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_第1页
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_第2页
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_第3页
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_第4页
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大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科学论著注重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致地阅读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第1页/共73页

一考点要求

------------把握文章思路考点分解释要:本考点实际上是考查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和表现形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理解词语和句子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第2页/共73页理清文章思路大致包含这两个方面:1.理清结构。阅读文章,应当把握住它的框架,看出作者“编织”文章的基本路数,弄清文意的来龙去脉。

①着眼于局部。即划分某一段或段中的某一部分的层次,分析层次间的关系。

②着眼于全篇。即弄清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是怎样渐次展开和步步推进,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表达的。2.理清语脉。语脉,即行文的脉络。理清语脉,即分析语句间的意义关系,梳理行文的语意走向,把握语句顺序的安排及其根据。第3页/共73页二检测形式1.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内容要点2.鉴赏行文思路,分析结构作用3.调整错乱语序,延伸原作思路第4页/共73页三答题方法(一)段落层次的划分第5页/共73页方法1:根据不同文体特征划分:(一)记叙类文章(散文小说)1、抓住时空变化划分层次结构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3、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层次结构4、按照逻辑关系划分层次结构5、按照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等方式划分段落层次第6页/共73页(二)议论文1.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2.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第7页/共73页(1)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8页/共73页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①②→观点句,③到⑨→论据(总分关系)③④⑤“经济学上”理论论据⑥⑦⑧⑨“在世界历史上”事实论据并列关系

分析: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总分关系。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第9页/共73页(三)说明文说明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事理进行说明,故说明文的结构受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限定。1、以时空变化为顺序的说明文,一般按层进式的结构来行文;如《一次大型的泥石流》2、说明事理和事物结构的说明文,一般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观察顺序安排结构;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眼睛与仿生学》3、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来安排结构;如《人类的再现》4、有的说明文采用分类说明的方式,故其结构层次往往是并列式的;第10页/共73页铜奔马正名(节选)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种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第11页/共73页

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勿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起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本文四段,可划分为哪几个层次?第12页/共73页2.作者认为把铜奔马更名为“飞廉铜马”更属不妥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举。“首先””其次“”至于”

“但是””可见”

参考答案:理由有四:①《三才图会》有冗杂虚构的毛病,其说法不足信;②关于”飞廉”,注家说法不一,古人并无定论;③武威铜马是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一样,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④《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第13页/共73页方法2.寻找标志性词语划分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关联词C、顺序词D、范围词E、过渡词。第14页/共73页读书三境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第15页/共73页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问:全文七段,可分为几个层次?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第16页/共73页答案:划分三层。第二层次为层递(层进、递进)关系。

“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意思相符即可)分析:这道题考查了考生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选文共七个段落,谈读书三境界的具体内容,按逻辑顺序展开。其中“吞”、“啃”、“品”三境界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括性语句。2、3、4段各自的概括性语句都分别在各段落的结尾处,它们分别是:“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仔细分析这就几句话,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第17页/共73页方法3.寻找关键语句划分

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第18页/共73页示例:《创造宣言》思路结构图Ⅰ(1)提出创造是教育的使命

(2—4)具体阐释教育者肩负的创造使命和面临的问题(正)Ⅱ

(5—11)批评不能创造的畏葸观点,鼓励树立创造观念(反面)Ⅲ(12)表示愿为创造献出一切第19页/共73页湖南卷《翡冷翠山居闲话》思路结构•并列式①作客山中,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②作客山中,顶好是不要约伴。③一个人漫游,与自然融为一体。④作客山中,你也不必带书。

[湖南18]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不必带书。第20页/共73页2002年试题(北京)·

科学文章(模糊性)·思路结构图

①概括指出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之中,②举鸡与蛋、固体与液体的实例说明。

③举三个实例说明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发展无力实现客观世界的清晰。④人们利用模糊概念来帮助自己判断。

⑤仿人计算机是模糊理论的重要课题。导入主体尾声第21页/共73页2002年试题(全国)·话说知音·思路结构图①这个知音的传说,是纯洁神圣的情操,珍藏在我们的心坎。②讲述知音的传说,抒写知音可贵难得。③联想典籍的知音,希望知音越多越好。④忆伯牙学琴历程,对艺术应不懈追求。⑤应珍惜艺术成果,以期获得更多知音。第22页/共73页2002年试题(北京)·一片树叶·思路结构提纲①短暂的生命会带来无限欣喜②哪怕一片叶子也含生命涵义③就仲夏绿色的叶子展开遐想④风雪寒冬叶芽闪光积聚力量⑤春天新叶吐翠陈叶化作泥土⑥初夏嫩绿泛金暑天青荫浓密⑦秋虫声中绿叶变黄零落泥土⑧一片树叶轮回标志四季转化⑨一片树叶启示我们珍爱生命预测小结回顾哲理遐想启示主体第23页/共73页贝多芬之谜·第二段思路结构图提分论点(1句)贝多芬音乐追求的特征(2句)当时传统的反响 (3句)贝多芬一生对音乐的追求阐析论证 (4句)《英雄交响乐》中的体现得出结论(5句)当时传统的反响(6句)贝多芬音乐追求的原因

链接第24页/共73页课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黄河臆象杨闻宇

摊平我国地图,从东北向西南、自东南往西北,平直绷起两根细线,线的交点恰巧是兰州的所在地。黄河九曲,逶迤数千里,它只正而八经地穿过了一座城市:兰州。㈠在晴朗的日子里,百里长街,市声如沸,流经闹市的黄河则是悄无声息的。不甚透明的水纹盘旋交织,沉默平稳的波痕在朝晖夕照里犹如铜汁浇铸的块状肌腱,透出凝重的粗犷的血色,流动成浩浩的、浑厚的一派,仿佛千万条汉子衔枚疾进,无声地运行。人们看不出别的迹象,只看见瓷实的、富于弹性的肌腱在起伏、在抖动,强悍雄劲却不暴戾,元气勃勃而不响动。——一切怀有巨大追求的生命,常常是无声的。㈡“不到黄河心不死”,“跳到黄河洗不清”,小时节,我听到父辈动不动念叨黄河,心里也觉着黄河了不得。读书时,耳畔啥话都有,有人说黄河是一支剽野的黄肤色的歌,有人说它是长长的一线泪滴、深深的一声喟叹,也有人说它是月亮下神话里的一条龙……我想往黄河,以为今生今世能见它一眼,就知足了。没料想成人之后,我这生命的火星儿溅离父母之邦,西掷千里,住进兰州,居然与北国大地上最古老、最有声望的大河相依为邻了。夕照下,风地里,雨天,雪天,我独自在河滩里逍遥漫步,纵览这亘古不息的、不舍昼夜的活的巨物,聆听这似乎无言、却分明有意的弦外之音,久而久之,我的情绪便有了些神秘的变动。㈢第25页/共73页

——黄河,是大海以它倔犟的手指深深地抠进陆地里的一个“大问号”。这问号在兰州形成稽考历史的第一个锐利弯钩,钩起一连串的积淀物:踏波跳浪的羊皮筏子,策驼西上的汉使张骞,120丈铁缆的镇远桥铁柱,湖湘子弟栽植于3000里征途中的左公柳,兰州战役时在炮火中旋动不已的大型水车……这些记载过我们民族的年代的实物,有的化作了濒水而立的花冈岩石雕,有的尚绵延着一线活气,对“问号”努力进行解释。㈣

——黄河,又是天际一霎闪电掣开的鞭影,鞭杆攥在汪洋的掌心里(渤海是汪洋紧握的拳头),鞭梢抽打在一个微微耸起的背脊上。在兰州,黄河并不是箭杆式地插城而过,每于人迹稀寥处折个大弯,长的波痕便斜倾如熊腰,低吼喑呜,拍石崩岸,狂不可羁,这一种地上没有路便要踢开一条路、前方没有海自己便要掬成一个海的霸王气概,着实惊人!黄河在兰州,并不晓得前程上还有横流四衍的壶口、有“平地一声雷”的龙门、有大禹神斧劈裂的三门峡。浪未至而气先凝,这一条由海魂挥动着闪电似的长鞭,它那征服一切的气度是先天具备的。㈤

第26页/共73页

“黄河远上白云间”,那仅仅是它远上昆仑时偶尔一现的背影。兰州乃挟水之山城,夜来两厢灯火,珠玑罗列,金冠嵯峨,洋洋洒洒映进黄河,致使这里的流水成为千里躯体上光明璀璨、瑰丽无比的一个段落。“昆仑者,天象之大也”,昆仑怎么也容纳不了的黄河,正从我身边经过……㈥第27页/共73页1.从(一)段来看,兰州处在我国什么地理位置上?写兰州对于写黄河有什么意义?

2.试比较,文章(二)(六)两段所描写的黄河之景有什么不同?

3.联系所在段落内容,说说(四)(五)两段中两个比喻的含义。

(1)黄河,是大海以它倔犟的手指深深地抠进陆地里的一个“大问号”。

(2)黄河,又是天际一霎闪电掣开的鞭影,鞭杆攥在汪洋的掌心里(渤海是汪洋紧握的拳头),鞭梢抽打在一个微微耸起的背脊上。

4.(1)纵观全文,作者对黄河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2)文章为什么以“黄河臆象”为题?

第28页/共73页【参考答案】1.兰州位于我国地域的中心。写兰州表明黄河流经我国最中部的一个城市,借以突出黄河在我国的不寻常地位。2.两段描写的虽都是黄河兰州段之景,但(二)段写的是白天之景,(六)段写的是夜晚之景;(二)段表现黄河悄无声息而又强悍雄劲的特点,(六)段表现黄河璀璨瑰丽的特点。3.(1)“大问号”既喻指黄河的外形,又表示对黄河文明(华夏文明或华夏历史)的回顾和反思。(2)“鞭影”喻指黄河与大海紧紧相连,先天具有征服一切的霸王气概。4.原先为黄河的神奇所吸引,与黄河相依为邻后情绪有了神秘的变动,感受到黄河的象征意义和与“我”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以“黄河臆象”为题,表明文章写的主要是黄河之“神”而非“形”,是人们心目中而非地理学意义上的黄河。第29页/共73页方法小结(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等)。(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第30页/共73页(二)层段内容的概括第31页/共73页

第一概括层段内容以文本为基础一般不要照搬原始文句。

第二概括层段内容以归纳概括为手段,不求华美,但求准确。★应遵循的原则第32页/共73页★内容概括的常用方法

1.提取要点。也就是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内容要点。通过分析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即能体现文段主要观点、思想内容的词句,用文中现成的词句来归纳和概括。

2.抽象说明。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明显的词句可供提取,这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需要把贯穿段落的意思提炼出来,把零散的内容浓缩起来。

3.综合归纳。这是一种把提取要点和抽象说明综合起来的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需要注意全面掌握作品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观点。第33页/共73页★

内容概括的语言转述描写改陈述,具体改抽象,铺陈改概括,含蓄改浅显。原则:第34页/共73页

1.去粗存精

虽然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总是围绕某个中心展开的,但各个层次在表达上又有具体和抽象的分别,内容具体的语句反映是事物的外在形态,而比较抽象的语句则能提示事物的内在特质,因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因此,作答时应剔除具体展开的词句,选取概括性较强的词句。方法:

第35页/共73页

如2002年全国高考第19题“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由分析可知,第二段从开头到“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陈述内容与“兴奋与感激”都有因果关系。但进一步分析,便可发现“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一句前后说的是一个意思,但前者是描述性的,比较具体;后者是议论性的,概括性较强。所以,作答时首先要提取后者,然后再进一步提炼。第36页/共73页

2.去虚存实

文章内容的表达除有抽象与具体的分别之外,还有实写与虚写的差异,即同一个意思在直接说的同时,又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来传达,而高考阅读主要就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因而要剔除间接说的,选取直接说的。

第37页/共73页

上文所举例题,在提取概括性语句之后,尚需再作提炼。“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两句同“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两句意思一样,前两句实写,后两句是想象。所以,作答时要删去后两句。第38页/共73页

3.去反留正

有些句子从正反两个角度表达同一个意思,答题时一般舍弃反面的,而选取正面的。如2002年全国高考第22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第39页/共73页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由分析可知,第四段的中心句“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是要点之一。但“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和“不能动摇和沉沦”语意相同,且前者结构完整,语意明确,所以,作答时要删去后者。第40页/共73页

4.变换句式

即把原文中的疑问句和感叹句改为陈述句。如上文的“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有感叹语气,可改为“准确地感应”。

5.以简代繁

即将原文语句换成一个意思相同、色彩一致的更简洁的词句。如上文的“伯牙弹奏出来的”可用“他的”代替,“丝毫不差”可用“准确”代替。第41页/共73页6.化隐为显

如上文的“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一句分析了轻易放弃辛苦学得的技艺的危害,虽然表明的作者的态度,但不够鲜明,改为“辛苦学得技艺不应轻易放弃”就鲜明得多。第42页/共73页

7.化反为正

原文使用反语时,答题时要把相关语句改为正面说法;有时原文从反面阐述的句段,而题目却从正面设问,也要换成正面说法。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23题第二问“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之一是“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可改为“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第43页/共73页书朱湘

(一)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一)鉴赏书的外形,思索书的历史课堂小练第44页/共73页

(二)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二)欣赏文字的美丽及其文化内涵

总领句阐述句第45页/共73页

(三)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

(三)从印章朱圈揣摩书主人的命运第46页/共73页(四)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四)从字里行间想象作书人的命运第47页/共73页

(五)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五)设想白鹤般兀傲的文人的命运

第48页/共73页(六)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六)发学会读“人生”之书的感慨第49页/共73页(三)结构类赏析短文的写作结构类赏析------鉴赏作品如何组织成文的构思技巧。第50页/共73页1、文章线索: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

2、层次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构思技巧的鉴赏要点3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层进式)、横式结构(并列式)、纵横交错式结构等;第51页/共73页5、行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

4、结构安排特点:时间和空间的转换:顺序(倒叙、插叙、平叙、补叙);承上启下;铺垫照应;设置悬念第52页/共73页6、行文思路: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因及果)

“行文思路”主要是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详略如何。常见的思路如下:第53页/共73页悬念法层进法误会法日记法对比法并列法详略法衬托法烘托法铺垫法总分法巧合法人称法矛盾法倒叙法照应法(首尾照应、伏笔照应)欲擒故纵法先抑后扬法破立结合法蒙太奇法一波三折法一线串珠法纵横交错法虚实结合法点面结合法夹叙夹议法小中见大法水到渠成法开门见山法画龙点睛法卒章显志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常用的构思技巧第54页/共73页

分析文章构思的常用词语举隅

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曲折生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首尾照应、结构缜密、层层深入、宕开一笔、构思巧妙、结构精巧、张弛有度、引人入胜、主次分明,繁简得宜、小中见大、形散神聚、有条不紊、组材合理、浑然天成、条理清晰、纵横捭阖、开合自如、红线串珠、首尾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并列结构、层层推进、对比烘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多角度写、托物言志、水到渠成。第55页/共73页文章写作思路及构思技巧文学短评的写作

1、认真审题,区别“写作思路”“构思技巧”“构思特点”的细微差别,确定短评的写作重点。

“写作思路”主要是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详略如何,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为什么要这样有详有略地写作。

“构思技巧”主要是指文章为了表现主题运用了哪些技巧,运用这些技巧有什么作用。

“构思特点”涵盖了前面两个方面。写作时要善于概括成几点然后加以逐点分析。第56页/共73页2、遵守常规①第一自然段一般要概括本文的构思特点,运用了哪些构思技巧,表达了什么主题。②中间几个自然段(一般1~3个)联系文章中心,对原文内容进行概述,简要分析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各层次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运用了什么构思技巧,有什么作用;引述体现文章思路的关键句子,分析其在构思上的作用。③结尾段:文章这样构思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吸引读者等方面的好处。第57页/共73页开头—总领中间—赏析结尾—总结领起句﹢举例文﹢评析语两个三部分领起句﹢领起句﹢举例文﹢评析语举例文﹢评析语(要指明表达了……

主题)(要写明构思精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形散神聚等词语)3.设计结构第58页/共73页1、讲究章法、结构严谨。

全文共九段,可分为两个部分。1~6段是第一部分,主要写玉簪花的报秋,引出作者的感慨。它可分为三层。1段是第一层,是文章的起笔。2~5段是第二层。用正面描写加上反面衬托具体地介绍玉簪花。6段是第三层,是文章的收束,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波澜。7~9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对生活的领悟。《报秋》是一篇章法严谨、构思巧妙的作品。例1: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分论点1总评析评结合第59页/共73页2、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全文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最后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全文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分论点2‖评叙析结合

文章以精巧的构思,由具体到抽象,抒写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给读者以人生启发。第60页/共73页返回目录例二赏析《谈静》的层次结构

层层铺垫,逐层深入,是《谈静》层次结构的明显特点。

(开篇见山,点明赏析要点。)

《谈静》最终要阐明的观点是人生要重视静的修养,但为了提出这一观点或者说为了证明静的修养对于人生的重要,文章为此作了些铺垫。

文章开篇提出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这一感受就是领略趣味的能力。这可称为文章的第一个层次。第61页/共73页返回目录文章的第二层次则是阐明领略趣味的能力的重要,较之第一层次,虽有重复之嫌,但论证得更具体更深入,更能让读者觉得这种能力的重要。既然领略趣味的能力对于人生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于是,文章进入第三层次:领略趣味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作者认为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至此,才终于显山露水,云开见日。

提出观点后,作者还进一步论证了静的修养对求学处事的帮助。这则可看作是文章的第四层次。

(赏析短文的主体部分,具体说明文章有几个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第62页/共73页返回目录

文章本是用书信形式写成的,这种层层深入的说理思路除了给人脉络清晰之感,还给人娓娓道来的亲切之感。

(分析这种结构的好处,起到一个总结作用。)【迁移训练】

阅读《故乡的野菜》,自拟主标题和副标题(可以只拟一个标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结构赏析短文。第63页/共73页返回目录【写作参考】三菜并盘一味相通——赏析《故乡的野菜》的构思艺术

《故乡的野菜》的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并列式。

(开篇定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全文共写了三种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这三种野菜在作者的笔下地位是同等的,寄托的情感也是相同的。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