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1、财政支出的形式与原则2、财政支出规模3、财政支出结构4、财政支出效益要求:
1、掌握财政支出的分类、形式和原则2、把握西方经济学者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分析
思路3、熟悉理解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和制约因素4、理解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的运用条件和对象第一节
财政支出形式与原则财政支出的意义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形式财政支出的原则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一)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对集中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活动。(二)财政支出的意义1.为维系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2.为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提供物质保证3.财政支出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4.财政支出对社会扩大再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增长速度有着重要影响5.财政支出结构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二、财政支出分类(一)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2007财政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类: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作用:1、详细反映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2、便于正确安排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3、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二、财政支出分类(二)按政府职能分类分类: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防
费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债务支出
及其他支出等。作用:
1、明确财政支出的责任2、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态势3、体现各个时期国家职能与活动范围的变化情况二、财政支出分类(三)按财政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
分类:1、积累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
2、消费性支出:政府以消费者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
3、补偿性支出:指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产资料方面的支出。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二、财政支出分类(四)按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作用:经济意义最强,两类支出对经济影响不同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国家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支付。即通过财政支出将财政资金向企业或公民个人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它不取得任何商品和劳务。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经济影响效益约束财政职能购买性支出生产、就业强(等价交换)配置资源,政府的市场性行为转移性支出分配弱(谈判、“跑部钱进”)收入分配,政府的非市场性行为财政支出按公共需要性质划分,包括维持性支出(维持社会秩序的公共服务与安全支出)、民生支出(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维护支出)。(杨斌,2014)广义政府支出构成:按管理方式分,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杨斌,2014)三、财政支出形式与选择概念范围作用财政拨款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国家权力机关和社会公共需要方面支出保证政府职能履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财政性贷款以信贷方式向使用单位有偿让渡有偿还能力的生产经营单位扩大财政资金使用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补贴为特定目的的补助支出补贴形式多样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生产性投资以优化资源配置、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引导资金流向协调经济发展四、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公共预算支出和投资性建设支出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经常性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的比例关系(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四)厉行节约,提高效益案例: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三余一”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是为保证国用的充足和社会生活的安定。(黄天华,1999)思考:历史上强调“量入为出”财政支出原则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与衡量指标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四、财政支出规模的控制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与衡量指标含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额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与相对量。它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衡量指标:
1、财政支出绝对指标: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2、财政支出相对指标:是将财政支出用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应。我国财政收支简况2014年全国政府收入规模(亿元)及结构
项目
规模
比重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0370.0359.40%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
54113.6522.90%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2007.590.85%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39828.0016.85%合计
236319.27100.00%2014全国政府支出规模(亿元)及结构项目规模比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785.5663.70%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51463.8321.60%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013.710.85%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003.0013.85%合计238266.10100.00%国际比较:/gga/general-government-spending.htm2014年全国政府收支(亿元)与GDP(亿元)项目
规模
占GDP的比重全国政府收入236319.2737.15%全国政府支出238266.1037.46%全国GDP636138.70一.物质投资资本支出二.国防支出三.健康保障计划支出四.研发支出五.教育与培训支出六.行政管理费支出七.利息支出按照一般财政项目分类:美国财政结构分析资料来源:美国统计署网站美国历年来财政支出与GDP单位:亿美元日本历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200020052007200820092010比例15.51917.519.814.8单位:%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绝对指标财政支出相对指标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的财政资金数量总额。财政支出比例系数财政支出边际系数财政支出弹性系数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制约因素制约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社会公共事业需求2.经济体制的选择3.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1.国家职能2.政局是否稳定3.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1.人口状态人口总量增长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流动性增加2.国际环境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年份美国(亿元)美国加拿大瑞士英国1950137023.122.119.9391960317027.529.717.731.91970545032.231.221.333.219801403033.137.829.341.819901847033.443.0(91年)33.640.219952193034.342.1(98年)-43.9年份197819801990199620022006200820092010比重30.9627.216.6311.5718.3319.1720.8222.2622.58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政府活动扩张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支出增长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因为主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多纳税,承受力有限社会经济发展非正常时期,替代效应导致支出增加经济发展早期:财政投资占较大比重经济发展中期:财政投资总量增加,比重下降
早期和中期存在市场缺陷,政府干预成熟时期:罗斯托认为,政府投资方向转变瓦格纳法则内外因素论皮考克和维斯曼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罗斯托(一)瓦格纳法则也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由19世纪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2、政府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3、结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一)瓦格纳法则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另外,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必然产生对公共产品更多得更高层次的需求。(二)经济增长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加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是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到达大量消费时代,政府制定收入方案,收入再分配政策等。(三)皮考克和维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模型内外因素论内因:追求政治权力最大化外因:突发事件导致非平稳增长,产生替代效应和意识效应。替代效应:大灾难,大危机导致社会支出增加。意识效应:人们的意识发生了改变。案例: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的一个观点
(Niskanen模型)——官僚行为增长论官僚行为增长论从制度角度解释了财政支出规模与官僚行为的关系。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做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经济学家们经常假设个人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最大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官僚的行为追求的是什么目标最大化?尼斯克南认为,官僚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由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难控制官僚行为。因此,官僚机构通常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第一,如上所述,他们千方百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第二,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需的投入量(增加预算、附加福利、工作保障,减少工作负荷),这时的效率损失不是由于官僚服务的过度提供,而是由投入的滥用所致。由此可见,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刘溶沧,2003)
思考:你认为中国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有哪些?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Baumol)从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解释。
他提出的非均衡增长模型(unbalancedgrowthmodel)将国民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
1、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即有技术进步的部门。
2、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如人力集中的政府部门。
假定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最初相等,且工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上调。那么一段时间后,生产率增加缓慢的部门,其产品的单位成本不断上扬,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单位成本或是维持不变,或是不断下降。
如消费者对生产率增加缓慢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该部门的产品产量将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完全停产。如要维持生产率较低部门的产品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须使劳动力不断涌入该部门。
根据以上推论,政府部门属于人力密集型部门,同时又是生产率发展水平较低的部门——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提高贡献较少。如要维持两个部门的均衡增长,政府部门的支出只能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断降低。于是乎,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社会整体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公共部门的支出必然会快速增长。
鲍莫的结论实际上是:正是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导致了公共部门支出的快速增长。(一)充分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四、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与控制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与影响因素(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是指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1.财政支出结构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是质与量的统一2.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3.财政支出结构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二)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1.国家职能及政府活动范围2.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3.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美国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
示意图我国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数据来源:美国政府(白宫、财政部及地方政府)网站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原则(一)适应性原则
所谓适应性原则,概括地说,是指财政支出结构与支出目的、财政体制、经济发展阶段等的适应程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该是与上述内容有较强适应性的结构。具体说,适应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出结构必须与支出目的相适应2.财政支出结构必须与一定的财政体制相适应3.财政支出结构必须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原则(二)协调性原则协调性是指支出结构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度性,即指各个要素的动态平衡。理解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1.财政支出结构的协调是动态的协调2.支出结构的协调主要指结构内部各个要素的相互适应(三)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支出结构的变动应该使为支持结构的“所费”与结构发展带来的“所得”之间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1.关注两种效益2.效益衡量只能用指标体系3.实现支出结构的高效益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措施(一)明确财政支出方向,突出财政调控重点(二)推进投资主体企业化进程,规范经济建设支出
范围(三)区分不同性质的公共服务,规范事业费的支出
范围(四)采取有效措施,压缩行政经费支出(五)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法二、最低费用选择法三、公共劳务收费法一、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
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越少,所得越多,则效益越高。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就是对财政支出项目或方案进行理性的评估或预测,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其目的就在于降低支出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私人投资效益分析的比较区别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私人投资效益分析计算成本与收益
的范围不同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衡量的标准不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择优的标准不同社会整体效益项目本身投资少、收益高例一:水力发电工程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水力发电工程效益成本有形的直接的水力发电建筑、设备及维修费间接的航行、灌溉、防洪、娱乐(游泳)水库淹没土地,破坏生态平衡无形的直接的水库风景美化(居住者或旅游者的效益)破坏自然环境(淹没历史古迹,破坏自然珍奇间接的水库风景美化(非居住者或旅游者的效益)高压电线影响电视清晰度
例二:公路运输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公路运输效益成本有形的直接的运输效益公路建造与维修费用间接的车辆拥挤问题解决噪音骚扰问题解决环境污染、车辆拥挤噪音骚扰无形的直接的风景观赏(驾驶者和乘客破坏自然风光间接的风景观赏(非驾驶者和非乘客)四、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收益总现值=投资成本总现值=净价值=收益总现值-投资额的总现值效益成本比率=收益总现值/投资总现值
>0,方案可行<0,方案不可行=0,需考虑其它因素项目报酬率≥期望投资报酬率
效益成本比>1,方案可行;若:效益成本比<1,方案不可行;效益成本比=1,需借助其它标准判断1、净现值法2、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是使项目的现值恰好等于零的贴现率。例子:假定项目X现在需要支出100美元,一年后可得收益110美元,故其内部收益率为10%。另一个项目Y现在需要支出1000美元,一年后可得收益1080美元,其内部收益率为8%(两个项目都不可重复)。假定企业可以按6%的利率自由借贷。哪个项目优?按照内部收益率法——按照净现值法,X项目挣得4美元,Y项目可挣得20美元。3、收益-成本比率:某州正在研究两种处理有毒垃圾的方法。方法1是建造一个垃圾场,B=2.5亿美元,C=1亿美元,收益-成本比率为2.5;方法2用火箭把垃圾送上土星,B=2亿美元,C=1亿美元,收益-成本比率为2.怎么选?若分析家无意中忽略了垃圾泄漏对农作物造成的价值4000万美元的危害,怎么选择方案?净现值法选择贴现率很重要,r值尽可能与资金的机会成本相近。r太高不利于收益未来实现的项目。内部收益率一个项目是否可行,要看内部收益率是否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项目规模不一致时,内部收益率标准的指导作用很差。益本率当比较都可行的项目时,益本率作用不大。结论:内部收益率和益本率标准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判断。净现值法最可靠。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方法:1.市场价格2.调整后的市场价格3.消费者剩余4.根据经济行为推断(1)时间价值交通时间的有效成本大约为税后工资的50%(WartburgandWaters,2004)(2)生命价值损失的收入偏好表露法生命的价值在400万——1000万美元之间(Viscusi,2006)政府部门项目的贴现率1)政府部门项目的贴现率不同于私人部门(代际收益、外部性)2)基于私人部门的贴现率3)社会贴现率——社会对目前牺牲的消费做出的评价二、最低费用选择法定义:所谓最低费用选择法就是根据某项财政支出的既定目标,制定若干个支出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方案成本开支的大小,来选择确定其中费用开支最少的一个方案特点:不需要用货币单位度量各备选财政支出方案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方案的支出费用,并以“费用最低”为择优的标准。适用对象:最低费用选择法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对那些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财政支出项目,那些不易用货币度量成本的项目与社会效益突出的项目,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也可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例如:武器装备三、公共劳务收费法
(公共定价法)定义: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项目采取适当收费的办法,借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特点:将市场等价交换原则部分地引入公共产品的提供和使用中去,适当地约束和限制社会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量,从而达到节约财政开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适用对象:公共服务、公益产品54公共定价原理与定价方法公共定价,政府面临三种不同选择:按边际成本定价按平均成本定价按高于平均成本定价至于如何具体决策,则取决于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财政运行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1、免费和低价
(价格小于价值)适用于普遍使用的公共服务2、平价(价格等于价值)适用于:无需特别鼓励使用,又不必特别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3、高价(价格高于价值)适用于: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
“寓禁于卖”。成本收益分析法
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组织了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于1988年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是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范围一、三峡工程的收益(一)防洪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亿m3--200亿m3,减少中下游淹没农田250万亩一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市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二)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每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万吨——5000万吨。(三)航运方面•
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吨。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吨。•
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一37%。三峡工程的成本:1直接工程投资
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及1993年5月物价水平测算,枢纽工程费用为500.9亿元,移民费用400亿元,批准的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1993年5月物价水平)为900.9亿元,动态投资(包括物价影响及利息等)与物价变动、资金来源以及利率等因素有关,1994年根据已确定的资金来源和对物价的预测,估算三峡工程动态投资为2039亿元。
2移民安置成本三峡水库淹没区有耕地35.7万亩,人口7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46%。推算到2008年,需迁安的移民总人数为113.2万人。3对环境的影响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的综合结论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其中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是工程决策中比较敏感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地震和库岸稳定
三峡坝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建筑物按VII度设防。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VI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中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但距坝址在26KM以远。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滑波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2.7M,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影响较建库前为小。工程泥沙问题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吨,平均含沙量1.3kg/m3。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采用这种运行方式(谷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调节库容可保留90%。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如不考虑上游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米,不会影响主要市区。人防问题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监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灾害。综合评价(一)成本收益分析•
按影子价格和10%的社会折现率,对三峡工程本身的投入、产出和早建、晚建、不建三峡工程进行了动态经济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净现值为131.2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
按规定,净现值大于零,或经济内部收益大于10%,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说明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衡量,兴建三峡工程是有利的。(一)成本收益分析对早建(假定1989年开工)、晚建(假定2001年开工)、不建(以其他工程替代)进行了综合分析,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早建方案费用总现值最小,晚建方案费用现值大于早建方案,但小于不建方案。(二)财务评价•
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现行财务价格,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获利能力和贷款清偿能力。•
根据以电养电的方针和有关规定,设想的资金采源是:•
自有资金(包括葛洲坝电站和三峡投产后的收入)占64.7%;•
防洪、航运分摊的投资74.5亿元,豁免本息,由国家基建投资占11.9%;•
国内贷款109.8亿元,占17.5%,年利率9.35%;•
国外借款37.1亿元(10亿美元),年利率8.5%。•
三峡工程从第12年起机组陆续投产后,本身收益可以基本满足后期工程施工的资金需求,故筹措三峡建设资金的关键是前12年。(二)财务评价•
前12年需要资金180.3亿元,除去自有资金,实际需要筹措的资金总额为153.1亿元,其中国家基建投资22.8亿元,国内贷款76.8亿元,短期债券5.0亿元。•
按500kv末端上网电价9.3分/kw·h(这一电价是按10%的投资利润率测算的,低于新建水、火电站的电价)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利税率为12.1%,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均为20.6年,即在工程全部竣工后的次年,就可以还清全部贷款和回收全部投资,说明三峡工程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三)可行性分析•
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仅占工程建设期(1989-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均以1986年不变价计算)0.73‰和1.23‰,低于宝钢一期工程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总投资所占份额•
所需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消耗量占施工期国内生产总量的0.12%一0.33%,所需外汇约10亿美元。国家完全有能力承担。由于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的内容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成本收益项目不能货币化,人们的主观评价会有很大的分歧•
所以,全国人大在决定是否批准三峡工程时,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弃权、反对的票数比例比一般议案要高。•
有趣的是,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是一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论证的,而反对票(据说)也主要是来自于人大代表中的一些专家学者。再拨1000亿应对三峡水库
建成后意想不到的问题
政府正在起草方案,准备在未来十年内斥资近1000亿元(1130亿港元),应对三峡大坝引起的严重社会和环境问题,首要任务包括修复山体滑坡、清理污染及解决该区经济停滞情况等。
三峡大坝是全球最大的水电项目,原定于今年年底竣工。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说,预计从明年起,高185米的三峡大坝将因水位上涨而衍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当局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预料今年不会举行正式竣工仪式。
凯迪网络4月,09,2009三门峡水库
——政府投资与决策
三门峡水库建造史
·1953年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
·1954年中苏专家查勘黄河现场
·1955年讨论三门峡水电工程计划
·1958年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
·1960年三门峡大坝建成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三门峡水库改造
1964年底,在左岸增设两条泄流隧洞;将原用于发电引水的4条钢管改为泄流排沙管,打开原施工时导流用的8个底孔;将电站发电机组的进水口底槛高程由海拔300米下降至287米,实行低水头发电。1990年之后,又陆续打开了9~12号底孔。随着改建增建的进行,枢纽泄流规模也由315米时的3084立方米每秒逐步增加到了9701立方米每秒,水库运用方式也由"蓄水拦沙"先改为"滞洪排沙",调水调沙控制运用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迷狂欢呼的水库。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库,是建国后治黄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期重点项目。水库建成运用后,虽然给黄河下游防洪安澜和灌溉、发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在建造的当时由于没有考虑排沙,泥沙淤积问题日益突显。据水电部的历史资料,1960年工程蓄水,到1962年2月,水库就淤积了15亿吨泥沙,到1964年11月,总计淤了50亿吨。黄河回水大有逼近西安之势。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2003年,渭河发生了一次小水灾。然而,洪水淹没了102万亩农田和55个村庄,致使渭南东部250平方公里的大地沦为一片汪洋。在灾情最重的三门峡库区的华县和华阴市,有13万人无家可归,5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这是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只不过是三五年一遇的小小水情,却有56万人受灾,经济损失23亿元?“祸起三门峡水库”的说法开始流传。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1955年,水利部召集学者工程师讨论三门峡水电工程计划。会议上,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坝建成后,潼关以上流域会被淤积,并会不断向上游发展,到时不但不能发电,还要淹掉大片土地。
黄万里公开表示反对三门峡大坝建设之后,刚进电力部水电总局工作的温善章也先后两次向国务院和水利部呈述《对三门峡水电站的意见》。温善章提出水位在335米、容量90亿立方米的低坝水库和滞洪排沙的方案。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渭河一场洪灾,使建成40多年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