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2.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3.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5.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6.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分类法有()。

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

7.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8.《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9.“-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10.下列现象中反映了共生关系的是()。

A.小麦与稗草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上

B.青蛙与蟾蜍在同一个池塘内生活

C.鹿与斑马生活在同一草原的不同范围内

D.豆科植物根部有固氮菌的生长

11.下述记录有效积温的方式正确的是()

A.马铃薯1000~1600度

B.向日葵1500~2100日·度

C.玉米2即0~4000日

D.柑橘类4000~4500时·度

1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1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4.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

15.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选择的共同结果

16.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A.线粒体呼吸链破坏B.溶酶体膜破坏C.溶酶体酶缺乏D.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E.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

17.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18.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19.种的多样性的涵义是(),

A.丰富度和均匀度B.丰富度C.均匀度D.多度

20.下列生态因子不是自然资源因子的是()。

A.光合有效辐射B.水体中的浮游生物C.土壤肥力D.风

21.队群落角度看,多样性的含义是()。

A.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数目或丰富度

B.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均匀度

C.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D.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需要的面积

22.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23.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聚集型

24.下列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

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

25.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6.猫和老鼠的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

27.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28.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研究方法分类的是()。

A.系统生态学B.数学生态学C.农业生态学D.地理生态学

29.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

30.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

31.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32.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33.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4.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

35.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36.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C.热带气旋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

37.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A.湿度条件B.CO2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

38.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个体

39.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40.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41.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2.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43.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44.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是由于()

A.水分的限制B.低温的限制C.高温的限制D.养分的限制

45.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湿度小、蒸发量大的特点

B.南坡较北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瘠

C.南坡的植被多喜暖、喜光、耐旱

D.在水分经常缺乏的地方,南坡树木的生长较北坡好

47.冬天雪兔换上了白毛,是对有雪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延迟,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A.保护色B.适应性C.生存斗争D.适应的相对性

48.下列矿质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氮B.磷C.钾D.铜

49.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5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二、填空题(20题)51.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________。

52.他感作作是______中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种内关系中也有。

53.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_______。

54.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

55.某些动物占据一定的空间,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行为称______行为。

56.一种植物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产生影响的现象叫______。

57.现代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大区别,就是______的变化。

58.土壤中的微生物量一般是春季较少并逐渐增长,夏秋季多并达最高值,进入冬季后逐渐减少到最低值,这就是种群的______消长。

59.在生态学研究中,使用最早、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

60.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

61.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62.岩石风化的产物称为______。

63.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即为______。

64.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______。

65.一平方公里的森林,草食动物的数量比肉食动物的______。因此种群密度也受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制约。

6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______。

67.一个种类没有受到另一个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的生态位叫______。

68.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纳量,也即______。

69.人类的某些活动,导致土壤、水和大气等非生物资源的恶化,正在继续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也使______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70.植物根和芽、叶、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这种现象被称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2.生活型相同意味着植物适应的环境特征相同。()

73.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7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5.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鸟类减少,某些昆虫因失去其消费者而爆发性增加,树木的枝叶因昆虫吃食而受到危害,鸟类就会更加减少。()

A.正确B.错误

76.

77.碳的贮存库主要是大气圈。()

78.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

A.正确B.错误

79.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在进行间作时,应选择需光性都很强的植物种类。()

A.正确B.错误

80.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四、简答题(5题)81.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8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84.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5.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五、论述题(2题)8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8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88.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C阳性植物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方能进行正常生长,光补偿点较高。

6.C

7.D

8.A

9.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10.D

11.B

12.D

13.A

14.A

15.B

16.B

17.D

18.D

19.A

20.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自然资源,A、B、C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D项风是一种气候现象,不属自然资源,故选D。

21.A

22.B

23.A

24.B

25.D

26.B

27.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28.C

29.D解析:A、B、C三项只是生物间的一种关系,本质上三者都是营养关系,故选D。

30.D

31.B

32.B

33.C

34.D

35.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36.B

37.D

38.C

39.A

40.D

41.D

42.D

43.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44.C

45.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46.D

47.D

48.D

49.B

50.D

51.协同进化

5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53.生理适应

54.壤土

55.领域领域

56.他感作用(或化感作用)他感作用(或化感作用)

57.眼界眼界

58.季节性季节性

59.【正确答案】:

野外调查

60.年龄结构

61.1:1

62.土壤母质土壤母质

6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64.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65.多多

66.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

67.基础生态位

68.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69.生物多样性

70.他感作用(异株克生)

71.N

72.Y

73.A

74.N

75.B

76.Y

77.N

78.B

79.B

80.Y

81.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其中包括镶嵌性、复合性、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其中包括镶嵌性、复合性、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

82.(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3.(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

84.(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5.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86.(1)初级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的总量。(2)环境条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①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②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最易成为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③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初级生产力;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因子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质地、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