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理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1.gif)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2.gif)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3.gif)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4.gif)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b276a02d4d41b1ca54a0e6150b76f80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LOREMIPSUMDOLOR
区域空间结构组成要素
1、点状要素及其表达功能点是最基本的空间结构因素,是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点具有明确的区位属性:一种是绝对区位,描述一个要素网络中的点的精确位置,这种位置通常是很难轻易改变的,反映点状地物处于地表某个位置的数理特征。一种是相对区位,指一定特定地理物像在三维空间中与其他地理物像的空间联系。可用空间距离、交运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联系来衡量。相对区位具有变动性和丰富的经济地理内涵,多被用于对人文事项和经济过程的观察和理解。适合以点状模式来表达的地物有:城市、集镇、聚落、工矿点、风景区、旅游点、绿洲、小湖和孤山等。一、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2、线状地物及其表达功能线状要素由点状要素组成,一系列按某个方向或规则排列的点,规定了线性要素的起点、终点和方向。在具体空间中,具有确定线段的交通线路、动力及水源供应线都是现状要素。其中,交通线路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空间经济活动横向扩展的先决条件。可以抽象为线状要素的地物主要有:交通运输线,包括高速公路、各种等级公路、铁路、航道、管道、运河和大型水渠等。
3、面状要素及其表达功能面状要素指的是内部具有某种同质性而在空间上四面延展的地物,也称域面要素。域面是点和线要素赖以存在的空间基础,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面状要素的主要特征有:(1)面状要素的形式特征主要是其面积大小的可测性。(2)界限的非规则性和不确定性。(3)类型的多样性。适合表达为面状的地物主要有:经济区、文化区等各种类型分区,国家、各级行政区域,规划的城市平面,大洋、海、大湖、平原等。(二)空间结构的地域模式
按照对空间结构的狭义理解,人类活动与具体地域相结合所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可以有多种地域模式。以面域要素为基础,把它抽象成没有任何地表差异的单调平面,其上面分布了点状要素和线状要素就会构成点—面、线—面的甚至点—线—面的地域结构模式。与点—点、线—线、点—线模式不同,它们有域面要素作为支撑,其基底是连续的,根据这种差别,空间结构地域模式就可以分为基底连续和基底不连续两种基本类型。1、基地连续的区域空间结构
杜能结构或杜能环在一个近乎理想的平原上,围绕着地处中心的消费市场,农业生产的土地利用结构呈同心环状。随着距离中心市场的越来越远,农业生产类型的改变以运输费用主要决定依据,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远。克里斯泰勒结构或中心地结构在一个区域中,城市和城市之间存在着职能和规模的竞争,每一城市总试图在最大范围内吸取经济资源和扩展市场,因而围绕着这座城市总有一个近圆形的“市场域”。在城市和城市中间,两个或多个圆形市场域相交的弦的两边属于不同的市场域。其竞争结果是在地域上形成了六边形的城市等级域规模体系,这是具有最优经济功能的地域空间结构。廖什结构或廖什景观生产最佳配置点是一系列分散点,而多个市场区相互作用会形成六边形市场网络的最有效形态,因此,不同的市场网相互叠合,最终形成多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市场区合生产点竞争配置的区域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大流域经济区结构许多大江大河流域范围所确定的经济区具有内在的有机经济联系。因为域内及域际的经济竞争与分工,流域内始终存在着经济结构同构化和劳动地域分工两种相反的作用力的对比。其结果就是形成生产分区明显,生产齐全,市场多层重合,对外表现为区域整体的空间结构类型区。2、基地非连续的区域空间结构点线型的网络结构①河流网络,呈典型的树枝状结构,网络中的点和线有明显的功能等级,为无环网的连接图。②界线网络,呈栅栏型结构,交界处存在界面效应和交错过渡性特征,从边界到区内节点可能存在经济梯队。如在某些存在经济联系的边境地区,统一而均质的区域基底被某种分界线(国境线)分割开,两侧的生产区和生产区从属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分界线两侧,城市的经济活动指向等都受到相反的经济引力作用,没有越过分界线而融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一直特殊的以分界线为明确边界的许多独立但相连的网络结构。③道路网络,呈环网状结构,网络中的点于线存在功能等级,不同节点及外围地区的可达性存在空间差异。点点型韦伯结构大量经济单位在空间上各自分散,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网络体系发育还远远不够,这时就形成点点型的韦伯结构。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空间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1.不同尺度地域的平衡发展问题
反映到空间结构上面,经济社会发达的区域空间结构复杂而精细,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域则表现得较为简单。2.区域空间结构的组织形式即面对区域现实发展的程度,如何寻找有效方式来组织最优的空间结构,制定区域范围内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城市重点发展战略的结构模式,如按增长极或者增长轴为中心或者突破口来组织区域的宏观架构。3.以城镇为中心的环状土地利用模式探讨
以杜能理论模型和位置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利用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的概念,推导出郊区以土地作为最主要生产资料产业的各种经营方式的纯收益函数,进而得出经营地带的划分。
4.最佳规模问题。以农业区位论和集聚效果理论为基础,认为空间集聚的效果并不总是随着集聚规模的扩大而递增,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的“门槛值”,可能会产生诸如出行距离增大、交通费用增加、公共设施边际效益递减等一系列集聚不经济现象,因此,集聚规模经济的转折点即为企业、居民点乃至城市的最佳规模。5.空间互动研究作为一个系统的某地域或其他地域(可能是毗邻的同级地域,或上一级地域、或次级从属地域)之间的互动,重点考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空间流动或扩散的原因、机制、过程和结果。三、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及其分类(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
构成要素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各项经济活动都是构成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些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空间上以几种空间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节点、轴线和域面。点、线、面是研究区域空间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1.节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经济活动内聚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极化作用,使经济活动向区域的经济中心集中,这样的中心被称为点或节点。节点是空间结构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他有如下特征:(1)节点有明确的位置。(2)节点有大小和形状。(3)节点具有不断聚集的作用。(4)节点内部存在明确的功能分区。(5)节点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2.轴线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节点之间的线状经济景观,称为轴线轴线一般不能脱离节点而单独存在。轴线是一个区域内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他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轴线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2)轴线有一定的长度和方向。(3)轴线有一定的质量标准。3.域面
域面是节点和轴线存在的空间基础,但域面一般是作为经济活动的“底盘”而存在。域面的特征就是一般区域的特征,是区域的质量特征。在区域经济规划中,域面的范围就是经济活动的范围,所以应当是经济区域的范围,在特定的条件下,是指行政区域的范围。域面的质量是指这个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这个区域的资源丰度。(二)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及其划分
按照区域的不同位置分类,可以划分出核心区与外围区。核心区指一个国家中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统治地位、领先地位的地区,那些处于被领导的地区,则是外围区。按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可以将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是人均收入水平,以此代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区域的产业构成分类,可分为工业区和农业区。工业区指那些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农业区则指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工业区与农业区的区别,并不完全代表区域的发达与否。核心区与外围区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判断通常用人均GDP的标准化值为标准。计算方法如下:某地区人均GDP标准化值=(某地区人均GDP-全国人均GDP)/各省市的人均GDP的标准差当某省区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值时,标准化值为正,否则为负。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判断指标值各有不同,人均GDP的标准化值大于0的省区可视为核心区。我国的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与我国目前划分的“三大地带”极为类似,或者说“三大地带”就是反映了核心——外围的关系。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一)形成机制区位指向效应
1、定义
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某种特定区位的趋向。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地指向、能源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运输指向等六大指向。2、作用机制: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受其区位指向的制约而布局,构成了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态集聚效应
1、定义诸经济要素在空间中的流动导致的密集化过程,具体表现为地域核心的形成。集聚效应是从人类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而形成的.2、集聚的动因(1)外部经济效应(基础设施、信息传递、金融、交通等)(2)生产规模化、协作化效应(大的生产单位,规模经济)(3)自强效应(自我积累强化,富者愈富)(4)惯性作用(历史)3、集聚的空间表现(1)区域经济的极化现象,形成增长极(2)加剧核心与边缘的分化,二元化加剧五、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国际化1、背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凸现出来;进入21世纪,这一趋势继续增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一场极其严峻的挑战。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无疑将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好处,但在能够赶上国际化潮流的国家与被国际化抛在后面的国家之间也可能产生更大的差距。现有的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要缩小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主动地把握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力提高本国的经济国际化水平。
2、我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国际化机理
区域经济国际化之所以能够加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是因为它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经济分工之中,从而可以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更充分地发挥区域的经济优势和潜力,并更有条件再造新的、更大的经济优势,使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得以更快地提高。把区域经济国际化作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差距的一种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差距明显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扩散效应1、定义
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主体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体现为渗透、传导、幅射、迁移等各种空间行为。本质是一个能量释放和物质传输的过程。2、集聚的动因(1)避免集聚不经济(资源及经济活动过度集中,交通、住房、就业等)(2)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特区,新兴工业区等)(3)梯度转移和传输作用(区位势能,经济文化要素流出)(4)政府干预(解决过度集中造成的社会问题)3、扩散的空间表现总体上将促进资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趋于相对均衡,逐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1)劳动力流入的同时收入流出(2)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区域的资源需求(3)发达地区的信息与技术进步影响(4)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城郊、大城市周边、首钢搬迁空间近邻效应
3、对空间结构的作用(1)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就近扩张。(2)促使邻近区社会经济活动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增加了空间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如容易建立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利于彼此开展合理的分工联系等)。(3)造成了邻近区各种经济活动的激烈竞争,减弱了空间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五、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空间结构优化界定所谓空间结构优化,是指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培育、改善社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以促进实现在全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差距得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趋于消失的过程。(我国现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国际差距)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1、界定
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及生活方式、居住方式不断改变的一种综合性空间演化过程。2、必然性城乡分离的空间结构与城乡差距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赖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分离的空间结构状态,也就是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
3、结合我国现状分析我国加速推进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文分析》课件
- 《心肺复苏术》课件
- 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探析
- 紫色插画风肥胖日减肥健身锻炼健康教育主题
- 期末总结与新学期规划模板
- 探索生态系统奥秘
- 当代大学生职业定位与人生价值观调查研究
- 植树节环保行动模板
- 咨询业务半年报告模板
- 幼儿园实施家长学校的方法与成效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2024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行政伦理学教程(第四版)》课件 张康之 第8-13章 行政组织伦理-技术时代的行政伦理
- 进出洁净室培训
- 2024年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大全(新标准)
- 2024ABB IRB IRB6700Inv IRB6700I产品手册指南
- 认识职业:医生
- 外贸进出口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四川省资阳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 学生平板电脑使用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