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大师。主要建筑作品有:纽约联合国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并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古希腊巴特农神庙与中国的岳阳楼法国的凯旋门和长沙的爱晚亭阅读课文,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总体特征(一)立体结构(二)平面布局结构特征(三)木质框架(四)斗拱作用(五)举折、举架装饰特征(六)屋顶翘起如翼(七)着色大胆(八)装饰精巧(九)用材讲究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由主到次中国建筑风格和手法拘束性灵活性可译性可译性因为相通,所以可译;因为个性,所以多彩。

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修辞手法:比喻

⑴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修辞手法:比喻

⑵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修辞手法:比喻

⑶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比喻:形象生动、恰切明了。本文的特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多用比喻,生动形象。小结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三、写作目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时代建筑的特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建议:要继承中国古建筑优良传统,来构建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热爱守护传承四、拓展延伸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级:8.0级汶川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震级:9.0级地震,最强烈海啸,最高达10米,福岛核电站爆炸。日本9.0级地震是汶川地震的30倍,致8928死12664失踪死亡人数或超1.8万(2011-3-22前)从中日地震死亡人数的比较中,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1、地震死亡人数应与建筑有关。现在的建筑结构大都是砖混结构与古代的木材框架结构不同,没继承古代的建筑特点。2、建筑质量存在问题。日本: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在经历了9.0级地震即大海啸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成为焦点。在日本及台湾建造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建议重建家园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中国古建筑的危机: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

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拆后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他为什么主张新建筑要继承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五十年之后同样的事件一再重演!!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1、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古建筑?2、我们现在建造新建筑应该怎样设计?(即怎样使新建筑继承优良传统)五、思考:“故宫红”为主色调。国家馆为“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