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精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1.gif)
![为了忘却的纪念 精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2.gif)
![为了忘却的纪念 精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3.gif)
![为了忘却的纪念 精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4.gif)
![为了忘却的纪念 精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c4dd62539ccce5dbc3efaef56bbdec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识下列挽联或对联分别是写的哪一历史人物①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木三分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司马迁)(蒲松龄)(鲁迅)
为
了
忘
却
的
记
念鲁迅你知道多少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关于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孔乙已》、《一件小事》、《阿Q正传》等收入《呐喊》,另有小说集《彷徨》,杂文有《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散文集《朝花夕拾》;《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故乡一册中学过唐弢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琐忆》,也学过鲁迅先生为记念别人而写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有饮酒、吸烟的嗜好,同时对喝茶也很感兴趣。他常常约朋友上广和吃饭,每饭必喝酒,而且有时候还喝得酩酊大醉。烟是纸烟,瘾头也不小,在画家郁风女士的《急转的陀螺》,说她曾经见到过鲁迅,那是在上海,“我深深记得的是鲁迅先生和和蔼的笑容,很特别的是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的姿势。”不过说得更说细的是她的三叔郁达夫。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鲁迅的烟瘾,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当他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探手进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然后再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塞回袋里去。他这脾气,一直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得为了怕麻烦的原因呢?抑或为了怕人家看见他所吸的烟,是什么牌。”
关于饮酒,郁达夫也有一段回忆。因为郁达夫对此也颇感兴趣,而且还常有机会与鲁迅一起同饮,所以了解得格外详细:“他对于烟酒等刺激品,一向是不十分讲究的;对于酒,也是同烟一样。他的量虽则并不大,但却老爱喝一点。在北平的时候,我曾和他在东安市场的一家小羊肉铺里喝过白干;到了上海之后,所喝的,大抵是黄酒了。但五加皮,白玫瑰,他也喝,啤酒,白兰地他也喝,不过总喝得不多。”
最后,说到茶。本来茶算不得嗜好,尤其是浙江人,谁不喝茶来。但是鲁迅先生爱吸烟、喝酒,所以茶的需要量便随之增多。在山会邑馆时,据周遐寿在《补树书屋旧事》中说,鲁迅也是一向不十分讲究的:“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壶,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内放一点茶叶,泡上开水,也没有盖,请客吃的也只是这一种。”(《鲁迅和烟、酒、茶》)
每次每次,当鲁迅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旁,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并不十分高大的鼻子给两边深刻的皱纩映衬着才显出一点高大的模样,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着他的语言,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定着的。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着极平常的语言,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出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全人类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有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渐与愤怒……”(鲁彦《鲁迅讲课》)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鲁迅的遗嘱
当年鲁迅逝世,上海万人送葬,长街十里步行两小时。这场面,掌权的国民党不会去组织,他们视鲁迅为反叛,通缉令早已发出,暗杀的枪口一直没放下。万里长征的共产党又远在陕北,立足未稳。出面的是蔡元培、宋庆龄等一批社会贤达,自发举哀的是成千上万冒着风险的民众。人们将一面“民族魂”的旗帜覆盖在他的棺上。
鲁迅,活着,是一个民族的儿子死了,成为一个民族的魂灵!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以他的文字,为民众呐喊,为民族抗争,浸透了战士的血。后来的现在的一些玩文学的闲人、雅士,插科打诨的痞子,也来高谈鲁迅的短,说自己的长,实在令人可笑可叹。闲人的咖啡、雅士的茶水,与先驱者的血,那是质的区别,更不用说那些等而下之的浑水、污水了。
读鲁迅,普通人也能走近他,与之交流、对话、沟通、融合。鲁迅的心与大众是相通的。长读鲁迅,你会觉得他像一座高高的矿山,挖掘越深,发现越多,收益越大。
读不完的鲁迅,走不完的路!
读不完的鲁迅,走不完的路!
“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关于“左联”背景简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叛变革命,从军事、文化两方面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围剿,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的文艺团体、书店,查禁进步书刊,通缉、逮捕甚至秘密屠杀进步作家。1931年1月17日,“左联”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等人被秘密逮捕,于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五烈士遇难两周年之日,鲁迅发表此文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后收入《南腔北调集》。壮士身亡志未终,龙华千载仰高风。墙外桃花墙里雪,一般鲜艳一般红。白莽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作者要忘却的是什么?要记念的又是什么?“忘却”,将悲哀摆脱;“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二者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1)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2)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3)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课文题目为《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这个语意曲折含义深刻的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忘却”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词,意思把悲痛暂时搁置一边,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B、“忘却”指暂时忘掉“两年以来时时袭击我的心”的“悲愤”的情感,振作精神与敌斗争,并以此作为对烈士最好的纪念。C、“忘却”与“记念”不矛盾,“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D、反映了作者对死难烈士的真挚深切的感情和坚强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心。(B)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目的,解题写五人被害后的社会反应写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二部分写柔石的硬气和迂写柔石的革命工作写柔石对人的态度简介冯铿第三部分交代白莽、柔石被捕第四部分记柔石被捕写柔石的狱中来信写七律《悼柔石》记给《北斗》送木刻简介李伟森、胡也频第五部分写作者的遭遇和悲愤之情控诉敌人的罪行,给人民以启示研习新课研习新课1、第一段能否删去?2、第二段中提到:“……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其中“不敢”者、“不愿”者,“不屑”者各代表哪类人?不能删去,因为这一段交待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当时的心境,为全文定下了悲愤的基调。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不敢”者是慑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胆小怕事的人;“不愿”者是在革命斗争中超然独立,不介入政治斗争的人;“不屑”者指视五位青年作家遇害为小事,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的人。当然也有进步刊物,如《文艺新闻》(属于左联外围文艺刊物),通过巧妙的方式,将五位青年作家遇害的事公布于众。3、在鲁迅的印象中,白莽是怎样的一个人?4、作者和白莽第三次相见时,白莽才告诉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出”,这说明了什么?5、第一部分末尾处,为什么要提及给白莽送书是托柔石送去的?作者和白莽共有三次会面:第一次只记住了他的外貌,第二次和第三次则发现了在白莽身上具有的直率、自尊、乐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信任同志、内心世界崇高等特点。说明了只两次会面白莽就完全信任了鲁迅先生,相信他是革命者最可信任的同志,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帮助,甚至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前两次见面表明自己的身份,证明了白莽在白色恐怖之中的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为下文集中笔墨写柔石做铺垫。研读二至五部分1、讨论:柔石是怎样的一个人?(到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分析。)2、深入领会作者把柔石比附方教孺的用意。
①为人随和,单纯、善良。(“迂”)②联系全文得出柔石是一位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硬气)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将为后人敬仰和赞颂;同时,作者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诉。三)思考第三部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四)研读文章的第四部分:1、讨论并概括第四部分的主要信息。前两部分分别记述了作者与白莽、作者与柔石的交往,这一交代了白莽、柔石的同时被捕,由此过渡过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可以说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①与柔石最后一次见面的原因、情形、时间。②作者也因此而受到了株连。③烈士在狱中的情况及其遇难。④痛悼烈士,控诉敌人的罪行。⑤略及李伟森、胡也频、以白莽的诗作结。2、研究探讨以下问题,深入领会作者的无限悲愤之情。①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镣、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②“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区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心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中“此”指代什么?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作用?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正在鲁迅牵挂着柔石在狱中的具体生活情况时,突然得到可靠的消息他们已被杀害了,这样,省略号前后的话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心理上感情上突然转换,反差极大,震撼力强,表达作者强烈的震惊和愤慨;省略号传达出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深层含义: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朗诵第五部分,深入领会作者的感情1、质疑:这一部分和前四部分大的不同是什么?2、研究探讨: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3、揣磨语句含义:“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抒情色彩更重。)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作者意识到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必须摆脱悲哀以进行更有效的战斗,坚信反动派必然灭亡,正义事业一定胜利。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不敢载: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载: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载: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2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人利己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3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和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残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内容。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
4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
文中两次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5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6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他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就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难点分析1.文章中用了哪几个类比?各自有什么作用?文中用了三个类比。一是用方孝孺的典故与柔石类比一是用高僧的典故多方类比一是用向子期写《思旧赋》与自己类比第一个类比:方孝孺与柔石同乡,精神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他们都面对着残无人道的暴力。方孝孺:硬气——宁折不弯,舍生取义迂——固执,不适应实际柔石:硬气——为信仰而坚持不懈迂——书生气,缺乏经验
通过类比让人们更加了解柔石的精神品质第二个类比:《说岳全传》中的高僧坐化是为躲避来追捕的差役,作者逃走是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两件事情有相似点。岳飞柔石:都是被人谋杀的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高僧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两件事情也有不同之处:高僧坐化:消极反抗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通过类比揭露了敌人的卑劣第三个类比:鲁迅以自己写此文与向子期写《思旧赋》类比,两件事有相似点:
向子期:生活在魏晋时期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没有言论自由。
鲁迅: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中,也没有言论自由。两件事也有不同之处:
向子期:不敢写
鲁迅:以古喻今,曲折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通过类比揭露社会的黑暗鲁迅悼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听评课记录1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21.2.3《因式分解法》
- 生产设备技术转让协议书(2篇)
- 环保保洁服务协议书(2篇)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3《互逆命题》听评课记录1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课时《公民基本义务》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听评课记录2
- 2025年超低频传感器标定系统合作协议书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反走私课件完整版本
- 通信工程制图(微课版)课程标准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油藏工程设计单项)
- (人卫版第九版传染病学总论(一))课件
-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控细则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
- 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2024-2030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