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练习_第1页
《第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练习_第2页
《第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练习_第3页
《第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练习_第4页
《第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练习一.选择题1.日本一直想做亚洲的领袖,他们很早就有过“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该计划出现在()A.1933年 B.1940年 C.1937年 D.1931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的提出是在1940年,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答案:B。2.冈村宁次曾感慨:“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作战目标,计有运动的敌军及不动的土地(城市及河山要线),而在中国战线上以城市为目标者最多。在鼓舞士气上这是最合适的……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这侧面反映出()A.日军战败的根源是城市中心战略的失误 B.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 C.中共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处于防御 D.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使日军顾此失彼解析:A.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岗村宁次是感觉到日军被城市所吸引。造成了日本在军事行动上的不便和被动。但并不能说明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中心策略的失误。B.日本人一直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他们的军事计划和行动都围绕着城市。日本军队不能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进行充分的活动。能够反映出中国战场的抗战是日金陷入了艰难的困境。C.材料看不出日本人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D.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共两党合作的特点。答案:B。3.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A.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成为抵御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提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1943年西方国家才取消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故A项正确;B.反法西斯同盟是否取得了战争主动权,与材料的主旨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此时抗战还没有胜利,故排除C项;D.“公正”表述错误,排除。答案:A。4.202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军闪击波兰②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④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闪击波兰是在1939年;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是在1941年;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是在1937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④①③②,C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答案:C。5.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①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从国内意义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国际意义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答案:A。6.从1928年到1937年,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军阀曾三次举兵反对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每次都是“大打出手”。七七事变后,桂系军阀却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60万大军进行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表明()A.革命统一战线已基本形成 B.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C.民族救亡推动了时局变化 D.地方军阀成为抗日主力解析:A.革命统一战线是1924到1927年间,团结起来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与材料不符;B.桂系军阀和蒋介石都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其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项错误;C.由桂系军阀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战到1937年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全力参与抗战,可知,是民族救亡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时局从内战分裂走向团结抗战,C项正确;D.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争,地方军阀成为主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答案:C。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以来取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应主要归功于()A.共产党的抗战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国民党的抗战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解析:A.中共的抗战不是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原因。B.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党派或某一团体的功劳,而是中华民族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故选B项;C.国民党的抗战只是抗战胜利的辅助因素。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答案:B。8.毛泽东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成功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D.领导了正面战场上一系列战役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1938年的评价,北伐战争是1926年。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倡导和建立的,不是蒋介石组建的。C.蒋介石不是一个民主革命者。D.之所以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会议上把蒋介石称为是伟大领袖,主要是因为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一系列抗战。答案:D。9.1944年,美国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后,他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吿》中这样写道:“凡见到过八路军的都不会怀疑他们,他们之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对此合理解释的是当时()A.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B.敌后抗日战场的抗战更具有艰巨性 C.中国共产党威望已超越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解析:A.根据题干“他们之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坚持抗战,题干没有体现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故A错误;B.题干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坚持抗战,但是没有比较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情况,无从得出敌后战场抗战更具有艰巨性,故B错误。C.题干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坚持抗战,但是没有比较国共两党的情况,无从得出共产党威望已经超越国民党,故C错误;D.根据题干“他们之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坚持抗战,体现了广泛发动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故D正确;答案:D。10.《空军的首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A.振奋抗战军民,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 B.粉碎了日军速胜的狂妄计划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解析:A.从材料中描述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看出这是指淞沪会战。振奋抗战军民,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是百团大战的影响。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C.淞沪会战主要是国民党正面抗战,没有中共力量参与。D.淞沪会战时期,国民党是积极抗战的,而不是消极。答案:B。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日本统治集团十分狂妄,认为中国军队一击即溃。参谋本部的一位中佐狂言“军车通过山海关时中国方面就会屈服”。然而战争结果却是中国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日本帝国主义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材料二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内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碑记。陈列分“太平洋战争”、“腾冲抗战”、“腾冲人民对抗战的贡献”、“中印公路的建筑”、“腾冲战役中部分抗日将士事迹介绍”五个部分。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被捣毁。文革结束后,于1984年动工恢复了忠烈祠及墓园大门的原貌,并整理出了部分烈士资料及名录,使烈士英名重得昭于天下。材料三2022年5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2022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将于2022年9月在北京举行阅兵式,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在1600余字的讲话全文中,习近平共18次提及“和平”。﹣﹣摘自网络新闻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战前如此狂妄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日本为何“最后却遭到了彻底失败”?(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不同时期政府对抗战历史重视的不同方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现实意义。(3)结合国殇墓园的沧桑历史谈谈今天我们还有哪些纪念抗战的方式。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近代中国军事上不断战败、经济水平落后、中国国内矛盾等复杂尖锐和日本方面蓄谋已久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要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说明。国际上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援,国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2)材料二反映了国民政府修建烈士陵园,体现了对抗战历史的珍视和对抗战英烈的崇敬,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振奋了国民精神,赢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有利于国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保护抗战历史遗迹、缅怀抗战英烈关爱抗战老兵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战前狂妄的原因:近代历史上,中国任人宰割,第一次中日战争中(甲午中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丢城失地,一溃千里;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经济水平十分落后;第二次中日战争时中国国内阶级、政党矛盾等复杂尖锐;日本方面蓄谋已久。遭到彻底失败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支持,民众对抗战的付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2)方式:国民政府:修建烈士陵园,以中央政府发文进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意义:国民政府修建陵园,发文保护,体现了对抗战历史的珍视和对抗战英烈的崇敬,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振奋了国民精神,有利于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以盛大阅兵仪式的方式来纪念抗战胜利的历史,有利于国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认真保护抗战历史遗迹;对抗战英烈进行缅怀祭奠;对健在的当年为民族独立做出贡献的老兵不分党派和意识形态的一律给予关怀和尊重等等。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解析:(1)例证:根据所学知识,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等都是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原因:根据材料“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可知,其原因是美国海军实力优势;根据材料“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可知,其原因是苏联红军参战和美国投放原子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同盟国家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可以得出判断,即分析不全面,理由:它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列举中国因素的作用,即中国战场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做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故应该加上“中国持久坚持抗日战争”这一因素。(3)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抗战性质、收回台湾、民主革命、民族心理和国际地位等角度来回答。即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战胜利后,收回宝岛台湾;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1)例证: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等。(2)原因:美国海军实力优势;苏联红军参战;美国投放原子弹;分析不全面,理由:它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例如,中国战场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做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故应该加上“中国持久坚持抗日战争”这一因素。(3)原因: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战胜利后,收回宝岛台湾;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可以看出蒋介石当时的心态是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所持的态度,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3)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根据材料中的“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和“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等信息可以看出,共同点是主张进行持久抗战。不同点是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联系所学可知,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的共同因素是中日两国的国情即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答案:(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3)相同:进行持久抗战。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材料二战后执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虑到战败后日本的处境和自身的条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调,唯美国马首是瞻。实行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