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总论_第1页
经络腧穴总论_第2页
经络腧穴总论_第3页
经络腧穴总论_第4页
经络腧穴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学总论

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特点、作用及意义。一、经络总论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1)十二经脉:

⑴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⑵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其特点是:

分布规律:

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厥阴经在中躯干少阴经在后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③内属-定的脏腑: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④有表里络属关系: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⑤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⑥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十二经脉表里关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流注次序2)奇经八脉⑴含义:“奇”有“奇特”

“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⑶作用: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3)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4)十二经别:十二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3、经络的生理功能⑴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节⑵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经络的病理反应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5、经络的临床应用⑴诊断方面⑵治疗方面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二、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3.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况。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属经络─属脏腑2、腧穴的分类: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

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腧穴。(1)十四经穴⑵奇穴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⑶阿是穴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定经

定位

定名

主治作用

经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

有固定位置

有专用穴名

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

奇穴无归经

有固定位置

有专用穴名

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位置

无专用穴名

治局部病变

三类腧穴的特点: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⑴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恢复正常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⑵体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

A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1)体表标志法B活动标志

指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2)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

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3)手指同身寸法足三里(S36

)足阳明胃经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犊鼻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4)简便取穴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合谷5、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1)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

2)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治脏腑病变。

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十五络穴手太阴肺经之络列缺手阳明大肠经之络偏历手少阴心经之络通里手太阳小肠经之络支正手厥阴心包经之络内关手少阳三焦之络外关足太阴脾经之络公孙足阳明胃经之络丰隆足少阴肾经大钟足太阳膀胱经之络飞扬足厥阴肝经之络蠡沟足少阳胆经之络光明任脉之络鸠尾督脉之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4)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5)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6)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7)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