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 说木叶上课_第1页
二年级语文 说木叶上课_第2页
二年级语文 说木叶上课_第3页
二年级语文 说木叶上课_第4页
二年级语文 说木叶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庚说“木叶”学习要点1、了解作者林庚以及掌握基础知识。(预习)2、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提升筛选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3、学习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能力提升提升筛选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自主学习精读《说“木叶”》,完成下列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方法提示:可根据中心句、议论性语句或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概括。导学释疑---说“木叶”1、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2、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

“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去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作者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有落叶的景况。导学释疑5、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6、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根据每段段意的概括,想想此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导学释疑:梳理文章结构思路1、(1-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为诗人所钟爱,而“木叶”的关键在一个“木”字上,。2、(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合作探究1、请举例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2、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请分析以下四句诗,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木”在形象上的特征方法提示:能够根据题意准确筛选文中关键句(符合题意的语句)“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暗示性“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2、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请分析以下四句诗,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1)使用了“木”,黄色的树叶给人以“空阔感”。(2)使用了“树”,绿色的树叶给人以饱满感。(3)使用了“木叶”二字,微黄的树叶给人以疏朗感。(4)使用了“落叶”二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繁润感。自主测评完成“分层训练”第9题。第二课时1、学习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能力提升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知识积累3、积累文中古诗词名句。自主学习精读《说“木叶”》,完成下列问题。1、诗歌的语言富有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2、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方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提示:(1)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可以查得到的词语的意思。(2)作为概念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之意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要根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或理解的。(3)学会运用“根据问题准确筛选关键句”的方法解答问题。

精读《说“木叶”》,完成下列问题。1、诗歌的语言富有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想起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苍白、生硬之感。“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叶”与“木叶”的意味的不同“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和“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方法提示:能够根据题意准确筛选文中关键句(符合题意的语句)“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落木”和“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包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不仅视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方法提示:能够根据题意准确筛选文中关键句(符合题意的语句)合作探究:

《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中的暗示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翻出新意来。练习一:梅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柳

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予的思想情感。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自主测评1、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相去无几、灼灼其华、不落言筌、得鱼忘筌、熟能生巧。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一句说屈原《九歌》首先唱出“木叶”,影响了历代诗人;第二至四句都是例举受到屈原影响的诗人及其诗句;第五句说“木叶”成为诗人们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