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湖北省鄂州市石桥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湖北省鄂州市石桥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湖北省鄂州市石桥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湖北省鄂州市石桥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湖北省鄂州市石桥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湖北省鄂州市石桥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景德镇以瓷器著称,其烧制瓷器始于唐朝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景德镇名称来历也与瓷器息息相关。宋朝以前,景德镇的名称,有多种说法,诸如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等。唐代,由于昌南镇高岭土质好,人们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刑窑白瓷的优点,创造出一种青白瓷,晶莹滋润,素有假玉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史载,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柔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此土便是“高岭土”。使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有素肌玉骨之象”。故此,清代学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里说此地“水土宜陶”。可见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与本地“水土宜陶”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这一时期,昌南镇瓷器生产便名扬天下。最有名气的,是“霍窑”和“陶窑”所产,不仅流传天下,而且贡奉于朝廷。唐末五代初这里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到宋代,中国的瓷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南北名窑林立,而当时南昌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规模宏大,行于天下。这个江西小镇,由于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窑事兴旺、赋税充裕而受到朝廷重视。真宗景德年间,皇帝赵恒派人到昌南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特许器底书“景德年”款,并将其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作地名,“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境内的昌江,长年可通木筏、木船,构成了景德镇的生命线,景德镇主要依靠它们载入制瓷原料、釉料、燃料和运出陶瓷产品。周銮书在《景德镇史话》一书中说:“在古代和近代,瓷都景德镇就凭这一泓昌江水,打破偏处一隅的局面,上溯祁、婺,下抵鄱、浔进而连接长江,达于外洋,维系着一千多年的繁荣。”昌江的支流东、西、南河在景德镇陶瓷发展中,也各有其重要作用。千年瓷都景德镇,便是这些纵横河流、丰宜陶土中孕育出的璀璨明珠!清时,昌江两岸一派繁忙,呈现“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壮观景象。1949年以后,在景德镇附近发现的宋朝窑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等多处,其中以湖田遗址规模最大,产品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据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相印证,乃一种青白瓷。这种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胎薄坚致,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釉质清澈似湖水,莹润如玉。这种青白釉色,遮照在薄胎器皿的形体上,显得轻盈秀雅。北宋早期,烧窑采用垫饼装烧法,故器皿的圈足多有褐红色圆饼或圆圈痕迹。后期,吸收北方的复烧工艺,出现“芒口”器。器物底部常印有五个字的作坊标记,现已发现有11种这样的作坊标记,如“许家盒子记”、“段家合子记”等。历史上,景德镇的艺术陶窑是根据宫廷画家设计好的画面、图案或根据民间沿袭下来的优秀图案,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的。瓷器上的装饰多为刻花、划花和印花,兼有镂雕、塑贴。刻、划花于简练流动中见功力,器物上奔跑的孩童、飞动的花草、翻滚的波浪,无不具有清新活泼之美。“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可谓景德镇瓷器的真实写照。由于品质佳,所以元、明、清历朝,景德镇便成了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镇便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畅销南北各地,而且远涉重洋到海外,在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受到热烈追捧。8.下列说法不属于景德镇瓷器兴盛繁荣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成为元、明、清三朝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B.附近有蕴含丰富的能烧制优质瓷器的高岭土这一原材料。C.与本地“水土宜陶”有着密切的关系。D.昌江及其支流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这里的瓷土与众不同,烧制的瓷器有“素肌玉骨之象”。B.景德年间皇帝赵恒派人到昌南镇联系烧制御用瓷器事宜,赐该镇名为“景德镇”,从此这里的瓷器便扬名天下。C.据考古发现,景德镇生产的瓷器都是一种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D.北宋后期,景德镇瓷器底部往往印有五个字的作坊标记,据统计,现已发现11种这样的作坊标记。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景德镇瓷器上的装饰全为刻花、划花和印花,比如所刻或所划的作品,奔跃的孩童、飞动的花草、翻滚的波浪皆清新活泼。B.昌江可谓景德镇的生命线,景德镇主要依靠这条水路载入制瓷原料、釉料、燃料和运出陶瓷产品。C.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是这样生产出来的:首先由宫廷画家设计好画面、图案,然后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D.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品质优良,不但受到国人的青睐,而且畅销海外,深受外国人追捧,于是,景德镇也业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参考答案:8A(答非所问,“成为元、明、清三朝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是繁荣的表现而非原因。)9D(A以偏概全,只有“高岭土”烧制的才有“素肌玉骨之象”B先扬名天下,皇帝才派人去联系御制C文章里只说只有“宋时”的瓷器,经考古发现是青白瓷)ks5u10B(A绝对化,并非“全为”,文章只说“多为”C“首先由宫廷画家设计好画图、图案”不符合文意,以偏概全D强加因果,“景德镇也业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的原因并非是受人青睐和追捧)略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征服与绥靖——文明扩展的观察与比较征服是文明扩展的一种重要和常见的方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及其价值在不同地域的传播,常常是通过征服行动而实现的。从文明扩展的角度看,征服其实就是将母国的生活方式人为地移植到遥远的殖民地。欧洲史至少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前都是一部以征服为主要特征的历史。为什么这片土地上的君主都无一例外具有“征服的嗜好”?德国政治学家施密特在《政治的概念》中说:“政治的行动和动机的根本政治特征可以归结为敌与友。”这句话移用到形容征服者的文化理念,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征服者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友,另一种是敌。“友”意味着同一地缘政治实体内的公民、臣民、顺民;“敌”则意味着周边甚至遥远地带的异国异族的人。敌与我的关系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一边是我国我族的世界,另一边是异国异族的世界。敌我关系构成了这个征服者世界的基本格局。征服者就是这样生活在这一既是现实也为自己的预设所加强的充满敌意的世界。由敌我的对峙进而克敌制胜达到凯旋胜利,这就是历代征服者生活的主轴,他们从这种代代相传的高级游戏中获得生活的意义。欧洲社会的传世美德如冒险犯难、勇敢顽强、向往荣誉、视名誉高于生命等,毫无疑问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敌我对峙意识和文化理念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他人既然如此充满敌意,世界既然如此凶险,生存之道则只有挥刀舞剑。正如公元前508年,罗马贵族加伊乌斯·穆思乌斯在献俘仪式上对着伊特鲁西亚俘虏说的那样,“我是罗马公民……我是你们的敌人,作为你们的敌人,我将要杀死你们;我可以去死就像我一如既往去厮杀那样:去死和去厮杀并勇敢地忍受,这就是罗马人的生活之道。”穆思乌斯对罗马人生活之道的诠释真是将罗马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其实就是人的野兽本性,或者说是用文明的伦理道德升华起来的野兽本性。罗马的道德观,无论勇敢、忍耐、冒险,还是无畏、节制,皆与敌我对峙的理念有关。罗马人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个残酷的丛林世界,舍此不能竞争求存。罗马的政客西塞罗反对凯撒独裁,但他依然可以走向元老院向元老们呼吁,请求他们表彰凯撒征服高卢。西塞罗对凯撒的态度用今天的术语说,叫做“双重标准”。他不是一般地反对独裁,他只反对凯撒独裁罗马人;但拥护且赞扬凯撒独裁周边民族。今天超级大国盛行“双重标准”,其始祖正是纪元之交的西塞罗。在西塞罗眼里,既然敌我泾渭分明,那对我和对敌,处置方式应有不同。对内秉持法治,对外则必须独裁凶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思考文明的扩展就不能不重视征服和殖民带来的巨大效应。它在历史进程里所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褒贬就能解决的。原因在于敌我对峙的意识及其文化理念虽有可议之处,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身处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马基雅维里比我们更早观察到这一点,他说:“获取领土的欲望确实是很自然的人之常情。”由秉持这“人之常情”的人组成的国家更不能脱离这特征。可以想见,当他们不幸地身处一个有限空间的时候,难免会形成争夺。马其顿人、罗马人,然后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的欧洲人,深刻认识到马基雅维里所说的“人之常情”,并把它铭刻在心,成为文化理念。所以,至今为止,世界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全是由他们发动的。

(选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有删改)9、下列对欧洲君主“征服的嗜好”产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欧洲君主认为周边甚至遥远地带的异国异族的人和自己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他们不去征服敌国,就会被敌国征服。

B.在征服者心中,世界的基本格局是敌我关系。这种预设又反过来加强了对异国异族的敌意。在凶险的世界里的生存之道就是征服。

C.由敌我的对峙进而克敌制胜达到凯旋胜利,这种类似于高级游戏的模式已经成为了征服者生活的主轴,君主们从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D.“去死和去厮杀”是欧洲君主的生活之道。这种生活之道是用文明的伦理道德升华起来的野兽本性,遵循残酷的丛林法则。10、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征服是文明扩展的唯一方式。它将母国的生活方式人为地移植到遥远的殖民地,使先进的文化及其价值在不同地域得以传播。

B.征服者的文化理念是“敌与友”。这一理念使他们对自己的臣民秉持法治,施行仁政;对异国异族人则独裁凶猛,施行暴政。

C.西塞罗对凯撒的态度是“双重标准”:他一方面反对凯撒独裁罗马人;另一方面拥护凯撒独裁周边民族,支持凯撒对高卢的征服。

D.敌我对峙的意识及其文化理念反映了人类身处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在人类文明的扩展中起到了无可争议的积极作用。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他的观点就是主张通过战争手段征服邻国。

B.征服这种文明扩展的方式,往往伴随着蛮横的暴力和惊人的杀戮,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

C.无论是罗马的凯撒征服高卢,沙皇俄国侵占中国海参崴,还是日本在东北建立“满洲国”,都是通过征服和殖民扩张领土。

D.随着中国GDP超过日本,中国秉持的“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会取代欧洲的征服文化,发动更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参考答案:9、D(“去厮杀”和文中“去厮杀并勇敢地忍受”意思不同;文中第三段主要阐述的是罗马人的生活之道,而不是“欧洲君主”的,选项偷换概念。)10、C(A.“唯一”的表述绝对化;B.“仁政”“暴政”的说法无中生有;D.文中第4段中的“可议之处”指还有待商定,不是选项中的“无可争议”。)11、C(A.孔子的意思是反对用武力来使人臣服;B.第4段说征服“在历史进程里所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褒贬就能解决的”,利弊难以评价;D.强加因果,不合逻辑。)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两株玉兰树

(作者:陈忠实)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表达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B.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颗玉兰树还会开花。C.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D.文章以“一颗玉兰树”为线索,通过这颗曾经快要病死今又开花的玉兰树,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5.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结合全文,仔细品味文章最后“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4.C

5.①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②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6.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颗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③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本题中,A项考查的是内容和手法。B项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心理,C项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D项考察的是内容和情感。A项,“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当。B项,“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D项,“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错误,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叙述类文中描写语段的作用。这到题考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题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回答。景物描写一般有以下作用:营造氛围;渲染性格,衬托心情;引出想要描写的事物;为下文的描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深化主题。在这篇文章里,作用显然是后者。“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这段文字用在文章开头,有引起下文的作用。“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这句话交代了清明前后的景物美好,春景无限,就是要引出下文对玉兰树的描写。作者把这里的树木写的峥嵘茂盛,下文写到“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所以,第二节春天景色的描写为下文写玉兰树的顽强生命力做好的衬托和铺垫。同时,借第二节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是为了写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作对比,表达玉兰树生命的顽强与美好。【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个性化解读重要句子题,首先要理解该句子的意思,包括表层意和深层意;二是要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因为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会不同。本题考的句子是文章最一节的最后一句话,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是一个议论抒情句,所以在理解此句时,要结合文本的内容,尤其是要结合其主旨理解。阅读文本,找到能够给作者“人生况味的感受”的语句或段落,再分析其中是原因。文章叙述了玉兰树的生长是有着那么多的坎坷,有人说是这病,有人说是那病,甚至作者自己也差点砍了它,然而,就在“病痛”中,它独自“扛”了过来,这一颗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这就启发读者:在遭遇挫折候,不要轻言放弃,要顽强坚持,坚持下去就会有生的希望。这种劫后重生,自然更值得珍惜。这也告诉我们不论多么卑微的生命,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因此,作者就“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点睛】从近几年命题的情况看,试题一般是半开放的,可以多角度思考回答,但不是漫无边际。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包括:①该文本与同类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中需要探究的问题;②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③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④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⑤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做出评价。具体答题技巧为:(1)选定目标,确定特色,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评价的对象,被选定对象包括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2)分析提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一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的看法。(3)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节选自《梁书·袁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参考答案:10.D

11.B

12.B

13.(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岂”“进”“退”“若”。故选D。【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故选D。【12题详解】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B。【13题详解】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一旦”某一日、“物议”众人的议论。(2)“释褐”脱去布衣“全”保全。【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C.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空间,距离D.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得复见将军于此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长于臣C.因击沛公于坐;

贪于财货D.使毕使于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谢罪之词,极大的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B.按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D.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继而授意项伯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使鸿门宴气氛越来越紧张。参考答案:10.C

11.B

12.D【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嫌怨,隔阂。所以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于”的意思和用法。A项,“于”和“见”形成“见……于……”结构,表被动,译为“被”;介词,在。B项,两句中的“于”都作介词,比。C项,介词,在;介词,对。D项,介词,在;介词,到。所以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张冠李戴,错在“继而授意项伯舞剑”。范增继而命项庄舞剑。所以选D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6.(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宗元复白。

(节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注】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热,译为“您”。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师:以……为师B.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众人:许多人C.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

非:责怪D.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虽:虽然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柳宗元婉拒为师的一组是(

)①仆自卜固无取

②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③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⑤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⑥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虚怀若谷。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长安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为由婉言拒绝,表现了一代大家谦虚的风范。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多方面说明了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D.柳宗元见解独特。他幼年作文就很注意文辞工巧,悟出了“文以明道”之理;成人后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散文创作主张,这在当时非常可贵。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3分)译文:

②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4分)译文:

(2)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参考答案:8.

C【A.师,学习;B.众人,一般人;D.虽:即使。】9.A【②③说的是耻于从师的世俗之风,为师者被世人嘲笑、诋毁。这两项是间接表明柳宗元婉拒为师。⑥是作者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与婉拒为师无关】10.

D【作者年轻时阅历浅,写文章“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是错误的,没有悟出“文以明道”之理。】11.(1)①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因此被辱骂吗?(“以为”1分,“病”1分,句意1分。)②但我不知道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不知道”1分,“可”1分,“或者”1分,句意1分。)(2)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对两处得1分,共3分,括号处可断可不断。)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李白的诗歌

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

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

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李白乃是以气夺人的。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

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①②③④⑤⑥A虽然如果未必即使但更B倘若那么也不过但也是C固然但未必可是其实也是D诚然可是也即使其实更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关系进行排除。语段的中心是李白诗虽然讲究技巧,但真正超越别人的地方是“气”。第四处,前面说“虽有过人之处”,后面说“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从“虽”可知前后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即使”是表示假设,用在此处不当,排除AD两项;第一处,此处如使用“倘若”,句子就变成“李白的诗歌倘若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倘若”表示假设,这与事实不合,李白的诗歌确实是有高度的艺术技巧的,这应是事实,排除B项,“固然”,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解释为“的确、确实”,李白的诗歌确实有高度的艺术技巧,这是不可否定的,只是若单从“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方面来看,李白的诗歌不一定比别人高明许多,第二处应使用表转折关系的词语“但”,第三处应使用“未必”;第五处,前面认为光凭技巧,李白的诗歌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后面说“李白是以气势夺人的”,此处应使用“其实”,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第六处,前面说“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后面说“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应使用“也是”,故选C项。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③原来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言不由衷,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现在有所收敛了。④山东大学素以朴实无华、刚毅厚重闻名,但此次机器人大赛的成功举办却让我们感受到山大人不法常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⑤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