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严法善
2012年9月1
主要参考教材
1、《资本论脉络》(第二版)张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2、《资本论》教程简编洪远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
洪远朋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杨瑞龙陈秀山张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2
这门课实际上主要是进一步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原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理论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自由资本主义——《资本论》1867年;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1916年;社会主义——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
3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发起,对于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问题进行了校内的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随后,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4
2002年,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6
在一场为期三个月的(参加评选的人数达到了330万,候选人也多达1300位)电视大赛中,有关谁是德国最伟大的人物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前东德地区大都将选票投给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而人口占据多数的前西德地区则主要将选票投给了二战后西德的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倡导宗教改革的近代新教领袖马丁.路德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2003、11、29、东北新闻网)7
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却正掀起马克思热,“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从2008年10月开始,英国各界对“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兴趣倍增,其《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名篇大作又一次盛行。《泰晤士报》惊叹“马克思归来”了。在德国,《资本论》有的书店脱销,出版商准备将其列入“圣诞节最佳礼单”。德国《汉堡晚报》惊呼,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特殊规律,对资本主义做出了最为有力的和深刻的分析,在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这两大威胁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行为的指南”。德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开始阅读《资本论》,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对《资本论》进行了阅读。8英国《泰晤士报》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重视马克思的《资本论》了,这首先表现在此书的销量激增,读者广泛。德国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与柏林、汉堡几家出版社联合在2008年头十个月共卖出1000套《资本论》,是1990年的100倍。在原东德地区,2008年头十个月销售了《资本论》1500本,是前年销量的3倍。9
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新华社记者罗欢欢摄10
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之为“人类思想中的伟大成果”,由于有了它,社会科学才真正变成科学。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诸种要素的科学分析,特别是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了物与物关系背后掩盖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及其特殊的运动规律。
11卡尔·马克思(1818—1883)12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小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7岁中学毕业时他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3
马克思谈了青年选择职业应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个方面,马克思谈的是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谈的选择怎样的职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龄为他自身的职业选择作了激情的宣告:“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14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写的《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甄别》论文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土学位。(耶拿大学建校1548年,在德国图林根州,大学综合排名第14名。)15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后因种种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于是马克思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士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应聘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6月19日,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她的父亲是一个男爵,是普鲁士政府一名枢密顾问官,负责撒尔茨韦德和特里尔。16地位悬殊的姐弟恋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图)(摘自《马克思传(插图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7
《马克思传(插图本)》封面18
《马克思传(插图本)》是英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研究专家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传》最新版本。这部传记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是第一部涵盖了马克思生活各个方面的英文版传记。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动的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与以往的马克思传记过度褒扬或过度贬低马克思不同,麦克莱伦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在《马克思传(插图本)》中,可以看到一个相貌威严的马克思、一个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一个性情不羁的马克思、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
19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20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21
《提纲》共11条,其内容的核心是实践观点。提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223
1845—1846年,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形态》中的对唯物史观的表述,可以得出其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24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25《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26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了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27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28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29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30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31
《法兰西内战》精辟地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32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3334
序言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各种理解:包括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社会经济形态。从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来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产关系。35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最初的确立也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萨伊是斯密理论在法国的阐释者。由于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专著,不适合于教学,萨伊将其改编成教科书,1803年出版。书名为《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全书由生产、分配、消费三篇构成。此所谓“三分法”。此后,李嘉图的追随者詹姆斯•穆勒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此所谓“四分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认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将生产关系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36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危机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公开化。为了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需要从经济上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发出版为标志。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反作用于决定反作用于37
生产关系有反映社会制度、社会性质的一面,还有反映生产力要求、生产的合理组织的一面。生产关系不是阶级关系,虽然阶级关系是由其决定的。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但有生产关系。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为了对自然进行斗争,还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还会形成适合当时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就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方面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其进行一定的价值评判,甚至价值批判。另一方面要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揭示其客观运动规律。具体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除了要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外,还要考察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机制以及资源的配置方式。38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所当然要一方面研究、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研究、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的合理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因此,其研究的侧重点必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等。39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40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涉及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因而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为社会的利益来利用经济规律的总是先进的阶级,而衰朽的阶级则加以反抗。先进的阶级发现和利用那些触犯社会衰朽阶级的利益的经济规律,往往要遇到这些阶级的抵制和强烈的反抗。因此,就需要有能够克服这种反抗的社会力量。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曾经利用工人和农民作为自己的后备军,战胜了封建主阶级的反抗。如法国的第三等级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克服衰朽阶级反抗的社会力量就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41
实践在认识经济规律过程中的重要性虽然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而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所反映的不是外在的表面现象,而是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它需要有一个过程。由于经济生活的实践需要有一个过程,人们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从而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较少认识,再到较多认识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是认识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重要问题在于实践和总结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使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对经济规律的完全或比较完全的认识。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解决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人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42
经济规律有着与自然科学规律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历史性。它是在主要由社会生产关系构成的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是长久不变的,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随着旧的经济条件的消失,旧的经济规律也就失去作用,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这种历史性,是由经济条件本身的历史性决定的。旧的经济规律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被消灭,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经济条件而失去效力。新的经济规律的出现,并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43
经济规律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因此它又具有阶级性。经济规律的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4)在某一社会形态的一定阶段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例如,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特有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等。
44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1、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①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思想成果。②突破旧的经济范畴,创立新的经济范畴。③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45
政治经济学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具体运用的是所谓的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资本论》第1卷,第8页)。另外,研究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等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
4647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叙述方法根据研究的结果,把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理论上表述出来:从本质到现象;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
实际上就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逐步增加新的规定性,使之越来越接近事物的现实表现。48
科学抽象法的叙述方法实质上是逻辑分析方法与历史分析方法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由抽象经济范畴到具体经济范畴的思维进程,从理论上再现经济关系的方法。这种用逻辑思维来认识和再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方法,就是逻辑的分析方法。所谓历史的分析方法就是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来研究和说明经济关系的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就体现了逻辑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的统一运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展开的。这种逻辑的分析方法正确地反映了经济范畴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同时,这些经济范畴的逻辑顺序与它们所反映的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完全一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49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资本论》)的体系
第一版《资本论》四卷长达4690页,300多万字,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造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的巨著。它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它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的运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50《资本论》的体系第一卷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1867年9月共七篇二十五章讲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部分第一篇第1-3章,劳动价值理论。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第4-20章,剩余价值理论。第三部分第七篇第21-25章,资本积累理论。
51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1885年7月共三篇二十一章讲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一部分第一篇第1-6章,资本的循环理论。第二部分第二篇第7-17章,资本的周转理论。第三部分第三篇第18-21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
52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1894年12月共七篇五十二章讲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部分第1—3篇1-15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第二部分第4—6篇16-47章,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理论。第三部分第7篇48-52章,全书总结,批判
“三位一体”公式。53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1905——1910年(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1954年1957年1961年分三册出版)共三册二十四章讲剩余价值的理论史第一册第1-7章及13个附录评述李嘉图以前的经济学家。第二册第8-18章及6个附录评论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三册第19-24章及7个附录评述李嘉图以后的经济学家。54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风
立场――无产阶级的立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经济生活充满着矛盾,处于不同社会群体、集团、阶层和阶级中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往往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不同的政策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承认经济学的阶级性,并且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研究经济理论。观点――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指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55
方法――辩证的方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论是自身内部,还是外部联系,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把研究对象从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的过程上进行考察,从而通晓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其自身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性。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的。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次性的否定,而是连续不断进行的。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表现为一个周期,这种周期性的发展规律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56第一篇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生产
1、商品矛盾和商品生产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物的人格化-私人劳动商品价值-抽象劳动-人格的物化-社会劳动57
2、使用价值与生产力生产力指具体劳动运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以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就是人的具体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劳动力生产力的源泉自然力科学技术力58
劳动者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决定劳动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是: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一个是能力,另一个是效率。如果劳动强度不变,这两者可以通用。593、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也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规定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同的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一样的;在同一个部门内,不同的企业由于劳动生产力的不同,在同样的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是不一样的。60
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总劳动中根据社会需要应该分配在这个部门的劳动时间。它决定了商品价值的实现程度。从全社会来看: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决定的基础,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价值的实现。如果离开了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不能理解商品价值本身。离开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不能理解价值量的决定界限。关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参与价值的决定,主要是讲供求关系通过改变社会的生产条件从而对商品价值量的形成发生影响。61
假定市场上的每一块麻布都只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使这样,这些麻布的总数仍然可能包含耗费过多的劳动时间。如果市场的胃口不能以每码2先令的正常价格吞下麻布的总量,这就证明,在全部社会劳动时间中,以织麻布的形式耗费的时间太多了。其结果就象每一个织布者花在他个人的产品上的时间都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这正象俗话所说:“一起捉住,一起绞死。”
《资本论》第1卷,第125页62
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在汲取和继承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的同时,指出了其价值理论的矛盾和不足(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以及地租理论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从彻底唯物史论的观点出发,应当是坚持学术评价、历史评价和实践评价三个评价尺度的统一。6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摈弃和批判了其中不科学的、甚至是庸俗的观点,最终实现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创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其中也包含着马克思本人的一些正确见解和主张。而草稿《货币章》真正实现了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从批判蒲鲁东的“劳动货币”理论入手,组不搞清楚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商品、价值、交换价值、价格、货币等一系列重要范畴的本质规定,提出了以商品的两因素为起点的基本研究思路,从而完成了对古典经济学说的批判,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644、商品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少,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商品价值量的高低来评判劳动生产力的高低。
65
二、货币或商品流通
1、商品矛盾的外化,价值形式的展开
价值形式发展经历的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66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特殊商品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的职能。”(《资本论》第1卷,第84页)
“既然其他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所以它们是作为特殊商品来同作为一般商品的货币发生关系。”(同上,第107页)672、货币是交换过程的产物随着物物交换的发生,同时产生了交换过程的矛盾。即在许多场合我要换你的产品,你却不要我的产品。我的产品的使用价值你不需要,我的产品的价值也就随之不能实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个矛盾也扩大了。于是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货币,用以解决交换中的矛盾。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上就是货币。货币同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的区别。68新莽布泉和货币河南扶沟古城出土的银币大清宝钞69人民币1套人民币2套人民币3套人民币4套人民币5套70713、交换过程蕴含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规定性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交换的商品必须属于它的所有者。市场经济长期以来是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的,它也可以同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现在,我们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剥夺资产阶级和改造小私有制,远不能创造出全部物质生产领域都能在全社会规模上实现劳动和所有权相结合所必不可少的经济条件,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统一核算、统负盈亏、统一分配。我们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此外,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其它经济成份。724、货币或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W1—G—W2W2—G—W3W3—G—W4W4—G—W5W5—G—W6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73
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74
由于大量商品的买卖采用信用销售的办法,即赊销的形式,这样便发生债权、债务的冲销和延期支付等情况,从而引起货币需要量的变化。因此,要从商品价格总额中减去延期支付的部分,加上到期支付额,再减去相互抵销的货币支付额,即:
商品价格总额-本期赊销商品总额-互相抵销的支付总额+到期支付总额货币需要量=—————————————————————
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75
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其内容是纸币的发行数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对这些危害人们一般概括为物价上涨,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实际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76
目前我国物价问题凸现:“蒜你狠”、“姜你军”、“逗你玩”、“糖高宗”、“苹神马”、“棉花掌”。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2010年平均比2009年上涨3.3%。按照五年一次的惯例,国家统计局根据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4.9%;
2月份CPI同比上涨4.9%;3月份CPI同比上涨5.4%;4月份CPI同比上涨5.3%;
5月份CPI同比上涨5.5%;6月份CPI同比上涨6.4%;7月份CPI同比上涨6.5%;
8月份CPI同比上涨6.2%;9月份CPI同比上涨6.1%;10月份CPI同比上涨5.5%;11月份CPI同比上涨4.2%;12月份CPI同比上涨4.1%。77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吴晓灵说:“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7879
货币超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我国现有的大量贸易顺差;二是面对经济萧条,我国政府四万亿货币救市导致了重复建设、过渡建设;三是我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盲目追求国家经济产值(GDP)。目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整个价值链体系形成过程中,我国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我国长期依靠低廉的国内人工成本优势生产的廉价、优质商品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提供了诸多好处,而相比之下,我国用资源换回了大量的美元货币。由于我们国家实行强制结汇制,美元不能在国内自由流通,外汇占款增加,央行不得不发行基础货币。国家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要保值增值,要购买美国的国债和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美元又流回了美国。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长期处于这样的商品流和资金流的之中,中国人民劳动创造的价值被不断的淘洗、冲刷。金融危机后,美元在主动贬值,石油、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我们国家又是全球的资源和能耗大国,我们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输入性通胀。80
当前中央政府正在通过多种手段治理通货膨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收缩银根,自2010年以来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2011年又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二是各省市在逐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三是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去控制生活必需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四是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房地产限购。房地产涉及的相关产业比较多,“限购”对经济的影响在逐步体现出来。这些政策手段对治理通货膨胀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应急效果,但行政手段频繁干预市场,扭曲价格信号的做法,从长期来看,将造成更大的治理压力。实际上一、三措施有点用,二、四不行。
81
市场的问题应通过其自身的运行机制逐步化解,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应该针对老百姓和广大中小企业大幅度减税,而减税的最大好处是使企业获得利润,促使企业投入再生产增加就业,使广大中小企业成为拉动社会就业与消费的主力军。老百姓有钱去才能投资教育、医疗、其它消费,真正拉动国内的内需,有需求进而又促进企业的生产,形成对经济的良性循环;应不断规范政府的职能,着手健全经济体制,让经济按照其自身规律去发展,不应热衷于频繁的使用调控手段;应尽快转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这取决于决策者的阅历及抓住时机的能力。
82人民币升值利与弊人民币升值过快的不利影响: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大量进口商品的价格明显降低,使国产同类商品受到冲击,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使社会需求萎缩,给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使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等。人民币升值必然使得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这些热钱会极大程度低催升资产价格。进入股市会增加股市的不稳定性且会催生股市泡沫;而处于调控关键时期的房地产市场则有可能前功尽弃重拾升势并持续走高;同时大宗商品如农产品、生产资料等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从而加大通胀压力。
83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升值之后,在出口减少的同时,可以以更低成本增加进口,这对国内经济从依赖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对有利,同时升值对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1、有利于中国进口;2、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升值对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国门都更有利,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和兼并重组则更有实力,成本更低;3、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个人出国旅游、购物、留学支付的成本更加低廉;
……84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O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6万5千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170万倍。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到1949年5月,金圆券已买不到什么东西了,上海大米每石卖金圆券4.4亿元,若以每石米320万粒计,买1粒米就要130多元。金圆券发行10个月的贬值速度,比法币发行14年的贬值速度快得多。这恐怕也是国民党垮台的原因之一。当年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85
5、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成为能购买一切的社会权力。人们追求这种社会权力,于是就形成了货币拜物教。作为财富的绝对形式,货币是任何商品的抽象存在形式,有了它就有了商品世界的一切。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把钱看得高于一切,崇拜金钱的思想意识。拜金主义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所表现。
86
拜金主义的产生,与中国的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鄙视利益、耻于金钱的。在义与利的取舍上,总是以义为先,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另外一面,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如春秋时期的杨朱,就公开宣扬“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这些思想观念在封建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一直为统治阶级所信奉。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87
拜金主义是附着在资本主义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资本主义之所以会盛行拜金主义,就在于资产阶级的本性(实际也就是资本的本性)就是无休止地聚敛财富,追求资本的增值;就在于金钱作为财富的化身,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左右一切。应当说,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拜金主义的危害,并展开了对它的批判,但是拜金主义并没有被清除,也不可能被清除。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这些腐朽思想也传了进来。88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市场经济还是一种“消费经济”,靠消费引导生产,依赖消费拉动经济。结果是: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显,这就有可能诱发人的趋利性,刺激人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心理,导致“一切向钱看”;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从经济领域泛化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都要讲等价交换,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被看作金钱利益关系。89
拜金主义危害严重。从人的发展来看,拜金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我们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政权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文化领域如果一切唯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90
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要害要于,如果说在商品拜物教的那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被反映为物与物即商品之间的关系的话,在货币拜物教这里,它将物与物的关系推向极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纯粹表现为货币与货币的关系。如果说在商品拜物教那里,人们通过商品还能联想到人的劳动的话,在货币拜物教这里联想的“介质”已不覆存在了。虽然两者都将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物化了,但在商品拜物教那里,由于商品千差万别,这种物化还不固定、不经常,而到了货币拜物教阶段,经济关系的物化则取得了其永久的、一般的形式。91
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产物。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拜金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9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价交换作为趋势得到贯彻价值规律的唯一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小结:93
三、价值规律的展开
1、生产中的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规定性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生产这种商品所花费的持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不变。要研究探讨劳动生产力高低与价值量关系,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会发生变化的。942、生产中的价值规律是生产力规律的形式生产中的价值规律是用价值表现的社会生产力规律,即生产力的水平会反比例地表现为单位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个社会必要劳动量凝结为价值。根据这个规律,只要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使商品生产的单耗下降,就等于提高了劳动生产力。953、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商品生产者对他所生产的价值的所有权决定了商品生产者彼此不能侵占对方的劳动,决定了交换双方的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须相等,或其凝结的价值量必须相等,即等价交换。(事实上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想用少量劳动换回多量的劳动)964、流通中的价值规律在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的规律展开为价格与价值相符的规律,因为只有两者相符才会等价交换。实际交换过程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价值商品的平均价格=商品的价值97(1)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轴,不是无限上升和下降的,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2)虽然每一次交易中价格和价值不一定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总的来说是和商品价值一致的。等价交换始终是作为一种趋势存在的。98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获利减少生产缩小生产扩大获利增加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买者之间竞争卖者之间竞争99
价格与价值的完全一致只存在于偶然的、个别的场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1005、流通中的价值规律为按比例规律开辟道路由于按比例规律规定的劳动量决定了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因而,价值规律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它在流通过程中又规定为商品总量的价值量只能按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这样,在价值规律调节下,生产也就被迫按社会需要的比例来进行。101
第二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市场平等交换掩盖下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权利不平等的实际情况,科学论证了拥有大量资本的雇主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和特长方面的优势,总是可以无偿占有社会地位低下的贫穷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事实。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但是如今100多年过去了,这一伟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能否经得起当今时代的检验,我们是否仍要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来解释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理论界颇具争议的问题。102
一、导论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即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使劳动者成为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的、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103
人身自由条件一无所有本人生存劳动力商品价值养家糊口教育培训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有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10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具有商品属性,这是由劳动者具有的双重身份决定的。一方面,劳动者是共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这通过市场型按劳分配来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无权将公有资产作为实现自己劳动力的物质条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在一定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商品属性,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个人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提高。105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W′的二重性价值增殖过程————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
具体劳动
转移旧价值
抽象劳动
创造新价值1063、过程中各因素的对比关系
Pm/A——资本的技术构成
c/v——资本的有机构成
a′/a——剩余劳动率
m/v——剩余价值率这些比例关系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剩余劳动必须始终存在的三个原因。107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劳动生产率不变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剩余劳动就要绝对延长劳动日。于是,剩余劳动随着劳动日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靠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就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08
2、剩余价值占有量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产业资本需要三个条件:(1)购买到劳动力这样一种商品;(2)将劳动力带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3)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足以使货币所有者可以完全脱离劳动,从而转化为资本家。个体劳动者小业主资本家109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通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力,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叫作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工人为了缩短工作日的斗争以外,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劳动者集中精力工作;需要劳动者努力学习,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110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11
三、有关剩余价值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aieiui》课件
- 个人车辆挂靠协议书
- 2024年度高级法律顾问聘用协议2篇
- 基于2024年度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合同
- 2024年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融资合同:新能源项目开发与股权融资协议2篇
- 租房协议书合同范本
- 美食城合作协议美食节合作协议书
- 【高院案例】发包人未能提供符合条件的施工现场导致合同解除案
- 污水处理厂排污合同范本5
- 高++中语文《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2024年股权投资担保协议格式版
- 修桥工程合同模板
- 2024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
- 2023年织金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秋季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读书分享课件:《一句顶一万句》
-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
- 2024年秋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课件
-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