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1.gif)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2.gif)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3.gif)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4.gif)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920c276891d09bd8e713e6b12e8d6c7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3.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4.《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5.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6.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7.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8.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9.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10.种群中的某些个体身体表面的颜色可以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以避免被天敌发现捕杀,又不易被猎物察觉,使之获得的食物充足,这样的个体在种群中的竞争能力强,会有更高的存活率并能繁殖更多的后代。这个过程就是()。
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种群调节D.自动调节
11.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A.周期性波动B.不规则波动C.季节消长D.种群平衡
12.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13.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14.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5.莲藕花托形成“莲蓬”,由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组成,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16.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耐干旱B.光饱和点高C.光补偿点低D.光补偿点高
17.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8.下列有关海风和陆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风是从海中向海岸上吹的风B.陆风是从陆地向海中吹的风C.海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D.陆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19.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
20.()因子属于间接生态因子。
A.土壤B.水C.地形D.温度
21.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22.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23.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A.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B.裸地形成、物种传播、物种定居C.水生演替、旱生演替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24.群落命名的依据是()
A.优势利B.生态型C.生活型D.小群落
25.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6.()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A.休眠B.冬眠C.夏伏D.日蛰伏
27.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8.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29.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
A.植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B.动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C.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D.植物繁殖体的爆发
30.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31.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2.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是()。
A.湖泊B.江河C.大气水D.冰川和极地冰雪
33.泛群系是()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北欧学派D.苏联学派
34.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有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A.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蓝、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35.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6.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37.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的关系属于()。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
38.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
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
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
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
39.陆地群落的外貌,主要是通过植物特别是高等优势种植物的()表现出来的。
A.生长型B.生活型C.生态型D.生态适应性
40.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
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41.下列各组生物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鸟吃松毛虫D.蝗虫吃水稻
42.按照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方法,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
43.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44.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4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46.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47.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48.在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间接作用是()
A.光照B.水分C.地形D.温度
49.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50.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二、填空题(20题)51.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从基质的性质可称为______。
52.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______,
5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
54.典型草原是()内陆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55.通常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的丰富度和种的______两方面含意。
56.种间竞争促使竞争物种的生态位分离,而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的生态位______。
57.每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______。
58.生物生长发育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______温度。
59.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_______。
60.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又可称为______。
61.土壤中的微生物量一般是春季较少并逐渐增长,夏秋季多并达最高值,进入冬季后逐渐减少到最低值,这就是种群的______消长。
62.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______。
63.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照角度垂直;而中午光照强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64.豆科作物根系上的______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65.大气中的______含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66.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被称为______。
67.______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68.可见光对动物的重要性可从动物的______器官的进化来说明,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借助一定强度的光来判别环境中的食物、天敌和其他静止物体的位置。
69.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______。
70.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三、判断题(10题)71.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A.正确B.错误
72.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的内禀增长率低。()
73.中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因此,对于生物种群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就是群落生态学。()
A.正确B.错误
74.香蕉不能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少。[]
A.正确B.错误
75.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A.正确B.错误
76.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A.正确B.错误
77.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78.生物的生态位是指种群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
A.正确B.错误
79.昆虫的季节消长因气候条件的改变而有不同的表现。()
A.正确B.错误
80.反硝化作用可以在北极冻原和地下深层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2.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3.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84.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5.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87.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聚集型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6.B
7.D
8.C
9.A
10.A
11.B
12.C
13.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
14.A
15.C
16.C
17.A
18.D
19.D
20.C解析: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其他三项土壤、水、温度等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所以是间接因子,故选C。
21.D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
22.C
23.B
24.C
25.D
26.A
27.A
28.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29.C
30.A
31.D
32.D
33.C
34.D
35.C
36.D
37.A
38.A
39.B解析:生长型与群落外貌无关,是一个物种的自身特点,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适应不同环境而区分为不同生态型,生活型指不同物种适应同一环境而具有的特点,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活型反映了群落外貌特征,故选B。
40.A
41.D
42.D
43.C
44.D
45.A
46.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47.A
48.C
49.C
50.C
51.旱生演替旱生演替
52.谷风谷风
53.太阳的辐射
54.半干旱半干旱
55.均匀度
56.接近
57.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58.三基点三基点
59.自然稀疏自然稀疏
60.生殖潜能
61.季节性季节性
62.物候节律
63.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64.根瘤菌
65.二氧化碳
66.优势种优势种
67.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68.视觉视觉
69.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70.净生产量
71.B
72.N
73.B
74.B
75.A
76.B
77.Y
78.B
79.A
80.A
81.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2.(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83.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84.(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说对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86.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海运货物进出口保险理赔流程优化及效率提升合同
- 2025年度商业空间油漆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咨询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白酒品牌授权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业间借款合同纠纷处理指南
- 2025年度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承揽施工合同书
- 2025年度新型绿色建筑项目贷款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安全员安全防护产品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海洋工程监理服务延期合同补充协议
- 彭大军桥牌约定卡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 2022医学课件前列腺炎指南模板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RHEL8、CentOS8)(微课版)(第4版)》全册电子教案
- 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 降“四高”健康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