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1.gif)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2.gif)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3.gif)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4.gif)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9365ab7d0afacc3135e11bc94b12a0b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政权的性质、国际形势等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昨日的思考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共同探究屈辱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旧中国屈辱外交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和平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949至50年代中期——奠基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70年代末以来——进一步完善基本线索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概况1、外交政策的调整“不结盟”无敌国外交八十年代至今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一大片”70年代3、参加两次国际会议“一边倒”50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外交基本方针阶段1、建国初年同17国建交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中日关系正常化2、中美关系正常化2、外交的全面发展新中国初期外交——奠基时限:1949——1950s中期国际形势:二战后,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和民主革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3点)重大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4点)“另起炉灶”——不承认屈辱,新建平等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其特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奠定基础“一边倒”——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方针战后世界形势图①由社会制度决定;②由中美、中苏间的关系决定;③由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重难点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影响原因:两大阵营对峙是当时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新中国成立时,不足以与美苏抗衡,为巩固革命成果,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而必然选择倒向一方新中国成立时,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帮助新中国,加上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必然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影响有社会主义阵营作后盾,使新中国在经济上、外交上不处于孤立的地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主席离京访问苏联。图为12月16日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毛泽东访苏长达2个多月。1950年2月17日乘专列离开莫斯科,2月27日到达满洲里,3月4日回到北京。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签定该条约有何意义?重难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会议主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建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1、亚非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3、“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理解?4、“求同存异”方针产生了什么作用?5、会议对我国外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同”是指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经历,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异”是指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与会国存在矛盾和分歧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重难点三:1955年亚非会议推动会议取得成功,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何为万隆精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苏联结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背景政策成就出现第一次建交热知识梳理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际环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2、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A“另起炉灶”B团结世界人民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A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D站在苏联一边知识反馈
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A、(1)(2)(3)(4)B、(1)(2)(4)C、(1)(2)(3)D、(2)(3)(4)
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亚非会议②日内瓦会议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导入:出示历史照片《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时间是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点。当时,西方媒体称乔冠华之笑“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图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辉煌的瞬间.70年代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2)时间: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3)意义:中国外交重大胜利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进程、意义)中日关系的改善1、重返联合国(1971年)⑴、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3)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如“加入”之类的提法?⑵、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⑷、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在纽约诞生
看一看,想一想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1945年4月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请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这是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大暴露。对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并且坚决反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②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③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意义:这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思考:
这一恢复有什么意义?“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一直把中国视为‘邪恶而好战’的国家从而采取封锁和孤立等敌对策,而中国也把美国当成‘头号敌人’。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能踏上中美关系政党化的进程呢?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双方的共同需要
美国
中国苏联“如果我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1970年10月初,尼克松向《时代》杂志社记者发表谈话,公开表示愿意访华尼克松第一步:美国发出信号第二步:中国积极反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第三步:小球推动大球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第四步: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尼克松后来会议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2年没有交往啊。”尼克松说:“Iamveryhappy.”第五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约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第六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1月,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时间事件美乒乓球队访华1972.21971.7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开始正常化——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重难点四: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中日关系的改善原因:美国“越顶外交”的震动进程: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2)1973年互派大使3)1978年《中日友好和平条约》意义:翻开中日睦邻友好新篇章突破之3-------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1、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2、此行的结果如何?3、有何历史意义--中美关系的缓和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决定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赏析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材料三:(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重大发展?(2)材料四中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四中的《与台湾关系法》?参考答案:由“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意味着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其他一切联系美国仍然继续向台湾提供所谓的“防御性武器”,保持与台湾的各种往来,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等文件精神,性质上属于干涉中国内政。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调整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材料一:邓小平说:“我们在分析国际状况时特别注意欧洲,欧洲是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地区。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们同西欧的关系不正常。现在我们根据客观的判断,认为西欧和东欧是维护和平的力量。东欧、西欧都需要发展,越发展和平的力量越大。为什么说欧洲是和平的力量呢?因为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才有资格发动。而战争一旦打起来,首先受害的是欧洲。……所以我们说争取比较长一点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背景资料:材料二:1984年3月4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工商会议所访华团时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材料三: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材料四:邓小平说:“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985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会长五岛升率领的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他在谈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原因: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内容:1)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改变2)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3)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意义:丰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
B、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无敌国外交)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作出贡献
2、积极裁军
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1、积极参与APEC
2、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峰会全面对话伙伴关系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并签订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2、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3、保持与欧盟各国的良好发展势头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主要活动: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再到现在的“无敌国交”,这说明什么问题?1、中共的正确领导2、新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3、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1949年与苏等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听评课记录1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21.2.3《因式分解法》
- 生产设备技术转让协议书(2篇)
- 环保保洁服务协议书(2篇)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3《互逆命题》听评课记录1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课时《公民基本义务》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听评课记录2
- 2025年超低频传感器标定系统合作协议书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RBA培训教材系列02RBA商业道德政策培训针对员工
- 高中研究性课题-------食品添加剂
-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打印版
- 变电站设备验收管理标准规范
- 锅炉房危害告知卡
-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
- 陈子性藏书卷七
- NPI流程管理分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