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罗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为加强博罗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全县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粤府办〔2007〕89号)、《博罗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博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一、应急体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现有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一案三制”的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编制应急预案,着力推进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全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1、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全县各镇(办事处)、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各类应急预案。截至2008年3月底,县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博罗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8件专项预案及75件部门预案;部分镇政府(办事处)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社区、乡村、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初步形成了覆盖县、镇(办事处)、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重大活动等多层级、多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2、应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十五”期间,我县应急管理和指挥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组建了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县应急委员会下设县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县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等4个应急指挥机构。镇政府(办事处)和县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正在建立健全。3、应急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已基本形成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医疗救护、动植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全县公安机关组建了巡警队、消防特勤队等多种专业队伍;县林业部门建立了林业灭火专业队;县三防水利部门建立了防汛应急机动抢险队和防汛抗旱服务队伍;安全生产系统成立了安全生产监察队伍;石湾、园洲等镇设立了专业消防队。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十五”期间,县级财政累计投入约2亿元重点加强了抗洪抢险、消防特勤、医疗救治、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等应急队伍装备。“十五”期间投入近1000万元建设三防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增强了抗洪防灾能力。2004年开始,县财政先后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公安部门应急装备和装备储备建设;县公安消防大队配备了特种消防车1辆、特种器材14套,提高了灭火和抢险救援能力。2000年至2004年,县财政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县、镇两级动物防疫机构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功能。5、应急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建立起全县政府系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网络,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形成;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卫生、环保、地震、气象等部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加强,监测网络日趋完善;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因灾损毁民房基本做到当年重建。6、应急宣传工作有效推进。编发应急管理宣传手册,营造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把应急管理列入全县干部任职培训的必修课;加强对学生应急管理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习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知识的应用情况。(二)薄弱环节。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刚刚起步,各镇(办事处)工作进展不平衡,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存在薄弱环节。1、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备。目前,全县仍有一些镇、企事业单位的部分应急预案没有编制完成,离应急预案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应急预案演练少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2、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县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刚刚成立,人员逐步到位,尚未能有效履行应急管理的职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待提高。部门之间、镇与镇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多方联动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部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常应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亟待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长效机制。3、监测预警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滞后。一些领域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综合预警能力亟需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滞后,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获取能力较差,指挥协调不够及时。4、专业应急队伍力量薄弱。部分专业救援队伍数量不足,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专业培训、演练不足,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第一时间的生命搜救能力亟待增强。5、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不完善;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更新、轮换、补偿政策不健全,物资储备品种需调整、增加。应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和征用应急运力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影响应急运输的效力。6、科技支撑基础亟待加强。应急科技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匮乏。预警模型、能力评估和灾情评估等缺乏规范。7、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缺乏力度。应急管理宣传动员不足,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高,应急管理宣传动员工作亟需大力加强。广大企事业单位、公益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尚不健全。(三)面临的形势。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1、自然灾害方面。我县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洪、涝、旱、台风、地质灾害频发,是一个灾种多、频率高、危害重、损失大的灾害大县。我县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期,防范地震任务艰巨。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农业重大病虫和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对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加重。2、事故灾难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人流、物流、车流量的快速增长,我县成为全省人流、物流、车流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事故多发,火灾频繁,电网安全运行压力加大,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越来越大。3、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受气候、生态、地理位置、人流物流量大等因素的影响,原发性或输入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县发生风险增加,不确定性增大。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隐患加大;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概率增加且危害较大;人畜(禽)共患病危害依然严重,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存在复发、多发的可能性。引起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4、社会安全事件方面。我县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摩擦和冲突错综复杂,各种演变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可预测因素日益凸显。经济活跃,流动人口多,对外开放程度高,社会矛盾多发,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增加,反恐怖工作任务加重。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极易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全面布局与重点建设统筹、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兼顾;依靠科学技术,整合存量资源,建好新增项目;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全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为打造实力博罗、小康博罗、活力博罗、魅力博罗、人文博罗、和谐博罗和实现全县人民富裕安康提供保障。(二)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从我县实际出发,总体把握全县应急资源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对全县应急体系建设做出部署。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镇(办事处)、各有关单位应急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现有存量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根据我县应急工作所涉及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建设。着重解决涉及我县应急体系建设全局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重点提高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响应时效,提高预防和处置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坚持平战结合,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注重实效,为我县各类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基础,保障应急预案的执行。3、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积极配合国家、省、市做好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在我县的实施工作和做好我县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镇政府(办事处)、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各方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按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方案、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公众力量,充分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从2008年起,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争当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到2012年,全县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及应急保障等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到2020年,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2、分类目标。自然灾害类: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台风、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5%一10%;大江大河干流洪水预报提前24小时发布,准确率达到90%以上;城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治理。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事故灾难类: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灾难得到有效遏制,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不超过5.0;水上人命救助有效率达到90%;企业排污造成的重特大环境事件降低20%。公共卫生事件类: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镇级医疗机构、县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分别达到98%、100%,接报后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及时率达到100%。县、镇(办事处)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提高到95%以上。社会安全事件类: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突发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特别重大、重大群体性事件逐渐减少,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基本能够应对。三、主要任务按照应急管理主要内容,提出应急预案、基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信息与指挥、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紧急运输和应急通信、恢复重建、科技支撑、培训演练、应急管理示范、应急经费等12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一)深化应急预案建设。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预案动态管理,切实增强预案的实战性。1.根据《博罗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实际,抓紧编制、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各镇(办事处)、各有关单位,以及所有社区、乡村、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应在2008年底前完成预案编制工作。2.应急预案要提出明确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保证可操作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之间要做好衔接。3.通过演练提高预案的实战性,特别是涉及多个镇、多个单位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二)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引导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三)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1、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系统。(1)建立全县地震立体监测网络;实施地震综合减灾工程,对各类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开展抗震能力调查和评估;开展城镇断层探测和震害预测工作,建成地震基础信息数据库。(2)加快建设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加密农村气象监测站点;建立工程气象观测体系,提高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完善林区现有联网气象站。(3)扩建水文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重点提高山区雨量站分布密度;建设大中型和重点小一(型)水库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加强对干旱气候的监测能力建设。(4)加强森林火险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包括建设重点林区森林防火气象站)。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建立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站,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组织落实监测山洪灾害的相关建设任务。(6)加强全县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能力建设。(7)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深入开展土壤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设全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环境技术评估队伍建设;建立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体系。(8)继续推进并全面完成镇级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等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系统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并完成镇级兽医站、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情和突发大批动物死亡事件信息直报系统;实现疫情报告周报制度,特殊情况时可实现日报和个案报告。(9)推进病虫监测预警、重大病虫应急防治、植物检疫防疫和农药安全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体系和产销波动情况的信息监测系统建设。(10)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治和水产用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11)依托政府电子政务业务办公系统,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健全药品安全事件监测报告系统。(12)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掌握内幕性、预警性、深层次的情报信息。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台账和报告制度,增强信息预警能力,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2、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1)依托党政专网及相关网络,整合各领域预测预警信息,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实现多灾种、跨领域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2)建立自然灾害预测预警综合系统,实现对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雷电、大风、冰雹、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干旱、农业重大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综合预警;全面提高灾害威胁居民点群众预警信息接收能力。(3)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地震预测和政府应急管理决策相结合的地震预报体系。(4)加强空间气象保障,加快建设空间天气监测数据接收平台,发展空间天气预警预报业务。开展大气成分研究工作,提高对灰霾等灾害天气的预警能力。(5)构建水、大气、生态、土壤、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和船舶油污等各类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灾害预警体系。(6)建立各类社会安全事件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实现各镇、各有关单位预警信息共享。(7)拓展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预警系统功能,提高预警能力。(8)加强偏远高风险地区广播、电视、警报器、宣传车、手机短信等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体系,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3、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监测监控。(1)负责战略物资储备库、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重要水上航道、超高压输变电工程、重要通信枢纽等关键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设施运营与维护的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2)各镇、各有关单位要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风险分析、脆弱性评估、分级管理,实施保护措施并开展效果评价,及时排除各种隐患。(四)强化信息与指挥系统。在现有专业信息与指挥系统基础上,着力推进县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体系。1.推进综合应急平台建设。(1)加快建设县级应急平台,到2010年,完成县级应急平台建设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健全信息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2)完善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增强公安机关情报信息搜集、分析、研判和发布、共享能力。2.完善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1)建设灾害应急救助信息与指挥系统,形成完整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建立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拓宽情报信息搜集渠道。(2)加快建设县政府应急办网站,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提高公众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3)配合完善省、市、县三防会商系统,形成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综合应用系统。(4)建设水上事故应急救助与指挥系统,协调全县江河及封闭水域(包括水库等水域)水上事故的抢险救助工作。(5)配合建设省、市、县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卫生应急专业信息与指挥决策的资源整合、互通、会商,实现对突发急性传染疫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应急协调指挥。扩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的应急协调指挥功能。(6)建设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信息与指挥系统,推进专业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7)建立统一的电力应急指挥体系,建立覆盖电网各级应急指挥的信息交互系统,制订科学有效的电网恢复预案。(8)进一步完善我县信访、物价、能源、粮食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应急处置功能。(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骨干队伍应急能力,补充更新专业队伍技术装备,充分发挥省、市直属有关单位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队伍处置能力。1、强化公安、武警等骨干队伍应急能力建设。(1)进一步推进公安消防特勤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合理规划布局,新建一批消防特勤和应急救援队伍,形成消防特勤和应急救援力量的网络化格局。(2)加强公安巡警队伍建设,整合现有警力,增强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3)加强武警部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结合本县多发性灾害特点补充相应的救灾设备。充分发挥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参与应急救援中突击队的作用,加强各类装备建设,配足防洪、防风、山火、泥石流等抢险救灾设备。2、加强专业队伍处置能力建设。(1)加强防汛抢险专业装备配置;加强防汛抢险救灾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2)建立“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的安全灭火机制,推进县森林消防队建设;加强扑火队伍装备配置。(3)建立多种类型的危险化学品专业骨干救援队伍,补充加强救援装备。配合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联防网络,构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体系。(4)完善环境污染监测机动队伍,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评估和处置能力。(5)完善水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对水上重大事故、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6)组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特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7)健全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队伍,重点提高禽流感、外来危险性生物入侵和农业重大病虫等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8)强化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加强对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提高应急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3、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1)推进电力、公路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2)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发挥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在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重要作用。4、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专家库,成立突发公共事件专家组,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的机制。5、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依托团县委、县红十字会、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10年达到每万人中有100名应急志愿者。通过构筑社会参与平台和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逐步建立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六)提高物资保障能力。整合实物储备信息资源,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合理选定储备方式,重点建立健全全县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运输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确保应急物资发挥最大效应。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1)加强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2)积极探索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3)结合实施电子政务,配合建设全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建立应急物资综合管理调度系统。(4)科学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安排各镇、各有关单位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建立定期检查、更新等相关制度。(5)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储运设施建设,完善配送体系;完善应急物资政府采购、征收征用、余缺调剂与调运机制。(6)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代储应急物资。2、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1)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以水利部门为主,扩大防汛抗旱常备物资储备量,适当增加抢险新材料、新设备。交通部门配合做好抢险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保障工作。(2)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以民政部门为主,建立救灾物资储备覆盖供应体系,坚持“化整为零、分级代储、保障供给”原则,搞好物资储备网络建设。粮食部门和食品公司配合做好灾区粮油和猪肉供应,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灾区所需药品供应。(3)加强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能力建设。以林业部门为主,加快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灭火物资储备库建设。(4)加强农林渔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物资保障。以农业部门为主,针对农业有害生物,加强应急防控用农药、植保机械等物资的储备。以林业部门为主,针对林业有害生物,加强药剂药械的储备。(5)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物资保障。以安全监管部门为主,补充加强矿山应急救援装备;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高应急救援与现场调查装备水平。(6)加强环境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以环保部门为主,建立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7)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以卫生部门为主,针对影响人体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托县人民医院,建成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以畜牧部门为主,针对重大动物疫情,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防疫用疫苗、消毒药、人员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的采购、供应和应急储备工作。以林业部门为主,针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8)加强社会治安灾害应急物资保障。以公安部门为主,解决公安机关应急装备储备建设问题,进一步提高应急装备储备标准。(9)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以粮食部门为主,适当调整储备品种,完善粮食配套加工体系建设,增强储备粮应急能力。(七)加快紧急运输和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重点建立全县突发公共事件紧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建立覆盖全县的各类交通工具和应急队伍的动态数据库,调动社会各方面运输能力,形成联合运输网络系统及协调机制。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应急通信畅通。1、完善紧急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1)建立全县突发公共事件紧急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2)充分发挥交通战备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交通保障统筹协调机制,保障重点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危险源的通达能力。2、提高公路、水路紧急运输保障能力。(1)建立紧急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公路、水路运输能力紧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路、水路运输系统的紧急运输保障能力。(2)补充完善重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枢纽的工程抢修设备,提高清障及修复能力。(3)推进重点林区防火道路建设,提高重点林区防火道路网密度。3、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重点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形成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八)增强恢复重建能力。加强灾民安置和现场恢复能力建设,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尽快恢复。建立恢复重建标准和科学的灾情评估系统,制订恢复重建规划,为后续恢复重建打下基础。1、加强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1)加强供电、供水、交通和通信枢纽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调查和快速抢险能力建设。(2)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物的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装备与移动式无害化处理设备。(3)建立灾情信息通报机制,在灾民临时安置场所配置必要的公众信息传播设备;设立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救助服务站点,为公众提供切实的人文关怀,稳定公众情绪。(4)加强县慈善总会和社区社会捐助点建设。2、加强调查评估能力建设。(1)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灾情评估机制。(2)依托有关单位和科研院所,加强对灾情评估和重建规划能力建设,开展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突发环境事件等调查评估与灾后重建规划工作。(3)开展对中小学校、民房住宅受灾损失普查,在科学评估现实和潜在损失(损害)的基础上,编制恢复重建规划,避让危险区段。3、加强城乡建筑抗灾能力和避难场所建设。(I)增强城乡建筑的抗震、防火等抗灾能力。高层建筑按标准规范重点解决消防安全、幕墙安全等问题;党政机关、重要单位按要求配备备用电源;农村民居要推广适用的建造和加固技术,提高抗灾能力。(2)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建设工作。拓展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设置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食品、帐篷、移动厕所等。(3)开展地质灾害、洪涝等多灾、易灾的农村地区,以及国家和省规划的防洪保护区和蓄滞洪区等区域的防灾紧急避险场所的勘测规划和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推进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九)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快科技开发,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和预防、应急处置等技术装备的科技水平,增强我县公共安全技术保障能力。1、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成县级卫生应急实验室。2、建立安全可靠的综合应急信息平台;完善公共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加强网络管理,建立可信网络。3、建立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救援绩效评估、各类应急人员资质管理与培训考核等管理标准规范。(十)健全培训与演练体系。加强专业培训与演练基地建设,建设应急处置模拟系统,重点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知识和指挥技能。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素养。1、加强专业培训与演练基地建设。(1)依托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培训设备设施建设。强化综合性培训演练和科普宣教场所建设。(2)建立健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库和法规库,为专业培训提供实例和理论。(3)依托现有培训设施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地震救援、公安消防、森林防火、危险化学品救援、水上搜救等培训与演练基础设施。2、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1)在学校教学中增加公共安全和自救知识内容。利用企事业单位培训资源,开展对职工的应急培训、教育。广泛开展基层应急科普宣教和应急演练活动及初级救护培训工作。(2)建立应急机构与媒体联系机制,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有关媒体在相关栏目、节目中刊播应急知识,到2010年城镇居民应急知识的宣传覆盖率达到70%以上。(3)组织编写应急宣传手册,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4)建立出境人员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制度,在出境旅游团队开展适当方式的应急知识教育,2008年起因公出境人员外事教育培训中加入应急知识内客。(十一)启动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和示范区,探索应急管理规律,优先考虑农村,启动应急管理示范项目。1、建设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1)各有关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各领域专项规划的实施,开展预防和应对暴雨、台风、山洪、地震、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禽流感、农业重大病虫、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示范项目。(2)选择高速公路主干线、梯级水电站等关键基础设施,开展地震等突发灾害紧急自动处置示范工程。2、推动建设应急综合管理示范项目。(1)开展社区乡村应急综合性示范项目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施农村综合防灾减灾示范项目。(2)选择1—2个村镇分别开展防灾减灾安居示范工程和卫生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等建设。(3)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示范社区(镇)建设,探索在基层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模式。(十二)保障应急经费。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1、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且财政实在困难的镇,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县财政适当给予支持。2、要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好年度预算,合理安排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落实应急资金,保障足额到位。3、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及时拨付应急和救助经费。遇紧急情况时,要遵循“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对讲机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服务内容扩展
- 近摄镜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连衣裙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具体权益内容)
- 浇铸用车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插线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无人机遥感监测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别克汽车金融贷款服务合同
- 气动开窗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手术室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学习课件
- (完整版)英语四线格(A4打印)
- 航站楼管理部《机场使用手册》实施细则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M3U1 In the school (Period 3 ) 上海牛津版试用版(共15张PPT)
- 幼儿园教学课件中班美术《有趣的塑料袋》课件
- 金坛区苏科版二年级上册劳动《08不倒翁》课件
- DB12T 662-2016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 大象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3-4我是小小安全员》课件
- 高边坡锚索试验孔基本试验报告
- 研读新课标“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与评价
- 装配式建筑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