞、社会心态的改变和婚恋教育的缺失逐一进行了分析。不管是哪一种婚姻实践,都是青年本身面临类似问题时候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是理性的,可以能是非理性的,可以能是基于家庭本位的,可能是想要去家庭本位的,可能是主动的,可以能是被动的。而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青年在何种状态下做出何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尽管当下青年的结婚率走低,单身率走高,相关的婚恋观念也和上一辈发生了剧烈碰撞2。但本文以为,从心态上我们也不能够过于焦虑,并因此贸然采取措施。事实上,我们国家青年如今的婚恋状态在国外也并不少见,这些国家以前或如今也正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比方西欧、美国甚至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都出现了单身人口增加,结婚年龄延迟的情况。尤其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结婚率都在低位彷徨,单身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人将日本青年当下的状态称为低欲望社会,我们国家当前还未到日本如此严重的地步,但也要特别警觉,当下日本固然尝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青年结婚和生育的积极性,但收效不大,但这并不是讲,应该马上采取相关措施,在没有调研清楚,认识清楚的情况下,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所以,首先,我们要重视当下多元化的青年婚姻观念及实践形式;其次,应该认真组织相关的研究,在这些扎实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措施,这才是当下我们应对这一问题正确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下中国青年呈现出多种的婚恋实践,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正是妇女地位的提高,才使得妇女敢于拒绝以前的婚恋形式。波伏娃讲女性是第二性的,朱迪斯巴特勒要消解性别,能够讲,当下中国的女性地位总体而言还是属于第二性的,但不可否认我们也在消解性别。恩格斯在(国家、家庭与私有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当下的家庭形式并不是自古就是如此,以后也不会一直维持。他以为,最初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权制家庭,由于生产的发展,男子拥有生产工具和畜群,而为了下一代能够继承这些财富,母权制便转向了父权制,与此同时,一夫一妻制也取代了其他的婚姻形式成为了主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这些东西在以后也必然会消失。他以为在将来,社会将是无差异的平等社会,孩子的抚养将会有统一的机构无差异不同的抚养长大,假如这样,家庭便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而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也会随之消失[20]。恩格斯这本书成书于1881年,这些预言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即使是放在今天,这种意识也是非常超前的,但我们似乎并不能否认这一可能性的存在,家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便是社会的延续。随着技术的发展,谁能够保证以后孩子的出生和培养不能像生产普通产品一样进行流水线式的标准化操作呢?当下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编辑人类的基因,假如到了这样的境地,婚姻、家庭和生育都将没有存在的意义。退一步讲,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性行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比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能够让人们仅凭机器便能够获得比和真人在一起更多的快感,而且这种快感的真实感与真人无异甚至超过真人,用鲍德里亚的话讲,就是比真实更真实。固然我们知道这是虚拟的,但是它给我们的感觉已经和真实无异了,在这时候,区分真实和虚拟又有何意义呢?性是婚姻关系的一大方面,假如性能够完全无关婚姻,那么婚姻的意义价值也会随之降低。而这只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个方面的影响,因而,技术与性,技术与婚姻,技术与生育的关系,这些又会如何影响青年的婚姻实践形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的方向。就当前而言,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开创建立良好的婚恋环境。闪婚闪离、小三、包二奶、出轨、家庭暴力、明星离婚等一系列事件屡见不鲜,无疑这些都会影响到青年的婚恋观念,进而影响他们的婚姻实践。固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式方法都不尽一样,但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比方,发生了家庭暴力,我们应该谴责的是施暴方,而不是为施暴者寻找施暴的借口,这样才不会让那些憧憬爱情和婚姻的青年寒心。其次,我们应该开创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比方降低结婚成本,提高青年的收入,让想结婚的青年敢结婚,敢尽快结婚。以下为参考文献[1]凤凰网.2021年我们国家结婚率创近十年新低年轻人的婚姻被啥绊住了脚?[EB/OL].(2022-7-12)[2022-9-15]..[2]王敬,海莉娟.婚姻市场分层化与公共仪式市场化陕西关中地区农村青年婚嫁的运作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21(6):53-58+111.[3]YANY.GirlPower:YoungWomenandtheWaningofPatriarchyinRuralNorthChina[J].Ethnology,2006,45(2):105-123.[4]JIANGQ,ZHANGY,JES?SJ.S?NCHEZ-BARRICARTE.MarriageExpensesinRuralChina[J].ChinaReview,2021,15(1):207-236.[5]肖红.试婚:现象透视与法律考虑[J].社会科学家,2005(4):142-145.[6]王倩.对试婚现象的法学考虑[D].扬州:扬州大学,2021.[7]武秀英.对试婚同居的道德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6-92.[8]刘美玲.对我们国家当下试婚现象的伦理考察[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9]晏振宇.城市青年试婚现象成因[J].现代青年研究,2006(1):44-47.[10]许传新,王平.试论试婚产生的社会机制[J].青年研究,2005(2):44-49.[11]王炳钰,山永久,覃宽.不婚现象:中国社会的现实与可能影响[J].青年探寻求索,2021(5):28-40.[12]黄火明.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