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文注释_第1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文注释_第2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文注释_第3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文注释_第4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文注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文注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党派的国家,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都要事先同各民族、各界、各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是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会、座谈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既不属于国家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而是最广泛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成立于1949年9月。它设有全国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县(市)级等地方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各级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平时组织委员进行一些专门活动或去各地视察,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群众生活和统一战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并通过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对国家机关的工作和国家宪法、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还邀请政协委员列席参加,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中共中央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参加的协商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座谈会大体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协商会主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而座谈会主要是通报或交流情况,听取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恢复并发展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中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要尊重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又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连在一起,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明确地提出来,强调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必须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政治基础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叫爱国统一战线,就是把是否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分野,把爱国作为最广泛的团结基础。只要爱国,只要赞成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我们也要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指出:“这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统一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对发展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有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政治基础以及成员的大多数来讲,可以说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属于社会主义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我们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与根本任务。其中也包括统一祖国,因为统一祖国也是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政治基础是什么呢?是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政治基础。这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成员,特别是在大陆上,基本上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这是统一战线成员的绝大多数,也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我们从统一战线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可以说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所谓根本性质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基本方面,不是一切,不是百分之百。毛主席说得很清楚,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之所以说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说它的基本方面、主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的。我们不否认统一战线中有一部分人不同意社会主义,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但只要他爱国,我们就要团结他。当然对这一部分人来说,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不一致的,但是对我们绝大多数成员来说,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一致的。统一战线中有些人不赞成社会主义,但拥护祖国统一,这一部分人并不影响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性质。新时期统一战线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并不是说要把这一部分不赞成社会主义,而拥护祖国统一的人,从统一战线中排除出去。相反,我们要在爱国的旗帜下广泛地团结这一部分人,这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经过团结,其中许多人可以走向社会主义。我们统一战线中的许多人,都走过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条路。许多知识分子,包括我们这些人在内也是这样。开头接受的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后来接受的,这中间有一个转化过程。又如原工商业者,或者说是资本家,他们原来当然不是赞成社会主义的,但他们是爱国的。因为他们爱国,就有可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即使有些人始终不接受社会主义,也不要紧。我们广泛地团结这些人,有利于四化事业。所以不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五个法律文件。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周恩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按照宪法规定,自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起,原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5部分,计4章,106条。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并规定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和方针。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职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这部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巩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以及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胜利,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有力武器。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地方,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分。它们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对于发挥各民族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56个民族汉、壮、回、维吾尔、蒙古、藏、满、苗、彝、土家、哈萨克、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傣、傈僳、黎、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柯尔克孜、土、羌、达斡尔、景颇、仫佬、怒、锡伯、普米、塔吉克、毛南、仡佬、布朗、撒拉、阿昌、鄂温克、基诺、乌孜别克、德昂、京、裕固、保安、门巴、独龙、鄂伦春、塔塔尔、俄罗斯、珞巴、高山、赫哲。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其余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93670万人,1982年),是世界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