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真题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真题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真题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真题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真题1[单选题]教学陶渊明(江南博哥)《饮酒(其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表现闲适情趣的诗词。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曹植《梁甫行》B.佚名《子衿》C.王维《终南别业》D.佚名《庭中有奇树》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梁甫行》通过描写沿海百姓的贫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

B项,《子衿》通过描写女子在城楼上等待恋人的情景,抒发了女子对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C项,《终南别业》通过描写安逸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情趣。C项符合题意。

D项,《庭中有奇树》通过描写庭中奇树美景及主人公折枝寄情而不得的哀伤,抒发了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2[单选题]阅读某教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课前,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盲人猜字”的游戏,在最终猜中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转入主题:一个健康的人暂时失去视觉来认识一个汉字都这样困难,更何况一个聋哑盲女孩认识整个世界呢。对她来说,生存下来就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要有所成就,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做到了。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不可能的”奇迹,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在我的感召下,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接着我便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要求学生帮忙解决,他们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忙得不亦乐乎。在品味语言环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欢或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进行交流,同时他们被海伦·凯勒的坚毅、顽强所打动,许多同学在畅谈感受时表示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勇敢地面对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分析,错误的是()。A.以游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C.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扰乱了课堂秩序,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D.教师营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教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A、B、D三项分析均正确。C项,“扰乱了课堂秩序,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说法错误。3[单选题]教师讲解“互文”的修辞时,要求学生整理古诗词中使用了该修辞手法的句子。下列诗句适合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互文是指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A、B、D三项诗句均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B项,“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为“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白沙”。

故选B项。4[单选题]教学名著导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并向学生推荐一部自然科学著作。下列适合推荐的是()。A.夏目漱石《我是猫》B.屠格涅夫《猎人笔记》C.法布尔《昆虫记》D.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我是猫》以一只猫的视角进行叙事,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日本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属于长篇讽刺小说。

B项,《猎人笔记》是一部反映俄国19世纪中叶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C项,《昆虫记》是一部记录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自然科学著作。

D项,《格列佛游记》主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慧骃国的经历,属于长篇游记体小说。

题干中向学生推荐一部自然科学著作,应该推荐《昆虫记》更合适。故选C项。5[单选题]某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产生了以下感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教师要脱离语文运用实际,系统地讲授和操练知识B.教师要加强语法知识概念的讲授,保证学生记忆C.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指导、点拨学生D.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系统进行记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部分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A、B、D三项说法均错误,C项说法正确。6[单选题]某版初中语文教材《动物笑谈》选文中有这样一段批注:“逗笑”。隆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下列对编者设计此批注意图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B.提示主人公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C.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良好的思考切入点D.补充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感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中的批注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做了简要提示——“逗笑”“怪诞不经”“疯子”,并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对这个“疯子”的奇怪行为进行探索,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切入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习惯。A、B、C三项说法均恰当。

该批注并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D项说法不恰当。7[单选题]阅读某教师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设计(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活动一:读新闻。模拟播音员播报此则消息,感知消息播报的语调、语速变化,对消息有初步认识,了解消息是对事实的客观公正的报道。活动二:析结构。感受新闻标题对读者快速把握新闻要旨的作用;感受导语对读者大致了解新闻内容的作用;感受新闻主体对读者详细掌握新闻内容的作用。培养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活动三:品语言。体会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体会新闻语言的精确性。活动四:写新闻。选择学校近期发生的一件事,搜集并整理真实可信的资料,运用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对上述教学设计(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活动一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内容,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调和中心观点B.开展活动三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词析句、探析修辞、体会内蕴C.活动四变静态新闻学习为动态新闻写作,体现了“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原则D.上述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新闻体会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与无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活动一要求“读新闻”,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消息播报的语调、语速变化,使学生对消息这种体裁的新闻作品有初步的认识,A项分析错误。

B项,赏词析句、探析修辞、体会内蕴等是教学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文本的主要方式,不适用于新闻类文本的教学,B项分析错误。

C项,活动四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真实可信的资料写新闻,将静态的学习变为了动态的实践,符合新闻学习的特点,体现了“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的原则,C项分析正确。

D项,材料中四项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新闻基础知识,D项分析错误。8[单选题]阅读某教师教学《麦琪的礼物》一课时设计的课堂导语,按要求答题。在上课前,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名代号34627的囚徒,正在因没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痛苦。他冥思苦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让市民们得到了很好的消遣和娱乐。“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工作中,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被发表在1899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34627号罪犯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仪的圣诞礼物。从此以后,34627号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同学们知道他吗?对,是欧·亨利。非常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对上述课堂导语的评价,错误的是()。A.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作者的故事来导入,切合小说的特点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C.导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D.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导入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这个导语是一个详尽的故事,教师描述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虽然篇幅显得较长,但是可以增强真实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并不影响课堂后续内容的讲解。B项说法错误。9[单选题]学完“并列复句”,教师安排学生整理符合该复句类型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A.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B.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C.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D.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属于递进复句,“并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B项属于选择复句,“或者……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

C项属于并列复句,“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故选C项。

D项属于因果复句,“以至于”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10[单选题]比喻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教学古诗词鉴赏课,教师列举了其他诗词句子帮助学生鉴赏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下列适合的是()。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B、C三项均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弓如霹雳弦惊”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为“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响声如霹雳惊鸣一般”。11[单选题]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行了理解分析并做了笔记。下列笔记内容错误的是()。A.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B.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C.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D.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故A、B、C三项表述均正确。

D项,“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说法错误。12[单选题]阅读某教师在教学《三峡》时的导入语,按照要求答题。导入语:长江三峡由三部分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重庆的瞿塘峡、巫峡及湖北省的西陵峡,三峡之名就是这样得来的。三峡的两岸,山峰相互勾连,绵延不断,高耸入云。这里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有世界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在防汛、发电、航运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长江三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具有偏旱偏热的特点,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对上述教学导入语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对三峡的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三峡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B.教师的导入方式不够新颖、有趣,很难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C.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是为了帮助学生识记与三峡相关的地理知识D.导入语展示了教师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和注重跨学科学习的意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以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三峡两岸的景色、三峡水利工程及三峡的气候,内容枯燥,不够形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项分析错误,B项分析正确,故选B项。

导入语的设计目的是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识记三峡的地理知识,C项说法错误。

教师对三峡的介绍局限于简单的地理知识,没有与本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注重跨学科学习的意识”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13[单选题]阅读《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很美,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大家找一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出这些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生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师:大家找的句子都很准确,对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也都没有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句子,我觉得很美。大家看看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PPT展示: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提示:“香气是紫色的”)生:通感。师:对!通感这一修辞手法在句中很难被察觉,但通感带来的表达效果却不输比喻、拟人。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它会让你的作文更优美哦!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过多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利于教学B.教师的有意引导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C.教师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详细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通感是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不需要完全掌握,了解即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推进课堂教学进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

题干中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并没有针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详细分析。C项说法错误。

通感的修辞手法虽然少见,但仍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并掌握的修辞手法之一。D项说法错误。14[单选题]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表现边塞风光的诗词。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王之涣《凉州词(其一)》B.李白《关山月》C.王维《使至塞上》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凉州词(其一)》描绘了西北边地苍凉壮阔的风光,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暗含了对统治者不体恤边疆士兵的抱怨之情。

B项,《关山月》通过描写边塞苍茫辽阔的图景及征人怀乡的情绪,抒发了诗人对戍边战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委婉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

C项,《使至塞上》通过描写诗人出使塞外时所见到的沿途壮阔雄奇的风景,表达了诗人被排挤的孤寂之情及在大漠雄浑壮阔景色的感染下生发的豁达之感。

D项,《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太守及其随从盛装出猎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故D项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表现边塞风光的诗词。15[单选题]某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最后一次讲演》中有这样一则注释: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下列对该课下注释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标题中“最后”一词的含义B.交代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C.辅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D.再现当时的场景,引发联想,加深学生的理解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课文注释交代了《最后一次讲演》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标题中“最后”一词的含义,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结合课文注释阅读,可以取得更好的自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A、B、C三项分析均正确。课文注释只是文字叙述,不能再现当时的场景,引发学生的联想,D项分析错误。16[简答题]阅读某教师教学《敬业与乐业》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小题。案例:师: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深入研读环节,看看作者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五分钟)师:好了,时间到了。哪一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呢?(学生积极发言)生:经过讨论,我们小组认为,这篇文章中一共运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分别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师: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同意吗?生:我们组认为这篇文章中用了四种论证方法,除了刚才那三种之外,还有比喻论证。师:还有要补充的吗?(学生摇头)师:这两个小组找得已经很全面了。那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依次分析一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这四种论证方法吧。(生分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师:现在哪个小组找到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了?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朗读句子)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作者将同行业的竞争比作“赛球”,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乐业”的观点。师:说得真棒!大家给这位同学鼓个掌吧!同学们,老师觉得作者虽然在这篇文章中用到了比喻论证,但说到底,这种论证方式是很少用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只需要掌握那三种论证方式就可以了?生:不可以,这四种论证方式我们都需要掌握。师:为什么?掌握多种论证方法有什么用呢?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一会儿帮助老师解答这个疑惑吧。(小组讨论,学生内部推选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点评并补充,教师总结)师:真不错,看来大家对议论文相关知识了解挺深。大家说得没错,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一些议论文,对我们自己写议论类的文章也大有裨益。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写作时将材料和观点更为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上更富有多样性,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彰显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结束之后就请同学们以“读书的重要性”为主题,综合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到的论证方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下次上课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交流。问题:16.(1)请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重视文章中的多种论证方法的。(2)请评析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掌握多种论证方法的作用”这一环节的作用。参考解析:(1)①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探讨文章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②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依次分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明确这四种论证方式的使用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喻论证,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探讨。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是否需要掌握多种论证方法”并进行点评和明确,通过分析掌握多种论证方法对赏析议论文和写议论文的重要性,再一次强调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多掌握论证方法。④教师给学生布置写议论文的作业,提出运用学过的多种论证方法的写作要求,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强化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2)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掌握多种论证方法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多种论证方法,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掌握多种论证方法,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②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论证方法进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推选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④生生互评的课堂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题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17~1817-18小题。案例:梅花赞①我家楼下种了几棵梅花树,它们长得并不粗壮挺拔,与旁边那几棵高大的杨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冬天来了,在风雪交加的时候,梅花——这些风雪中的小天使,总会如期绽放。它们激励人们要坚强,要勇往直前,不要被风雪所吓倒。当我和小伙伴们站在寒风中凝视这些不畏严寒的冬之使者时,总会想起一句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竭尽自己所能散发出的香味,为清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生机。③我走到一棵梅花树旁,淡粉色的梅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我心中一切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寒风呼啸着,梅花精灵却迎着寒风坚强地抬起了头。它们一个个挺直了身躯,就像一个个对抗严寒的战士,是那样令人敬佩。寒风凛冽,梅花的枝条被吹得“沙沙”作响,可这些冬日的精灵任凭风雪的摧残,丝毫也不肯退缩一步,始终高昂着头。④在大雪中,我轻轻摘下了一枝绽放得正灿烂的粉色梅花。它对人类是那样和蔼、亲切,再大的风雪也不能将它打落,而面对人类的采摘,它却无丝毫怨言,愿意将自己的生命无偿地献出。它被采下后,依然坚强,柔美的身子虽然成了花瓶中的装饰物,却仍然坚持着,想让人们看到它生命最后的美丽……这是梅花对人类的一种感恩吧!⑤那粉红的梅花在寒风中有节奏地跳跃着,我被它那优美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了,我不禁想起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我被它这种不向困难曲服的精神感动了,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梅花姑娘笑着看着我,像是在说:“小姑娘,没有关系,不要伤心。即使我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献出一生的力量,但是有你陪伴着我,我就知足了。小姑娘,你愿陪我渡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吗?”“嗯!”我小心地捧着这枝依旧灿烂的梅花,默默地回答着。⑥这可爱的小精灵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便在我的掌心上跳了一段舞蹈,然后静静地离去了——它绽开的花瓣完全蜷缩了起来。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枯萎的梅花异常亲切,几滴豆大的泪珠落到了手上……⑦梅花,你们虽然不像白杨那么高大,没有杜鹃那么靓丽,但是你们一直默默地在风雪中为大地服务着。梅花,你们不畏严寒的精神永远令我敬佩!梅花精灵,我永远爱你们!问题:17[简答题]查看材料请从第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参考解析:错别字:“曲服”的“曲”应改为“屈”;“渡过”的“渡”应改为“度”。病句:可这些冬日的精灵任凭风雪的摧残,丝毫也不肯退缩一步,始终高昂着头。以上病句成分赘余,应改为:可这些冬日的精灵任凭风雪的摧残,丝毫也不肯退缩,始终高昂着头。18[简答题]查看材料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并结合习作内容具体分析。参考解析:该习作内容深刻,中心突出,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手法巧妙。习作内容紧紧围绕题目“梅花赞”展开,作者描绘了自家楼下的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场景与其随风而落后枯萎的模样,想象着自己与梅花进行交流的情景,借物抒情,运用拟人、比喻、引用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谱写了一曲对有着高洁品性、甘愿奉献自己、不畏严寒的梅花的赞歌。材料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19—21题。【原文】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研讨与练习一、熟读课文,把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回答下列问题。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2.对父亲离去时的背影,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二、文中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并从课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关键性语句。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三、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单元导语上一单元涉及的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使我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发出这样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9[简答题]查看材料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背影》教学的认识。(20分)参考解析: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既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思、多论,也要估计到学生的实际困难,作必要的引导、辅导和讲解,使他们能顺利地学好这篇课文。例如关于作者介绍、毛主席对朱自清的评论,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对怎样对待亲属之情,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讨论;为加深对课文所表现的亲情的感受,可指导学生朗诵。在写作方面也可以借鉴课文进行仿写练习或口头作文,如写老师、父亲等人的侧影,表现出他们的勤恳而有毅力;写母亲、祖母动作感很强的特写镜头,表现她们的勤俭和慈祥等。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就是语言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分三步进行,这三步的基础就是读。①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线索。②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③读课文,领会作者语言特色。在读讲课文过程中,领悟课文意境,通过对意境的分析,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讲课文过程中,领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平实自然中寓真情的语言风格。20[简答题]查看材料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分析文章结构,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细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②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中浓浓的父子亲情,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2)确定依据新课标需要学生能随文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并会使用。故在教学目标中涉及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新课标中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形象塑造。这要求学生能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对“背影”的细致描写。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故要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逐步培养“孝”的美德。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同时符合文本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21[简答题]查看材料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参考解析: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